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抽动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中原 胡晓红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抽动障碍通常在儿童期发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抽动障碍可导致患儿产生社交障碍、身体不适或情绪问题,且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在校表现。截至目前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 抽动障碍通常在儿童期发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抽动障碍可导致患儿产生社交障碍、身体不适或情绪问题,且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在校表现。截至目前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肠道微生物群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两者的关系被广泛研究。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目前以肠道微生物群为靶点的干预性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儿童 肠道微生物群 微生物-肠-脑轴 粪微生态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在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薄志航 王鑫宇 +4 位作者 杨振宇 张国芳 杜鹏 李春 刘丽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面临着许多情绪、睡眠和认知障碍等相关精神问题的挑战。益生菌作为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已经成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面临着许多情绪、睡眠和认知障碍等相关精神问题的挑战。益生菌作为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已经成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老年群体的大脑发育与行为。本文重点总结老年人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其与肠道菌群的联系、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特点、肠-脑轴调节老年人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阐述近几年益生菌在改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失眠、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的临床使用和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脑轴 老年人 精神疾病 益生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中医药治疗脾虚泄泻证
3
作者 朱永丽 肖开颜 +3 位作者 仇正英 何晓蓓 李玉洁 王贵波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脾虚泄泻是中医临床泄泻常见的证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存在难点。根据笔者课题组多年的临床观察,动物的脾虚泄泻发病率逐年增加,西兽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甚至... 脾虚泄泻是中医临床泄泻常见的证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存在难点。根据笔者课题组多年的临床观察,动物的脾虚泄泻发病率逐年增加,西兽药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用药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发展为慢性腹泻等,故兽医临床脾虚泄泻的治疗需求日益迫切。中兽医学多采用健脾化湿法治疗脾虚泄泻,较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药物选择多样、疗效稳定、无明显副作用、不易复发等优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有效方法。传统中医学认为脑与肠腑经络相连,生养相通,互相联系形成脑肠互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肽,进而改善脾虚泄泻病患的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调控脑肠肽的情况及其对脾虚泄泻的治疗机制,梳理相关文献,从脑肠互动角度阐述脾虚泄泻的发生机制,并对中医药调节脑肠肽与治疗脾虚泄泻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脑肠互动的角度深入探索脾虚泄泻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参考,并为疾病的靶点筛选、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精准治疗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脑肠互动 脑肠轴 脑肠肽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茂萍 常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微生态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随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维系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女性常见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 微生态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随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维系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女性常见病,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现有研究表明,肠道、生殖道菌群失衡可引发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并通过细胞因子和代谢通路引起全身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参与EMs进展。通过微生态菌群干预对EMs进行诊断与治疗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对微生态菌群失衡与EM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EMs的诊疗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态失衡 生殖道微生态 肠道微生态 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进行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李梦雪 王怡 +2 位作者 王逸凡 王彦畅 刘双燕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对国内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门话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进行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8月1日。用Ci... 目的对国内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门话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进行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8月1日。用CiteSpace5.7.R5软件构建作者、期刊、关键词等的可视化图谱,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结果共纳入文献1568篇,2013-2024年发文量急速增长。发文量前5位作者分别为魏玮(23篇)、孙建华(17篇)、苏晓兰(14篇)、汪龙德(13篇)、常小荣(12篇),该领域具有多个合作稳定的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华中医药杂志》(56篇)。综合高频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主要聚焦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中医干预方法对脑肠肽影响的研究三大领域。实验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以大鼠、小鼠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等;中医药干预方法有针刺、中药、电针、针灸等;涉及的分子机制有氧化应激等;检测指标有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人参肽等;研究理论有脑-肠轴、形神同调、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肠合治等;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的相关综述、对疾病机制的研究等。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进行疾病研究的文献分为2个阶段,1983-1999年为第一阶段,1999-2024年为第二阶段,1999年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节点。结论国内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进行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刊载的期刊国内影响力较大,作者相互交流的空间大,主要集中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干预方法对脑肠肽的影响三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脑-肠轴理论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三味汤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疗效
6
作者 张鹏 谭子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三味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 目的:探讨加味三味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三味汤治疗,治疗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版世界运动障碍学会帕金森病综合量表(MDS-UPDRS)中的日常生活非运动症状与运动症状量表中的震颤、动作迟缓、认知功能、焦虑、抑郁、饮水呛咳、夜尿、失眠、嗜睡、便秘、疲惫感、口角流涎十二项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所选取指标的综合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综合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评分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评分下降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三味汤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三味汤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颤证 中医药疗法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失藏意”从菌群-肠-脑轴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兰慧 张琪 +8 位作者 张博宇 冯丹丹 罗佳尧 杨桐 隋华 王妍 孙庆权 李盛 刘书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指由大脑功能和结构异常引起的个体感知觉、记忆、理解、学习、创造等功能失调。本文基于脾之运化失常、统血无权和清气不升,结合菌群-肠-脑轴,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展开探讨。中医脾与肠道菌群在... 认知功能障碍指由大脑功能和结构异常引起的个体感知觉、记忆、理解、学习、创造等功能失调。本文基于脾之运化失常、统血无权和清气不升,结合菌群-肠-脑轴,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展开探讨。中医脾与肠道菌群在生理、病理上相通:脾藏意主认知,脾失健运,运化、统血、升清无能,均可导致脑神失养;肠道菌群与中医脾密切相关,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及代谢等机制影响大脑机能。本文可为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西医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意 认知功能障碍 菌群-肠-脑轴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脑-肠轴”理论探讨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雨欣 王亚辉 +1 位作者 李杰(综述) 邢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8,共6页
帕金森病(PD)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病情逐渐进展,对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影响巨大。目前PD的主要治疗是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微生物-脑-肠轴(MGBA)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 帕金森病(PD)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病情逐渐进展,对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影响巨大。目前PD的主要治疗是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微生物-脑-肠轴(MGBA)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的通道,在P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肠道菌群、脑肠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PD的影响,以及基于MGBA理论对PD的治疗现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微生物-脑-肠轴 肠道微生物 针刺 神经调控技术 益生菌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成城 陈克龙 +2 位作者 吴紫千 李燕 陈凌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38-739,743,共3页
目的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夏秫米汤治疗组及枣仁安神颗粒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4周后、8周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PSQI、AIS评分,在入院后及... 目的探讨半夏秫米汤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夏秫米汤治疗组及枣仁安神颗粒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4周后、8周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PSQI、AIS评分,在入院后及4周治疗后行多导睡眠监测、血清脑肠肽SP、NPY及5-HT检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在治疗4周及8周随访时,两组PSQI、A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PSQI及AI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及睡眠效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在改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及睡眠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脑肠肽SP、NPY及5-H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SP、NPY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SQI评分与脑肠肽SP存在正性线性回归关系(P<0.05),与NYP及5-HT存在负性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半夏秫米汤可明显提高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总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及睡眠效率,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脑肠肽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秫米汤 慢性失眠 脑-肠轴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轴探讨植物多糖干预肠道菌群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玉珍 刘俊熙 +5 位作者 杨扬 钟膳蔚 黄安晴 陈晓程 杜冰 黎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06-415,共10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持续显著的悲伤情绪、意志消沉等临床特征。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近年肠-脑轴理论的研究为抑郁症探索提供可能的内在机制,体现在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高炎症水平和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等...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持续显著的悲伤情绪、意志消沉等临床特征。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近年肠-脑轴理论的研究为抑郁症探索提供可能的内在机制,体现在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高炎症水平和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等方面。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能够基于肠-脑轴调节肠道菌群不同代谢途径缓解抑郁,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近年相关文献资料,从肠-脑轴的角度出发探讨植物多糖通过肠道菌群调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水平和色氨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综述了不同植物多糖改善抑郁的机制和构效关系,为阐述植物多糖抗抑郁的机制及开发抗抑郁多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肠-脑轴 肠道菌群 抑郁症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与甜味剂的肠-脑轴效应研究进展及评估方法分析
11
作者 史清照 刘富强 +10 位作者 张启东 范武 柴国璧 毛健 王焕丽 姬凌波 冯伟华 宗国浩 曹培健 卢鹏 谢剑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2-329,共8页
尽管甜味剂能够提供类似糖类的风味感受和远高于糖类的甜味强度,但仍旧不能完全替代糖类所带来的满足感,明确该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对于完善甜味剂的功能评估体系和指导甜味剂的创新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糖类与甜... 尽管甜味剂能够提供类似糖类的风味感受和远高于糖类的甜味强度,但仍旧不能完全替代糖类所带来的满足感,明确该现象的生物学机制对于完善甜味剂的功能评估体系和指导甜味剂的创新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糖类与甜味剂引发的动物行为偏好差异、动物脑区活动差异和肠-脑轴神经激活模式差异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大脑可以辨别糖和甜味剂,从而产生个体行为偏好差异的深层原因,提出动物行为学、脑区神经活动和关键受体激活能力可用于评估甜味剂肠-脑轴效应,可为甜味剂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 甜味剂 肠-脑轴 行为学偏好 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与家禽肠道菌群的互作及其机制
12
作者 胡晓迪 甄文瑞 +5 位作者 白东英 仲家乐 张蕊琳 张豪杰 张祎 马彦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1-2480,共10页
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家禽容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如免疫应激、热应激、冷应激、氧化应激和密度应激等。各种应激因素对家禽的生长、免疫力、抗病力以及肉蛋品质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营养交换、免疫系统调节、排除病... 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家禽容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如免疫应激、热应激、冷应激、氧化应激和密度应激等。各种应激因素对家禽的生长、免疫力、抗病力以及肉蛋品质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营养交换、免疫系统调节、排除病原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激与肠道微生物存在着双向的影响机制,应激能够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影响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相互作用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改变行为和情绪。微生物-肠-脑轴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环路,它包括肠道、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通过产生代谢产物、调节免疫功能和影响神经传递等方式影响微生物-肠-脑轴的功能。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作者综述了家禽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几种应激挑战及应激与肠道微生物之间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的双向交流,旨在为生产应用中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应激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柳瑛 李瑞暖 +3 位作者 曾榕 于晓东 黄鹏宇 刁丽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双向关系,被称为脑肠轴,通过重要的神经递质作为“沟通的桥梁”,相互影响。眩晕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因素众多,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有研究显示具有益气升阳作用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疗... 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双向关系,被称为脑肠轴,通过重要的神经递质作为“沟通的桥梁”,相互影响。眩晕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因素众多,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有研究显示具有益气升阳作用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疗效较好。补中益气汤已被证明对胃肠动力学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推测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推动血液运行,营养清窍,达到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目的。这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文章以补中益气汤为中介,以脑肠轴为切入点,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脑-肠轴 补中益气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茜媛 杨福霞 +6 位作者 李梦雨 张溢文 顾传深 吴成亮 袁艳 罗文舒 吕晓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596-2601,共6页
产后抑郁症是发生于产妇分娩后这一特殊阶段的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干扰母婴关系的建立,对婴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内雌二醇和孕激素浓度,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 产后抑郁症是发生于产妇分娩后这一特殊阶段的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干扰母婴关系的建立,对婴儿的成长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内雌二醇和孕激素浓度,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含量,并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水平。此外,针灸还具有调整脑肠轴功能和脑部结构功能的作用,通过增加患者肠道内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或改善脑区功能连接及其异常状态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本文从针灸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神经递质水平、优化脑肠轴功能、改善脑部结构及功能4方面,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机制,以期为研究人员对针灸治疗该病的更深入探索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产后抑郁症 作用机制 内分泌激素 神经递质 脑肠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谈脑-肠轴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勇君 黄学宽 +2 位作者 刘西洋 陈晨 刘韵涵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36-39,60,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反复出现,受情绪压力和生活方式影响较大,与中医肝郁脾虚型,情志不舒诱发腹痛、泄泻相似。脑肠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调节异常都可恶化其感知和反射反应,导致内脏感觉高敏状态及胃肠道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反复出现,受情绪压力和生活方式影响较大,与中医肝郁脾虚型,情志不舒诱发腹痛、泄泻相似。脑肠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调节异常都可恶化其感知和反射反应,导致内脏感觉高敏状态及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失常。近年来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取得良好临床成效,本文通过查阅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从脑-肠轴入手探讨中医治疗IBS-D的临床效果及研究进展,为其治疗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胃肠动力异常 中医药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丹丹 申丹 +6 位作者 付复华 苏东林 李绮丽 张馨懿 陈嘉序 李涛 李高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8-377,共10页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产物,进而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肠道菌群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后续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与预防、改善抑郁症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肠-脑轴 黄酮类化合物 抑郁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皮轴探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曾燕 张汇源 +1 位作者 关建华 陈云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8-396,408,共10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息息相关。AD的发展与肠道菌群状态、心理神经状态存在密切联系,AD患者往往存在着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变化以及...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息息相关。AD的发展与肠道菌群状态、心理神经状态存在密切联系,AD患者往往存在着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变化以及抑郁和自卑等现象。肠道菌群、神经系统以及皮肤三者间的相互联系称为“肠⁃脑⁃皮轴”。基于调节肠道菌群、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以治疗皮肤疾病的研究不在少数,但详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皮肤免疫均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但基于三者间相互关系(即肠⁃脑⁃皮轴)治疗AD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尚缺乏,作用靶点尚不清晰。因此,本文根据肠道菌群失衡、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在A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肠⁃脑⁃皮轴在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肠⁃脑⁃皮轴治疗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D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肠⁃脑⁃皮轴 肠道菌群 神经内分泌系统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窝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小依 方佳豪 +6 位作者 郭怡君 李秋实 袁满 张晨曦 林小仙 王东亮 成向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67-374,共8页
燕窝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天然滋补品,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进子代智力发育、神经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等活性,但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清晰。该文综述了燕窝的基本组成与活性成分、燕窝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发现燕窝中的... 燕窝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天然滋补品,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进子代智力发育、神经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等活性,但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清晰。该文综述了燕窝的基本组成与活性成分、燕窝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发现燕窝中的活性成分如唾液酸、蛋白质、聚糖可通过神经营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控等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合燕窝消化吸收特性,指出了肠-脑轴是燕窝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最后对燕窝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燕窝的进一步研究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神经保护 活性成分 肠脑轴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与掌跖脓疱病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李燕霞 朱雅楠 +1 位作者 薛凯元 杨素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28-132,共5页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 掌跖脓疱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难治性皮肤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咽部病理改变导致和加重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进展不容忽视。肺-肠-皮轴是肺肠与皮肤间的交互通路,为中医学“肺主皮毛、里合大肠”理论的阐释提供新视角。咽部作为参与免疫的重要屏障,通过肺-肠-皮轴的多途径影响掌跖脓疱病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复杂的网络机制。本文基于肺-肠-皮轴理论探讨咽部病理改变与掌跖脓疱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肺-肠-皮轴 肠道菌群 扁桃体 α-链球菌 局灶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肠-肝-脑轴DJ-1、IP3R、GRP75、VDAC1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王行玲 孙光洁 +2 位作者 吕子微 何建成 梁建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DJ-1、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肝脏和结肠组织DJ-1、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美多芭150 mg/kg)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复方地黄颗粒1.75、3.5、7 g/kg),每组13只。另取13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3只仅注射抗坏血酸溶液大鼠为假手术组。各药物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肝组织颗粒样变性,细胞胞质疏松,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水肿,结缔组织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较多血管扩张,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肝细胞轻度颗粒样变性,胞质疏松,肝索排列较整齐,结肠轻度水肿,有少量淋巴细胞、粒细胞浸润,少量血管扩张,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与美多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节肝组织和结肠组织DJ-1、IP3R、GRP75、VDAC1表达恢复内质网-线粒体稳态,改善肠-肝-脑轴线粒体功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延缓P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阴虚动风证 复方地黄颗粒 肠-肝-脑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