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庙、馆、市”合一新探——以山陕会馆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赵鹏 李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明清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期,以这一时期各地的山陕会馆为例,探讨其工商会馆"庙——馆——市"的合一特征,充分反映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存在市场经济萌芽,工商会馆已不是纯粹封建行会组织,而是"庙、馆、市"合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期,以这一时期各地的山陕会馆为例,探讨其工商会馆"庙——馆——市"的合一特征,充分反映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存在市场经济萌芽,工商会馆已不是纯粹封建行会组织,而是"庙、馆、市"合一的商人自治团体和市场组织,是中国商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充分显现着行会的旧质在逐渐蜕变,市场新质在不断聚积,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初期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会馆 工商会馆 庙馆 山陕会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6,共8页
晚清时期,官绅试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出现了不同的演进趋向。官绅试子会馆与全国整体的政治形势以及本籍官员的政治沉浮密切相关,科举变革以后,会馆政治化色彩趋浓,会馆管理日益被纳入晚清和民国政府的视野... 晚清时期,官绅试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出现了不同的演进趋向。官绅试子会馆与全国整体的政治形势以及本籍官员的政治沉浮密切相关,科举变革以后,会馆政治化色彩趋浓,会馆管理日益被纳入晚清和民国政府的视野。工商会馆在完成了内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城市公共建设中日益显示出积极的作用。移民会馆则继续向待开发区域拓展。因此,晚清会馆的发展,并没有在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景象,只是其功能发生了一些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会馆 演进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会馆的起源及其功能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宝良 周远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5,共12页
明清会馆分为业缘性的工商行会与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两类。明清会馆的起源,需要从传说与史实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就传说而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甚至先秦时代。就史实而论,其远的源头是后汉时期的“郡邸”,近的源头则是元末以来的“文会... 明清会馆分为业缘性的工商行会与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两类。明清会馆的起源,需要从传说与史实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就传说而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甚至先秦时代。就史实而论,其远的源头是后汉时期的“郡邸”,近的源头则是元末以来的“文会”与“文会馆”,以及讲学会馆、善会馆、试馆等。作为地缘与业缘组织的会馆,真正出现的时间是明代永乐年间,至嘉靖、隆庆以后趋于大盛。明清会馆功能的演变,则呈现出三大趋势,即从文会馆、讲学会馆向同乡会馆的转化,从同乡会馆向同业会馆的转化,以及会馆名称趋于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会馆 起源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畲族乡村政治的现代转向——以山民会馆为中心的察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开玉 廖梦雅 余德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54-62,共9页
在“现代化”视角下,山民会馆之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得到彰显。山民会馆烙印着强烈的同宗同族的“血缘性”,决定了其实质是“会馆”模式的祠堂。晚清民国畲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牵引以及畲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构成了... 在“现代化”视角下,山民会馆之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意义得到彰显。山民会馆烙印着强烈的同宗同族的“血缘性”,决定了其实质是“会馆”模式的祠堂。晚清民国畲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政治牵引以及畲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构成了山民会馆的创建与畲族乡村政治现代转向的社会基础。在民族国家的建构历程中,山民会馆的功能发挥与角色转变透视着畲族乡村政治艰难的现代化探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政治现代化 山民会馆 晚清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厅堂的悬壁书法装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劲 蒋维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93-96,共4页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建筑 明清厅堂 悬壁书法 环境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陕会馆碑文(碑阴)看清代工匠地位及报酬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明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清代聊城山陕会馆保留下来的十九通石碑中,详细记载了会馆修缮过程中的收支情况,收入包括各家店铺的捐献,支出包括物料、工匠费用等。其中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经济社会问题的某些方面。
关键词 山陕会馆 碑文 清代 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卫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3,共9页
《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网罗一批明史专家在两年时间内所编成的清初最早一部明史著作,长期以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史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卷六二《援朝鲜》为具体考察对象,其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采取贬... 《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网罗一批明史专家在两年时间内所编成的清初最早一部明史著作,长期以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史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卷六二《援朝鲜》为具体考察对象,其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采取贬斥、否定、反讽的手法,否定明朝军队的战绩,这符合清初政治的需要,并为王鸿绪《明史稿》所抄录、继承,并最终被清官修殿本《明史》所沿袭,构成了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认识。因此,只有深入全面考察此书对清官修《明史》等史书的学术影响,方能更进一步认识其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纪事本末》 万历朝鲜之役 殿本《明史》 清官方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商人会馆的地域整合及官民互动——以晋商为考察对象
8
作者 刘建生 余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以籍贯为纽带的会馆,是明清商业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遍布全国水陆要冲和中心城市的晋商会馆尤具典型性。商人会馆的建立,首先是基于货物转运和同乡同业商人团结互助的需要。它有实体的馆驿、细致的规章,在保障自身运作的同时,对... 以籍贯为纽带的会馆,是明清商业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遍布全国水陆要冲和中心城市的晋商会馆尤具典型性。商人会馆的建立,首先是基于货物转运和同乡同业商人团结互助的需要。它有实体的馆驿、细致的规章,在保障自身运作的同时,对商业行为亦构成相当程度的规范作用。与此同时,面对前现代商业旅途的艰难、财富命运的捉摸不定,会馆还肩负着价值构建和观念整合的功能,以锻造商人群体的安全感和团结感,农耕社会本土的神灵信仰是完成这种构建的基础资源。在传统中国的社会与官僚国家二元结构里,作为社会市场领域的一种机制,从理论上对立的会馆与官僚国家,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和倚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晋商会馆 地域整合 官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早期会馆的建筑功能和布局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兴姬 李晓峰 《南方建筑》 2018年第1期65-71,共7页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 明清早期会馆 建筑功能 建筑布局 建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