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化环境下山西省典型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分析
1
作者 蔺彬彬 祝雪萍 +2 位作者 张亚琼 庞小龙 郭维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1,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18年,典型流域年径流量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都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相比基准期(1960-1980年),1981-2000年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衰减了57.9%、49.1%、57.3%、37.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54.3%、52.3%、49.0%;2001-2018年衰减量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为74.8%、73.1%、72.4%、57.7%;地表地下取用水、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衰减 VIC模型 归因分析 典型流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典型水源涵养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解析研究
2
作者 王国庆 郑雨凝 +3 位作者 刘希胜 孙高霞 李晨希 刘翠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黄河水源涵养区径流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显著,科学厘清径流演变特征,定量解析径流变化原因,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诊断其1961—2020年实测径流量的演变特征,并采...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黄河水源涵养区径流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显著,科学厘清径流演变特征,定量解析径流变化原因,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诊断其1961—2020年实测径流量的演变特征,并采用VIC模型定量分析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1961—2020年大通河享堂站实测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1990年发生突变;②1991—2020年实测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61—1990年的减少12%,其中4—10月份径流量减少27.7 mm,其他月份的增加4.4 mm;③VIC模型对大通河流域基准期天然径流量过程模拟效果较好,NSE效率系数为0.74,相对误差为0.46%;④气候变化使得1991—2020年径流量较基准期的增加21.8 mm,而人类活动使得径流量减少45.0 mm,其中水利工程建设及水量外调是享堂站径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大通河流域 径流量 VIC模型 归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赵德柱 和正华 +2 位作者 赵冬莲 王雷光 叶江霞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是中国大陆最早探索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自然保护地之一,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参考。研究其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可以揭示其生态保护及试点体制成效。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为对象,基于CASA模...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是中国大陆最早探索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自然保护地之一,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参考。研究其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可以揭示其生态保护及试点体制成效。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区为对象,基于CASA模型,利用Landsat等系列遥感数据及相关气候数据,反演了2007-2023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再借助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探究NPP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空间分布上,普达措国家公园2023年NPP均值为571.41 gC·m^(-2)·a^(-1),多年均值为554.91 gC·m^(-2)·a^(-1),总体分布均匀;(2)时间变化上,2007-2023年间国家公园年均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8.41 gC·m^(-2)·a^(-1),2019年NPP均值高达664.46 gC·m^(-2)·a^(-1),且园区北部NPP增长速度高于南部;(3)17年间普达措国家公园NPP的增长主要受气温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二者综合影响下保持增长趋势。结果表明:自2007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公园NPP持续增长,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普达措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也可给其他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时空格局 相关性分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澜沧江出境水文过程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乐扬 张建云 +3 位作者 宁忠瑞 贾雨凡 孙高霞 王国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变化环境改变河流水文节律,影响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是位于东南亚源于中国西南的跨境河流,科学厘清澜沧江径流变化原因是实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利益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1961—2020年允景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 变化环境改变河流水文节律,影响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是位于东南亚源于中国西南的跨境河流,科学厘清澜沧江径流变化原因是实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水利益共享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1961—2020年允景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与水文模拟相结合的研究途径,诊断径流序列的变异特征,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61—2020年允景洪站实测年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其中,1—5月径流量呈增加趋势,6—12月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实测年径流量在2008年发生突变。②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基准期(1961—2008年)的天然径流量过程,模拟相对误差小于1%;模拟的人类活动影响期间(2009—2020年)天然径流量约为371.8 mm,较基准期偏少6.8%,这是气候变化引起的。③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是澜沧江最主要的人类活动,是水库蓄水运行期(2009—2013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水库稳定正常运行期(2014—2020年)径流减少贡献更大,约为61.7%。④水库运行调度使得2014—2020年汛期(6—11月)径流量减少44.3%,非汛期(12月至翌年5月)径流量增加134.3%;澜沧江干流水库对径流的削峰补枯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湄公河中下游的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RCCC-WBM模型 归因识别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心仪 贾雨凡 +1 位作者 范丽丽 王国庆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有着显著影响,径流变化的定量归因计算是流域管理的重要工作。采用M-K突变检验界定葫芦河流域径流的基准期和影响期,基于SWAT模型模拟结果量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有着显著影响,径流变化的定量归因计算是流域管理的重要工作。采用M-K突变检验界定葫芦河流域径流的基准期和影响期,基于SWAT模型模拟结果量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1961—2014年葫芦河流域年径流量先增后减,整体呈下降趋势,1986年变化较为显著。(2)SWAT模型能较好模拟葫芦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大于0.74、决定系数大于0.75。(3)1986—2014年葫芦河流域年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1961—1985年)减少了2.95亿m3,其中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贡献分别为67%、2%和31%;在影响Ⅰ期(1986—1999年)和Ⅱ期(2000—2014年)内,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分别占96%和44%,其他人类活动分别占3%和52%,土地利用变化分别占1%和4%。(4)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作用下,月径流量均表现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在1月和12月表现为增加,在其余月份表现为减少。2000年前气候变化是葫芦河流域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后人类活动是葫芦河流域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SWAT模型 归因分析 葫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沙漠化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亚辰 王苗 +1 位作者 陶泽兴 呼雪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识别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4年榆林市沙漠化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6种气候因素和8种人为因素对不同沙漠... 识别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4年榆林市沙漠化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6种气候因素和8种人为因素对不同沙漠化等级土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并构建沙漠化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除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类型沙漠化土地面积均显著减少;2)前5主成分中,人为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2.98%,气候因素累积贡献率为38.17%,表明沙漠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3)构建的三次回归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类型沙漠化面积变化,模型解释量达40%~66%。本成果可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和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2014年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定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梦珺 潘宁惠 +1 位作者 李向锋 左海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50-256,共7页
[目的]对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为黄河上游地区沙化草地恢复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多期玛曲高原遥感数据和近50a气象及社会经济资料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964—... [目的]对玛曲高原土地沙漠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为黄河上游地区沙化草地恢复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多期玛曲高原遥感数据和近50a气象及社会经济资料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964—2014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扩张是综合贡献率高达57.18%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时段,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扩张的驱动因素不同;1964—1980年,沙漠化土地的扩张以自然因素为基础,人为因素为主导,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33.95%和47.66%;1981—1997年,玛曲高原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是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综合贡献率为42.75%;1998—2014年,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逆转以人为因素为主导,其贡献率为44.97%。[结论]玛曲高原沙漠化土地的演化是在高寒脆弱不稳定的大自然背景下,人为因素尤其是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辗转变化的产物。人为因素在短期内对区域沙漠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决定着沙漠化的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定量分析 驱动力 玛曲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内蒙段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亮 高瑞忠 +2 位作者 刘玉才 张娜 李凤玲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河川径流不仅受气候因素的直接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滦河流域内蒙段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经分析可知,近50年研究区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运用SWAT模型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 河川径流不仅受气候因素的直接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滦河流域内蒙段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经分析可知,近50年研究区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运用SWAT模型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河川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要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同时验证了SWAT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SWAT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的通量模型灵敏度分析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新艳 杨丽标 晏维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情景,对2050年长江输出D IP的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70-2003年,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达到了14.05kg/km2,比1970年(2.45kg/km2)增加了近5倍.模拟值与对应年份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模拟误差为12.29%.1993年之前,长江输出D IP的主要来源是污水,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1993年以后,以来自非点源的磷输入为主,其中以磷肥施用的贡献率最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增加到了50.30%;畜禽粪便磷的贡献率变化平稳,大约在22.87%.污水来源的磷的贡献率自1993年之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到2003年减少为24.81%.情景预测表明,2050年无论何种情景下,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都将超过2000年的2倍多,但是不同情景下D IP输出通量增加的幅度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控制非点源的磷输入仍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无机磷 输出通量 模型 长江 人类活动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影响定量分析模型的不足之处——与徐建华、艾南山、樊胜岳、杨根生等人商榷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建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0-85,共6页
本文分析了徐建华等人提出的用于测度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数学模型的利弊之处,并指出该模型的正确应用还有赖于进一步确定人类活动的可定义观测量以及它和其它自然要素与沙漠化之间的具体函数或回归方程式。
关键词 定量分析模型 沙漠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柳林泉域水文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亚捷 王国卿 +2 位作者 郝永红 李华敏 赵娇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20世纪50年代以后,柳林泉流量日益减少,人类活动成为其衰减的主要原因。通过分阶段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定量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柳林泉水文过程的影响。第一阶段(1957~1973年),柳林泉水流量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二阶段(1974~2009年)柳... 20世纪50年代以后,柳林泉流量日益减少,人类活动成为其衰减的主要原因。通过分阶段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定量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柳林泉水文过程的影响。第一阶段(1957~1973年),柳林泉水流量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二阶段(1974~2009年)柳林泉水流量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M时滞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人类活动对柳林泉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导致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由0年增长到4年,即地下水压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被削弱,传播速度变缓。降水量对泉水流量的灰作用系数由第一阶段的1.127 2×10-2下降到了第二阶段的7.75×10-3,说明由于人类活动使降水量对泉水流量的补给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灰色关联分析 GM(1 N)模型 人类活动 柳林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轨迹的视频语义事件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静 高伟 +3 位作者 刘安安 高赞 苏育挺 张哲 《电子测量技术》 2013年第9期31-36,40,共7页
人体行为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人体行为事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轨迹的视频语义事件建模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基于Surendra背景建模算法检测运动行人目标,然后利用Meanshift跟踪算法得到目标行人的运动轨迹路径,... 人体行为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人体行为事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轨迹的视频语义事件建模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基于Surendra背景建模算法检测运动行人目标,然后利用Meanshift跟踪算法得到目标行人的运动轨迹路径,最后根据人体行走轨迹特征和所定义语义事件模型进行相关事件判断,并搭建平台实现视频语义事件自动监测。对监控视频公开数据集的实验测试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准确有效的识别常见的人体行为,为视频语义领域提供一种可靠、准确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视频监控 人体行为 轨迹分析 事件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人为干扰强度火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丽华 方陆明 +1 位作者 夏凯 徐爱俊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6,共5页
区域森林火灾的人为干扰主要分为人为负干扰和人为正干扰。通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人为火源的危险程度和人为正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确定了人为负干扰火险指标为农事烧荒、农事炼山造林、上坟、旅游与基本活动,人为正干扰... 区域森林火灾的人为干扰主要分为人为负干扰和人为正干扰。通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人为火源的危险程度和人为正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确定了人为负干扰火险指标为农事烧荒、农事炼山造林、上坟、旅游与基本活动,人为正干扰火险指标为投入人力和投入资金,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指标度量算法和评价模型,并在实验区进行了验证,以火险等级区划图的形式进行了结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等级 森林防火 GIS空间分析 人为负干扰 人为正干扰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大气环境的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阳 王苿 +3 位作者 金国华 申婧 丁峰 李鱼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4-1050,共7页
将脆弱性的概念引入区域性大气环境研究中,在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的脆弱性研究框架(ESA framework)基础上,将地球信息系统(GIS)、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和有序加权平均(OWA)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基... 将脆弱性的概念引入区域性大气环境研究中,在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的脆弱性研究框架(ESA framework)基础上,将地球信息系统(GIS)、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和有序加权平均(OWA)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基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大气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以探寻人类活动与城市大气环境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脆弱性评价 人类活动 多准则决策分析 有序加权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周界观控模型的人类活动影响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勋贵 崔一付 冯乐阳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2-698,共7页
针对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模型的弹性系数,建立系统周界的具体计算式,并应用于泾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 针对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周界观控模型,根据分形理论推导出模型的弹性系数,建立系统周界的具体计算式,并应用于泾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小,之后逐渐增强,且具有径流大时则相对较小而径流小时则相对较大的变化规律;较之传统方法,该模型所需资料较少、结果合理可靠,可为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定量分析 径流系统 系统周界观控模型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多发区土地荒漠化程度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廷方 崔鹏 王学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根据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沟谷土地荒漠化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切割密度、土壤有机质、泥石流堆积物面积、植被盖度等8个对土地荒漠化有较大影响的因子,从地貌、土壤、植被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 根据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沟谷土地荒漠化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切割密度、土壤有机质、泥石流堆积物面积、植被盖度等8个对土地荒漠化有较大影响的因子,从地貌、土壤、植被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多发地区 土地荒漠化 层次分析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喜峰 李玮 +1 位作者 牛存稳 贾仰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8-91,共4页
阐述了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在变化环境的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分别从国内外的研究中综述了变化环境下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归纳了寒区水文模型在寒区水循环研究中研究进展。此外,还分析了寒区水循环和寒... 阐述了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在变化环境的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分别从国内外的研究中综述了变化环境下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归纳了寒区水文模型在寒区水循环研究中研究进展。此外,还分析了寒区水循环和寒区水资源演变研究中的难题和局限,强调了应用水文模型在研究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的进展。认为完善寒区水循环物理机制的研究,开发基于寒区水循环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及寒区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的归因分析是未来寒区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演变 水资源分析 归因分析 分布式水文模型 冻土层 气候变化 下垫面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径流变化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鑫 刘艳丽 +6 位作者 刁艳芳 王国庆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贺瑞敏 周美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8,共10页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海河流域径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减少趋势。为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类型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别以海河流域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显著的漳河上游流域和受人类活动不显著的滦河上游流域作为...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海河流域径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减少趋势。为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不同类型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别以海河流域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显著的漳河上游流域和受人类活动不显著的滦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60年的实测径流资料,验证了SWAT模型在海河典型流域的适用性;构建了基于SWAT模型的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模型,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流域径流变化特点和两种影响因素的各自贡献率,进而系统分析并对比了不同驱动因素下两流域径流变化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两流域的径流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漳河上游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其贡献率为65%;滦河上游则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其贡献率为89%。相较于滦河上游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漳河上游流域流量值分布更为离散、下降更为明显,且对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SWAT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干扰下丰满Ⅱ区流域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亚男 丁伟 +2 位作者 王猛 初京刚 刘启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7,共6页
基于游程理论识别丰满Ⅱ区流域水文干旱事件,分析干旱频率、烈度、历时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并采用SWAT模型量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特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丰满Ⅱ区流域1976—2016的水文干旱严重化起主要贡献,与流... 基于游程理论识别丰满Ⅱ区流域水文干旱事件,分析干旱频率、烈度、历时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并采用SWAT模型量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特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丰满Ⅱ区流域1976—2016的水文干旱严重化起主要贡献,与流域相对天然期(1956—1975)相比,人类活动使1976—2016年间水文干旱频率由0.30增加至0.41,干旱事件的平均烈度增大了65%、平均历时延长了22%,并促进了超长期水文干旱的发生。流域内大量水库、塘坝的季节性拦蓄径流行为是造成流域出口断面处径流大幅减小,水文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历时与烈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满Ⅱ区流域 水文干旱 SWAT模型 人类活动影响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模拟预测模型分析的城市绿色空间发展多情景模拟及建设时序研究——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霁雨 崔柳 +1 位作者 王佳 陈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07-6320,共14页
城市绿色空间是未来中国城镇战略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载体。城市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作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表征显现。通过对湛江市... 城市绿色空间是未来中国城镇战略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载体。城市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作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表征显现。通过对湛江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应用土地利用模拟预测(PLUS)模型进行自然发展情景与国土空间规划情景双情景下203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采用当量因子法及热点分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高低值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进行分析,与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进行叠置,得出国土空间规划政策下湛江市中心城区城市绿色空间发展优先级分区,优先化解建设用地与绿色空间发展矛盾,为规划政策提供空间政策的量化数据基础,为其可行性实施、时序安排及预期结果提供数据支撑与建议。结果表明:(1)规划政策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相比,耕地、林地增多,整体水域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蔓延受到抑制。(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35年规划政策情景>2020年实际情景>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分别约为12.22亿元、11.89亿元、10.53亿元,规划政策情境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提升约1.69亿元,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分别提升约1.38、0.13、0.12、0.06亿元,但文化服务与2020年现状相比降低约0.31亿元,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切勿忽视景观美学的营造。(3)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对绿色空间发展进行优先级分区,建议以赤坎区中部、沿海域建设用地及水域范围、其他区域顺序进行分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模拟预测(PLUS)模型 热点分析 人类活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