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1
作者 林宇亮 李澳华 +3 位作者 邢浩 李丽华 宋宣儒 杨果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仿真手段实现不同强度的地震动激励工况模拟,得到可液化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和桩身应变;将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研究地震动激励下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孔隙水压力、超孔压比、桩身内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地震动强度对群桩加固地基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不同地震动持时下群桩加固地基的液化区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地震激励下,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响应随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减小;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沿地基深度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地基土液化区深度逐渐加大;地基液化主要发生在地震动激励强烈的时段;当地震结束时,大部分地基土体单元从液化状态转变为非液化状态;在高强度地震动激励下,加固桩的桩身弯矩变化显著,但桩身内力分布合理,其值在允许范围内,桩身不会遭到破坏。可将群桩加固地基方案应用于可液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群桩 地基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液化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码头群桩结构流固耦合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其一 孟祥飞 +1 位作者 陈凯 郭东起 《水运工程》 2025年第2期178-183,231,共7页
高桩结构是一种港口海岸码头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其在波浪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是保证码头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使用ABAQUS软件建立码头三维模型、STAR-CCM+软件建立波浪水槽,采用k-ε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VOF)运动界面追踪方法模拟波浪... 高桩结构是一种港口海岸码头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其在波浪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是保证码头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使用ABAQUS软件建立码头三维模型、STAR-CCM+软件建立波浪水槽,采用k-ε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VOF)运动界面追踪方法模拟波浪,实现码头群桩结构和波浪之间双向耦合的模拟。由于桩距与桩直径的比值大于4,不需要考虑桩间相互影响,对比模型试验误差低于5%精度可以满足要求。结果表明,码头群桩在波高为0.3、0.4、0.5 m下的最大受力和位移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桩顶处位移最大为0.66 mm;最大应力产生在群桩前排桩底,为152.4 kPa,桩底区域混凝土易发生失稳破坏,实际工程中应格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结构 VOF方法 双向耦合 结构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桩距群桩基础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研究
3
作者 赵统 刘永刚 鲁浩阳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群桩基础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叠加很容易造成桩端土体剪切破坏,为了避免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叠加,从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但由于桩土接触和桩桩作用的复杂性,不同桩距的群桩基础的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很难由公... 群桩基础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叠加很容易造成桩端土体剪切破坏,为了避免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叠加,从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但由于桩土接触和桩桩作用的复杂性,不同桩距的群桩基础的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很难由公式计算出来。为了得出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在实际工程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建立该实际试验工程的计算模型(3D桩距群桩基础)以及增大桩距后的对比计算模型(6D桩距群桩基础),给两个模型加同样的竖向荷载,软件计算得到两种模型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值及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对比,得到桩端土体附加应力与桩距的关系:3D桩距群桩桩端应力叠加明显;6D桩距群桩桩端应力无叠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计算 群桩基础 土体附加应力叠加 桩距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复合地层盾构下穿CFG群桩开仓换刀技术
4
作者 谷星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选择不同的刀具是保证盾构高效、顺利掘进的关键。郑州地铁5号线农—心区间,针对富水复合地层并下穿CFG群桩工况,设计了不同的盾构刀具配置方案,提出换刀区混凝土桩加固联合降水的常压换刀方案。对比了换刀前后各部... 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选择不同的刀具是保证盾构高效、顺利掘进的关键。郑州地铁5号线农—心区间,针对富水复合地层并下穿CFG群桩工况,设计了不同的盾构刀具配置方案,提出换刀区混凝土桩加固联合降水的常压换刀方案。对比了换刀前后各部分刀具的磨损值及磨损状态,说明刀具更换的科学性及必要性。本工程所提出的辅助作业方案有效保证地表变形在预警值范围内、掌子面稳定,常压换刀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复合地层 下穿CFG群桩 开仓换刀 刀具磨损 素桩加固 降水井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soil-pilebridge interaction
5
作者 朱叶艇 ZHANG Zi-xin +1 位作者 YUAN Deng-ping HUANG Xin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7年第1期25-37,共13页
The soil-pile-bridge interaction of super-large pile groups is a very complex issue for the design of deep pile group found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load distribution on the pile top of a super large bridge foundatio... The soil-pile-bridge interaction of super-large pile groups is a very complex issue for the design of deep pile group found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load distribution on the pile top of a super large bridge found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adopted model and its input parameters are firstly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f static loading tests of a single pile. Numerical analysis is th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load distribution and the load-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large pile groups, and the models are verified using centrifuge laboratory model testing data.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groups and soil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s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INTERACTION friction pile bridge foundation pile grou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楚龙 吴晓勤 +1 位作者 刘新华 朱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考虑施工技术、经济性和景观效果等方面,陕西蔡家坡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35+210+35) m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该桥采用摩擦摆和环向钢丝绳阻尼支座综合减隔震约束体系,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拱肋为单室等宽钢箱截面,采用主、副拱肋2条悬链... 考虑施工技术、经济性和景观效果等方面,陕西蔡家坡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35+210+35) m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该桥采用摩擦摆和环向钢丝绳阻尼支座综合减隔震约束体系,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拱肋为单室等宽钢箱截面,采用主、副拱肋2条悬链线,主、副拱肋共面,设计为横向内倾20°的大倾角,在提高桥梁景观效果的同时,又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拱肋设钢-混结合段连接拱脚与混凝土拱座。桥面系采用自重较轻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吊杆采用抗拉强度1 860 MPa的环氧柔性钢绞线。基础采用Φ2.5 m的钻孔灌注群桩,以抵抗软弱地质条件下荷载的竖向及水平作用力。该桥总体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整体及局部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提篮拱桥 大倾角拱肋 减隔震约束体系 正交异性板 群桩基础 先梁后拱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砂地层盾构切削大直径群桩的刀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乔世范 张睿 +3 位作者 王广 王刚 陈道龙 张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6-1978,共13页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工程需求,对刀盘刀具进行选型,采用LS-DYNA软件模拟不同刃宽、刃角及前角的贝壳刀切削钢筋的效果。将分析结果应用于该工程,通过对比切桩前后既有隧道沉降变化规律论证刀具选型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切桩后的贝壳刀磨损规律及盾构机排出钢筋情况,评估刀盘刀具切削效果,从而优化刀盘的刀具布置。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刀盘采用面板+辐条复合式直角刀盘,切桩刀具采用前角-45°零后角、5 mm刃宽、90°刃角的双面刃贝壳刀,可提升盾构切桩效果;盾构切桩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波动控制在1.1 mm内,切桩完成后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仅为1.96 mm,未对既有隧道造成明显影响;刀盘布置贝壳刀时,应增加高度为210 mm的贝壳刀数量,尤其需要避免单个辐条上仅有1把高度为210 mm贝壳刀的情况,可有效提高刀盘刀具切削钢筋的能力并降低崩刃风险。刀具选型设计结果成功应用于沈阳地铁4号线切桩工程,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直接切桩 大直径群桩 刀具设计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底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友生 吴阿龙 +3 位作者 陈茁 庄子颖 肇慧玲 董晨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对群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扩底单桩和扩底桩筏结构荷载沉降曲线均为缓变型;扩底桩极限承载力随扩径比增大而逐渐增大,扩径比2.5~3.0时极限承载力增幅变缓,建议扩底桩扩径比取2.5~3.0;由于桩土共同沉降,桩间土压缩,桩土作用更充分,扩底桩筏基础中心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比扩底单桩增大了17.71%;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桩间距为4.5~5.0倍桩直径时群桩效应系数增幅较小,群桩效应较弱,建议扩底桩筏基础桩间距取值不小于4.5倍桩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桩筏结构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群桩效应 扩径比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Effect of Coastal Pile Arrangements on Wave Characteristics
9
作者 Ahmad Abbasi Seyed Masoud Taghvaei Hamed Sarkardeh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8年第4期510-518,共9页
In this study, the passage of waves through pile groups with different arrangement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3D)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s, waves of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of 36, 58, and 81... In this study, the passage of waves through pile groups with different arrangement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3D)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s, waves of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of 36, 58, and 81 mm, a fixed period of 0.88s, and a fixed wave length of 1.128 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waves and flow pattern through the piles,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equations of fluid motion were solved based on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FVM). Piles were defined as obstacles in the rectangular domain using the fractional area/volume obstacle representation(FAVOR) method. The volume-of-fluid(VOF) and re-normalization group(R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free surface and turbulence phenomenon, respectively. By performing differ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effect of coastal pile arrangements on wave pattern was studied and was compared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and an acceptable agreement wa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groupS WAVE Flow 3D NUMERICAL modeling COASTAL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的群桩流场特性PIV试验研究
10
作者 潘新颖 郭云辉 +2 位作者 梁丙臣 吴政杰 杨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雷诺数Re分别为2400、6000、12000条件下,流向桩心距比为5、横向桩心距比为4时,3×3矩形排列圆桩群桩的局部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中下游桩间与上中游桩间的流场特性存在显著差...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雷诺数Re分别为2400、6000、12000条件下,流向桩心距比为5、横向桩心距比为4时,3×3矩形排列圆桩群桩的局部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中下游桩间与上中游桩间的流场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雷诺数对桩间流场变化影响明显。当Re为2400和6000时,上游中间桩后的尾流涡漩生成长度及回流区长度明显大于两侧边桩,Re为6000时现象更明显,而当Re增大至12000时此现象消失。受上游桩遮蔽作用,中游桩桩后的尾涡强度明显弱于前排桩,回流区面积随之减小。随着雷诺数增大,上游桩桩后尾涡生成长度、回流区尺度逐渐减小。此外,还分析了紊动强度与雷诺切应力在群桩内部平面上的分布变化。本研究以高桩码头桩基础为原型,分析群桩内部流场特性变化,研究结论有助于推进高桩码头泥沙冲淤变化机理的研究,提高高桩码头的安全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流 群桩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瑞红 王辉 +1 位作者 骆浩 王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Q-S曲线为缓变型,S-lgt曲线为渐变型,桩基承载变形大致分为稳定、渐进以及破坏3个阶段,相较于3d群桩,4.5d、6d群桩沉降发展更缓慢,F_(u)更高;同等桩距下,钙质砂地基表现出比陆源砂地基更强的群桩效应,钙质砂地基中群桩最佳桩距应在4.5d~6d之间.该研究为群桩在钙质砂地基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地基 混凝土群桩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地基上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12
作者 于旭 单志承 +1 位作者 庄海洋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和输入地震动强度显著影响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弯矩反应,强震下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越大,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中间桩体上部弯矩反应幅值增大越显著,而中间桩体下部弯矩幅值较小。当输入加速度峰值和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R大于一定限值时,群桩基础震陷显著增加,群桩基础承台转动反应强烈,同时群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在主震后出现明显的单边累积水平位移,说明强震作用下地基刚度变化过程中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更易出现地震破坏,而群桩基础震陷与基础承台强烈转动反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弯矩骤增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地基 群桩基础 基础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研究
13
作者 刘润 彭佳俊 +1 位作者 梁超 李成凤 《地基处理》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木材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中,其取材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用作村镇住宅的基础结构,可有效减少村镇住宅的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本文以微型木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微型木桩在砂土和粉质黏土土层条... 木材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中,其取材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用作村镇住宅的基础结构,可有效减少村镇住宅的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本文以微型木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微型木桩在砂土和粉质黏土土层条件下的群桩承载力和群桩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系数η在砂土中大于1,在黏土中小于1,受桩土刚度比的影响较小;桩径减小改变了群桩最优桩间距,砂土中微型木桩η随着桩的距径比Sa/D的增大逐渐增大,在Sa/D=6时出现峰值,常规桩在Sa/D=3时达到最大,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大于常规桩;黏土中,微型木桩η峰值对应的Sa/D=4小于常规桩η峰值对应的Sa/D=6,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小于常规桩;微型木桩群桩效应系数随内摩擦角和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距径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桩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木桩 离心机模型试验 群桩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下桩群绕流局部冲刷试验
14
作者 王多银 唐选海 +4 位作者 穆军帅 段伦良 李国洋 杜文力 吴穗庆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75-83,共9页
水流经过桩群时,桩前会出现下降水流和马蹄形漩涡,显著增加水流的挟沙能力与输移能力。本文基于非恒定流桩群绕流局部冲刷水槽试验,研究非恒定流下桩群绕流的局部冲刷分布以及最大冲刷深度;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ow 3D对水槽试验进行... 水流经过桩群时,桩前会出现下降水流和马蹄形漩涡,显著增加水流的挟沙能力与输移能力。本文基于非恒定流桩群绕流局部冲刷水槽试验,研究非恒定流下桩群绕流的局部冲刷分布以及最大冲刷深度;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ow 3D对水槽试验进行模拟计算仿真,研究非恒定流下桩群绕流局部冲刷发展过程。研究表明:上游单桩的冲刷范围为桩前2D(桩径)至桩后1D,桩外侧2.5D至桩内侧1D;下游单桩的冲刷范围为桩前1D至桩后1D,桩外侧1.5D至桩内侧1D,且桩群各个区域的横向冲刷断面也有差异;最大冲刷深度和冲刷体积随时间呈对数形式增加,直至达到冲刷平衡状态,且20%的时间局部冲刷可完成冲刷平衡时的50%,50%的时间可达到冲刷平衡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桩群绕流 局部冲刷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累积变形三维数值模拟
15
作者 王多银 李国洋 +4 位作者 王丽 段伦良 唐选海 吴穗庆 杜文力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48-5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群桩基础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USDFLD子程序的实现过程与ABAQUS三维建模过程,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对群桩累积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桩距、桩数、荷载入... 为进一步研究群桩基础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USDFLD子程序的实现过程与ABAQUS三维建模过程,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对群桩累积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桩距、桩数、荷载入射角度、加载频率、土体初始弹性模量、桩-土界面摩擦系数等参数,进一步对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及其在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数值模拟中经常忽略桩周土体弱化对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性的影响,因此对如何在数值模型中实现土体软化也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如在桩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下,群桩承台水平累积变形随桩距与桩数的增加不断减小,荷载-位移滞回圈随桩数的减少越饱满,土体非线性越明显等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水平循环荷载 累积变形 三维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特殊群桩空间作用效应的双向m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立坚 苏伟 +1 位作者 杨新安 王雨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群桩到单桩的作用分配是桩基计算的关键问题,针对规范中的单向m法只适用于平面作用的局限性,从单桩刚度、群桩刚度、受力平衡方程3个层面进行公式推导,建立了变形协调的群桩刚度矩阵和空间受力平衡方程,形成了适用于空间作用的双向m法,... 群桩到单桩的作用分配是桩基计算的关键问题,针对规范中的单向m法只适用于平面作用的局限性,从单桩刚度、群桩刚度、受力平衡方程3个层面进行公式推导,建立了变形协调的群桩刚度矩阵和空间受力平衡方程,形成了适用于空间作用的双向m法,并以对称等长直桩、双向斜桩、不对称桩为计算实例,对比分析了单向m法和双向m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单向m法计算对称等长直桩时,结果准确,计算双向斜桩时,单桩的弯矩和剪力波动较大,最大值偏小20%左右,计算不对称桩时,单桩外力之和与总外力不闭合,可信度低;而双向m法的理论解可覆盖这些桩基类型,结果更接近有限元数值解。研究成果为特殊桩基提供了一种快速且简便的计算方法,扩展了公路和铁路桥梁桩基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作用分配 空间作用 M法 双向斜桩 不对称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下穿高层建筑基础的扰动变形影响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锟 徐前卫 +2 位作者 孙庆文 薛海儒 来守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盾构穿越或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而盾构法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过程中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盾构穿越或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案例,而盾构法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对地层产生扰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需要对盾构穿越过程中隧道及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济南地铁R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双线盾构隧道非同步斜交下穿高层建筑群桩及筏板承台基础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地层位移规律、建筑物沉降的变形特征,以及施工时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双线盾构隧道先后下穿建筑群桩时,先行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较大,后开挖隧道对地层产生的扰动相对较小;盾构通过建筑物正下方时的沉降量最大,随着盾构的远离,其沉降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由于高层建筑属框架结构,故在临近隧道一侧建筑体区域地层发生了沉降,而在远离隧道的建筑体区域地层呈上浮趋势,但二者的差异沉降量仍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下穿群桩 地层变形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桩基透空型防波堤的冲刷研究
18
作者 黄姗姗 王振鲁 +2 位作者 潘新颖 梁丙臣 杨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基于FLOW-3D软件,开展了3组波高、3组波周期、5种挡板形式条件下的冲刷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海床冲刷地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则波作用下,波高变化对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及海床冲刷地形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基于FLOW-3D软件,开展了3组波高、3组波周期、5种挡板形式条件下的冲刷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海床冲刷地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则波作用下,波高变化对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及海床冲刷地形变化影响程度较小。波周期则与防波堤结构周围的泥沙冲刷效率呈正相关,且影响程度较大。不同的波周期会导致挡板开孔方式对海床冲刷地形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当波周期为1.5 s时,随着挡浪板开孔率的增加、挡板下部面积的增大,冲刷坑面积及体积逐渐减小,且呈线性分布;当波周期为2.0、2.5 s时,冲刷面积及体积呈二次曲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透空式防波堤 挡浪板 群桩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设计关键技术
19
作者 孙文峰 陈宇 +2 位作者 王碧波 程应刚 余家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4,共7页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采用双边工字形叠合梁,桥面宽23.5 m,标准梁高1.6 m;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和箱形截面主梁,桥面宽23.5~27.0 m,标准梁高2.1 m。桥塔采用“A”形混凝土塔,塔高114.5 m,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采用18根ϕ2.8 m的群桩基础。斜拉索按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共104根斜拉索,采用标准强度1770 MPa高强平行钢丝索,主跨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边跨梁端设置槽口锚固,塔端采用锚固齿块锚固,主塔斜拉索锚固区纵、横桥向均配置有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汉阳岸边墩采用T形钢筋混凝土板墩及钻孔桩基础;汉口岸边墩、辅助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独柱墩及钻孔桩基础。桥塔塔柱采用爬模施工;边跨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主跨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施工。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大桥结构刚度及应力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宽工程 独塔斜拉桥 混合梁 工字形叠合梁 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 “A”形桥塔 群桩基础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对砂土场地桩基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当 王靖程 叶爱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199-204,M0017,共7页
在桩基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的桥梁,承台埋在土面以下,还存在土与承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地震反应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利... 在桩基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低桩承台基础的桥梁,承台埋在土面以下,还存在土与承台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地震反应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关研究也很少。为此,利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程序,基于p-y曲线建立了土-结构一体化桩基单墩模型,选择40条实际岩石场地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开展了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的桩基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后,结构的基本周期会减小,墩底曲率会明显增大,桩顶曲率会大幅减小,但墩顶位移的减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群桩基础 地震反应 土-结构一体化模型 土-承台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