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ΔLuxS的表型分析及其在GBS毒力调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谦 马文丽 +2 位作者 刘翠华 石嵘 郑文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 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 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 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链球菌 数量感应通路 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 LuxS分子 生物发光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段尿培养检出B群链球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兴龙 曹小利 +3 位作者 刘静静 高硕 沈瀚 周万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例资料、尿常规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中段尿培养标本共检出非重复细菌9 081株,其中GBS 425株,占比4.7%,位列第6。剔除资料不完整者,共纳入36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9例(46.3%),女性196例(53.7%),平均年龄(55.4±15.2)岁。365例检出GBS的患者来源于17个科室,泌尿外科(237例,64.9%)占比最高。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136例,糖尿病95例,泌尿系统结石120例,泌尿系统肿瘤98例;211例患者接受了泌尿系统手术,术前均使用了抗菌药物,205例在术后留置导尿管;9例在妊娠中晚期尿液中检出GBS。GBS菌落计数≤10^(4)CFU/mL占36.4%(133例),10^(4)~10^(5)CFU/mL占38.9%(142例),≥10^(5)CFU/mL占24.7%(90例)。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占24.9%(91例),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占75.1%(274例)。男性中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低于女性(19.5%VS 29.6%,P<0.05)。随着尿培养GBS菌落计数增加,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尿培养送检当日尿常规白细胞、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阳性比率分别为53.2%、50.1%、3.8%。有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潜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尿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均P<0.05)。未发现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在40%左右,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结论 尿液中分离出GBS在非妊娠成人中比较常见,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仅占少数。尿培养、尿常规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尿液中GBS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尿培养 尿常规 尿路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及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小超 刘明雷 +3 位作者 张家弘 梁爽 杜潘艳 吴景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年龄段孕妇GBS的感染情况、变化趋势及耐药率变迁。同时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849例妊娠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形态学检测(分为GBS阳性组499例和GBS阴性组3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清洁度和微生态指标的特点。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3年,GBS阳性率分别为4.30%、4.79%、5.14%,且逐年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GBS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年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发现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但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在阴道微生态方面,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73.35%和29.71%,其清洁度在Ⅲ~Ⅳ级分别占72.95%和28.86%;GBS阳性组伴有白细胞显著增多的占11.62%;pH>4.5占72.95%,与GB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洁度、白细胞、菌群密度与多样性G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率逐年增高,年龄不是引起GBS感染的因素,青霉素依然可作为产时首选预防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选择抗生素。妊娠晚期GBS感染后具有较高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但并非所有GBS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均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感染率 耐药率 阴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孕母GBS筛查阴性新生儿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江红 杨晗 +1 位作者 周坤文 余艳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分析孕母筛查B族链球菌(GBS)阴性而新生儿发生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母亲GBS筛查阴性,新生儿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新生儿中,早发... 目的分析孕母筛查B族链球菌(GBS)阴性而新生儿发生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母亲GBS筛查阴性,新生儿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新生儿中,早发型7例,晚发型3例。新生儿降钙素原均升高,其中7例为败血症合并脑膜炎,2例头颅MRI平扫示脑膜强化,1例脑白质密度减低。1例单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其余均联合用药。1例出生24h后死亡,其余随访24个月,2例发育落后,其余7例正常。检出的10株GBS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加环素、青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有3株耐药。结论孕期产前GBS筛查仍有漏诊可能,新生儿GBS败血症或合并脑膜炎病情重,进展迅速,需及时发现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联合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新生儿感染 败血症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B群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血清型分布
5
作者 陈梅 董方 +2 位作者 陈寰 甄景慧 孟庆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对儿童患者中分离的B群链球菌(GBS)耐药性及血清型进行分析,为防治儿童GBS感染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检出的不重复GBS 163株,进行菌株耐药性分析及血清型检测。结果... 目的对儿童患者中分离的B群链球菌(GBS)耐药性及血清型进行分析,为防治儿童GBS感染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检出的不重复GBS 163株,进行菌株耐药性分析及血清型检测。结果163株GBS中,侵袭性感染分离株121株,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42株。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1.4%、90.8%、53.4%,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侵袭性感染分离株。菌株血清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Ⅰb型75株(46.0%),Ⅲ型65株(39.9%),Ⅴ型13株(8.0%),Ⅰa型6株(3.7%),Ⅱ型2株(1.2%),Ⅳ型及Ⅵ型各1株(各占0.6%)。侵袭性感染分离株与非侵袭性感染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的GBS菌株血清型分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GBS菌株血清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儿童GBS感染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血清型以Ⅰb型及Ⅲ型较为常见,流行率高的血清型耐药率更高。持续监测GBS感染流行病学,对临床防治儿童GBS感染及疫苗研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儿童 耐药性 血清型 无乳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晚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一白 崔瑞及 +2 位作者 高珊 胡嘉晋 郭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革兰阳性链球菌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生<7 d的新生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早发型病(GBS early-onset disease,GBS-EOD),7~89 d的新生儿和婴儿发生的GB...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革兰阳性链球菌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生<7 d的新生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早发型病(GBS early-onset disease,GBS-EOD),7~89 d的新生儿和婴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晚发型病(GBS late-onset disease,GBS-LOD)。随着产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新生儿GBS-EOD发生率大幅下降,然而GBS-LOD却没有获得很好的预防控制效果,给临床诊疗和护理带来压力和挑战。虽然GBS传播引发新生儿和婴儿患病的具体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但研究已发现母体GBS定植、产妇的特征(如年龄、体质量和种族)、早产、多胞胎中有GBS感染,以及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环境等是导致GBS-LOD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调节肠道微生态、补充乳铁蛋白作为预防母婴GBS感染的措施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此外,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教育、强化看护者的手卫生意识、做好环境和设备的消毒工作、实施隔离等常规感染控制策略在预防GBS-LOD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婴儿GBS-LOD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晚发型 b族链球菌 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东莞地区2009—2014年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丽华 杨维青 +6 位作者 张丽 郭主声 陈军剑 何其励 程志琴 王欣 朱学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东莞东华医院就诊的10 141例孕期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标本分离菌培养阳性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东莞东华医院就诊的10 141例孕期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标本分离菌培养阳性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09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141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标本检出B群链球菌925株,阳性率为9.1%。药敏试验显示,B群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5.7%、65.0%和53.1%。结论围产期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B群链球菌的寄殖部位,两部位的标本应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青霉素仍可作为孕妇治疗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B群链球菌阳性的孕妇应立即进行抗菌药物干预治疗,以保证胎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b群链球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晚发型B族链球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俊 马丽亚 +2 位作者 徐芬 卢光进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晚发型GBS败血症的15例新生儿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为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3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晚发型GBS败血症的15例新生儿以及同期出院诊断为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3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晚发型GBS败血症与晚发型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新生儿在气促、抽搐和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型GBS败血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及脑脊液葡萄糖<3.11 mmol/L的比例高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组(P<0.05)。GBS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87.5%。晚发型GBS败血症与非GBS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在并发脑膜炎及脑积水、脑室管炎等后遗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GBS败血症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易有后遗症;对可疑GBS败血症新生儿应早期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败血症 回顾性研究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围产期孕妇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型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丽华 郭主声 +9 位作者 杨维青 谢树金 陈军剑 王佳敏 程志琴 王欣 朱学海 王剑文 王海卿 黄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对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携带株的血清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率。采用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09版CLSI标准判... 目的对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携带株的血清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率。采用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09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533例围产期孕妇进行GBS的检测,检出GBS 264株,阳性率10.4%(264/2 533)。并对153株菌进行了血清分型,其中Ⅲ型占54.9%(84/153)、Ⅰa型占17.6%(27/153)、Ⅰb型占13.1%(20/153);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32.9%、68.1%和62.1%;对不同血清型的耐药情况分析发现,Ⅲ型菌株对以上3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菌株。结论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GBS的定植部位,建议应对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Ⅲ型是GBS主要的血清型;青霉素仍可作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阳性的孕产妇应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b族链球菌 血清型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儿的影响 被引量:51
10
作者 张永 张秦 +2 位作者 吴元赭 周迎春 王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已被西方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文中探讨孕妇妊娠晚期GBS带菌情况及其是否对母儿产生影响。方法收集产检孕妇共300例临床资料,孕36~38周于阴道下1/3及肛周取材,进行细... 目的 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已被西方国家列为围产期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之一。文中探讨孕妇妊娠晚期GBS带菌情况及其是否对母儿产生影响。方法收集产检孕妇共300例临床资料,孕36~38周于阴道下1/3及肛周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并随访孕妇产褥感染、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情况。结果妊娠晚期筛查出GBS阳性者25例,阴性者275例,GBS带菌率为8.3%(25/300)。剔除选择性剖宫产样本后,GBS阳性者剖宫产率大于GBS阴性者(P<0.05),且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组产褥感染率、产钳助产率、羊水污染发生率、新生儿败血症及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感染GBS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妊娠晚期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树琛 王杉 +3 位作者 朱凤霞 时琰丽 李东 鲁炳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评价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中筛查GB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选择性能。方法收集孕产妇肛门/阴道拭子标本共312例,已知菌株标本9例,分别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于血平皿和GBS显色培养基,记录鉴定结果。... 目的评价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中筛查GB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选择性能。方法收集孕产妇肛门/阴道拭子标本共312例,已知菌株标本9例,分别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于血平皿和GBS显色培养基,记录鉴定结果。以筛查出的GBS总阳性数为参考,分别比较直接接种和增菌接种时,显色培养基筛查GB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色培养基对GBS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常规血平皿。标本增菌后接种法孵育24 h得到的阳性率为7.05%(22/312)高于直接接种法(6.41%,20/312),对GBS筛查的敏感性高于直接接种法(95.65%vs 86.96%),特异性一致(99.65%)。结论显色培养基对GBS有良好的检出率,判断方法直观简便,对非目标菌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显色培养基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路畅 姜海利 +3 位作者 王欣 贾晨阳 王小新 邹丽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68-207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经阴道分娩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GBS带菌孕妇129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经阴道分娩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GBS带菌孕妇129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有无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分为病例组(27例)和对照组(102例)。查阅相关病历,记录GBS带菌孕妇一般资料及分娩信息。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破膜[OR=5.106,95%CI(1.535,16.987)]、总产程时间延长[OR=1.098,95%CI(1.013,1.19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1.002,95%CI(1.000,1.003)]是GBS带菌孕妇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适当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人工破膜可能减低妊娠晚期GBS带菌孕妇阴道分娩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炎 链球菌 b 阴道分娩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晨 陈淑芳 +1 位作者 邱骏 周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09-2612,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311例。2011年6月—2014年6月为临床路径...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311例。2011年6月—2014年6月为临床路径试点阶段,产妇知情后未选择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12月为临床路径实施阶段,产妇知情后选择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比较两组年龄、产次、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阴指检查次数、镇痛分娩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引产情况、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以及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路径组年龄、产次、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阴指检查次数、镇痛分娩率、抗生素使用率和引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 964.7元,高于路径组的4 336.7元(u=-3.100,P=0.002);两组住院天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60,P=0.336)。对照组产妇感染发生率为7.7%,高于路径组的2.4%(χ~2=4.104,P=0.043);两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0.041、0.164,P=0.708、0.840、0.694)。结论 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后,对降低住院费用、产妇感染率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临床路径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DNase B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宏伟 王滔 +3 位作者 林瑜 蔡忠钦 陈骏扬 高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克隆A组β -溶血性链球菌 (GroupAStreptococcus,GAS)DNaseB基因序列。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多种DNA酶B的序列 ,进行同源性分析 ,设计相对保守的针对DNaseB基因的引物 ,以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目的片段经TA克隆... 目的 克隆A组β -溶血性链球菌 (GroupAStreptococcus,GAS)DNaseB基因序列。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多种DNA酶B的序列 ,进行同源性分析 ,设计相对保守的针对DNaseB基因的引物 ,以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目的片段经TA克隆至pMD18-T质粒后测定其核酸序列 ,然后进行序列的查询与比对。结果 成功克隆出A组链球菌DNaseB基因全长序列共 810bp ,其中包括中 12 8bp的信号肽编码区和 6 81bp的成熟肽编码区 ,以及 5’端非编码区的一个T。结论 A组 β-溶血性链球菌DNaseB基因序列的成功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脱氧核糖核酸酶b T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署萍 成子贤 +3 位作者 王琼 范菲楠 萧晓友 陆学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GBS)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深圳市3所三级医院送检孕妇产前GBS筛查阳性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进行GBS血清学分型、...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B群链球菌(GBS)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深圳市3所三级医院送检孕妇产前GBS筛查阳性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进行GBS血清学分型、α-样表面蛋白、菌毛蛋白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GBS 56株,检出5个血清型(Ⅰa、Ⅰb、Ⅱ、Ⅲ、V),以Ⅲ型为主(60.7%)。不同血清型与特异表面蛋白及菌毛类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如血清型Ⅰa与eps、Ⅰb与bca、Ⅲ与rib、V与alp2/3,血清型Ⅰb与PⅠ-2a、Ⅲ与PⅠ-2b及V与PⅠ-2a+PⅠ-1(均P<0.05)。56株GBS对青霉素全部敏感,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4.3%、23.2%、75.0%、67.9%及85.7%。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定植型GBS主要以Ⅲ型为主,不同的血清型与特定毒力基因有明显相关性。GBS对青霉素普遍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茵 血清分型 毒力因子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链球菌的培养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育芳 梁琳琳 +1 位作者 孙雪南 董兆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了研究B群链球菌的生长和荚膜多糖的合成规律,采用摇瓶试验,探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葡萄糖的含量、生长因子、种子菌的接种量和溶氧等因素对B群链球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发酵参数。并放大到10 L发酵罐中培养,菌浓度最高可... 为了研究B群链球菌的生长和荚膜多糖的合成规律,采用摇瓶试验,探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葡萄糖的含量、生长因子、种子菌的接种量和溶氧等因素对B群链球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发酵参数。并放大到10 L发酵罐中培养,菌浓度最高可达到20亿/mL;荚膜多糖的含量在培养的5 h达到652μg/mL。经过多次试验,建立了稳定的GBS发酵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培养条件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雅 康梅 +6 位作者 吴思颖 张为利 肖玉玲 邓劲 马莹 陈知行 谢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 目的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血培养阳性同时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信息,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结果276株非重复株B群链球菌分离自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52.5%,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9.8)岁,分离标本前3位分别是尿液(43.5%)、皮肤软组织及伤口分泌物(25.4%)和血液(10.5%)。22例确诊血流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更高占86.4%,平均年龄为(50.8±17.5)岁,所有血流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肝胆相关疾病及肿瘤分别占36.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22.7%,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占13.6%。典型临床表型为发热。血流感染经治疗患者中1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常规炎性指标与其他链球菌血流感染数据相比无特异性。血流感染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和45.5%,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株。结论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主要为中年男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规范采集血培养以明确诊断,青霉素是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克林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不推荐经验使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药敏结果,避免不合理用药。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经临床合理诊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血流感染 非妊娠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血清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SCPB抗体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东 王爱华 +4 位作者 尹立琴 王海霞 沈叙庄 杨永弘 朱保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表面蛋白C5a肽酶(streptococcal C5a peptidase from group B streptococcus,SCPB)抗体,观察新生儿血清中SCPB抗体滴度,证实孕妇血中该表面蛋白抗体存在,为B族链球...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表面蛋白C5a肽酶(streptococcal C5a peptidase from group B streptococcus,SCPB)抗体,观察新生儿血清中SCPB抗体滴度,证实孕妇血中该表面蛋白抗体存在,为B族链球菌感染的免疫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2月-12月住院的107例新生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GBS表面蛋白SCPB抗体。结果107例新生儿血清标本中有21例SCPB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63%;其中早产儿(<37周)SCPB抗体阳性率为3.7%,足月儿(≥37周)阳性率为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中存在GBS表面蛋白SCPB抗体,表明育龄期妇女自然感染GBS后可产生该蛋白抗体并通过胎盘传递给新生儿。SCPB抗体在孕妇及新生儿GBS感染中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新生儿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定植的两种筛查方法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琦 杨启文 +2 位作者 胡静 高劲松 刘俊涛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的筛查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1371名孕妇,于孕35~37周同时采取传... 目的比较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的筛查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1371名孕妇,于孕35~37周同时采取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筛查GB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并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1371名孕晚期妇女阴道GBS的定植率为8.0%,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的检出率为41.8%,假阴性率为58.2%;阴道直肠拭子的检出率为80.0%,假阴性率为20.0%;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阴道GBS定植筛查的效率优于阴道拭子培养法,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b族链球菌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临床用药,改善母婴结局:美国《预防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病:ACOG委员会共识》解读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超 赵扬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402-407,共6页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生殖道定植和母婴传播是导致孕产妇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GBS筛查策略,多数医疗机构参考2010年美国疾控中心联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Colleg...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生殖道定植和母婴传播是导致孕产妇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GBS筛查策略,多数医疗机构参考2010年美国疾控中心联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等制定的《围产期B族链球菌病预防指南》,有效降低了GBS相关母婴疾病的发生。2020年1月,ACOG发布更新版B族链球菌妊娠期筛查与产时管理共识,即《预防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病:ACOG委员会共识》,该共识对GBS筛查策略、筛查注意事项及抗生素预防性用药等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筛查策略 预防性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