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 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松庆 张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72-1277,共6页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GWSH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we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a case study,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quifer parameters,induced by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GWSHP) operation under variable flow,we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a case study,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load were considered.The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stant flow operation,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 on the variations of porosity,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confined water head is decreased by 48%,51% and 71%,respectively,under variable flow operation.The security of variable flow opera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stant flow.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climate region and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s are primar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suitability of variable flow operation in GWS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source heat pump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quifer parameter variabl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分级冷却的地源热泵供冷性能实验
2
作者 冯森 马爱华 +1 位作者 周西文 龙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M0004,M0005,共10页
传统地下水源热泵(GWHP)对地下水储存的冷量利用十分有限。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优点,构建了一种地下水分级冷却的地源热泵(GGWHP)空调系统,并搭建GGWHP空调系统实验装置。实验研究新风量、地下水温度和地下水流量对GWHP和GGWHP... 传统地下水源热泵(GWHP)对地下水储存的冷量利用十分有限。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优点,构建了一种地下水分级冷却的地源热泵(GGWHP)空调系统,并搭建GGWHP空调系统实验装置。实验研究新风量、地下水温度和地下水流量对GWHP和GGWHP空调系统供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GWHP空调系统的能耗低于GWHP空调系统。新风量从305 m^(3)/h增加到1 835 m^(3)/h, GGWHP空调系统与GWHP空调系统相比,能耗节省4.78%;GGWHP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减少0.89。地下水温度从17℃增加到21℃,GGWHP空调系统与GWHP空调系统相比,能耗节省8.41%;GGWHP空调系统的COP减少1.02。地下水流量从550 kg/h增加到1 320 kg/h, GGWHP空调系统与GWHP空调系统相比,能耗节省8.59%;GGWHP空调系统的COP增加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分级冷却 新风量 地下水流量 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复合能源地下结构的协同传热机理
3
作者 游田 张永正 罗丹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1,60,共9页
复合能源地下结构地源热泵系统可与土壤高效换热并具备较高供冷供热能效比,在建筑节能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土壤中地下水的渗流对复合能源地下结构换热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复合能源地下结构数... 复合能源地下结构地源热泵系统可与土壤高效换热并具备较高供冷供热能效比,在建筑节能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土壤中地下水的渗流对复合能源地下结构换热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复合能源地下结构数值模型,以夏季工况为例,研究了渗流作用下复合能源地下结构的协同传热机理。结果表明:渗流作用下,由于能源桩和钻孔的协同传热,复合能源地下结构换热量比单一能源桩提高60%;地下水渗流有助于复合能源地下结构的传热,当水平渗流速度为60 m/a时,复合能源地下结构的换热量是无渗流工况下的1.39倍,结构自身温升可降低25.32%。在地下水渗流的作用下,沿上游布置的能源地下结构与土体的热量交换较多,且土壤热影响范围在渗流上游显著缩小,而在渗流下游则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能源地下结构 耦合机理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埋管群地源热泵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洋 张丰收 +1 位作者 鲁克文 孙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10,共9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引起管群内和支管群之间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发生温度干扰,89.5~120.3 m埋深范围内的温度干扰现象相对明显;地下水渗流有利于提高管群的换热总量,缩小夏季和冬季工况的换热量差距;换热量增加百分比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对数函数关系,当水力梯度大于0.005时,换热量增加百分比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大型管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竹清平8·13群发泥石流成因、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5
作者 倪化勇 郑万模 +4 位作者 唐业旗 王德伟 陈绪钰 徐如阁 宋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3,138,共6页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 2010年8月13日凌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发生群发泥石流灾害,27条沟谷发生泥石流,占泥石流沟总数的69.4%,其中以文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8·13特大群发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灾后规划重建中的地质安全问题。从成因上看,8·13特大群发泥石流是5·12汶川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特征上来看,泥石流呈现出暴发空间的群发性、启动过程的复杂性、发生过程的持续性,成灾过程的链式性、危害形式的多样性、泥石流规模的放大性和泥石流隐患的隐蔽性等7个方面的特征;清平乡各沟8·13泥石流冲出方量约占物源总量的10%~50%,泥石流存在进一步频发、群发的态势,建议在灾后规划重建的过程中,应全面科学评估清平乡泥石流灾害的链式效应和地质环境容量问题,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同规划重建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3群发泥石流 5·12汶川地震 文家沟 地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胡继华 张延军 +3 位作者 于子望 吴刚 杨潇瀛 倪福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2-998,共7页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即利用水力坡度定量的判断流贯通发生与否;当水力坡度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认为含水层出现流贯通;进而研究抽、灌量对流贯通的影响,发现抽、灌量越大,则出现流贯通时间越短;而大量的抽、灌量更容易发生流贯通,进而会引起热贯通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可降低抽、灌水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高抽、灌井的间距,并可在抽、灌井运行一个周期后调整抽灌井位置,以减少热贯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含水层储能 强迫对流 流贯通 热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优化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昭 张世钢 +1 位作者 孙政 马一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91,共5页
为了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 ,进一步提高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 ,通过对机组运行特性的分析 ,依据技术经济优化准则 ,以年度费用总额为目标函数 ,建立系统综合优化数学模型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地满足建筑物冷热负荷需... 为了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 ,进一步提高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 ,通过对机组运行特性的分析 ,依据技术经济优化准则 ,以年度费用总额为目标函数 ,建立系统综合优化数学模型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在保证机组安全可靠地满足建筑物冷热负荷需求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的地下水温度与深度 ,对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及部件进行了优化选择计算。该方法兼顾了供热供冷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可实现系统内各部件的最优匹配。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 热泵 优化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规划区水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立才 王金生 +1 位作者 张霓 郭敏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7,共3页
鉴于北京市水源热泵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地下水水资源因不能完全回灌造成浪费及运行效率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针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抽灌模式,根据北京规划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为... 鉴于北京市水源热泵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地下水水资源因不能完全回灌造成浪费及运行效率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针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抽灌模式,根据北京规划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分区,为水源热泵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 抽灌模式 水文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抽灌模式对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慧玲 王峰 +1 位作者 孙保卫 王文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3-137,共5页
通过建立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井群平行抽灌(即抽水井与回灌井平行布置)以及交叉抽灌(即抽水井与回灌井交错布置)两种调度运行模式下,系统运行后的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及温度场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建立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井群平行抽灌(即抽水井与回灌井平行布置)以及交叉抽灌(即抽水井与回灌井交错布置)两种调度运行模式下,系统运行后的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及温度场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平行抽灌模式对含水层地下水流场、温度场的影响范围、程度均大于交叉抽灌模式,从系统运行效率以及对地温场的影响方面考虑,交叉抽灌模式均优于平行抽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源热泵 地下水流场 地下水温度场 平行抽灌模式 交叉抽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葛若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7-3014,共8页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渗流可以强化地埋管的换热,且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2)地下水渗流对换热器热交换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在此基础上,对竖埋管换热合理的布置方式进行分析;3)南宁河流阶地地区,仅考虑砂砾层存在地下水渗流对换热的影响,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竖埋管换热器 热湿耦合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庆 张延军 +3 位作者 周炳强 黄贤龙 于子望 孙永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7-543,共7页
东北某些地区长期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地下冻土,在地下水源热泵的运行中可视为天然冷源。天然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地下水源热泵运行效率,运用室内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探寻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影响规律。对加... 东北某些地区长期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地下冻土,在地下水源热泵的运行中可视为天然冷源。天然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地下水源热泵运行效率,运用室内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探寻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影响规律。对加格达奇地区的冷源场地进行了室内热物性试验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研究表明:该地区砂、砾的热物性参数(比热容、导热系数)随深度增加呈现离散现象,砂岩、花岗岩热物性参数变化不大;岩土体导热系数花岗岩最大,砾、砂最小,砂岩居中;比热容受深度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不同深度的砾、砂层比热容差别较大。依据该场地的地质条件,构建数值模型,开展模拟研究,对多井抽灌系统下热突破现象以及影响范围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冷源对该场地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范围在150m以内,而且在小于75m的范围内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未来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的设计、选址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热物性测试 地下水源热泵 天然冷源 数值模型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灌与回扬物理过程的解析推导及灌压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国庆 吴时强 +4 位作者 范子武 周志芳 谢忱 乌景秀 柳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9-1807,共9页
以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衰减模型为基础,推导了不同回扬次数的渗透系数解析表达式;将其应用于Theis公式,获得了考虑渗透系数衰减以及暂时性堵塞率条件下回灌与回扬物理过程中含水层压强的解析表达式,更准确地刻画了回灌与回扬的物理机制... 以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衰减模型为基础,推导了不同回扬次数的渗透系数解析表达式;将其应用于Theis公式,获得了考虑渗透系数衰减以及暂时性堵塞率条件下回灌与回扬物理过程中含水层压强的解析表达式,更准确地刻画了回灌与回扬的物理机制。计算结果表明:在连续回灌不回扬过程中,井内灌压增长符合指数曲线特征,而采取回扬措施后,由指数连续上升转变为间断式阶梯上升;回扬次数越多,灌压下降越明显,但灌压变化幅度随回扬次数的递增而减小。根据解析解定义的两种堵塞率的结果,可以实现利用实验判断不同成分回灌水源对含水层堵塞机理的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制定回灌水源标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系数 解析解 回灌 回扬 堵塞 地下水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华军 齐承英 +1 位作者 杜红普 顾吉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建立了根据地温分布确定地下水流动特性的简化数学模型。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钻孔进行了地温分布测量,并测试了局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对埋地... 建立了根据地温分布确定地下水流动特性的简化数学模型。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钻孔进行了地温分布测量,并测试了局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对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埋地换热器的换热量平均提高1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埋地换热器 地下水流动 传热性能 地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渗耦合的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云东 姜秋耘 潘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1,共3页
基于达西定律,分析了饱和区土壤中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机制,构建了热渗耦合共同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无地下水渗流及渗流速度对抽灌井周围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模拟。实例结果表... 基于达西定律,分析了饱和区土壤中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机制,构建了热渗耦合共同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无地下水渗流及渗流速度对抽灌井周围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模拟。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参数合理匹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灌井 地下水源热泵 边界设定 数值模拟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对间距与含水层采能区温度场的演化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远东 魏加华 汪集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3-1167,共5页
抽、灌井对之间的距离是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井对间距条件下地下含水层采能区温度场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对地温场的演化规律与井对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抽、灌井对之间的距离是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井对间距条件下地下含水层采能区温度场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对地温场的演化规律与井对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抽、灌井对距离越大,抽水井温度变化速度越迟缓,且温度变幅越小。其原因是:井对距离越大,渗流区水动力影响范围越大,抽、灌区等效渗流速度越小,回灌水向抽水井运动过程中散热(吸热)越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采能 地温场 数值模拟 井对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虎 晋华 +2 位作者 邢述彦 段妍 郝晓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9,110,共4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以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系统为例,构建了等效当量直径的单管圆柱换热器传热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Multiphysics 4.2a对夏季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以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系统为例,构建了等效当量直径的单管圆柱换热器传热物理和数学模型,并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Multiphysics 4.2a对夏季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有无渗流条件下不同导热系数、孔隙率土壤温度场变化的对比分析,确定引起温度场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下一步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周围温度场 热渗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露梅 朱明君 +2 位作者 鄂建 陈明珠 魏永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0,360,共7页
浅层地温(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一种方式。层次分析法(AHP)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无法克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熵权系数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不能反映决策... 浅层地温(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一种方式。层次分析法(AHP)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无法克服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熵权系数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不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结合南京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温场、水化学条件等,提出基于AHP和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进行分区,得到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对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热)能 地下水地源热泵 层次分析法 熵权系数法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渗流-传热地埋管试验平台的研制及模型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召田 刘兆强 +2 位作者 徐云山 张炳晖 梁珍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3-1180,共8页
文章建立了岩溶地下水渗流-传热地埋管试验平台,可有效模拟岩溶地区地埋管换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场、湿度场、渗流场共同作用的多场环境,并利用该模型装置进行了不同工况的模型试验,探讨了岩溶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文章建立了岩溶地下水渗流-传热地埋管试验平台,可有效模拟岩溶地区地埋管换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场、湿度场、渗流场共同作用的多场环境,并利用该模型装置进行了不同工况的模型试验,探讨了岩溶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流速度为1.08×10m/s时,渗流作用使得地埋管换热量平均提升了约12.5%,地埋管与土层间的换热速度提升约90%;岩溶地下水渗流将上游热量携带至下游,促进了地埋管释放的热量向下游传递的同时,也抑制了热量向上游的传递,有效减弱了地埋管周围土层的热量堆积;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岩溶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岩溶地区 地下水渗流 传热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管群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沣浩 余斌 颜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2-67,共6页
建立了有地下水渗流时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渗流对管群内不同位置钻孔换热的影响,渗流方向角和钻孔布置形式对管群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削弱了管群在垂直于渗流方向上的... 建立了有地下水渗流时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渗流对管群内不同位置钻孔换热的影响,渗流方向角和钻孔布置形式对管群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削弱了管群在垂直于渗流方向上的热影响,增强了沿渗流方向的热影响。地埋管管群无论顺排还是叉排布置,都存在一个最优渗流方向角,此时管群换热效果最好,而且渗流方向角的影响随渗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管群 渗流方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的水-热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远东 魏加华 +1 位作者 李宇 李世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7-912,共6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某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条件下地温场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校正后的模型对未来5年的温度场演化进行了预测.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含水层中温度变化较为显著,含水层渗透性越好,温度锋面的运移速度越快,温度影响半...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某地下水源热泵采能条件下地温场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校正后的模型对未来5年的温度场演化进行了预测.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含水层中温度变化较为显著,含水层渗透性越好,温度锋面的运移速度越快,温度影响半径越大;相对而言,黏土层中温度变幅较小,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抽水井距离回灌井(群)越近,温度变化越灵敏,变幅越大;按现状强度进行地下含水层采能,抽水井温度在未来5年略呈上升趋势,总上升幅度约0.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能 地温场 数值模拟 地下水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