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郁闭度与坡度下机载LiDAR最优点云密度
1
作者 段海澎 熊亮 +1 位作者 刘旻昊 董秀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的发展为茂密植被山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新型方案。该项技术高度依赖地面点的密度,而地面点密度的大小与激光穿透率和原始点云密度息息相关,需要评估不同植被密度条件下实际获...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的发展为茂密植被山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新型方案。该项技术高度依赖地面点的密度,而地面点密度的大小与激光穿透率和原始点云密度息息相关,需要评估不同植被密度条件下实际获取的最优点云数量,从而满足调查比例尺下的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插值要求。以安徽省黄山市周边地形复杂的山区为研究测区,研究了不同林分郁闭度及地形坡度条件下穿透率与地面点密度间的关系,以及原始点云密度与地面点密度间的关系,并根据调查比例尺要求获取了不同精度的数字地形产品;再对以各点密度构建出的DEM进行量化评价,以反算得出针对安徽省山区地质灾害调查的机载LiDAR最优原始点云采集密度推荐值。结果表明:郁闭度与坡度和地面点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郁闭度影响更大;原始点云密度超一定阈值后,地质灾害的识别并不能得到显著优化;根据实验结果确立针对安徽省山区地质灾害1∶500调查比例尺下机载LiDAR最优点云采集密度推荐值,当林分郁闭度分别为[0.7,1.0),[0.2,0.7),[0,0.2)时,对应的点云密度推荐值分别为[65,90),[45,65),[16,45)pts/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点云密度 机载lidar 郁闭度 地形坡度 地面点密度 地质灾害调查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und-based/UAV-LiDAR data fusion for quantitative structure modeling and tree parameter retrieval in subtropical planted forest 被引量:6
2
作者 Reda Fekry Wei Yao +1 位作者 Lin Cao Xin Shen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674-691,共18页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has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forest mapping and 3D tree modell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acquisition,the integration of LiDAR data from different platforms would enrich forest i...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has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forest mapping and 3D tree modell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acquisition,the integration of LiDAR data from different platforms would enrich forest information at the tree and plot levels.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general framework to integrate ground-based and UAV-LiDAR(ULS)data to better estimate tree parameters based on quantitative structure modelling(QSM).This is accomplished in three sequential steps.First,the ground-based/ULS LiDAR data were co-registered based on the local density peaks of the clustered canopy.Next,redundancy and noise were removed for the ground-based/ULS LiDAR data fusion.Finally,tree modeling and biophysical parameter retrieval were based on QSM.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Backpack/Handheld/UAV-based multi-platform mobile LiDAR data of a subtropical forest,including poplar and dawn redwood species.Generally,ground-based/ULS LiDAR data fusion outperforms ground-based LiDAR with respect to tree parameter estimation compared to field data.The fusion-derived tree height,tree volume,and crown volum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up to 9.01%,5.28%,and 18.61%,respectively,in terms of rRMSE.By contrast,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is the parameter that has the least benefits from fusion,and rRMSE remains approximately the same,because stems are already well sampled from ground data.Additionally,particularly for dense forests,the fusion-derived tree parameter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to those derived from ground-based LiDAR.Ground-based LiDAR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to estimate tree parameters in low-stand-density forests,whereby the improvement owing to fusion is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aerial view mobile lidar Point cloud CO-REGISTRATION FUSION QSM Tree parameter retriev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by fusion of LiDAR and multispectral data in subtropical woody plant communities in topographically complex terrain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被引量:2
3
作者 Sisira Ediriweera Sumith Pathirana +1 位作者 Tim Danaher Doland Nichol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We investigated a strategy to improve predicting capacity of plot-scale above-ground biomass (AGB) by fusion of LiDAR and Land- sat5 TM derived biophysical variables for subtropical rainforest and eucalypts dominate... We investigated a strategy to improve predicting capacity of plot-scale above-ground biomass (AGB) by fusion of LiDAR and Land- sat5 TM derived biophysical variables for subtropical rainforest and eucalypts dominated forest in topographically complex landscapes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wo study areas separately and in combination. From each plot of both study areas, LiDAR derive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vegetation and reflectance of all Landsat bands, vegetation indices were employe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arded out separately for LiDAR and Landsat derived variables indi- 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Strong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with LiDAR alone for eucalypts dominated forest and combined sites compared to the accuracy of AGB estimates by Landsat data. Fusing LiDAR with Landsat5 TM derived variables increased overall performance for the eucalypt forest and combined sites data by describing extra variation (3% for eucalypt forest and 2% combined sites) of field estimated plot-scale above-ground biomass. In contrast, separate LiDAR and imagery data, andfusion of LiDAR and Landsat data performed poorly across structurally complex closed canopy subtropical minforest. These findings reinforced that obtaining accurate estimates of above ground biomass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is a func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above-ground biomass lidar multispectral data subtropical plant commun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LIDAR在滑坡灾害三维实景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时丕旭 《铁道勘察》 2024年第1期28-32,38,共6页
为快速获取邻近铁路滑坡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实现对滑坡灾害快速响应和及时治理。以宝兰高铁上庄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采用地面LIDAR技术,通过优化布设扫描站点,实现最大扫描范围并保证相邻站间的重叠度,以无靶标扫描方式获取滑坡体及周围地... 为快速获取邻近铁路滑坡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实现对滑坡灾害快速响应和及时治理。以宝兰高铁上庄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采用地面LIDAR技术,通过优化布设扫描站点,实现最大扫描范围并保证相邻站间的重叠度,以无靶标扫描方式获取滑坡体及周围地物的点云数据。在RiSCAN PRO软件中利用相邻扫描站间重叠点云进行拼接处理,点云拼接精度为6.9 mm,满足三维建模和地形图制作的精度要求。利用扫描站点坐标、测站全景影像,经过配准、坐标转换、纹理贴附、多边形拟合、曲面光滑等,建立可量测的三维实景模型,为辅助地形图制作和铁路滑坡灾害整治提供便利。研究表明,采用地面LIDAR技术以无靶标扫描方式快速建立铁路滑坡体三维实景模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高密度、无接触的优势,打破了传统人工测量的局限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外业测量风险,可为同类型地质灾害数据获取及整治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滑坡 地面lidar 无靶标扫描 点云数据 三维实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LiDAR免控制测量技术在1∶10000 DEM更新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辉 李宝 方庆晨 《城市勘测》 2024年第5期150-154,共5页
在安徽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程DEM局部更新工作中,针对外业中控制点布设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特点,研究无人机LiDAR测量技术生产DEM的免控制技术方法,利用激光点云分类结果中提取的可靠地面点,建立高程拟合模型,拟合转换点云... 在安徽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程DEM局部更新工作中,针对外业中控制点布设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特点,研究无人机LiDAR测量技术生产DEM的免控制技术方法,利用激光点云分类结果中提取的可靠地面点,建立高程拟合模型,拟合转换点云高程,生产DEM。并与传统通过实测控制点进行点云高程拟合生产的DEM成果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免控制技术方法生产的DEM精度可以满足安徽省1∶10000 DEM更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点云 数字高程模型 无人机 可靠地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LiDAR的建筑物精细化三维重建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鲍国 张书毕 +2 位作者 陈强 郑有雷 陈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4,共5页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以及智慧矿山等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承载数字化建设基础数据的三维模型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地面LiDAR三维重建技术,提出了建筑物精细化三维重建方法。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物的扫描数据,经过点... 随着“实景三维中国”以及智慧矿山等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承载数字化建设基础数据的三维模型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地面LiDAR三维重建技术,提出了建筑物精细化三维重建方法。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物的扫描数据,经过点云去噪、点云着色、多点点云拼接及坐标转换等处理,构建了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实景三维模型,并从位置精度和纹理结构信息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建模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地面LiDAR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构建的三维模型位置精度高,X方向中误差为±0.92 cm,Y方向中误差为±0.60 cm,平面中误差为±1.10 cm,高程中误差为0.77 cm;在结构纹理精度方面,能精细地表达出建筑物下部及内部的信息,纹理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lidar 实景三维模型 精细化建模 精度分析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数据融合的数码城市三维重建 被引量:6
7
作者 史长鳌 周园 +1 位作者 刘秀格 侯耀青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了简介,分析了目前数码城市三维重建的各种方法,指出其不足。提出利用机载LIDAR对一座城市进行三维空间数据采集,获取整座城市的LIDAR数据,按数码城市各部分建设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地以地面LIDAR为补充获得更详... 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了简介,分析了目前数码城市三维重建的各种方法,指出其不足。提出利用机载LIDAR对一座城市进行三维空间数据采集,获取整座城市的LIDAR数据,按数码城市各部分建设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地以地面LIDAR为补充获得更详实的数据,将二者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对3D数码城市三维重建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码城市 三维重建 机载lidar 地面li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直升机机载LiDAR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伟安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8期80-84,共5页
机载LiDAR在公路勘测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该文对直升机机载LiDAR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从地面控制测量、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处理、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LiDAR点云数据在5种不同... 机载LiDAR在公路勘测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该文对直升机机载LiDAR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从地面控制测量、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处理、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LiDAR点云数据在5种不同地面控制点布设方案校正下的点云数据精度,论证了利用地面控制点对直升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平面和高程校正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机载lidar 高速公路改扩建勘测 地面控制点 精度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密度LiDAR数据DEM构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尤号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4-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效率,同时降低数据获取成本,以机载LiDAR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面点并对地面点进行抽取操作以获得不同密度地面点数据并插值生成DEM,最终获得不同抽取率下DEM数据生成的精度。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效率,同时降低数据获取成本,以机载LiDAR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面点并对地面点进行抽取操作以获得不同密度地面点数据并插值生成DEM,最终获得不同抽取率下DEM数据生成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城区而言,随着点云密度的下降DEM生成精度RMSE从0.109 m逐渐增大到0.691 m;对于草地而言,RMSE则从0.065 m逐渐增大到1.096 m;对于林地而言,RMSE从0.088 m逐渐增大到2.201 m。对于3种地物类型而言,DEM生成精度均随抽取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不同地物类型RMSE的变化范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激光雷达数据 地面点 抽取率 克里金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LiDAR/IMU组合的室内无人车导航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瑞辉 蔚保国 李爽 《数字通信世界》 2022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室内拒止条件下,无人地面车辆的室内导航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LiDAR)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松组合导航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iDAR的混合扫描匹配算法来估计车辆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变化,该... 在室内拒止条件下,无人地面车辆的室内导航面临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LiDAR)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松组合导航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iDAR的混合扫描匹配算法来估计车辆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变化,该算法结合了遍历搜索和数学优化算法。首先在遍历搜索算法中引入了适应度函数,以寻找车辆姿态最优估计值,然后将该估计值作为数值优化算法的初始值进一步优化,最后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KF)将LiDAR估计位姿与DRS预测的结果进行松组合,从而减少惯性传感器的累积误差。在自主开发的无人地面车辆平台上进行的实际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室内无人车导航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DRS的误差累积,与hectorslam方法相比,定位误差降低了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扫面匹配 航位推算 室内导航 无人地面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Lidar数据的滩涂、海岸带主要地物提取方法
11
作者 罗海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年第8期269-270,共2页
机载Lidar是当前阶段进行滩涂、海岸带测量主要手段。论文简单分析机载Lidar的测量理论,对水体、植被以及沙、泥等滩涂、海岸带主要地物提取方法进行论述,以辽宁沿海营口—盘锦潮间带的机载Lidar测量为例,简单讨论了机载Lidar的应用,希... 机载Lidar是当前阶段进行滩涂、海岸带测量主要手段。论文简单分析机载Lidar的测量理论,对水体、植被以及沙、泥等滩涂、海岸带主要地物提取方法进行论述,以辽宁沿海营口—盘锦潮间带的机载Lidar测量为例,简单讨论了机载Lidar的应用,希望对我国机载Lidar的推广与应用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滩涂 海岸带 地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线追踪与高度特征约束的激光雷达动态点云检测方法
12
作者 吕品 过佳珺 +1 位作者 赖际舟 方玮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0-1017,共8页
基于激光雷达同时定位与构图方法生成的导航地图通常含有动态点,为保障点云匹配精度及路径规划等任务的正常执行,检测并移除导航地图中的动态点云至关重要。光线追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动态检测方法,然而传统光线追踪算法存在因光线误穿... 基于激光雷达同时定位与构图方法生成的导航地图通常含有动态点,为保障点云匹配精度及路径规划等任务的正常执行,检测并移除导航地图中的动态点云至关重要。光线追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动态检测方法,然而传统光线追踪算法存在因光线误穿越占据体素导致的体素状态误判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光线追踪与高度特征约束的激光雷达动态点云检测方法。利用邻近射线辅助体素状态的判定,减少假阳性情况;基于高度特征约束方法解决了地面点自干扰问题。室内外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动态检测性能优于OctoMap方法、Removert方法和ERASOR方法,其中静态保留率高于80%,动态剔除率高于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检测 激光SLAM 多光线追踪 地面分割 高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点云配准研究
13
作者 杨子轩 王晨 +4 位作者 石绍芹 刘倩 蒋文格 赵子涵 翟秋萍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6期94-97,共4页
激光雷达多平台数据的匹配融合是目前点云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配准为例,通过采集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的点云数据,研究手动配准、ICP配准对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实验表明,配准精度上,... 激光雷达多平台数据的匹配融合是目前点云应用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人机与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的配准为例,通过采集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的点云数据,研究手动配准、ICP配准对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实验表明,配准精度上,建筑用地>稀疏林地>茂密林地>规则林地,可见数据几何特征越强,配准效果越好。配准方法上,手动配准后叠加ICP的方法优于单一方法,可更好实现林区的点云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激光雷达 地面移动式激光雷达 点云匹配 IC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约束和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的室内激光SLAM系统
14
作者 高震宇 王少虎 +1 位作者 缪天缘 宋爱国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针对室内同步定位和建图(SLAM)存在特征点稳定性不足及垂直方向误差累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约束和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的室内激光SLAM系统。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代表性强、稳定性强的特征点,从而提高特征匹配和位姿优... 针对室内同步定位和建图(SLAM)存在特征点稳定性不足及垂直方向误差累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约束和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的室内激光SLAM系统。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代表性强、稳定性强的特征点,从而提高特征匹配和位姿优化的准确性;然后,在特征提取模块和建图模块分别检测地面,并将地面约束加入到位姿的计算中。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室内环境中,相较于其他激光SLAM方法,在保证实时效率的同时,本文算法可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小垂直方向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和建图 激光雷达 特征提取 地面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多源遥感与极限梯度提升的竹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可乐 谭艳 +1 位作者 郭孝玉 余坤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森林生物量遥感精准估测是评估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机载多光谱数据在竹林地上生物量(AGB)估测中的差异,探索不同光学与激光点云数据协同估测森林AGB的潜力。以福建特色竹种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森林生物量遥感精准估测是评估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机载多光谱数据在竹林地上生物量(AGB)估测中的差异,探索不同光学与激光点云数据协同估测森林AGB的潜力。以福建特色竹种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步采集无人机载多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提取并优选单一LiDAR的优选特征集、单一多光谱影像数据优选特征集、联合机载LiDAR和多光谱影像的优选特征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拟合竹林AGB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LiDAR数据的高度特征和密度特征是竹林AGB估测的重要特征,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特征集对竹林AGB估测的效果优于单一的遥感数据;(2)竹林AGB估测中,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非参数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集成XGBoost与多源特征集的黄甜竹AGB估测模型最优,R^(2)达0.64,Erms为9.90 t·hm^(-2)。竹林具有特殊冠层结构,应用LiDAR数据源能够有效获取林分垂直结构信息,联合多源异构数据能提高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地上生物量 多源遥感 激光雷达 多光谱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在巫溪县广安村滑坡变形特征及监测预警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伟 董远峰 +3 位作者 李志飞 周华 靳鹏 邓玖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61-668,共8页
巫溪县广安村滑坡属于高位崩塌-碎屑流滑坡,滑坡物质堵塞河道,周边岩土体形成大量拉张裂缝,存在失稳可能。然而,滑坡覆盖面积大、高差大,采用传统监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监测。因此,本文建立了天(卫星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光学影... 巫溪县广安村滑坡属于高位崩塌-碎屑流滑坡,滑坡物质堵塞河道,周边岩土体形成大量拉张裂缝,存在失稳可能。然而,滑坡覆盖面积大、高差大,采用传统监测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监测。因此,本文建立了天(卫星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光学影像、机载激光雷达)、地(全站仪监测、GNSS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协同监测体系,对滑坡进行全覆盖、实时监测。在长期监测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广安村滑坡变形特征、变形阶段。结果显示广安村滑坡发生后,周边岩土体出现变形,随着时间推移变形速率逐步减少。目前,滑移区堆积体及变形Ⅲ区岩体蠕动变形特征明显,SBAS-InSAR显示年均地表变形速率32 mm/年。同时,变形Ⅲ区后缘裂缝已基本圈闭,GNSS地表变形速率0.5~3 mm/d,在降雨条件下变形速率增加至3.0~10 mm/d,推测滑面深度达69.9 m,方量约1100×10^(4)m^(3),通过改进切线角分析判断变形Ⅲ区处于初始变形阶段,在集中降雨条件下存在进一步失稳的风险。本文“天-空-地”监测数据相互分析,相互印证,有效查明了滑坡变形特征与变形阶段,为滑坡监测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光学遥感 INSAR 机载激光雷达 “天空地”协同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点云数据精细化处理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应用研究
17
作者 席嘉龙 李洋 +2 位作者 胡鑫康 颜金丰 杨征 《市政技术》 2024年第7期212-219,共8页
为探究精细化机载点云数据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效益,提高基于机载点云数据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精度,选取了建模难度较大的带状地形作为测区,并获取了点云模型。使用Li DAR 360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细化预处理,提高了点云模型的地... 为探究精细化机载点云数据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效益,提高基于机载点云数据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精度,选取了建模难度较大的带状地形作为测区,并获取了点云模型。使用Li DAR 360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细化预处理,提高了点云模型的地面拟合度。结合点云模型与三维实景模型绘制1∶5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并根据GPS-RTK获取的100个校核点对地形图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型质量和测绘专项需求精细化处理方法可提高点云模型的地面拟合度,且绘制的地形图满足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地面拟合度 大比例尺 数字地形图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数字露头表层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齐红 马乙云 +3 位作者 谢兴 张友焱 叶勇 刘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29,共5页
根据地面激光雷达、高精度差分GPS和高精度数码影像资料,制定数字露头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建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拼接和坐标转换处理流程,提出基于最佳趋势面的三角网建模方法和数字露头表层模型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 根据地面激光雷达、高精度差分GPS和高精度数码影像资料,制定数字露头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建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拼接和坐标转换处理流程,提出基于最佳趋势面的三角网建模方法和数字露头表层模型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谭家河露头的数字露头表层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露头砂体展布与发育情况的分析,对识别出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了定量描述,前者单河道砂体垂向上呈孤立叠置样式,宽厚比小,后者单河道砂体垂向上呈多期连续叠置样式,宽厚比明显较大,进而对露头砂泥岩分布进行分析。该区砂体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分流河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砂地比明显较大,砂地比由小变大的方向为北东—南西向,与研究区物源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数字露头 表层建模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的地质信息提取与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学锋 马乙云 +3 位作者 曾齐红 邵燕林 张友焱 叶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1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3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3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1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数字露头 层序界面 沉积旋回 砂体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在无人车辆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会 罗涛 陆培源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58-1467,共10页
无人车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弥补视觉技术的不足,提高环境探测的准确度是未来无人车辆进行环境感知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在地面无人车辆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阐述了激光雷达的基本组成、原... 无人车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弥补视觉技术的不足,提高环境探测的准确度是未来无人车辆进行环境感知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在地面无人车辆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阐述了激光雷达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特点;然后对激光雷达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不同数据处理算法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性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地面无人车辆 智能汽车 点云数据 多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