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tube with different borehole fill materials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方 郭涛 +1 位作者 王勇 翁庙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34-237,共4页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was studied with two different borehole fill materials and CFD software. Borehol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a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ere simulated on th...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was studied with two different borehole fill materials and CFD software. Borehol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a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ere simulated o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for 8 h in winter with inlet water temperature being 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on heat exchanger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borehole fil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A parametric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Seyed Soheil MOUSAVI AJAROSTAGHI Hossein JAVADI +2 位作者 Seyed Sina MOUSAVI Sébastien PONCET Mohsen POURFALLA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80-3598,共19页
In this research,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low parameters,namely,the soil porosity,volumetric heat capaci... In this research,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U-tube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evaluated numer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low parameters,namely,the soil porosity,volumetric heat capacity,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inlet volume flow rate,and inlet fluid temperature.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variations of the heat exchange rate,the effective thermal resistance,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They show that the inlet volume flow rate,inlet fluid temperature,and backfill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such that by decreasing the inlet volume flow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backfill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nlet fluid temperature,the outlet fluid temperature decreases considerably.On the contrary,the soil porosity and backfill material volumetric heat capacity have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studied ground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performance.The lowest inlet fluid temperature reaches a the maximum effective thermal resistance of borehole and soil,and consequently the minimum heat transfer rate and effectiveness.Also,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feasible models able to predic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U-tube ground heat exchanger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t exchange rate EFFECTIVENESS 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cast heat exchanger 被引量:1
3
作者 俞洁 董蕾 +1 位作者 张欢 由世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610-1614,共5页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seawater-source heat pump system(SWHP) to provide district cooling and heating is applied in coastal areas.Based on the system,a heat transfer mo...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seawater-source heat pump system(SWHP) to provide district cooling and heating is applied in coastal areas.Based on the system,a heat transf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cast heat exchanger(CHE) adopted by SWHP systems.The CHE consists of pipes immersed in the seawater and used for transferring heat between the seawat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pipes of SWHP system.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A program was developed in VB language and the effects of inlet temperature,flow rate of the secondary refrigerant and length of CHE on the result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in consistence with the experiments in both winter and summer conditions.As a result,application of SWHP systems with CHE in coastal areas in China is feasible due to the favorabl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source heat pump cast heat exchanger mathematical mode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n methods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s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沣浩 冯琛琛 +1 位作者 颜亮 王新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16-823,共8页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ver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volume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had been known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The thermal response curve was firstly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Then,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with measured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thermal response test.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hermal response curv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was calculated by differe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s.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ssumed value and then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was evaluated.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test time,variable data quality,borehole radius,initial ground temperature,and heat injection rat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based on cylinder-source model has a low precision and the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borehole radius.For parameter estimation,the measuring accuracy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deep ground soil has greater effect on identified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hermal respons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研究——水泥土能源桩传热特性试验与模拟
5
作者 戎慧敏 周训 +2 位作者 王立志 郑佳 李启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土壤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是当前浅层地热能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为了解决土壤源热泵系统中传统地埋管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瓶颈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将地埋管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相耦合,即一边钻进一边将水泥与原土在桩孔内... 土壤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是当前浅层地热能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为了解决土壤源热泵系统中传统地埋管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瓶颈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将地埋管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相耦合,即一边钻进一边将水泥与原土在桩孔内现场搅拌成桩,利用地基处理材料良好的热力特性提高地埋管热效率。通过COMSOL Multiphysic5.0软件的数值模拟以及相似比为1∶2的相似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地埋管分别在水泥土桩和土壤的热传递机理,探讨了温度场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水泥土能源桩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水泥土能源桩有效减小了能源桩传热系统中的最大热阻部分,极大提高了能源桩的热效率;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水泥土能源桩单位孔深换热量比常规地埋管分别提升了22.88%~34.20%和21.20%~55.60%;但是,仅靠提高埋管内的流速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水泥土能源桩的换热能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流速与管径。水泥土能源桩系统这种建筑物绿色供热与制冷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土壤源热泵系统适用性广和水泥土桩环保降本等各自的主要优势,为浅层地热能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水泥土能源桩 相似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传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流氦负压换热器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刘轶伦 何崇超 +1 位作者 丁培 卢亮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6,共9页
利用分布参数法,对用于100 W@2 K低温系统的绕管翅式负压换热器和板翅式负压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质量流量为5 g/s。以液氦出口温度、换热效率和壳程压降作为设计指标,初步确定了两种型式的换热器尺寸。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设计结果进... 利用分布参数法,对用于100 W@2 K低温系统的绕管翅式负压换热器和板翅式负压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质量流量为5 g/s。以液氦出口温度、换热效率和壳程压降作为设计指标,初步确定了两种型式的换热器尺寸。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该设计结果进行了校核,发现数值模拟与设计计算在换热计算上吻合较好,但在阻力计算上并不匹配。设计尺寸下,绕管翅式换热器性能指标为2.239 K、82.6%和68.12 Pa;板翅式换热器的性能指标为2.278 K、81.59%和77.49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K 负压换热器 绕管翅式 板翅式 分段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埋管群地源热泵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洋 张丰收 +1 位作者 鲁克文 孙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10,共9页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为确定地下水渗流对大尺度、多分支埋管集群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温度场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天文馆88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场地,建立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地质分层的三维传热-渗流耦合模型,并利用现场热响应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引起管群内和支管群之间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发生温度干扰,89.5~120.3 m埋深范围内的温度干扰现象相对明显;地下水渗流有利于提高管群的换热总量,缩小夏季和冬季工况的换热量差距;换热量增加百分比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对数函数关系,当水力梯度大于0.005时,换热量增加百分比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大型管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及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子龙 郑佳 +3 位作者 张耀斌 陈珂 刘爱华 李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为探索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满足北京市村镇分散式建筑清洁供暖需求,在北京农村地区建设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进行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并利用COMSOL软件开展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太... 为探索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满足北京市村镇分散式建筑清洁供暖需求,在北京农村地区建设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进行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并利用COMSOL软件开展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方案下,地源侧出水温度提升23%,系统制热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和机组COP分别提升19%、25%;系统运行10 a,地源热泵系统单季节运行方案下总的取热量要多于间歇期自然恢复量,地温场总均衡为-8.91×10^(9)kJ;单一地源热泵方式运行和太阳能补热方式运行在双季节情况下总的取热量小于总的排热量,地温场总均衡分别为4.220×10^(9)、1.084×10^(10)kJ。因此,双季节运行方案对地温场不会产生负均衡,反而会对地温场有一定的热量补充。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中加入太阳能补热,对地温场的影响更小,可显著提升系统和机组效率,该模式适用于北京农村地区特别是供暖需求较大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源热泵 数值模拟 地温场 取热量 排热量 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及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范琦 袁林山 +1 位作者 赵存法 田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42,共10页
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是开发侵蚀堆积平原地区浅层地热能时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能供设计参考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依托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102号地源热泵试验工程,通过温度监测和数值模拟... 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是开发侵蚀堆积平原地区浅层地热能时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能供设计参考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依托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102号地源热泵试验工程,通过温度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和地源热泵系统10 a运行的时间效应,获得了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地埋管换热器孔合理间距和运行方式。结果显示:(1)夏季工况、夏季后恢复工况、冬季工况、冬季后恢复工况的完整运行周期内,地层温度经历升温、降温、缓慢降温、基本恢复的周期性变化;(2)南京侵蚀堆积平原地区经济合理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为4.0 m;(3)采取夏季制冷时间和冬季制热时间相等的运行方式,延长夏季后恢复工况,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能为南京地区地埋管的设计和浅层地热能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效应 侵蚀堆积平原 地源热泵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管埋地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及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军 张春雷 +2 位作者 李新国 余乐渊 宋德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针对U型管埋地换热器的传热特点,考虑了两管脚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起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解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但理论计算结果比实验测试值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换热器与土壤间的热交换不是纯导热过程,还应该进一步考虑土壤中热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管埋地换热器 管脚 数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桩基埋管传热性能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俊 张旭 +1 位作者 高军 李魁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731,共5页
阐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性能的测试原理,并与热响应测试原理相对比。依据传热性能测试法,搭建实验台测试了4种桩基埋管在额定进口水温下的传热性能,并考查了不同进口水温对W型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埋... 阐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性能的测试原理,并与热响应测试原理相对比。依据传热性能测试法,搭建实验台测试了4种桩基埋管在额定进口水温下的传热性能,并考查了不同进口水温对W型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埋管类型的传热性能,与测试结果相比有较好的吻合性。该文提出的传热性能测试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可准确确定单位井深放热量,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桩基埋管 传热性能测试 热响应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回填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向岩 马伟斌 +2 位作者 黄远峰 龚宇烈 廉永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干旱、土壤非饱和以及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超强吸树脂 螺旋盘管 U型管 制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埋管与井埋管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新国 陈志豪 +2 位作者 赵军 李丽新 马一太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9-683,共5页
建立了一套组合型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实验系统,针对该系统所采用的不同回填材料U型垂直埋管即沙石回填的U型井埋管和混凝土回填的U型桩埋管换热器,分别进行在不同进口温度和流量下的取热和排热实验,分析这两种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建立了一套组合型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实验系统,针对该系统所采用的不同回填材料U型垂直埋管即沙石回填的U型井埋管和混凝土回填的U型桩埋管换热器,分别进行在不同进口温度和流量下的取热和排热实验,分析这两种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性能.理论上,采用所建立的内热源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和专业软件,对这两种埋管方式的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经检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同实验工况下,得到了U型桩埋管的换热效果和换热稳定性要优于U型井埋管.排热时,U型桩埋管比U型井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量提高62.50/0,取热时,提高约1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埋管换热器 沙石同填 混凝土回填 土壤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亚素 张旭 陈沛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25,共6页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 ,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 ,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 ,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h 基本为 3 .1左右 ,优于风冷热泵机组 ,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机组 数值模拟 供热性能系数 空调系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埋管系统地下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于峰 陈成敏 +3 位作者 聂金哲 周小珠 胡晓微 马洪亭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721,共5页
采用柱热源模型,建立了无限大区域内U型换热器与土壤间非稳态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以天津地区的U型垂直埋管实验得到的数据作为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得出该地区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6年的土壤温度分布规律:距离地埋管最近的1,m点... 采用柱热源模型,建立了无限大区域内U型换热器与土壤间非稳态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以天津地区的U型垂直埋管实验得到的数据作为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得出该地区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6年的土壤温度分布规律:距离地埋管最近的1,m点其变化速度最快、幅度最大;随着典型点与U管的距离增加,其变化速度及幅度都将减小;距离地埋管最远的7 m点其温度几乎不受热泵系统运行的影响,始终维持在初始温度14.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埋管换热器 土壤源热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波动对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2 位作者 吕海波 莫红艳 蒙剑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应用气象学方法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考虑气象因素和土体传热共同作用的大气-土壤相互作用模型;针对桂林红粘土地层,模拟分析气象波动对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0~2.0 m埋深范围内,水平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明... 应用气象学方法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考虑气象因素和土体传热共同作用的大气-土壤相互作用模型;针对桂林红粘土地层,模拟分析气象波动对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0~2.0 m埋深范围内,水平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明显受到地表气象波动的影响,大气温度、蒸发、辐射是主要因素;2)对于红粘土地层,降雨形成的浅层渗流对换热效果的提高幅度约为5.6%;3)通过开展不同设计埋深及埋管间距的换热效果分析,确定桂林红粘土地区水平埋管布置方式的合理值:埋深为2.5 m,埋管间距为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气象波动 水平埋管换热器 大气-土壤相互作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在考虑埋管流体温度的沿程变化及U型管2支间热干扰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钻孔内U型埋管的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U型埋管传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钻孔瞬时壁温、单位埋管吸热量及热泵CO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建埋管模型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模拟、优化设计及其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埋管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竖直埋管数值线源综合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陆志 连之伟 +1 位作者 刘蔚巍 兰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4,共6页
为了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提高地源热泵换热器传热模型的计算速度,基于对地源热泵换热器地下竖直埋管非稳态传热分析,探讨了数值模拟和有限长线热源模型求解的特点,提出了数值计算与有限长线热源综合模型(数值线源综合模型).模拟结果... 为了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提高地源热泵换热器传热模型的计算速度,基于对地源热泵换热器地下竖直埋管非稳态传热分析,探讨了数值模拟和有限长线热源模型求解的特点,提出了数值计算与有限长线热源综合模型(数值线源综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其他同类模型相比,避免了在替代半径以外区域用数值方法的反复迭代求解,从而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可以快速模拟地下温度响应,尤其对于春秋季长期停机后土壤温度变化的模拟,能够迅速求出土壤温度恢复情况.文中还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综合模型中替代半径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传热 数值模拟 线热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中换热器的非稳态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唐志伟 金楠 闫桂兰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竖直U型管经常被用做地源热泵的地下换热器。文章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模拟U型管内的流动和地下耦合非稳态传热。使用商业软件GAMBIT和FLUENT构造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U型管出口水温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 竖直U型管经常被用做地源热泵的地下换热器。文章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模拟U型管内的流动和地下耦合非稳态传热。使用商业软件GAMBIT和FLUENT构造数值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U型管出口水温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运行中出口水温模拟值稍大于实验值,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两者相差越来越小。该结果显示,对于长时间运行的热泵系统,此模型的模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换热器 U型管 数值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蓄存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模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宗伟 丁慧婷 +1 位作者 李先庭 史永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9-443,共5页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筑为对象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该系统能够保持土壤温度场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全年供暖空调平均性能系数为2.44,与燃煤锅炉供暖和分体空调供冷方案相比,该系统节能率为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平衡 地源热泵 季节性蓄存空气热能 数值模拟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