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谢加阳 牛国辉 +5 位作者 朱登纳 王军 刘红星 王鑫 李停停 张萌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脑瘫分型将患儿分为4组:痉挛型双瘫组(n=29)、痉挛型偏瘫组(n=33)、痉挛型...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脑瘫分型将患儿分为4组:痉挛型双瘫组(n=29)、痉挛型偏瘫组(n=33)、痉挛型四肢瘫组(n=73)及非痉挛型组(n=20)。比较各组患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体重、胎龄以及胎龄与体重关系的差异,分析围产期危险因素、头颅MRI分类系统(MRICS)、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癫痫首次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与脑瘫分型的关系。结果 155例脑瘫共患癫痫患儿中,男101例,女54例。在胎龄28~31+6周的患儿中,痉挛型偏瘫的比例低于痉挛型双瘫及痉挛型四肢瘫(P=0.009)。痉挛型偏瘫组患儿的窒息史比例明显低于其他3组,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比例明显低于痉挛型四肢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5)。痉挛型四肢瘫组患儿癫痫首次发作年龄<1岁的比例明显高于痉挛型双瘫组(P=0.041);痉挛型双瘫组患儿白质损伤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而灰质损伤的比例低于痉挛型偏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01);痉挛型四肢瘫组患儿GMFCS分级Ⅳ-Ⅴ级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01);痉挛型偏瘫组患儿Ⅰ-Ⅲ级比例明显高于痉挛型四肢瘫组及非痉挛型组(P<0.001)。结论 在脑瘫共患癫痫患儿中,脑瘫分型的患儿在胎龄、窒息史、HIE史、癫痫首次发作年龄、MRICS分类及GMFCS分级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癫痫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临床分型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华宝 张雁 +5 位作者 刘建军 陈晓燕 丘小奎 吴卫红 李燕春 胡莹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41-842,共2页
目的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进行初步的多个评价者间信度研究.方法由5名医生对23例0~12岁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中文译本独立进行评级,在对所有儿童的评级结束后,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制定补充分级说明.结果 5名... 目的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进行初步的多个评价者间信度研究.方法由5名医生对23例0~12岁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中文译本独立进行评级,在对所有儿童的评级结束后,分析不一致的原因,制定补充分级说明.结果 5名评级者的分级无显著性差异,GMFCS分级与综合功能评分中的运动、自理相关,分级时如参考制定的分级补充说明可达到更高的一致性.结论 GMFCS中文译本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分级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脑性瘫痪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满红 梁利平 +4 位作者 曾静 李容汉 罗鑫刚 梁伟燕 常燕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5个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常规组3例,头针组2例。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Vs、Vm、RI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s、Vm均较治疗前增加(t>2.051,P<0.05),常规组各血管RI无明显变化(t<1.1631,P>0.05),头针组各血管RI降低(t>2.659,P<0.05);头针组各血管Vs、Vm均高于常规组(t>2.098,P<0.05),头针组ACA的RI低于常规组(t=2.375,P<0.05),MCA和PCA的RI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t<1.637,P>0.05)。头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6.887,P<0.05)。结论头针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降低颅内血管阻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头针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史惟 杨红 +3 位作者 廖元贵 朱默 王素娟 王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 目的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GMFM分值分布状况。结果GMFCSⅠ级患儿GMFM-66分值上升幅度最大,从48~50个月起,各月龄组75%以上的患儿GMFM-66分值大于67分;GMFCSⅡ~Ⅳ级患儿1~6岁间GMFM-66分值上升的幅度比较相似,GMFCSⅡ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只有不超过25%的患儿GMFM-66分值可以超过67分,GMFCSⅢ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均有超过50%的患儿GMFM-66分值低于56分,GMFCSⅣ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除54~56和66~68月龄组)有75%的患儿GMFM-66分值不能超过46分;GMFCSV级患儿GMFM-66分值1~6岁间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与其他级别患儿相比,V级患儿从5岁起GMFM-66分值还呈现出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结论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各自的发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 功能 发育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史惟 朱默 +3 位作者 翟淳 张琪 杨红 王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ICF-CY)术语和详细分类的康复医生根据联系规则,通过讨论将GMFM概念与ICF-CY类目编码进行匹配,在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做出非正式决定。分析GMFM项目与类目编码关联的分布状况。结果 88个GMFM项目与12个二级类目、27个三级类目匹配,均以利于一级类目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d4活动;其中86个项目与d4下级类目关联,47个同时与b7下级类目关联,2个项目只与b7下级类目关联;16个项目与ICF-CY新增的1个二级类目和3个三级类目发生16次关联。结论 GMFM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ICF-CY框架中的活动类,尤其是活动中"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以及"步行和移动";与身体功能有关联的GMFM项目主要涉及"手臂的支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艳平 侯梅 +2 位作者 窦坦凤 李文妍 杨会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2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问题。结果 105例脑瘫患儿中,58例(56.2%)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1.9%为轻度吞咽困难,34.3%为中重度吞咽困难。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吞咽障碍调查(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及口运动评分不同(P<0.001)。DDS和口运动评分与GMFCS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504(P<0.01)。不同GMFCS分级的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不同(P<0.001),DSS分级、口运动障碍和GMFCS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5,r=0.27)。结论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GMFCS水平越高,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的比例越高,程度越重,GMFCS水平Ⅳ~Ⅴ级者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吞咽障碍 口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儿童深部灰质损伤mri分级系统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衡 王苗苗 +10 位作者 王小玗 赵慧芳 吴亮 蒋昊翔 刘聪聪 李贤军 金超 孙亲利 马敬伟 王辉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8,193,共6页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基于横断位、冠状位T2WI,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三分级法和四分级法,分别独立评价CP患儿头颅MRI图像。采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不同分级方法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将GMFCS/MACS分级与两种MRI分级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组内和组间Kappa值:三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四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901(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611(P<0.001)。三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053,P>0.05)、MACS分级(r=0.128,P>0.05)均无相关。四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605,P<0.05)、MACS分级(r=0.77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四分级法是一个可重复的评价CP儿童HIE型DGMI的方法,可用于初步判断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深部灰质 磁共振成像(且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手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 被引量:14
8
作者 史惟 丁俊杰 +4 位作者 杨红 廖元贵 朱默 侯方华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本研究GMFCS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分级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运动功能发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和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高危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彤立 邹丽萍 +3 位作者 郑华 伍云 申昆玲 吕忠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与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治疗的116名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高危因素,应用GMFCS对粗大运动能力进行分级。使用多元... 目的:探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与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治疗的116名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高危因素,应用GMFCS对粗大运动能力进行分级。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孕龄<37周的早产儿70例(62.5%),<2500g的低出生体重60例(54.5%),出生窒息46例(39.7%),孕期感染27例(23.3%),双胎16例(13.8%),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回归方程有意义(P<0.001)。结论: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与GMFCS相关,更倾向于发展为GMFCSⅢ。出生窒息、孕期感染和双胎与GMFC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高危因素 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国勋 李星 +2 位作者 成莲英 舒鹏飞 陶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GMFCSⅠ级者肌张力下降更为明显(P<0.01);GMFCSⅡ级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01);GMFCSⅠ级与GMFCSⅣ级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其余各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67)。结论 SPR手术对于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的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初阳 史惟 +4 位作者 周美琴 朱默 冉小华 杨红 梁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确定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来自广州和上海两家特殊教育学校的101名6~18岁学生参加此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文化教师、家长)的评价结果确定GMF... 目的确定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来自广州和上海两家特殊教育学校的101名6~18岁学生参加此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文化教师、家长)的评价结果确定GMFCS E&R的评价者间信度;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为效标确定GMFCS E&R的平行效度。结果 GMFCS E&R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ICC=0.79~0.91);GMFCS E&R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6^-0.86。结论中文版GMFCS E&R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分类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的体液免疫水平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鸿翔 林波 +2 位作者 刘合建 刘楠 邬刚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方法脑瘫患儿59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检测患儿及非脑瘫儿童61名(对照组)血清Ig 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瘫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lg M,补...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方法脑瘫患儿59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检测患儿及非脑瘫儿童61名(对照组)血清Ig 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瘫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lg M,补体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间,Ig G、Ig M、补体C4有显著性差异(P<0.05),Ig A、补体C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瘫患儿可能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并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殿荣 侯梅 +2 位作者 李君 李媛 孙爱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痉挛型双瘫、偏瘫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痉挛型四肢瘫、共济失调型;其中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有显著性差异(P〈0.05)。GMFCS分级Ⅳ~V级者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者,智力低下的发生明显高于GMFCS分级I~Ⅲ级者及不伴癫痫、小头畸形者(P〈0.05)。结论4~6岁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和脑瘫类型、GMFCS分级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智力低下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