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遗传多样性匮乏的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
1
作者
刘波
涂文姬
+1 位作者
陆琳
王怡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2-135,209,共5页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影响了繁殖适合度,绿孔雀繁殖力及卵孵化力弱,出雏率低。基于这一现实,为快速建立并扩大人工种群,重点探索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包括及时收集和处理卵,及时入孵,充分翻卵等,在充分利用当前珍贵的种质资源探索最佳孵化温湿度的同时,尽量避免人工孵化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额外损失,提高出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人工孵化
遗传多样性
繁殖适合度
人工种群
就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常弘
柯亚永
+2 位作者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 0 .0 5 5 5和 0 .135 5 ,两种群间的为 0 .16 35 ;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 0 .434 8和 1.0 16 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 ,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绿孔雀
随机扩增多态DNA
野生绿孔雀
基因组DNA
种群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
11
3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4 位作者
刘佳
张敬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1-684,共4页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的调查结果明显减少。分布地区由1995年云南省的32个县,急剧缩减至现在的13个县。在我国云南,绿孔雀主要生活在沿河谷两岸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分布
现状
种群数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玉溪绿孔雀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圈养种群的比较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思霞
张馨元
+6 位作者
晏鸣霄
杜焓瑜
杨金城
李广龙
官文渊
杨守庄
徐艳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4,共12页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界处采集的野外绿孔雀自然脱落的羽毛,采用11对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并与国内主要圈养种群(建群者来自瑞丽地区和其他未确定的地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受到近交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丢失的风险较高。遗传结构上,该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个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野生种群作为独立的1个亚群,在遗传上有别于圈养种群所含的2个遗传谱系,说明云南省分布的绿孔雀有着显著而复杂的地理分化。当前需要开展系统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以加强族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为目标,通过生态廊道或个体转移等方式增加遗传交流的机会,扭转遗传多样性随近交的深化而不断丢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近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遗传多样性匮乏的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
1
作者
刘波
涂文姬
陆琳
王怡敏
机构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2-135,209,共5页
文摘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影响了繁殖适合度,绿孔雀繁殖力及卵孵化力弱,出雏率低。基于这一现实,为快速建立并扩大人工种群,重点探索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包括及时收集和处理卵,及时入孵,充分翻卵等,在充分利用当前珍贵的种质资源探索最佳孵化温湿度的同时,尽量避免人工孵化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额外损失,提高出雏率。
关键词
绿孔雀
人工孵化
遗传多样性
繁殖适合度
人工种群
就地保护
Keywords
green
peafowl
(
pavo
muticus
)
artificial hatching
genetic diversity
reproductive fitness
artificial population
in-situ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9.725 [生物学—动物学]
S814.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常弘
柯亚永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文摘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野生 14只和笼养 18只绿孔雀 (Pavomuticus)个体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用 2 3个随机引物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分别获得 16 1和 16 6个扩增片段 ,计算发现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的种群内平均相对遗传距离分别是 0 .0 5 5 5和 0 .135 5 ,两种群间的为 0 .16 35 ;两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是 0 .434 8和 1.0 16 3,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分析都显示野生绿孔雀的遗传多样性很低。用UPGMA法聚类显示两个种群都是分别来源于两个家系 ,可据此进行繁育管理。
关键词
笼养绿孔雀
随机扩增多态DNA
野生绿孔雀
基因组DNA
种群遗传多样性
Keywords
green
peafowl
(
pavo
muticus
)
genomic DNA
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
11
3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刘佳
张敬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机构
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昆明动物园
临沧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1-68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31470460)
国家林业局"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
+1 种基金
中国动物园协会大熊猫及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基金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研项目
文摘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的调查结果明显减少。分布地区由1995年云南省的32个县,急剧缩减至现在的13个县。在我国云南,绿孔雀主要生活在沿河谷两岸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
关键词
绿孔雀
分布
现状
种群数量
中国
Keywords
green
peafowl
(
pavo
muticus
imperator)
Range
Status
Population size
China
分类号
Q958.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玉溪绿孔雀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圈养种群的比较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思霞
张馨元
晏鸣霄
杜焓瑜
杨金城
李广龙
官文渊
杨守庄
徐艳春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衢州越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3-954,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572020DR10)
绿孔雀抢救专项基金项目(2131101006)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20088)。
文摘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界处采集的野外绿孔雀自然脱落的羽毛,采用11对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并与国内主要圈养种群(建群者来自瑞丽地区和其他未确定的地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受到近交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丢失的风险较高。遗传结构上,该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个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野生种群作为独立的1个亚群,在遗传上有别于圈养种群所含的2个遗传谱系,说明云南省分布的绿孔雀有着显著而复杂的地理分化。当前需要开展系统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以加强族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为目标,通过生态廊道或个体转移等方式增加遗传交流的机会,扭转遗传多样性随近交的深化而不断丢失的趋势。
关键词
绿孔雀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近交
Keywords
green
peafowl
(
pavo
muticus
imperato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Inbreeding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遗传多样性匮乏的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
刘波
涂文姬
陆琳
王怡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野生与笼养绿孔雀种群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常弘
柯亚永
苏应娟
张国萍
朱世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滑荣
崔多英
刘佳
张敬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云南玉溪绿孔雀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圈养种群的比较
刘思霞
张馨元
晏鸣霄
杜焓瑜
杨金城
李广龙
官文渊
杨守庄
徐艳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