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茶浸提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文军 龚志华 +1 位作者 杨伟丽 唐和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以成品绿茶为研究对象,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叶级别和用水量4 个因子出发,对浸提过程中茶汤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量主要取决于不同级别原... 以成品绿茶为研究对象,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叶级别和用水量4 个因子出发,对浸提过程中茶汤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量主要取决于不同级别原料本身的含量,它们的浸出动态明显受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的影响,浸出量随浸提温度的升高、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水量对浸出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浸提 氨基酸 茶多酚 水浸出物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茶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颂 刘仲华 +2 位作者 黄建安 阳衡 李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功效。结果表明,茯茶水提取物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浓度,提高机体对糖负荷的耐受性,提升...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功效。结果表明,茯茶水提取物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浓度,提高机体对糖负荷的耐受性,提升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同时,q RT-PCR分析发现,茯茶水提物通过增强PPAR-α、GLUT2和GLUT4基因表达,促进了葡萄糖转运和肝脏内脂质代谢,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体内糖代谢紊乱。综上所述,茯茶能显著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紊乱症状,其中中、高剂量茯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水提物 Ⅱ型糖尿病 降糖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工艺 被引量:42
3
作者 陈义勇 窦祥龙 +2 位作者 黄友如 朱东兴 郁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3min、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90W。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在较短的超声提取时间下,茶多糖的得率从2.95%提高到4.19%,纯度从70.15%提高到86.08%,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茶多糖基团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 传统水浴浸提法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平 李宗军 许爱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39,566,共4页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小鼠为模型,研究造模后按茯砖茶水提物剂量1、10、20 g/(kg.d)(分别记为低、中、高剂量茶汁组)连续灌胃10 d后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吞噬系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和肠道黏膜上...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小鼠为模型,研究造模后按茯砖茶水提物剂量1、10、20 g/(kg.d)(分别记为低、中、高剂量茶汁组)连续灌胃10 d后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吞噬系数、血清溶血素水平和肠道黏膜上CD4+T、CD8+T淋巴细胞数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茶汁组小鼠胸腺指数和高剂量茶汁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1),中剂量茶汁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和高剂量茶汁组小鼠胸腺指数以及中、高剂量茶汁组小鼠肠道黏膜上CD4+T、CD8+T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中、高剂量茶汁组小鼠的吞噬系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1),低剂量茶汁组小鼠的吞噬系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茯砖茶水提物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氮粉碎对绿茶粉品质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冰 焦艳丽 +3 位作者 江东文 范媛媛 刘江涛 杨公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为减少茶叶粉碎过程中热敏性物质损失,提出茶叶低温液氮粉碎的新方法。该论文以绿茶为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添加液氮,比较常规粉碎与低温液氮粉碎方法处理对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法相比,液氮粉碎法的出粉率高,所得的茶粉... 为减少茶叶粉碎过程中热敏性物质损失,提出茶叶低温液氮粉碎的新方法。该论文以绿茶为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添加液氮,比较常规粉碎与低温液氮粉碎方法处理对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法相比,液氮粉碎法的出粉率高,所得的茶粉泡制成的茶汤在色泽、滋味和品质评分上明显占优,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功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高出25.12%、10.12%、9.50%、6.75%、12.63%、9.05%;2种茶粉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液氮粉碎法所得茶的茶粉中法呢烯、橙花叔醇、1H-吲哚、己酸-3-己烯酯、五甲基庚烷、苦杏仁苷、3-甲基丁酸2-甲基丙酯质量分数分别高出10.88%、13.70%、14.06%、5.61%、2.08%、24.39%、5.68%。表明液氮粉碎能较好的保留茶粉的品质,为液氮粉碎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 液氮 农产品 绿茶 Lab值 水浸出物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提条件对日照绿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会 孟宪磊 +1 位作者 刘桂芹 孙小凡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54-4755,4759,共3页
以山东省优质日照绿茶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提条件对日照绿茶感官品质和水浸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茶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在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8 min、茶水质量比1... 以山东省优质日照绿茶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提条件对日照绿茶感官品质和水浸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茶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在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8 min、茶水质量比1∶50时,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及水浸出物的总量均较高,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最理想,是日照绿茶浸提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绿茶 浸提条件 感官品质 水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徐准盾 龚淑英 《茶叶》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嫩度所加工出来的且其外形有较大差异的绿茶进行不同冲泡方法试验,测定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总量,以及水浸出物含量对感官品质审评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水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茶叶的加工方法、嫩度、造型及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有关。感官审评时感觉茶汤最为适宜的浓度在0.45g/m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水浸出物 感官审评 冲泡时间与温度 造型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汤的浸提条件及茶味水加工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会 孟宪磊 樊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01-2403,共3页
以优质日照绿茶为原料,通过对绿茶取样、浸提、调配、审评等一系列工序的研究,对茶味水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水质量体积比为1∶50,浸泡25min,温度为80℃时,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及茶汤的色泽、滋味、香气理想,... 以优质日照绿茶为原料,通过对绿茶取样、浸提、调配、审评等一系列工序的研究,对茶味水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水质量体积比为1∶50,浸泡25min,温度为80℃时,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及茶汤的色泽、滋味、香气理想,是茶汤浸提的最佳条件。茶味水的最佳配方为每1 000 mL茶味水茶汤用量为300 mL,绿茶香精8 mL,蔗糖20 g,此时生产出的茶味水口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绿茶 浸提条件 茶味水 茶多酚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冷泡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冷泡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群华 施江 +4 位作者 余意 蔺志远 彭佳堃 张永成 林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泡绿茶 水浸出物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咖啡碱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研究
10
作者 蒋玉兰 吕杨俊 +4 位作者 潘俊娴 叶丽伟 王霈菲 张士康 朱跃进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探究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以绿碎片茶为原料,研究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和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浸提的总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浸提液的色差值。结果表明,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中浸提50 min,... 为探究绿茶在水醇复合体系中的浸提规律,以绿碎片茶为原料,研究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和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浸提的总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浸提液的色差值。结果表明,绿茶在酒精度45%vol的白酒中浸提50 min,料液比1∶20(g/mL)、1∶30(g/mL)和1∶40(g/mL)对应的总浸提率分别为29.29%、30.02%和32.19%;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分别为9.72 mg/mL、6.43 mg/mL和5.07 mg/mL;浸提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6 mg/mL、1.50 mg/mL和0.91 mg/mL;随着浸提时间延长,浸提液色差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逐渐增大。绿茶在乙醇浓度为40%时总浸提率最大为29.93%;乙醇浓度为50%时浸提液中的茶多酚浓度最高为6.17 mg/mL;乙醇浓度为30%的浸提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最大为1.53 mg/mL。结合产业分析,可以选择乙醇浓度50%左右的酒溶液浸提绿茶,料液比1∶30(g/mL),时间为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水醇复合体系 浸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砖茶水提物对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婕 闫梦真 +2 位作者 陈桂婷 周婷婷 李世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了探讨青砖茶水提物(green brick tea water extract,GBT-WE)对胎牛血清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利用高浓度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培养基对HepG2细胞培养48h,建立非酒精性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而后加入... 为了探讨青砖茶水提物(green brick tea water extract,GBT-WE)对胎牛血清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利用高浓度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培养基对HepG2细胞培养48h,建立非酒精性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而后加入不同质量浓度GBT-WE给药处理24h.采用CCK-8法检测含有不同质量浓度FBS的培养液和GBT-W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利用酶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质代谢相关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含有50%FBS的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48h可诱导其脂肪变性;GBT-WE的质量浓度超过240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BTWE能显著减轻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P<0.01),显著降低TG、TC表达量(P<0.01),同时可以下调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青砖茶水提物通过SREBP1c/FAS信号通路实现对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水提物(gbt-we) HEPG2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脂肪变性 从头脂肪生成(DN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水粗提物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振 刘仲华 +2 位作者 蔡淑贤 刘安 文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对受诱导细胞在细胞体积、形状、核体积上明显改善,能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提高(30.52±8.69)%;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明显提高;ROS含量下降17.16%;MDA含量降低(50.69±6.81)%;JC-1染色红绿荧光平均光密度比提高13.75%;Na^+,K^+-APT酶活力提高(103.95±3.64)%。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具有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水粗提物 中波紫外线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茯砖茶多糖的响应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曾桥 韦承伯 +2 位作者 韩国锋 韦文龙 蒋佳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93-200,共8页
以桑叶茯砖茶为原料,研究水提取法对其中的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桑叶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 以桑叶茯砖茶为原料,研究水提取法对其中的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桑叶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次数等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了桑叶茯砖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16∶1 mL/g,提取温度51℃,提取次数1次,在该最佳条件下,桑叶茯砖茶多糖得率为10.43%,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体外抗氧化和降血脂实验发现,当桑叶茯砖茶多糖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4.35%,当质量浓度达到130μg/mL时,其对ABTS+·的清除率可达72.30%,当桑叶茯砖茶多糖浓度为1.75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74.08%,表明抗氧化效果较好。当桑叶茯砖茶多糖质量浓度为3.50 mg/mL时,其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达到59.96%和41.97%,表明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茯砖茶 多糖 水提取法 响应面法 抗氧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