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郑伟 董全民 +1 位作者 李世雄 刘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40-2046,共7页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放牧率梯度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以期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放牧演替机制。结果表明,经过3年...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不同放牧率梯度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以期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放牧演替机制。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放牧,群落优势种发生了改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适口性好的植物[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早熟禾(Poasp.)、萹蓄豆(Medicago ruthenica)等]优势度降低,家畜不喜食或不食的和耐牧的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等]优势度增加。紫花针茅生态位宽度最大,披针叶黄华次之,分别为0.994和0.959,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和多枝黄芪(Astragalus polycladus)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生态位宽度较大。在放牧率梯度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溚草(Koeleria crist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小,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的层片发育。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群间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度较小是种间对资源需求分化的结果。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发生了分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可能从以紫花针茅和早熟禾等为优势种群向以矮嵩草、高山嵩草(K.pygmaea)和披针叶黄华为优势种群的方向发展,表明生境有了明显的退化。因此,控制草地的放牧强度是维持种群健康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原 优势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寒草甸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对牦牛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苗福泓 薛冉 +1 位作者 郭正刚 沈禹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7,共10页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在3个放牧强度条件下,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生态位宽度均位居所有种群前两位,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呈增大趋势,在重度放牧条件下二者生态位宽度相等。3个放牧强度下,优势种珠芽蓼和线叶嵩草与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系数不尽相同,封育或者轻度放牧条件下,珠芽蓼是种群间竞争较强的一方,但当放牧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珠芽蓼则退出种群间竞争强度激烈的局面;线叶嵩草是重度放牧下,种群间竞争强度最大的一方。说明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放牧强度是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适宜放牧强度。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其结果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吻合,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高寒草甸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琪 郑佳华 +3 位作者 张峰 乔荠瑢 赵萌莉 张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优势植物生态位宽度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以不放牧(NG)为对照(CK),设置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3个处理,载畜率分别为0.91(只羊/hm^(2))、1.82...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优势植物生态位宽度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以不放牧(NG)为对照(CK),设置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3个处理,载畜率分别为0.91(只羊/hm^(2))、1.82(只羊/hm^(2))和2.71(只羊/hm^(2))。于2020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物种种群特征与生态位宽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K、LG、MG和HG群落中物种数分别为18、15、12和5,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群落中物种数减少;与CK相比,LG提高了优势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等的生态位宽度,降低了半灌木冷蒿和木地肤的生态位宽度,而MG和HG降低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CK相比,LG显著降低了群落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平均值,而MG和HG显著增加了群落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建群种短花针茅的生态位宽度与种群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的生态位宽度与其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银灰旋花与无芒隐子草相同。综上所述,载畜率为0.91只羊/hm^(2)是荒漠草原较为适宜的放牧强度,有利于优质牧草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率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群落结构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