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医疗时代“4S-PAMA”感知型健康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传池 吴珊 +4 位作者 陈帅 陈南杰 李恒聪 胡镜清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8,共8页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 通过分析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智能医疗时代人们的核心健康需求,提出以人为本、个体主动健康促进为核心的“4S-PAMA”(Self-Perception、Self-Assessment、Self-Management、SelfAdaption)健康服务模式。同时以建设多层级、多模块、交互式中医健康管理港湾为切入点,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改造传统体检中心或新建新型健康管理港湾,为进一步开展“感知型健康管理”的示范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中医药 感知 信息技术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分析与测度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洋 李含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中医服务项目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高专业性特色技术需求强烈;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知识普及需求高涨,普及效果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政监体系需求迫切,资源与管理是底层支持需求。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发推广中医医养结合项目,强化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优化中医医养结合知识普及过程;建立健全政监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 医养结合 社区居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RIHS的社区老年人利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相关因素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3
作者 丁子淳 陈俊羽 +3 位作者 王萌 李玮彤 王秋琴 徐桂华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老年人利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相关因素,为推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4年2—4月选取2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基于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行动促进框架(pr...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老年人利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相关因素,为推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4年2—4月选取2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基于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ed framework,i-PARIHS),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包括变革(疗效、安全)、接受者(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老年人家庭支持、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环境(社区现场环境、监管环境、政策环境)、促进(信任关系建立、标准化指导、外部资源链接)。结论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应基于i-PARIHS的4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 中医药 老年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行动促进框架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模式下中医诊疗质量主观评价差异研究
4
作者 韩扬阳 郭蕊 +5 位作者 袁梦 姜虹 袁旭 杨一格 于洁 唐武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例,探究医方在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服务质量主观评价差异,为中医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24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拥有诊疗权限的145名医生进... 目的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例,探究医方在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服务质量主观评价差异,为中医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24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拥有诊疗权限的145名医生进行了调查,内容聚焦于医生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及满意度差异。采用Excel和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信效度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66.34%的医生对医院搭建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予以认可,满意度平均分(3.86分)较线下门诊服务平台的4.59分仍有差距。特别是在诊断治疗、质量保障和社会心理关怀3大维度上,线上服务质量主观评价显著低于线下(P<0.001)。82.76%的医生仍倾向于向适宜患者推荐互联网诊疗模式。结论互联网医院应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平台体系,并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以优化医生的在线看诊流程。加强线上出诊医生综合培训,以提升医方服务质量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满足患者优质医疗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医疗服务质量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社区医务人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偏好研究
5
作者 马晓静 许航 +1 位作者 潘渝娜 任建萍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目的:研究社区医务人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偏好和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抽取北京市9个行政区共596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其服务提供偏好。结果:... 目的:研究社区医务人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偏好和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在社区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抽取北京市9个行政区共596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其服务提供偏好。结果:税后月收入变化、预期疗效、单次服务时长、技术难度、患者依从性、医保覆盖对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提供偏好具有显著影响;税后月收入变化相对重要性最大(35.11%),其次是医保覆盖(34.87%);不同职称、专业背景、每周工作时长以及是否纳入绩效考核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偏好存在异质性。结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于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服务提供偏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属性组合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提供意愿,建议综合运用经济和非经济激励措施,针对不同特征的医务人员制定差异化策略,满足其服务提供偏好,推动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务人员 中医 健康管理服务 偏好 离散选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的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研究
6
作者 李杰 杜汋 +2 位作者 邵屾 潘东 张雅欣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80-1986,1991,共8页
背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诊疗发展尚不均衡,不同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差距较大。目的通过分析2021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 背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诊疗发展尚不均衡,不同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差距较大。目的通过分析2021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采用全面调查方法收集天津市16个行政区域(Dis)(Dis1~6为市内六区,Dis7~10为环城四区,Dis11为滨海新区,Dis12~16为远郊五区)共计27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变动规模报酬(BCC)模型、固定规模报酬(CCR)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通过文献研究将DEA模型的投入指标设为中医类执业医师数、中医科床位、中医诊疗设备台数;产出指标设为中医医疗收入、中医诊疗人次数、以中医为主的出院人次数、上门中医药服务人次数。SFA模型除产出指标增添总收入一项外,余与DEA所设指标一致。结果各区中有7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有效,Dis9 DEA弱有效,8个区DEA为无效。有8个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7个区规模报酬不变,Dis3呈递减状态。8个非DEA有效的区,各区3项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情况,产出指标中各区中医医疗收入项不足现象较为严重。SFA结果中Dis1~6技术效率(0.733~0.838),均为高效区;Dis7~10技术效率(0.691~0.912),3个高效区、1个中效区;Dis11技术效率(0.885)为高效区;Dis12~16(0.399~0.849)3个高效区、2个中效区。DEA结果与SFA结果基本一致,中医类执业医师数对运营效率有正影响。结论天津市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总体偏低,但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且有区域特点,整体来看Dis1~6优于Dis7~10,Dis7~10优于Dis11~16,各区应根据实际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投入过剩以及产出不足情况,尤其要加大对滨海新区及远郊五区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分析 统计 运营效率 基层中医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整体观视域下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与伦理关怀研究
7
作者 郑依琪 赵法政 +3 位作者 顾钰楠 余新忠 王若馨 佟欣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764,共7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伦理关怀问题日益凸显。对伦理问题进行考察时,通过挖掘“中医整体观”思想,运用中医整体观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等理论的同时,重视心理与生理的有机融合,从内外环境双向入...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伦理关怀问题日益凸显。对伦理问题进行考察时,通过挖掘“中医整体观”思想,运用中医整体观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等理论的同时,重视心理与生理的有机融合,从内外环境双向入手综合改善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情况,为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伦理关怀,并提出需注重伦理关怀中的主体性价值、差异性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连续性,从多方面改善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整体观 失能老人 心理健康服务 伦理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2年中医药服务需求、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分析
8
作者 王雨晨 杨万金 +2 位作者 曾婧婷 聂瀚林 石学峰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3,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服务需求、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相关性,为实现各省中医药系统的协调运行,促进省域间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优化策略。方法:使用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 目的:分析中医药服务需求、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相关性,为实现各省中医药系统的协调运行,促进省域间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优化策略。方法:使用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熵值法确立评价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省中医药系统的耦合协调值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2022年,研究省份的平均耦合协调值为0.603,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值分别为0.648、0.577和0.563,西部地区“失调”省份的数量最多。30个研究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集聚效应。结论:各省中医药资源配置稳中向好,但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效率呈下降态势;耦合协调度呈“东—中—西”梯度递减,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应建立起区域间的中医药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服务需求 资源配置 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知”群体更信赖中医吗?
9
作者 张敏睿 李丹 +1 位作者 何美慧 高瑞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4-1051,共8页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的、高学历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人群正成为中医药的主要使用群体。目的本研究拟依据技术接受整合(UTAUT)模型,采用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更深入地探究国民中医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将人...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轻的、高学历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人群正成为中医药的主要使用群体。目的本研究拟依据技术接受整合(UTAUT)模型,采用变量中心与个体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更深入地探究国民中医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将人口学、慢性疾病、健康素养、传统文化认同、科学思维等变量纳入考量,聚焦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接受中医儿科治疗。方法2023年7—9月,使用自搭建的DiggMind在线心理测评平台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广东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各1所,对717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家长的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户籍、患慢性疾病),采用6级Likert量表(分数越高代表“越符合自身情况”)测量UTAUT模型的6个维度及3个影响因素变量(健康素养、传统文化认同和科学思维)。使用路径分析、潜在剖面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UTAUT模型对中医儿科使用意向与行为的解释率高达72%。通过对效果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风险认知、使用意向、使用行为UTAUT模型6个维度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将样本分成4个亚组的方案相对最优,将本研究样本划分出“抵制组”“持疑组”“认同组”“坚信组”4个中医接受程度逐步递增的亚型。家长的科学思维和传统文化认同对中医儿科接受态度有正向作用(P<0.05),而学历、户籍类型、职业声望等变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出真正促进“高知”群体信赖中医药文化的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质而非学历、职业、户籍等外在因素,为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医学实践之间的融合搭建了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药疗法 调查和问卷 卫生服务管理 技术接受整合模型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服务半径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配置及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10
作者 李成程 周尚成 +4 位作者 贺凯玥 刘爱玲 梁珊珊 高婧 钟艾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1,共8页
背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 背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的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方法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结果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床位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千人口床位数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千人口床位数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结论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半径 基层中医药服务 空间标准差椭圆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各地市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比较及优化研究
11
作者 许晓丹 吴庆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对广东省21个地市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广东省21个地市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比价格,利用变异系数、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指标,从年度、地市和项目等不同维度比较中医医疗服... 目的:对广东省21个地市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广东省21个地市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比价格,利用变异系数、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指标,从年度、地市和项目等不同维度比较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结果:广东省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调整不充分、项目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地市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大、中医技术劳务价值在价格上难以体现等问题,影响中医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论:缺乏符合中医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协商共调机制,是广东省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从定价机制、价格调整机制、区域协商共调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改革,逐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 医疗服务价格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中医药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李赞梅 李姣 +3 位作者 杨林 马良坤 宣磊 姚伟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2期4082-4088,共7页
背景传统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国家积极推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然而,孕产妇的围产中医知识知晓不足、安全性认知有限等问题,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加强孕产妇中医药... 背景传统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国家积极推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然而,孕产妇的围产中医知识知晓不足、安全性认知有限等问题,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加强孕产妇中医药使用行为研究对提高孕产妇中医药服务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现状和使用意向,并探索孕产妇中医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6—10月,通过横断面研究,抽取在全国多地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孕产医疗保健服务的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增加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协变量),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计划行为理论的4个变量(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及既往中医药使用情况变量。借助SPSS 20.0和AMOS 26.0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变量间路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99名(37.5%)孕产妇在孕产期使用了中医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阶段(OR=0.519,95%CI=0.386~0.697)和既往中医药使用史(OR=9.399,95%CI=4.500~19.633)是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的影响因素(P<0.05)。参与调查的孕产妇有着相对积极的中医药使用态度[(5.49±1.13)分]、较高的中医药使用意愿[(4.95±1.04)分]、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有着较高的感知行为控制[(5.22±1.12)分]、较强的主观规范[(4.99±1.12)分],并且有着较为满意的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4.90±1.1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均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大(β=0.435)。结论我国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利用率偏低、中医药服务利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医药使用意愿较容易受重要他人意见影响以及受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影响。需因地制宜施策、深入推进面向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加强围产医疗保健服务中对孕产妇中医药使用主观规范的关注、加快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建设,从而推动和带动孕产妇中医药服务应用和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服务 孕产妇健康管理 行为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现状及改进措施
13
作者 马善军 闫振喆 王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87-1991,共5页
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存在问题、服务能力及改进措施等内容进行综述,描述了基层中医馆在特色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医防融合等方面的工作现状,发现中医馆在运行中存在资源配备不均、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 本研究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存在问题、服务能力及改进措施等内容进行综述,描述了基层中医馆在特色科室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医防融合等方面的工作现状,发现中医馆在运行中存在资源配备不均、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足、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对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中医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其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改进策略,以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形成医防融合特色,发挥基层医疗功能和作用,居民在社区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医馆 服务能力 现状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智慧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永亮 吴萍 +1 位作者 杨婷 张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分析中药智慧药房的发展现状,总结中药智慧药学服务实践经验,概述其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启动智慧中药房项目,建立中药智慧药房,承担门诊中药饮片调剂、煎药、配送等药学服务业务。结果 截... 目的 分析中药智慧药房的发展现状,总结中药智慧药学服务实践经验,概述其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启动智慧中药房项目,建立中药智慧药房,承担门诊中药饮片调剂、煎药、配送等药学服务业务。结果 截至2023年5月已完成中药饮片代煎配送557.2万副,2022年度共服务患者23.14万人次。服务环节更简单,无需等候取药,无需二次到院取药,服务效率高,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结论 中药智慧药学服务发展迅速,未来将依托技术进步建立全程化智慧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学服务 智慧药房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现状及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爽 肖志鸿 +2 位作者 李瑞锋 王鸿蕴 黄友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98-2004,2014,共8页
背景我国对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但是目前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制约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的分析我国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现状,探索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于2022年12月,检索《中... 背景我国对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但是目前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制约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的分析我国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现状,探索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于2022年12月,检索《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中医药统计编摘》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官方网站获取数据,从卫生投入、服务产出、健康需要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结合秩和比法和WHO卫生系统绩效模块框架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卫生投入方面:2017—2021年,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均有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门诊部中医类临床科室床位数呈现上升趋势,但门诊部中医类临床科室床位数占门诊部总床位数的比例有所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诊所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明显上升,而村卫生室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保持稳定,门诊部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逐年递减;近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的绝对数值稳步提高,而中医机构财政拨款波动减少。服务产出方面:尽管各类机构中医诊疗人次占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例按照一定增幅稳步增长(除中医类门诊部外),但仅村卫生室的中医诊疗量占比始终保持在30.0%以上;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根据综合评价结果,2017、2018、2021年处于资源分配适宜状态,而2019、2020年处于资源分配不均衡状态。结论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落实,但在有序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基层中医药资源不足、服务与利用不均衡、中医药优势未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少等问题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提高中医药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夯实政府职能,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建立激励机制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药服务与医保政策紧密结合,建设以“信息一体化”为支撑的中医医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层卫生 卫生服务体系 服务能力建设 发展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区域医院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连慧 何了了 +4 位作者 钟华 刘佳 吴旭生 安新颖 周丽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了解区域医院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医院医学学科建设,为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提供助力。方法基于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选取深圳市67家三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了解区域医院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医院医学学科建设,为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提供助力。方法基于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选取深圳市67家三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反映医院科技创新效率。结果深圳市医院间科技创新效率有较大差距:6家医院以相对低的科技投入产生了较高的科技产出,科技创新效率最好;13家医院以较高的科技投入产生了较高的科技产出,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效率,科技产出仍可再提升;1家医院科技投入高而科技产出较低,具有较低的科技创新效率,在科技产出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47家医院科技投入较低且科技产出也较低,在科技投入及科技产出两个维度仍需发力。结论应依据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强医院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引导产出高质量医学科技成果,提升医院科技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波士顿矩阵 科技创新 区域医疗中心 科技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娜 刘华清 +10 位作者 季蕴辛 郭蓉娟 贺丹军 焦志安 林越瑞 田峰 张桂青 徐治 安钢辉 张燕 袁勇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4225-4233,4255,共10页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3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焦虑 临床诊疗 精神卫生服务 中医药疗法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宛君 李丝雨 +4 位作者 李易轩 刘春宇 高明超 郦春锦 翟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05-2014,共10页
背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保障人民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背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保障人民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为进一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方法于2023-01-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建库至2022-12-31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对年度发文量和来源期刊、来源院校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采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作者、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和共现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20篇。其中,期刊论文813篇,来源于270种期刊,载文量最高的期刊为《中医药管理杂志》(80篇);学位论文107篇,来源于38所院校,发文量最高的院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均为14篇)。共涉及研究机构449个,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3篇)。发文量排在前2位的作者为施永兴(27篇)、鲍勇(18篇),作者共现分析可形成12个聚类,同一聚类内的多个作者间合作密切,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共涉及关键词1252个,形成了以“中医药”“社区”等为标签的13个聚类,“中医体质”和“糖尿病”相关研究有望成为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正处于稳定发展期,但在研究方法的丰富性、较大影响力和较大规模合作网络形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及高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药服务 VOSviewer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级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利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然 赵琪 刘远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利用情况,为中医医院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37家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合并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利用为中医药特色服务利...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利用情况,为中医医院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37家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合并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利用为中医药特色服务利用情况,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不同分层间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共收集7,542例门诊患者,55.81%的患者开具了中药饮片处方,27.95%的患者采用了中医非药物疗法,31.77%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未采用中医药特色方法治疗。不同地理位置、就诊科室、医生职称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利用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6.459、393.670、54.343,P<0.01),而不同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三级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利用情况良好,但不同科室对中医药技术方法的利用各有侧重。中西部地区中医医院门诊患者中医药特色服务利用情况优于东部地区。职称越高的医生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比例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门诊患者 中医药特色服务 中药饮片 中医非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赋能中医古籍活化:Huang-Di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君冬 杨松桦 +1 位作者 刘江峰 黄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12,共10页
目前中医界已构建大量的古籍资源库,然而数字化研究仍以文献扫描整理、浏览检索等浅层知识服务的实现为主,生成式AI的发展为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在Ziya-LLaMA-13B-V1开源模型基础上,通过继续预训练、有监督微调、DP... 目前中医界已构建大量的古籍资源库,然而数字化研究仍以文献扫描整理、浏览检索等浅层知识服务的实现为主,生成式AI的发展为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在Ziya-LLaMA-13B-V1开源模型基础上,通过继续预训练、有监督微调、DPO优化的全流程训练步骤,构建中医古籍生成式对话大语言模型,最后通过自动评估和人工评估验证了其在中医古籍领域的优异性能。自动评估结果表明:训练损失函数成功收敛,各对话类目下BLEU、ROUGE指标值均偏低,侧面反映出该模型具备强大的领域创造力。人工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古籍知识问答方面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中医药垂直领域两类模型,较优于通义千问,部分类目如预防养生的回答能力与ChatGPT(gpt-4)相比略有不足。本研究突破中医古籍数字化固有的研究模式,实现了古籍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利用,可满足古籍知识解答、中医问诊、养生保健等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数字化 大语言模型 知识服务 AI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