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3生态固沙剂性能及其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帅 韩致文 李爱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07-114,共8页
该文研究试验一种高效、环保、较低廉的生态固沙剂,为沙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新材料与技术储备。该文对GS-3生态固沙剂理化性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GS-3生态固沙剂固结层渗透性良好,抗压强度均高于2.0MPa,硬度大于40... 该文研究试验一种高效、环保、较低廉的生态固沙剂,为沙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新材料与技术储备。该文对GS-3生态固沙剂理化性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GS-3生态固沙剂固结层渗透性良好,抗压强度均高于2.0MPa,硬度大于40.0mm,质量变化较为小,抗风蚀性能良好;GS-3生态固沙剂对夏季地表高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效保持土壤水分,4.0%浓度乳液的固结层7月份0~5cm土壤温度比对照组降低8.1℃,降幅达31%,8月份0~5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组高2.8倍;GS-3生态固沙剂的保温、透气、保湿及隔离地表风沙流等特点,对提高植物出苗和促进植物生长作用显著;4.0%GS-3乳液试验区固沙效果最好,但3.0%浓度区植被盖度和生物量最大(是对照组的2.4倍和4.1倍)。综合成本和实际效果,3.0%浓度GS-3生态固沙剂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是库布齐沙漠及周边地区沙漠化防治如沙漠公路两侧防护、沙漠中基础设施周边沙害防护等的可选固沙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 植物 gs-3生态固沙剂 固沙剂理化性质 固结层强度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核心编码区与面团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芳 刘英华 +3 位作者 刘琳 邓光兵 余懋群 陈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99-1404,共6页
为分析LMW-GS基因对面团强度的影响,利用两个重组自交系99G45/京771和Pm97034/京771的F9代,对LMW-GS基因特异位点和与其紧密连锁的Gli-1位点进行分析,研究对面团强度影响差异显著的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核心编码区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 为分析LMW-GS基因对面团强度的影响,利用两个重组自交系99G45/京771和Pm97034/京771的F9代,对LMW-GS基因特异位点和与其紧密连锁的Gli-1位点进行分析,研究对面团强度影响差异显著的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核心编码区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3个亲本LMW-GS核心编码区都具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但PB较GB和JB缺失了一个7氨基酸序列的重复单元,并且在不同序列中出现了氨基酸代换,其中有2个代换可能影响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进而影响面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核心编码区 面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土体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光耀 张振 +2 位作者 叶观宝 单卫良 舒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海底淤泥具有特殊的土性特点,其固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GS固化剂是一种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的适用于软土加固的绿色固化材料。本文开展了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的应用研究。以香港某工程海底淤泥为加固对象,对比分析了GS固化剂和水泥... 海底淤泥具有特殊的土性特点,其固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GS固化剂是一种以工业固废为主要原料的适用于软土加固的绿色固化材料。本文开展了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的应用研究。以香港某工程海底淤泥为加固对象,对比分析了GS固化剂和水泥的掺量、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水泥,GS固化土的早期强度更高、强度增长更快,强度提高比在2.03~2.91。同时,建立了回归模型,提出了GS固化剂加固海底淤泥的强度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处置和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固化剂 海底淤泥 无侧限抗压强度 工业固废 土体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耐张线夹压接长度对其抗拉承载力及失效模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庞锴 吕中宾 +2 位作者 都元祥 黄绍 张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384-9392,共9页
以NY-300/40压缩型耐张线夹为对象,建立了耐张线夹-导线系统的LS-DYNA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了标准压接长度(110 mm)时耐张线夹的拉伸受力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锚与钢芯压接长度变化时... 以NY-300/40压缩型耐张线夹为对象,建立了耐张线夹-导线系统的LS-DYNA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了标准压接长度(110 mm)时耐张线夹的拉伸受力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钢锚与钢芯压接长度变化时耐张线夹的抗拉承载特点。研究表明,耐张线夹的握力主要来自于钢锚与钢芯的压接。标准压接情况下,耐张线夹的抗拉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且由于压接长度足够,其失效方式是铝绞线断裂而非钢芯从钢锚中拉脱。当钢锚与钢芯压接长度不足时,随着压接长度的减小,耐张线夹的握力亦逐渐减小,虽然其握力绝对值减小幅度不大,但其破坏模式逐渐由铝绞线断裂转变为钢芯被从钢锚中拉脱,就本文的分析对象而言,破坏模式发生转变时钢芯与钢锚间的临界压接长度在50~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张线夹 压接长度 拉伸 握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抓力-运动诱发电位的大鼠脑干锥体束功能损伤程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菁菁 傅倩颖 +6 位作者 杨袖菊 蒲山山 王国祥 朱林娜 王迅 尹志勇 刘盛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锥体束部位的创伤性轴索损伤模型,致伤组均于损伤后1、3、5、7、14、28、42 d对大鼠进行肢体GS信号和MEP波幅检测,3组大鼠均于麻醉后相应时间进行对照检测。结果致伤组随损伤程度的增加,MEP波幅和最大GS下降比例明显增大;两个高度下GS与MEP测量值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损伤程度较小时,前期MEP比较敏感,后期MEP不敏感;损伤程度较大时,前期与后期MEP变化均较为敏感。结论采用GS-MEP联合评估可以为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脑干锥体束 颅脑损伤 抓力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