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nd Engineering and Morphology Control of Oxygen‑Incorporat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Porous Nanosheets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Yunyan Wu Pan Xiong +7 位作者 Jianchun Wu Zengliang Huang Jingwen Sun Qinqin Liu Xiaonong Cheng Juan Yang Junwu Zhu Yazhou Zho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5-106,共12页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based photocatalyst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the splitting of water.However,the intrinsic drawbacks of g-C3N4,such as low surface area,poor diffusion,and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based photocatalyst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the splitting of water.However,the intrinsic drawbacks of g-C3N4,such as low surface area,poor diffusion,and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remain as the bottleneck to achieve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Here,a hollow oxygen-incorporated g-C3N4 nanosheet(OCN)with an improved surface area of 148.5 m2 g^−1 is fabricated by the multiple thermal treatments under the N2/O2 atmosphere,wherein the C–O bonds are formed through two ways of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doping.The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O-adsorption can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defects,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hollow morphology,while the O-doping results in reduced band gap of g-C3N4.The optimized OCN shows an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of 3519.6μmol g^−1 h^−1 for~20 h,which is over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g-C3N4(850.1μmol g^−1 h^−1)and outperforms most of the reported g-C3N4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nanosheet Hollow morphology Oxygen incorporating Multiple thermal treatm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performance solid-solution potassium-ion intercalation mechanism of multilayered turbostratic graphene nanosheets
2
作者 Jiae Um Seung Uk Yoon +4 位作者 Hoseong Kim Beom Sik Youn Hyoung-Joon Jin Hyung-Kyu Lim Young Soo Yu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14-823,共10页
The solid-solution reaction between an alkali cation and an active host material is known as a singlephase redox mechanism,and it is typically accompanied by a continuous voltage change.It is distinct from the typical... The solid-solution reaction between an alkali cation and an active host material is known as a singlephase redox mechanism,and it is typically accompanied by a continuous voltage change.It is distinct from the typical alkali cation intercalation reaction at an equivalent site of the active host material,which exhibits a voltage plateau.Herein,we report an unusual solid-solution potassium-ion intercalation mechanism with a low-voltage plateau capacity on multilayered turbostratic graphene nanosheets(T-GNSs).Despite the disordered graphitic structure with a broad range of d-spacings(3.65–4.18À),the T-GNSs showed a reversible plateau capacity of~200 m A h g^(-1),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 well-ordered graphite nanoplate(~120 m A h g^(-1)).In addition,a sloping capacity of~220 m A h g^(-1)was delivered with the plateau capacity,and higher rate capabilities,better reversibility,and a more 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 were confirmed on the turbostratic microstructure.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multitudinous lattice domains of the T-GNSs contain diverse intercalation sites with strong binding energies,which could be the origin of the high-performance solid-solution potassium-ion intercalation behavior when the turbostratic graphene stacks have a d-spacing smaller than that of equilibrium potassium–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s(5.35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stratic graphite Graphene nanosheet Defective carbon Anod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G/BMI纳米减摩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减摩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仁和 王力 陈丽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1,共5页
本文以纳米石墨薄片为润滑剂制备纳米减摩复合材料,比较其与传统以石墨微粉为润滑剂制备的减摩复合材料的减摩性能,利用SEM研究不同减摩复合材料的磨损和减摩机理,并定性和半定量地分析该纳米减摩复合材料的减摩机理。研究表明:在纳米... 本文以纳米石墨薄片为润滑剂制备纳米减摩复合材料,比较其与传统以石墨微粉为润滑剂制备的减摩复合材料的减摩性能,利用SEM研究不同减摩复合材料的磨损和减摩机理,并定性和半定量地分析该纳米减摩复合材料的减摩机理。研究表明:在纳米石墨薄片加入量为3%-5%时制备的纳米减摩复合材料减摩性能优于20%石墨粉制备的传统减摩复合材料减摩性能或与其相当;分析低纳米石墨薄片添加量制备纳米减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减摩性能的原因是,起润滑作用的多层"亚结构单元"在复合材料中所占体积分数与高石墨粉添加量制备减摩复合材料中多层"亚结构单元"所占体积分数相当,而磨损和减摩机理是前者除了具有与后者相同的磨损方式和减摩机理外,还存在"化学磨损"和"气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薄片(nanog) 纳米减摩复合材料 双马来酰亚胺(BMI) 减摩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Ce(OH)_3-Pr_2O_3·3H_2O/NanoG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导电性
4
作者 莫尊理 孙银霞 +3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左丹丹 张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用一种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地制备了PANI/Ce(OH)3-Pr2O3.3H2O/NanoG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及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纯聚苯胺(PANI)有了明显的提高;石墨纳... 采用一种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地制备了PANI/Ce(OH)3-Pr2O3.3H2O/NanoG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及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纯聚苯胺(PANI)有了明显的提高;石墨纳米薄片(NanoG)的特殊的结构(较大的径厚比)对其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具有重要作用;PANI/Ce(OH)3-Pr2O3.3H2O/NanoG复合材料的渗滤阀值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薄片 复合纳米材料 聚苯胺 Ce(OH)3-Pr2O3·3H2O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G/BMI纳米减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黄仁和 王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5-699,718,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手段研究纳米石墨薄片(NanoG)制备条件对层间结构与润滑性能影响,首次以NanoG为润滑剂制备的NanoG/BMI纳米减摩复合材料,研究其减摩性能和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NanoG主要是由具有石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手段研究纳米石墨薄片(NanoG)制备条件对层间结构与润滑性能影响,首次以NanoG为润滑剂制备的NanoG/BMI纳米减摩复合材料,研究其减摩性能和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NanoG主要是由具有石墨的标准002特征峰的多层碳-碳六方平面结构的'亚结构单元'构成,其润滑性能主要是由于这些多层'亚结构单元'之间易相对滑动的结果;3%~5%NanoG或NanoG+MoS2制备的NanoG/BMI或NanoG+MoS2/BMI纳米减摩复合材料减摩性能优于20%石墨粉制备的传统减摩复合材料或与其相当,而前者的力学性能远优于后者,且均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薄片 纳米减摩复合材料 双马来酰亚胺(BMI) 减摩性能 耐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石墨/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林峰 范常香 +4 位作者 陈宗宗 邵双喜 李亚 江平开 段景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153,共4页
通过共溶剂法制备了由石墨(GN)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的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WCNTs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WC-NTs和GN在PLA基体中形成了稳... 通过共溶剂法制备了由石墨(GN)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的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WCNTs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WC-NTs和GN在PLA基体中形成了稳定的导电和导热网络结构,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电和导热逾渗阈值,其值约为MWCNTs/GN=0.5/1。MWCNTs和GN均匀分散和协同增强效应促使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电性能明显提高。与纯PLA相比,填料在逾渗阈值附近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16℃,导热系数提高了1倍,体积电阻降低了109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微片/聚丙烯酸酯导电压敏胶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翼 齐暑华 +1 位作者 段国晨 吴新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7,共6页
以纳米石墨微片(NanoG)为导电填料,聚丙烯酸酯为基体,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石墨微片/聚丙烯酸酯导电压敏胶。扫描电镜(SEM)显示纳米石墨微片直径为1~10μm,厚度为20~80nm。红外光谱测试(FTIR)表明纳米石墨微片与聚丙烯酸酯之间形... 以纳米石墨微片(NanoG)为导电填料,聚丙烯酸酯为基体,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石墨微片/聚丙烯酸酯导电压敏胶。扫描电镜(SEM)显示纳米石墨微片直径为1~10μm,厚度为20~80nm。红外光谱测试(FTIR)表明纳米石墨微片与聚丙烯酸酯之间形成了氢键,两者形成了均相的复合体系。透射电镜(TEM)揭示了纳米石墨微片均匀地分散在导电胶中,并形成了导电网络;电性能测试表明当纳米石墨微片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物导电性能最佳,电导率达到1.28×10-2S/cm。导电压敏胶的剥离强度随着纳米石墨微片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剪切强度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微片 聚丙烯酸酯 导电压敏胶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钌/石墨纳米片复合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英瑛 胡中爱 +6 位作者 张亚军 鲁爱莲 徐欢 张子瑜 杨玉英 李丽 吴红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10,共6页
通过电化学剥离法在石墨棒表面构筑了层数不等、彼此平行且垂直于基底的二维石墨纳米片(GNS)阵列,而后采用阴极还原电沉积法在GNSs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氧化钉(RuO_2·xH_2O)薄膜,形成了RuO_2·xH_2O/GNS复合阵列电极.电化学测... 通过电化学剥离法在石墨棒表面构筑了层数不等、彼此平行且垂直于基底的二维石墨纳米片(GNS)阵列,而后采用阴极还原电沉积法在GNSs表面均匀地包覆了一层氧化钉(RuO_2·xH_2O)薄膜,形成了RuO_2·xH_2O/GNS复合阵列电极.电化学测试表明,RuO_2·xH_2O/GNS复合阵列电极具有优良的超电容性能,在0.5mol·L^(-1)H_2SO_4电解质溶液中,扫描速率为5 mV·s^(-1),电位窗口为0.9V时,其比电容高达4226 F·m^(-2),并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经过20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石墨纳米片 氧化钌 电沉积 阵列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相氮化碳二维纳米片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阎鑫 惠小艳 +5 位作者 闫从祥 艾涛 苏兴华 王振军 孙国栋 赵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球磨与超声联用技术制备g-C_3N_4二维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PL)光谱等分析手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球磨与超声联用技术制备g-C_3N_4二维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PL)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二维纳米片具有与体相g-C_3N_4相同的晶体结构,片层结构仅有5个原子层厚。g-C_3N_4二维纳米片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以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研究了g-C_3N_4二维纳米片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球磨超声1h后制备的g-C_3N_4二维纳米片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150min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高达94%,是体相g-C_3N_4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碳 纳米片 液相剥离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及其改性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永清 齐暑华 +1 位作者 张翼 李珺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53-57,共5页
天然石墨是具有片层结构的含碳无机材料,层间由范德华力连接,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它分子、原子、离子甚至原子团插入其层间,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GIC);GIC经高温膨胀可得到体积为其几百倍的膨胀石墨(EG);在超声粉碎时,膨胀石墨上的石... 天然石墨是具有片层结构的含碳无机材料,层间由范德华力连接,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它分子、原子、离子甚至原子团插入其层间,生成石墨层间化合物(GIC);GIC经高温膨胀可得到体积为其几百倍的膨胀石墨(EG);在超声粉碎时,膨胀石墨上的石墨微片剥离,得到纳米石墨微片(NanoG)。近年来,富勒烯(Fullerence)、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aphene)的先后开发,为石墨家族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其应用开辟了新的空间。系统论述了天然石墨及其改性产物如EG、NanoG、Graphene、CNT、Fullerence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及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纳米石墨微片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电聚苯胺/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新明 齐暑华 +1 位作者 贺捷 段国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天然可膨胀石墨(GN)为原材料,采用酸及快速热处理制备了膨胀石墨(EG),再将膨胀石墨置于超声波中制得了纳米石墨微片(NanoG),最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石墨微片(PANI/NanoG)导电复合物。扫描电镜(SEM)显示纳米石墨微片长径... 以天然可膨胀石墨(GN)为原材料,采用酸及快速热处理制备了膨胀石墨(EG),再将膨胀石墨置于超声波中制得了纳米石墨微片(NanoG),最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石墨微片(PANI/NanoG)导电复合物。扫描电镜(SEM)显示纳米石墨微片长径为0.8μm~20μm,厚度为30nm~90nm。聚苯胺均匀覆盖在纳米石墨微片表面;透射电镜(TEM)揭示了纳米石墨微片的片层分散在复合物中并形成了导电网络;电性能测试表明,当纳米石墨微片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物电导率达到107.3S/cm,其渗滤阈值达到0.1%,纳米石墨微片独特的结构(宽度/厚度的高比值)及在聚苯胺中的分散造就了复合物良好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石墨微片 制备 复合物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基导电复合涂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汪桃生 吴大军 +1 位作者 吴翠玲 陈国华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81,共4页
以纳米石墨微片作为导电填料,高分子树脂作为粘结剂,制备高导电性复合涂料,研究其电磁屏蔽等相关性能.探讨纳米石墨微片、基体树脂、表面改性剂、溶剂,以及分散工艺和施工工艺对导电涂料的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 以纳米石墨微片作为导电填料,高分子树脂作为粘结剂,制备高导电性复合涂料,研究其电磁屏蔽等相关性能.探讨纳米石墨微片、基体树脂、表面改性剂、溶剂,以及分散工艺和施工工艺对导电涂料的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纳米石墨微片,质量分数为5%的阳离子分散剂,质量分数为65%的丙烯酸树脂,以及适量混合溶剂为较佳配方,而以机械研磨辅以超声分散是较好分散工艺.通过该法制备得到的导电涂料,其涂膜的表面电阻率低至0.6Ω.m-1,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8 dB(1.5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微片 导电涂料 电磁屏蔽效能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丹青 蔡金超 陈国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22,34,共3页
以聚酯多元醇及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基体,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以纳米石墨微片为导电填料,经过灌模固化反应合成了聚氨酯/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泡沫塑料。并观察了其微观结构,分析了其导电性能,在纳米石墨微片的质量分数为14%时出... 以聚酯多元醇及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基体,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以纳米石墨微片为导电填料,经过灌模固化反应合成了聚氨酯/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泡沫塑料。并观察了其微观结构,分析了其导电性能,在纳米石墨微片的质量分数为14%时出现了渗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石墨微片 导电 泡沫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炜炜 吴赟炎 +1 位作者 李毅 杨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14,共4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不含金属的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催化、生物和能源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与块体g-C_3N_4相比,二维g-C_3N_4...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不含金属的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催化、生物和能源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与块体g-C_3N_4相比,二维g-C_3N_4纳米片不仅具有增强的本征性质,还能产生很多新的物理化学性质,拓宽了其应用领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层状材料g-C_3N_4的主要剥离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他层状材料的剥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纳米片 剥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改性磁性纳米石墨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丹 马应霞 +1 位作者 阮永欣 杜雪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47-1952,共6页
以纳米石墨片(GNS)为载体,FeCl_3·6H_2O为前驱体,乙二胺为改性剂和还原剂,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无水乙酸钠为稳定剂,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胺基改性磁性GNS(NH_2-GNS/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 以纳米石墨片(GNS)为载体,FeCl_3·6H_2O为前驱体,乙二胺为改性剂和还原剂,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无水乙酸钠为稳定剂,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胺基改性磁性GNS(NH_2-GNS/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Ag(Ⅰ)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H_2-GNS/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可以满足固液相分离的要求.NH_2-GNS/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对Ag(Ⅰ)具有吸附性能,且在对Ag(Ⅰ)的吸附过程中将Ag(Ⅰ)还原为单质银,该吸附过程为发生在均质表面的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片 溶剂热法 纳米复合材料 Ag(Ⅰ)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石墨薄片/银复合电极材料的超声法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万虹 周艳青 +3 位作者 孙豫 陈丽华 王彦斌 韩永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42,共7页
通过简单超声法制备了球状NiO纳米颗粒、NiO/石墨薄片(NiO/GNS)和NiO/GNS/Ag纳米复合材料。在NiO/GNS和NiO/GNS/Ag复合材料中,GNS作为NiO和Ag纳米颗粒分散的模板,不仅有效避免了NiO和Ag纳米颗粒的团聚,还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简单超声法制备了球状NiO纳米颗粒、NiO/石墨薄片(NiO/GNS)和NiO/GNS/Ag纳米复合材料。在NiO/GNS和NiO/GNS/Ag复合材料中,GNS作为NiO和Ag纳米颗粒分散的模板,不仅有效避免了NiO和Ag纳米颗粒的团聚,还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NiO/GNS/Ag复合材料(GNS质量分数为0.5%,Ag质量分数为3%)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A/g时,其初始比电容为501.66F/g,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衰减为440.45F/g。这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石墨薄片 超级电容器 复合电极材料 超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插层法制备纳米石墨片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华 丁一 +3 位作者 樊玉萍 檀小璐 李会新 岳学庆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为插层剂,对天然石墨进行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分别对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进行二次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两种二次插层膨胀石墨。将上述膨胀石墨进行超声波剥离制备纳米石墨...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为插层剂,对天然石墨进行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分别对一次可膨胀石墨和一次膨胀石墨进行二次插层、膨化处理,获得两种二次插层膨胀石墨。将上述膨胀石墨进行超声波剥离制备纳米石墨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相应产物进行表征,将纳米石墨片加入润滑油中,研究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二次插层可降低纳米石墨片厚度,尤其是对膨胀石墨进行二次插层处理,平均厚度为4.5 nm。纳米石墨片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其中对膨胀石墨二次插层制备的纳米石墨片减摩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二次插层 纳米石墨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片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可膨胀石墨膨化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岳学庆 王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0,共3页
将可膨胀石墨分别在600、800和1000℃膨化,制备了3种膨胀石墨,分别记为EG600、EG800和EG1000,并对所得膨胀石墨进行超声波振荡制备了3种纳米石墨片,分别记为GN600、GN800和GN1000。利用XRD和SEM表征纳米石墨片的结构,并测试其作为润滑... 将可膨胀石墨分别在600、800和1000℃膨化,制备了3种膨胀石墨,分别记为EG600、EG800和EG1000,并对所得膨胀石墨进行超声波振荡制备了3种纳米石墨片,分别记为GN600、GN800和GN1000。利用XRD和SEM表征纳米石墨片的结构,并测试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可膨胀石墨膨化温度的提高,纳米石墨片的尺寸逐渐减小。纳米石墨片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这种效果与可膨胀石墨的膨化温度有关,其中GN800减摩抗磨效果最佳,GN1000次之,GN600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片 膨化温度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修饰剂及预聚体对石墨层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仁和 王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37,226,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修饰剂、超声波和双马来酰亚胺(BMI)预聚体对纳米石墨薄片的石墨层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膨胀石墨层间距结构的影响,因石墨层间距大小而不同,且超声波并没有...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修饰剂、超声波和双马来酰亚胺(BMI)预聚体对纳米石墨薄片的石墨层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膨胀石墨层间距结构的影响,因石墨层间距大小而不同,且超声波并没有破坏膨胀石墨的层状结构;修饰剂和双马来酰亚胺的预聚体可插入纳米石墨薄片中层间距较大的层间,但此层间距的石墨薄片较少,因此插入量也较少,可认为修饰剂或树脂的”插层”主要是插入纳米石墨薄片的网状孔隙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薄片 膨胀石墨 BMI预聚体 层间结构 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F/TiO_2/GNS复合物胶囊的制备及其对苯酚吸附性能
20
作者 马应霞 李彦锋 +1 位作者 路翠萍 杜雪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利用聚砜(PSF)、石墨纳米片(GNS)和微米级的TiO2,通过溶液共混法和反相共沉淀法制备微纳米3组分大孔PSF/TiO2/GNS复合物胶囊.所得复合物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批次实验方法研究PSF/TiO2/GNS复... 利用聚砜(PSF)、石墨纳米片(GNS)和微米级的TiO2,通过溶液共混法和反相共沉淀法制备微纳米3组分大孔PSF/TiO2/GNS复合物胶囊.所得复合物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批次实验方法研究PSF/TiO2/GNS复合物胶囊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讨论复合物胶囊的孔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等温吸附线.结果表明,PSF/TiO2/GNS复合物胶囊的等温吸附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石墨纳米片 TIO2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