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换热器分段模块式优化模拟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婷 温建锋 +3 位作者 刘敏珊 郭浩志 李健 郭薇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7,共11页
为解决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大型换热设备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时计算机内存不足的问题,提出用分段模块式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等大型设备的流动与传热。分段模块式模拟方法把整体模型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模块各自处理,... 为解决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大型换热设备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时计算机内存不足的问题,提出用分段模块式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等大型设备的流动与传热。分段模块式模拟方法把整体模型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模块各自处理,而后综合各单元模块的数据得到总体结果。文章以一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为例,将换热器划分为进口模块,周期性边界模块和出口模块依次计算。其中单元模块的截取位置是影响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所以首先计算换热器整体模型的流场和温度场,利用流体进入充分发展状态后压降、流速和无量纲温度达到稳定值的特性,判断进口模块的截面位置在第三块折流板处,周期性边界模块的截面在靠近折流板的流体区间,出口模块的截面在最后一块折流板处。根据模块截面位置建立换热器分段模块模型,用模块模型计算一系列湍流雷诺数(Re)下的热流场,并对比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显示当Re小于10000时,模块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整体模型相似,可以用模块模拟法替代整体模型法计算换热器的热流场。相较于试验数据,模块法得到的壳程压降较小,传热效率更高。与整体换热器模型对比,模块法的计算周期约为前者的36%,计算效率至少提高了5倍,大大节约了计算机硬件配置并缩短了计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模拟 充分发展流场 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模块法有限元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井换热特性多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永亮 王凯鹏 +5 位作者 王义杰 苟立 杨延斌 雷燕子 武芳丽 沈浩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是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可避免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造成损害,且影响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基于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学... 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是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可避免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造成损害,且影响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基于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描述,建立地热井分层换热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以陕西关中盆地某中深层地热井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各项因素影响下的地热井换热性能及连续运行过程的取热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均质模型、分层模型计算地热井出水温度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08%、11.50%,平均误差分别为7.29%、6.93%,分层模型较均质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影响因素中地热井深度、地温梯度及地层导热系数对取热功率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取热功率与地温梯度、进水温度、内管导热系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且固井材料导热系数对传热过程具有热阻效应;中深层地热井取热量随运行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前5个供暖季取热量降幅较大,之后取热量降幅减缓,经过50个供暖季,年平均取热功率下降15.59%,将地温下降值超过1℃视为地温场受到影响,地温场平均受影响半径约为65 m,此外,由于地层的差异性,地热井周围地层温度下降及恢复等值线在地层交界面处出现了“阶梯式”变化,岩石导热系数较大的地层在地层交界面附近造成的温度扰动距离更远。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换热能力的评估,同时为中深层同轴套管式换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开发 套管式换热器 分层换热模型 换热性能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管式石墨换热器管束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凤易 田蒙奎 +3 位作者 郝立通 邵珠花 杨颖 罗祥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1,共5页
针对贵州某化工厂用于磷酸浓缩的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因结垢堵塞及点腐蚀而导致的石墨管束失效现象和问题,对垢层及石墨管束等开展了宏观检查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开孔气孔率测试等,以期掌握其失效... 针对贵州某化工厂用于磷酸浓缩的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因结垢堵塞及点腐蚀而导致的石墨管束失效现象和问题,对垢层及石墨管束等开展了宏观检查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开孔气孔率测试等,以期掌握其失效机理并能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垢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结垢堵塞是由于磷酸中的杂质碳酸钙、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含量偏高,且未及时定期对石墨管束进行除垢清理造成的;点蚀坑主要是由于垢下腐蚀引起的,垢层的疏松程度不同,点蚀坑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有所差异。垢层越疏松,磷酸越容易渗透,到达管内壁形成局部腐蚀,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管内壁出现点蚀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石墨管束 结垢堵塞 点腐蚀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石墨换热器的发展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若清 冯勇祥 +2 位作者 陆木林 李培德 刘京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1997年第6期39-45,4,共8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石墨换热器发展的基本情况,综述了制造换热器用不透性石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分析了石墨换热器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其特点,阐述了当前改善石墨换热器整机性能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了国内外石墨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石墨换热器 发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