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压水堆稳压器应用的8YSZ陶瓷热物理和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范武刚 周响 +3 位作者 赵冠楠 李玲 曹雄 张兆泉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基于压水堆内置稳压器对固有安全性隔热材料的需求,通过煅烧处理商业粉体结合砂磨方法,制备致密度大于96%的8 mol%Y_(2)O_(3)掺杂的ZrO_(2)(8YSZ)致密陶瓷。系统考察了8YSZ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热老... 基于压水堆内置稳压器对固有安全性隔热材料的需求,通过煅烧处理商业粉体结合砂磨方法,制备致密度大于96%的8 mol%Y_(2)O_(3)掺杂的ZrO_(2)(8YSZ)致密陶瓷。系统考察了8YSZ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热老化及抗热震性能等,并研究了其压缩强度、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力学指标。采用闪光法测得的8YSZ陶瓷热导率数值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小,约为1.9 W·m^(-1)·K^(-1)。室温到360℃线性热膨胀系数为9.3×10^(-6)K^(-1)。在360℃、450℃、550℃温度下进行100 h至1000 h的热老化验证8YSZ立方相的稳定性。室温至800℃间热震试验后8YSZ结构仍保持完整,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发现所制备的8YSZ陶瓷在350℃的压缩强度达到1.2 GPa,约为室温数值的2倍。泊松比和弹性模量分别为0.285和164.9 GPa,硬度及断裂韧性等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接近,而且评价可靠性的韦伯模数达到16.03。这些结果表明8YSZ陶瓷作为内置稳压器隔热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YSZ陶瓷 热物性 力学性能 稳压器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齐琨 赵龙 +3 位作者 马志阳 任方林 欧康康 段书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表征了ABC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形貌,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研究了ABP复合隔热气凝胶的隔热、红外隐身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ABP复合隔热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聚乙二醇在ABP复合隔热气凝胶中的负载量达到93.8%(质量分数),熔融焓为182.2 J/g,经过20次固液循环后质量保留率为92.3%,具有良好的防泄漏性和循环稳定性,可以应用于高温和低温目标的热防护和红外隐身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热气凝胶 冷冻干燥 相变材料 隔热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棕榈酸-石蜡/膨胀石墨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
作者 张屹东 张红婴 +1 位作者 闻静 许润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9-235,共7页
以月桂酸(LA)、棕榈酸(P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LA-PA-PS三元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吸附法将LA-PA-PS吸附至膨胀石墨(EG)中得到三元定形复合相变材料(CPCM),并对其进行泄露实验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EG对LA-PA-PS的吸附率为90.91%时... 以月桂酸(LA)、棕榈酸(P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LA-PA-PS三元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吸附法将LA-PA-PS吸附至膨胀石墨(EG)中得到三元定形复合相变材料(CPCM),并对其进行泄露实验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EG对LA-PA-PS的吸附率为90.91%时,该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小于1%;LA-PA-PS与EG之间是通过物理作用结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CPCM的熔化与凝固温度分别为33.81℃与27.83℃,熔化与凝固潜热分别为150.64J/g与131.41J/g,且具有优异的热循环稳定性;CPCM在温度不高于100℃时不发生分解,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于CPCM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潜热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石蜡 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石墨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思宇 杜晓明 王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33,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片状石墨体积分数和定向排列取向对石墨/6061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建立了高体积分数片状石墨定向排列分布的复合材料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参考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复合材料导热模型进行热导率的理...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片状石墨体积分数和定向排列取向对石墨/6061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建立了高体积分数片状石墨定向排列分布的复合材料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参考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复合材料导热模型进行热导率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石墨片体积分数的增加,石墨/6061铝复合材料的x-y平面热导率增加,石墨体积分数为70%的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765.48 W/(m·K),而z平面热导率降低;z平面热导率随石墨取向角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应控制石墨片的取向角不超过30°,此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较好。不同片状石墨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x-y平面热导率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考虑界面热阻后的热导率理论计算值接近于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石墨 铝基复合材料 热导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SiO_(2)/mEG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探究
5
作者 张豪 曹姗姗 +1 位作者 齐承英 吴向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0-204,209,共6页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W/SiO_(2)/EG-20目-18μm具有丰富的三维吸附网络,对PW吸附效果显著;在110℃及以下温度可实现无泄漏储热,并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mEG极大地提高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10%EG-20目-18μm的加入使得PW/SiO_(2)/mEG的导热系数提升为4.05 W/(m·K),较纯石蜡提高了约13.1倍;此外,还观察到PW/SiO_(2)/EG-20目-18μm在经历300次熔融和凝固循环后相变温度仅变化了0.3℃,潜热降低了2.20 J/g,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定型相变材料 石蜡 纳米二氧化硅 混合尺寸膨胀石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类复合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仁豪 鲍艳 赵海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7-236,共10页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低导热性。近年来,由于对节能的重视,聚酰亚胺类复合材料在隔热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研究。但传统聚酰亚胺复合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相比于无机复合材料并不占优势,因此研究具有超低导热系数的聚...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低导热性。近年来,由于对节能的重视,聚酰亚胺类复合材料在隔热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研究。但传统聚酰亚胺复合隔热材料的隔热效果相比于无机复合材料并不占优势,因此研究具有超低导热系数的聚酰亚胺类复合隔热材料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聚酰亚胺类复合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聚酰亚胺类复合隔热材料的隔热机理,并对聚酰亚胺类复合隔热材料进行了分类,然后重点从聚酰亚胺分子链、填料类型及用量和复合成型工艺三方面归纳了其对聚酰亚胺类复合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行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隔热材料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体复合材料在包装运输行业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蔺艺辉 李明东 +1 位作者 顾永峰 邢小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2-366,共5页
通过热传导试验、冲击试验和跌落试验探究菌丝体复合材料的隔热性、抗冲击性,探索菌丝体复合材料在包装运输行业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热传导试验,发现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12W/(m·K),证明菌丝体复合材料属于保温材料,在生... 通过热传导试验、冲击试验和跌落试验探究菌丝体复合材料的隔热性、抗冲击性,探索菌丝体复合材料在包装运输行业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热传导试验,发现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12W/(m·K),证明菌丝体复合材料属于保温材料,在生鲜、餐饮外卖等物品的快递包装领域具有可行性。通过冲击测试,发现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冲击韧度为1.6J/cm^(2),其具有一定抗冲击力,且同时对有无使用菌丝体复合材料做包角的快递箱作跌落测试,通过传感器测得跌落瞬时加速度,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其能有效减少包装及内装货物的损坏,证明其可用于包装的缓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复合材料 隔热性 缓冲性 跌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碳基材料协同强化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研究
8
作者 范佳媛 曾文慧 +2 位作者 任志超 张文涛 吕霜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8,133,共6页
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应用中存在导热系数低、易泄漏、与热管理器件接触热阻大的缺陷,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改善石蜡相变材料的缺陷,以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为基体,膨胀石墨(EG)协同碳纤维(CF)作为高导热介质,制备了... 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应用中存在导热系数低、易泄漏、与热管理器件接触热阻大的缺陷,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了改善石蜡相变材料的缺陷,以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为基体,膨胀石墨(EG)协同碳纤维(CF)作为高导热介质,制备了系列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定形特性和柔性;EG和CF协同形成的有效导热通道增加了石蜡的导热系数,且导热系数随着C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EG质量分数为1%、CF质量分数为3%时,定形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加了44.5%;EG和CF协同强化的定形复合相变材料控温特性良好,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热管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形复合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碳纤维 协同强化传热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绝热板芯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伟刚 张倩倩 +4 位作者 蓝钰玲 闫雯 周晓剑 范毜仔 杜官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10-3922,共1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olation panels,VIP)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其中,芯材作为VIP的核心和骨架结构,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olation panels,VIP)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其中,芯材作为VIP的核心和骨架结构,不仅承担着支撑作用,而且是板内热量传递的主要通道,对保证VIP的保温性能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真空绝热板在绿色建筑和冷链物流领域应用的意义,明确了目前制约真空绝热板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随后综述了真空绝热板芯材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比对了不同种类芯材(颗粒类芯材、泡沫类芯材、纤维类芯材、生物质材料类芯材和复合类芯材)在原料来源、保温性能、生产工艺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劣,将绿色、可再生的生物质基材料用作真空绝热板芯材进行了对比探讨;最后对真空绝热板芯材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指出,传统以玻璃纤维、有机泡沫或者气相二氧化硅为芯材的真空绝热板,存在生产成本高、不可再生、难降解、污染环境等问题,所以通过功能化手段获得新型、绿色、低成本、具有良好微观孔隙结构和高热阻的芯材是制约真空绝热板发展的关键。生物质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孔隙结构丰富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VIP芯材原料,也将是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生物质基芯材真空绝热板未来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拓宽其原料来源、改善制备方法和工艺、明确老化和使役性能、关注复合芯材的开发,不断提高VIP的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绝热板 芯材 保温性能 传热 生物质 热传导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干式潜水服内胆隔热性能提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亮 俞旭华 +4 位作者 刘文武 李慈 方以群 李俊 徐佳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1-188,共8页
为提升干式潜水服内胆的隔热性能,并探究气凝胶复合材料在潜水服内胆中的水下应用潜力。选择絮片型、发泡型及非织造布型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绗缝工艺技术模拟材料在水下的受压状态,研究其在压缩状态下的隔热性能,然后,制作潜水服内胆,... 为提升干式潜水服内胆的隔热性能,并探究气凝胶复合材料在潜水服内胆中的水下应用潜力。选择絮片型、发泡型及非织造布型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绗缝工艺技术模拟材料在水下的受压状态,研究其在压缩状态下的隔热性能,然后,制作潜水服内胆,通过暖体假人实验及真人水下实验测试其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絮片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水下适用性优于絮片型新雪丽棉;发泡型及非织造布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阻受压强影响小,也较适用于水下环境;在真人实验过程中,潜水员的核心温度始终大于37℃,证明所研制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内胆具有良好的水下隔热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受压环境下防护服隔热材料的应用方法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潜水服 气凝胶复合材料 隔热内胆 隔热性能 水下保暖 防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氮化硼-聚氨酯/玻纤三维骨架的环氧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1
作者 许培俊 王乾 +3 位作者 郑欣 李寒煜 郭新良 刘荣海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3,共9页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重小,比强度高,固化收缩率低,耐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特殊加工工艺和电子电力行业散热需求的影响,产品对材料导热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本研究以阻燃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为模板,在其中引入...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重小,比强度高,固化收缩率低,耐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特殊加工工艺和电子电力行业散热需求的影响,产品对材料导热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本研究以阻燃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为模板,在其中引入纳米氮化硼(BNNS)进行改性,并采用浸渍-热压成型法制得低填充氮化硼-聚氨酯/玻纤/环氧导热复合材料,以研究不同BNNS用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NS原位生长在PUF的三维骨架表面,随着BNN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显著提高。当氮化硼纳米片含量为1vol%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0.53 W/(m·K),提高了103%,同时其线膨胀系数降低了77.6%。当BNNS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了13.5℃,并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此外,得益于氮化硼自身优异的绝缘性,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提升至7.2×10^(15)Ω·cm,且耐电弧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复合材料 聚氨酯泡沫 氮化硼纳米片 耐电弧性能 绝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二氧化锆改性聚磷腈橡胶基复合材料高温烧蚀行为和原位陶瓷化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凯 王明超 +5 位作者 秦岩 王江 陈雯 任雯君 汪远 蔺自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7,共9页
聚磷腈橡胶(PDPP)具有优异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和高残炭率,是一种潜在的制备耐烧蚀绝热层的橡胶基体。为提高PDPP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以埃洛石(HAL)和二氧化锆(ZrO_(2))为陶瓷化填料制备了HAL-ZrO_(2)-PDPP基复合材料,研究了这种混合陶... 聚磷腈橡胶(PDPP)具有优异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和高残炭率,是一种潜在的制备耐烧蚀绝热层的橡胶基体。为提高PDPP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以埃洛石(HAL)和二氧化锆(ZrO_(2))为陶瓷化填料制备了HAL-ZrO_(2)-PDPP基复合材料,研究了这种混合陶瓷化体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L和ZrO_(2)陶瓷化填料对PDPP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含5 phr HAL和15 phr ZrO_(2)的PD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4.57 MPa,断裂伸长率为104.4%,经氧乙炔烧蚀后的线烧蚀率为0.060 mm/s,相较于单独使用HAL和ZrO_(2)分别提高了43.4%和33.2%。XPD和XPS结果表明,PDPP橡胶基体热解后的残炭分别与SiO_(2)和ZrO_(2)发生了生成SiC和ZrC的原位陶瓷化反应。在烧蚀过程中,低熔点陶瓷化填料熔融将基体热解形成的炭层与高熔点陶瓷粘结,使之成为含陶瓷-玻璃-热解炭复相结构的致密且具有一定强度的类陶瓷层,对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材料 聚磷腈橡胶 陶瓷化填料 耐烧蚀性能 埃洛石 二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隔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岩 赵爽 杨自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30,共11页
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面向性能的设计以及非常规结构的制造,其在隔热领域的应用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加精细、可控、定制化的结构与功能。当前,3D打印隔热材料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期,打印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技术瓶颈尚待突破。本文对3... 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面向性能的设计以及非常规结构的制造,其在隔热领域的应用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加精细、可控、定制化的结构与功能。当前,3D打印隔热材料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期,打印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技术瓶颈尚待突破。本文对3D打印隔热材料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在隔热材料制造方面较有前景的3D打印工艺,对比了各工艺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材料类型,着重讨论了3D打印陶瓷、发泡混凝土、泡沫塑料和气凝胶材料在隔热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材料 3D打印 气凝胶 陶瓷 发泡混凝土 泡沫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子魁 周濛 +4 位作者 贾志东 郝艳捧 李越纪 王希林 黄逸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0-804,I0030,共16页
电工材料作为电工装备的基础,其特性直接决定极限运行参数,开发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先进电工材料有助于电工装备挑战更高参数极限。受学科发展战略引导、重大科学问题启发,该文从电场辅助制备的物理机制、几类典型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 电工材料作为电工装备的基础,其特性直接决定极限运行参数,开发具有新功能、高性能的先进电工材料有助于电工装备挑战更高参数极限。受学科发展战略引导、重大科学问题启发,该文从电场辅助制备的物理机制、几类典型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机理等方面综述了电场辅助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及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电场辅助制备电工材料的物理理论,详细阐述电泳、介电泳、自组装等机械效应和焦耳热、弛豫损耗等能量效应的机理。其次,以机械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以智能绝缘材料、导热绝缘材料、高密度储能材料、纤维增强材料和介电功能梯度材料为代表的先进绝缘材料性能调控领域的应用现状;以能量效应为主探讨电场辅助在热塑(固)性聚合物熔融(固化)、功能陶瓷快速烧结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先进绝缘材料电场辅助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为革新电工材料制造工艺、开拓传统高电压学科研究新方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辅助 先进绝缘材料 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 机械效应 能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型聚丙烯腈/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及其隔热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新庆 季东圣 +5 位作者 李舒畅 杨晨 张宗宇 刘实诚 王航 田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针对传统气凝胶纤维后处理操作复杂、加工不稳定等问题,且为有效集成纳米气凝胶与纳米纤维功能和结构优势,本文围绕新型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成形与结构调控的关键难题,利用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与SiO_(2)气凝胶通过一步... 针对传统气凝胶纤维后处理操作复杂、加工不稳定等问题,且为有效集成纳米气凝胶与纳米纤维功能和结构优势,本文围绕新型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成形与结构调控的关键难题,利用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与SiO_(2)气凝胶通过一步法制备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复合纳米纤维中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对纤维形态结构、稳定性、孔径分布、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形态结构上呈三维卷曲状,SiO_(2)气凝胶的引入使纤维表面形成多孔褶皱型结构,且纤维表面的微孔、介孔含量随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该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当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为6 mg/mL时,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在40℃的导热系数低至0.03738 W/(m·K),未来在服用保暖、工业隔热、军用热红外屏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纳米纤维 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 气凝胶复合纤维 SiO_(2)气凝胶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下MWCNTs和H-BN改性PVB新型复合材料导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境涛 林欢 +2 位作者 李斌 朱珊珊 张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六方氮化硼(H-BN)为填料,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基底的新型复合材料,通过瞬态电热技术研究了不同填料配比、不同环境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从290K降低到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六方氮化硼(H-BN)为填料,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基底的新型复合材料,通过瞬态电热技术研究了不同填料配比、不同环境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从290K降低到10K,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当MWCNTs和H-BN的质量分数比例为5∶5时导热系数达到最大值,是纯PVB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改性材料 导热系数 瞬态电热技术 耐低温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申天姿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曹金金 侯永改 杜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55,共6页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_(2)O_(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粒度的减小,CA_(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轻质陶瓷材料 Al_(2)O_(3)粒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防水减震隔热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18
作者 王复明 郭成超 +5 位作者 孙博 王浩然 关欢 刘建友 霍建勋 答子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西部地区交通隧道建设面临全球最为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高烈度地震带、富水环境与高低温带等不良地质影响,隧道震害、水害与冻热害问题突出,隧道防水减震隔热一体化技术研究需求迫切。为此,针对多致灾因素下的交通隧道安全建养问题... 西部地区交通隧道建设面临全球最为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高烈度地震带、富水环境与高低温带等不良地质影响,隧道震害、水害与冻热害问题突出,隧道防水减震隔热一体化技术研究需求迫切。为此,针对多致灾因素下的交通隧道安全建养问题开展系统研究。首先,在前期研发的新型韧性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基础上,进行隧道防水阻渗、减震隔震与保温隔热相关技术研究,开展抗渗试验、减震试验和导热系数测定试验及仿真分析。研究表明,0.6 g/cm^(3)的高聚物材料抗渗等级达到10级,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采用外包高聚物隔震层的隧道复合衬砌结构可减少36%地震波作用下的隧道变形;温度较低时,高聚物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呈现增大趋势,密度每增加1 g/cm^(3),导热系数增大0.1709 W/(m·K),温度较高时,高聚物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进一步提出隧道“围岩-初衬-高聚物-二衬”复合式衬砌支护体系。最后,开展隧道高聚物防水减震隔热层喷涂施工物理模型试验与现场技术示范,给出最佳喷涂工艺参数,实现隧道防水-减震-隔热功能的一体化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富水环境及高低温带交通隧道安全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聚物材料 防水 减震 隔热 复合式衬砌 一体化技术 技术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粉末冶金材料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铁军 周武平 +1 位作者 熊宁 刘国辉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本文阐述了电子封装材料的基本要求与状况,对传统封装材料Al2O3、BeO、SiC的制备工艺、性能指标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新型电子封装材料AlN、W/Cu、Mo/Cu、SiC/Al的性能特点和粉末冶金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粉末冶金材料 电子封装材料 制备工艺 AL2O3 性能指标 研究进展 性能特点 SiC BEO A1N 重分析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抛光砖废料制备多孔保温建筑材料 被引量:41
20
作者 税安泽 夏海斌 +6 位作者 曾令可 程小苏 王慧 刘平安 金雪莉 吴细桂 简润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陶瓷工业中大量的固体废料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废料的处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成本。陶瓷废料的再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以抛光砖废料、高温砂、低温砂以及各种粘土为原料,经球磨、干燥、成形、烧成后研制了以闭口气孔为主,兼具保温隔热... 陶瓷工业中大量的固体废料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废料的处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成本。陶瓷废料的再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以抛光砖废料、高温砂、低温砂以及各种粘土为原料,经球磨、干燥、成形、烧成后研制了以闭口气孔为主,兼具保温隔热功能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详细研究了原料组分、原料配方、各工艺参数对材料容重、孔隙率、孔结构、导热系数、机械强度等的影响。所制得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容重为0.9,抗折强度6MPa,导热系数0.23W/m.K,耐火度大于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砖废料 多孔 保温 轻质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