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Xene-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左红梅 高敏 +2 位作者 阮芳涛 邹梨花 徐珍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不同CF/PLA复合材料,探究了PEI和不同MXene-GO质量分数改性CF对C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和MXene-GO改性后CF/PL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得到了改善;由于纤维的长度小于临界增强长度,PEI和MXene-GO改性对C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此外,随着MXene-GO的添加及其质量分数的增加,CF-PEI/PLA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越来越不平整,PEI-MXene-GO改性后的CF/PLA复合材料断裂面出现断裂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氧化石墨烯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纤维表面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Inconel625双金属复合管微观组织与腐蚀性能
2
作者 陈煜水 刘景阳 +7 位作者 闫培庆 彭铁旭 王超 贾长友 丛玉安 胡艳梓 李旭 方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采用堆焊工艺制备X65/Inconel625双金属复合管,系统研究了各堆焊层的微观组织演变及成分分布特征,并通过ASTMG28A法(硫酸铁-硫酸腐蚀实验)揭示了双金属复合管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Inconel625堆焊层呈现出典型的枝晶组织特... 采用堆焊工艺制备X65/Inconel625双金属复合管,系统研究了各堆焊层的微观组织演变及成分分布特征,并通过ASTMG28A法(硫酸铁-硫酸腐蚀实验)揭示了双金属复合管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Inconel625堆焊层呈现出典型的枝晶组织特征,在枝晶间存在大量析出相,越靠近熔合线,枝晶间析出相数量越多。堆焊层中析出相分为两种,一种是尺寸较小的颗粒状(Nb,Ti)C碳化物析出相,另一种是尺寸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的块状M_(6)C或者Laves析出相。堆焊过程中,X65钢中的Fe元素会向堆焊层中扩散,Fe元素扩散到堆焊层中会稀释Inconel625中的其他元素,Fe质量分数的升高不仅会导致Ni、Cr含量下降,还会促进Nb、Mo在枝晶间偏聚,间接增加析出相数量,在析出相与周围基体之间形成宽度大概为1μm的贫Cr区。在硫酸铁-硫酸腐蚀实验中,腐蚀源于析出相界面贫Cr区的电化学溶解,此处形成腐蚀电池加速溶解,析出相脱落形成腐蚀坑,随着腐蚀进行,腐蚀坑之间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更为严重的枝晶间腐蚀。腐蚀速率与Fe质量分数呈正相关(y=0.8+0.0385x,其中y为腐蚀速率,x为Fe元素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 增材制造 双金属复合管 镍基合金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马铃薯淀粉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李彩娇 伍悦 +1 位作者 薛春熙 旦正多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8,共9页
以马铃薯淀粉(PS)为主要成膜基材,氧化石墨烯(GO)和甘油(Gly)为增强剂,采用超声辅助流延法制备GO/PS复合膜,研究PS用量、Gly用量和GO用量3个因素对GO/PS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EB)、抗拉强度(TS)、水蒸气透过率(WVP)、水溶性(WS)和透光率(T... 以马铃薯淀粉(PS)为主要成膜基材,氧化石墨烯(GO)和甘油(Gly)为增强剂,采用超声辅助流延法制备GO/PS复合膜,研究PS用量、Gly用量和GO用量3个因素对GO/PS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EB)、抗拉强度(TS)、水蒸气透过率(WVP)、水溶性(WS)和透光率(T)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GO/PS复合膜的最佳工艺参数:PS、Gly和GO用量分别为5.20、3.50、0.0130 g/100 mL蒸馏水时,对应GO/PS复合膜的TS、EB和WVP分别为1.79 MPa、66.58%和4.08×10^(-9)g/(m·s·Pa)。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分散性较好的GO/PS复合膜。与未添加GO的PS膜相比,GO/PS复合膜的WS、WVP和T均显著降低,而TS和EB显著提高,表明该工艺可以制备出机械性能较好的GO/PS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氧化石墨烯 复合膜 响应面实验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脉冲电沉积Ni-纳米TiC-氧化石墨烯复合镀层结构及磨损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鑫 王浩鑫 +3 位作者 孙涛 王港 孟超 邱星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设备对三元复合镀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与Ni-纳米TiC复合镀层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三元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镀液中GO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此时,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表面均匀致密,粗糙度值Ra=3.087μm。XRD和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C和GO成功复合到Ni基镀层之中。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硬度为726.3HV,约是Ni-纳米TiC复合镀层(463.8HV)的1.5倍。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08,相比于Ni-纳米TiC复合镀层(0.285),其具备更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 氧化石墨烯 Ni基复合镀层 微观结构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石墨烯制备工艺及其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锦文 冯可芹 +2 位作者 王海波 刘艳芳 陈思潭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 为解决石墨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与金属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高温下易与Al、Ti、Fe等金属发生界面反应的问题,对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制得镀铜石墨烯,研究了镀覆过程中镀覆温度、镀覆时间、镀液pH对镀铜石墨烯镀层连续性、完整性的影响,优化镀覆工艺参数,获得了质量优良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并将其分别添加到铁基摩擦材料和W-Mo-Cu复合材料中,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50℃、pH为12.5的化学镀液中镀覆30 min可以获得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的镀层,从而制得缺陷密度较小、质量较好的表面修饰石墨烯;在铁基摩擦材料中添加0.8%(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可以使材料晶粒细化并获得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材料硬度提高30%,磨损率降低约70%,摩擦系数下降约12%;添加了0.2%(质量分数)表面修饰石墨烯的W-Mo-Cu材料,其组织均匀性和致密度均获得了提高,电导率提升约21%,硬度提高8%。证实了表面修饰石墨烯的添加能够促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石墨烯 工艺参数 铁基摩擦材料 W-Mo-Cu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锐 韩秀丽 +2 位作者 康鹏超 李婉莹 武高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拉伸载荷下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应变行为。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单晶模型,研究了不同方向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镀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镀层厚度的... 目的研究拉伸载荷下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应变行为。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界面的单晶模型,研究了不同方向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镀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大而提高,镀层镍可以作为位错源使复合材料的位错密度提高,镀层镍塑性变形的滞后使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结论材料的力学性能更多依赖于镀镍层数,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大,镀镍石墨烯/钛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高的抗拉强度,但界面处的裂纹和空洞数量也有所增加,材料的延伸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石墨烯 钛基复合材料 分子动力学 界面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黏胶/石墨烯锦纶/蚕丝复合功能交织物的制备与研究
7
作者 李诗雅 张金珍 +4 位作者 金肖克 丁圆圆 雷斌 祝成炎 张红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 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成为纺织研究界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将蚕丝、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进行复合,设计织造了15种织物,对其进行抗氧化性、远红外性能、抗紫外性能与抗静电性能的测试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技术(RSM)研究了投纬比例和组织结构对功能性表达的影响关系,结合模糊多准测决策法(F-MCDM)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纬纱的投纬比和织物组织对织物的功能性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是交互的复杂作用。当纬纱中维生素E黏胶和石墨烯锦纶的投纬比为1︰1、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时,织物试样的四种功能性表达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维生素E黏胶 石墨烯锦纶 复合功能 交织物 响应面分析技术 模糊多准测决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表面改性及其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圣飞 张帆 +3 位作者 张荣 刘清亭 魏文闵 徐成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190,共7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其中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石墨烯片层易于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其中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石墨烯片层易于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不均匀,严重影响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需要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进行表面改性。表面改性能有效地提高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文中介绍了石墨烯的共价改性(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缩聚反应)和非共价改性(表面活性剂吸附、杂化修饰)的方法,以及对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总结了2种改性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石墨烯改性及其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石墨烯 复合材料 导电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表面修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表面的池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伟 牛志愿 +2 位作者 李亚 赵亚东 徐进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59-3764,共6页
采用电刷镀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纯镍微结构(TS1)、亲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2)以及疏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3)。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三类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 采用电刷镀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纯镍微结构(TS1)、亲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2)以及疏水性石墨烯/镍复合微结构(TS3)。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三类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进行了表征;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三类微结构表面的池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含有石墨烯的TS2和TS3较TS1的沸腾传热性能均显著改善,其中,TS3具有最大的传热系数和最高的临界热流密度,与TS1相比,其最大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分别提高了135%和97%。分析表明,TS3具有复杂三维堆叠微结构,疏水性微结构减小了气泡成核的活化能,增加了核化密度,是传热系数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三维堆叠微结构增加了受热表面的毛细吸液再润湿能力,是临界热流密度提高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镍复合表面 微结构 润湿性 相变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勇 赵亚茹 +1 位作者 李焕 周雅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6,共6页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强化机制及石墨烯表面改性进展,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增...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强化机制及石墨烯表面改性进展,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金属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纳米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解勤兴 周姝雯 +1 位作者 张宇峰 吴世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用溶剂热法制备Ni(HCO3)2/石墨烯(GR)复合物,在300℃加热分解5 h,得到氧化镍(NiO)/GR复合材料。多孔六方纳米片状结构的NiO纳米片附着在石墨烯片上。在0~0.4 V充放电,NiO/GR在电流为1 A/g时的放电比电容为414.3F/g,10 A/g时为265.... 用溶剂热法制备Ni(HCO3)2/石墨烯(GR)复合物,在300℃加热分解5 h,得到氧化镍(NiO)/GR复合材料。多孔六方纳米片状结构的NiO纳米片附着在石墨烯片上。在0~0.4 V充放电,NiO/GR在电流为1 A/g时的放电比电容为414.3F/g,10 A/g时为265.0 F/g;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良好,在电流为4 A/g时循环200次,电容保持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复合材料 氧化镍(NiO) 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亚茹 李勇 李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40,共8页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针对石墨烯表面润湿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概述了石墨烯表面改性的方法及相关... 石墨烯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成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针对石墨烯表面润湿性和分散性差的问题,概述了石墨烯表面改性的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稀土对石墨烯进行表面改性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铜基复合材料 分散性 表面改性 稀土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业发 李丽光 +2 位作者 蒋国良 蔡滨 储伟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8,共7页
为了研制低密度、低成本和高吸波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运用高压液相氢还原工艺对空心微珠粉体进行表面镀镍改性处理,并制备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经表面测试分析证明,表面改性后的空心微珠粉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结晶程度的镍改性层... 为了研制低密度、低成本和高吸波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运用高压液相氢还原工艺对空心微珠粉体进行表面镀镍改性处理,并制备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经表面测试分析证明,表面改性后的空心微珠粉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结晶程度的镍改性层,且随镀镍量的增加表面镍包覆层逐渐趋于完整。研究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在8~18 GHz范围内的吸波性能,重点考察了镀镍量、粉体含量和涂层厚度对表面改性空心微珠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空心微珠粉体的镀镍量为50%,粉体含量为65%,涂层厚度为3 mm时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率可达到-14.555 dB,对应的频率为9.817 GHz,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为3.1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空心微珠 表面改性 镀镍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对Ni^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单凤君 张婷婷 王双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6-210,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和化学交联法制备了GO/SA凝胶球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锌镍电镀废水中Ni2+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GO与SA配比[m(GO)∶m(S... 以海藻酸钠(S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和化学交联法制备了GO/SA凝胶球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锌镍电镀废水中Ni2+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GO与SA配比[m(GO)∶m(SA)]、GO/SA凝胶球投加量对Ni2+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m(GO)∶m(SA)为1∶9,GO/SA凝胶球投加量为40g/L时,Ni2+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4.119%和100.888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GO/SA凝胶球对Ni2+吸附受表面层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Freundlich(R2>0.99)模型能很好地描述Ni2+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海藻酸钠 复合凝胶球 吸附 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氢还原法制备Ni包SiC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林 曲选辉 +2 位作者 段柏华 何新波 罗铁钢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9-373,共5页
采用高压氢还原法制备了Ni包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氢分压、表面活性剂及包覆次数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对该包覆粉末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160℃、氢分压为1.5~2.5MPa、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 采用高压氢还原法制备了Ni包SiC复合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氢分压、表面活性剂及包覆次数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且对该包覆粉末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160℃、氢分压为1.5~2.5MPa、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05g/L、搅拌速度为800r/min的条件下,包覆二次可以获得连续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粉末在1150℃左右会发生反应,生成Ni2Si和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氢还原 表面涂层 复合粉末 镍包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价键表面修饰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昊 张辉 +1 位作者 张继华 赵云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4-52,共9页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中。石墨烯表面惰性,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难以在复合材料中充分发挥优异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与共价键表面修饰方法相比,对石墨烯进行非...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中。石墨烯表面惰性,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难以在复合材料中充分发挥优异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与共价键表面修饰方法相比,对石墨烯进行非共价键表面修饰,可以在改善其表面活性的同时维持原始结构,更适合构筑高性能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石墨烯非共价键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采用非共价键修饰的石墨烯填充的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讨论了复合材料存在的界面结合较弱问题,提出了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微观结构精确调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非共价键表面修饰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及镍合金纳米复合电刷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立鹏 包春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4,共9页
镍基及镍合金纳米复合刷镀层因具有优异的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已成为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的主攻方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镍及镍钨合金、镍钴合金、镍铁合金、镍钼合金纳米复合刷镀层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纳米... 镍基及镍合金纳米复合刷镀层因具有优异的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已成为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的主攻方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镍及镍钨合金、镍钴合金、镍铁合金、镍钼合金纳米复合刷镀层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研究的局限是镀层基质偏重镍基,镀液所添纳米颗粒种类有限,镀层所含纳米颗粒单一、复合量低,镀层性能提升空间有限。纳米颗粒的种类、含量、尺寸与纳米颗粒硬质点强化效应的定量关系以及基于电刷镀工艺特点的复合电沉积机理,研究进展缓慢,是今后纳米复合电刷镀研究的难点。镍合金纳米复合刷镀层、多粒子纳米复合刷镀层、特殊功能纳米复合刷镀层、宽范围纳米颗粒复合量刷镀层的研究,将会赋予人们控制材料性能更大的主动性,是未来纳米复合电刷镀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纳米表面工程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磁力复合研磨镍基高温合金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悦 于克强 +2 位作者 陈燕 杜兆伟 燕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为了改善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制造零部件的表面质量,降低其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电解-磁力复合研磨光整加工方法。设计了电解-磁力复合研磨光整加工的试验装置,与单纯磁力加工对比,对不同加工工艺下所得合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为了改善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制造零部件的表面质量,降低其表面粗糙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电解-磁力复合研磨光整加工方法。设计了电解-磁力复合研磨光整加工的试验装置,与单纯磁力加工对比,对不同加工工艺下所得合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成分、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复合研磨使表面粗糙度由Ra 6.3μm降至Ra 0.8μm,完善了表面质量且加工效率提高56%;加工后表面成分无太大变化;使表面残余应力由+215 MPa转变为-186 MPa,从而获得更好的表面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电解-磁力复合研磨加工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复合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玉湘 赵洪祥 +1 位作者 赵天宝 李再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0-156,共7页
采用自制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树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修饰制得聚氨酯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经原位聚合法制备MGO/聚氨酯(MGO/PU)杂化弹性体。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 采用自制的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树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修饰制得聚氨酯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经原位聚合法制备MGO/聚氨酯(MGO/PU)杂化弹性体。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表征和分析了MGO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对聚氨酯弹性体的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成功改性后的GO,片层间距扩大,层数减小,水溶性变为油溶性,有序结晶结构转变为无序结构。MGO的加入降低了聚氨酯弹性体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PU软段区和硬段区的最快分解温度。MGO/PU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50.6 MPa,远超于PU和GO/PU。弹性体断面的扫描电镜图显示,在MGO/PU复合材料中,MGO纳米粒子分布均匀,与PU基体的作用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