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硼氢化钠氧化
1
作者 罗明洪 夏克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5-1602,共8页
以二氰二胺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N-rGO),然后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Au_(x)Cu_(y)/N-rGO)。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 以二氰二胺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N-rGO),然后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载金铜催化剂(Au_(x)Cu_(y)/N-rGO)。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上,平均大小大为4.3nm。利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中Au_(2)Cu/N-rGO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分别是Au_(2)Cu/rGO和Au/N-rGO的1.34和1.07倍,且具有最优的稳定性,在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金铜合金 硼氢化钠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体合成及四环素的灵敏检测
2
作者 杨延梅 冉雨晴 王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镧系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导电性好、比表面积高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一种导电性好的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GO-Tb-COP)电致化学发光(ECL)阴极发光体.相对于传统配合物(如Tb-COP),GO-Tb-COP具有更高的ECL强度、更强的导电性和更大的比... 在镧系配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导电性好、比表面积高的氧化石墨烯,合成了一种导电性好的氧化石墨烯铽配合物(GO-Tb-COP)电致化学发光(ECL)阴极发光体.相对于传统配合物(如Tb-COP),GO-Tb-COP具有更高的ECL强度、更强的导电性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其原因是GO增加了GO-Tb-COP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进而加速内部电荷传输,提高其自身的电化学活性,最终实现强的ECL发光信号.以环境污染物四环素(TC)为信号猝灭靶分子,GO-Tb-COP为ECL发光体,立方体二氧化铈(CeO_(2))为共反应促进剂和信号稳定剂,过硫酸根离子(S_(2)O_(8)^(2-))为共反应试剂,构建了用于TC检测的三元ECL传感器,其检出限低至0.44 p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具有高的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实际样品TC的检测.通过增强配合物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提高镧系配合物ECL性能的策略,为合成高效镧系配合物ECL发光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镧系配合物 电致化学发光 四环素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NPs@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2 位作者 杨旭礼 王梁宇 包育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传感器在沿线圈方向和垂直线圈方向对0~30%拉伸应变、10~500mm/min拉伸速度以及500次循环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同关节的弯曲程度,对面部肌肉运动有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传感电热织物的自组装法制备
4
作者 张金芹 李晶 +2 位作者 肖明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 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基底因其可穿戴性和舒适性好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法,利用阳离子改性剂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负载带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聚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PS/rGO)微球复合织物。通过优化PS微球和rGO纳米片的二元结构,显著提高复合织物的应变传感和电热性能。采用线性伏安循环曲线和热成像技术对复合织物的电学性能和电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借助数码精密万用表评估其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PS/rGO微球复合织物在0%~90%应变范围内的灵敏度高达10.44,且在不同应变、拉伸速度和百次循环测试中相对电阻变化率稳定,展现优异的传感循环稳定性;此外,该织物在20 V电压下87 s内能从19℃升温至64.2℃,显示出优异的电热性能,这些特性使得该复合织物在人体运动监测、热敷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氧化石墨烯 柔性传感器 电热性能 传感性能 涤纶/氨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高灵敏DMMP声表面波传感器
5
作者 张颖 金晶 +4 位作者 杨世林 张嵩 胡文韬 阮林萍 蔡建兵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以沙林的模拟物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为检测对象,开发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GO)的声表面波(SAW)DMMP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半导体平面工艺在石英基底上沉积金属铝换能器,形成延迟线结构,并通过滴涂法在声传播路径上沉积GO气敏薄膜。... 以沙林的模拟物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为检测对象,开发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GO)的声表面波(SAW)DMMP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半导体平面工艺在石英基底上沉积金属铝换能器,形成延迟线结构,并通过滴涂法在声传播路径上沉积GO气敏薄膜。在室温条件下,该SAW传感器在1 ppm至40 ppm的DMMP浓度范围内展现出高灵敏度(0.6 mV/ppm)和快速响应(T_(90)=45 s)。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放置两周后其传感性能衰退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DMMP传感器 氧化石墨烯 高灵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石墨烯电化学传感检测铜离子研究
6
作者 刘勇 柯斌清 +2 位作者 谢雷 夏卿 张克举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8-1955,共8页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wav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SWASV)评估了修饰电极对Cu^(2+)的电化学响应性能。相较于GO/GC电极,RGO/GC电极因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和良好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其对Cu^(2+)展示出更高的电化学响应信号。考察了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RGO分散液滴涂量等条件对Cu^(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值为4.8,富集电位为-1.2 V,富集时间为320 s,滴涂量为10μL最佳条件下,Cu^(2+)检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10^(-7)~1×10^(-5) M和1.5×10^(-8) M,相关系数R2=0.9951。该传感器对溶液中Cu^(2+)的检测展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优异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可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ZIF-67异质结构材料的日落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史艳梅 吴明侠 +4 位作者 胡锴 梅林 陈志红 晁利芹 苗明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4,共6页
本文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ZIF-67(rGO@ZIF-67)异质结构材料,并用于构建日落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及差示脉冲伏安法对日落黄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由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多孔结构特性及rGO良好的导... 本文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ZIF-67(rGO@ZIF-67)异质结构材料,并用于构建日落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及差示脉冲伏安法对日落黄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由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多孔结构特性及rGO良好的导电能力,两者协同作用显著增加了电极比表面积及电子传递能力,进而提高了日落黄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优条件下,响应峰电流与日落黄浓度在0.05~3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20.0 nmol/L,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饮料中日落黄的检测,为食品中日落黄的快速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拓展了rGO@ZIF-67异质结构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石墨烯 异质结构材料 日落黄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扩增检测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适配体磁珠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瑞安 杜再慧 +5 位作者 康帅帅 田洪涛 李晨 王鑫昕 王妙姝 许文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7,共7页
构建一种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扩增的适配体磁珠荧光传感器。巧妙设计序列HP和发卡序列H1、H2,其中HP是由适配体序列与触发序列结合而成的,并且序列互补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然后采用戊二醇反应和亲和素... 构建一种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扩增的适配体磁珠荧光传感器。巧妙设计序列HP和发卡序列H1、H2,其中HP是由适配体序列与触发序列结合而成的,并且序列互补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然后采用戊二醇反应和亲和素-生物素反应进行适配体功能化磁珠的制备。将阪崎肠杆菌与适配体磁珠一起孵育,HP中的适配体序列识别靶标,引起HP构象变化,露出触发序列,通过HCR触发H1和H2的链状组装,产生长双链DNA。荧光指示剂SYBR Green I以插层和小槽结合的方式与HCR产物的长双链结合。最后加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后,游离的H1、H2和SYBR Green I将通过π-π堆积紧密吸附在GO表面,荧光信号被猝灭。HCR产物不能被吸附在GO表面,因此与HCR产物结合的SYBR Green I发出依赖于靶浓度的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阪崎肠杆菌的定量检测。本方法在纯培养条件下的检出限为2CFU/mL,对奶粉的检出限为8CFU/g,对奶粉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具有无需DNA提取,快速、稳定性高、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因此为阪崎肠杆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适配体功能化磁珠 杂交链式反应扩增 磁珠荧光传感器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rGO复合三维非织造材料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蕊 王建 +2 位作者 张婷 陈晓静 邹专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范围窄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自制的三维热熔纤维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协同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具备高灵敏度和耐久性的三维热熔非织造材... 针对织物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范围窄和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以自制的三维热熔纤维非织造材料为基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碳纳米管(CNT)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协同修饰纤维表面,构建出具备高灵敏度和耐久性的三维热熔非织造材料基压力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结构形貌、传感性能和健康监测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在0~9.28 kPa监测压强范围内,灵敏度为2.33×10^(-2) kPa^(-1))、快速响应/回复时间(70 ms/90 ms)、宽感测范围(0~227 kPa)和优异的循环耐久性(约16000次循环)。该传感器可以用于人体健康监测、运动监测和语音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织造材料 压力传感器 碳纳米管 还原氧化石墨烯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B-GO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研制及其在快速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林 赵敏 +2 位作者 鲍彦舟 胡杰 颜家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5,共6页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滴涂至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利用电聚合法将聚溴酚蓝(PBPB)修饰到电极上,成功制备出PBPB-GO复合膜修饰的NO^(-)_(2)检测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NO^(-)_...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滴涂至玻碳电极表面,然后利用电聚合法将聚溴酚蓝(PBPB)修饰到电极上,成功制备出PBPB-GO复合膜修饰的NO^(-)_(2)检测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并对NO^(-)_(2)在复合材料上的电化学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计时电流法对NO^(-)_(2)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膜修饰电极响应电流与NO^(-)_(2)浓度在1.0×10^(-6)~1.0×10^(-)_(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41×10^(-7)mol/L(S/N=3),电极稳定性高、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依据国标法提取榨菜中的亚硝酸盐,用该复合电极对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104.90%~112.80%,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法的相对误差为3.49%~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NO^(-)_(2)传感器 复合膜修饰电极 氧化石墨烯 聚溴酚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电热变色传感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毅 夏锐 +3 位作者 刘宇杰 郭庆峰 孙娟 冉建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为了解决柔性应变传感器灵敏度较差、应变范围较窄、牢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细丝为芯,以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为鞘的应变传感纱线,并采用热致变色油墨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纱线兼具变色功能。通过扫描... 为了解决柔性应变传感器灵敏度较差、应变范围较窄、牢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细丝为芯,以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为鞘的应变传感纱线,并采用热致变色油墨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纱线兼具变色功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传感纱线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子万能测试机和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和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穿插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形成了导电性能良好的三维导电网络;变色传感纱线灵敏度最高达32.31,应变范围可达100%,可用于人体微小运动检测;在4 V的低电压下即可迅速升温至60℃,能够实现主动变色的附加功能,为发展变色响应快、颜色可调控、使用稳定性高的热致变色材料和传感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推动碳纳米材料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还原氧化石墨烯 柔性应变传感器 电热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球状非本征法布里-珀罗光纤探针的传感特性
12
作者 李恭烨 石胜辉 +3 位作者 罗彬彬 邹雪 陈建 赵明富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45-3553,共9页
针对微型复杂环境下的物理参数检测,尤其是涉及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和温度检测需满足的高灵敏度、低成本、抗电磁干扰等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制备简单、结构新颖的椭球状非本征型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腔光纤探针传感器。... 针对微型复杂环境下的物理参数检测,尤其是涉及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和温度检测需满足的高灵敏度、低成本、抗电磁干扰等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制备简单、结构新颖的椭球状非本征型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腔光纤探针传感器。首先将端面切平的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插入陶瓷插芯,并在SMF端面依次固定UV胶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构成端帽结构的椭球状双F-P腔光纤探针传感器。然后对该传感器的RI和温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I为1.3532~1.3912范围内,随着RI增加,该传感器的干涉光谱发生红移,RI灵敏度为119.1 nm/RIU,RI与波长偏移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在20~60℃范围内,传感器温度灵敏度为116 pm/℃。本文设计的探针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制作成本低、输出光谱稳定、检测区域小等优点。同时,GO独特的物理化学属性使其在抗原分子、细菌病毒等生物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法布里-珀罗腔 氧化石墨烯 折射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O-TiO_(2)纳米材料的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薇 尹崇山 邹望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7,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感湿材料并在印有微型叉指电极的表面分别涂覆二氧化钛(TiO_(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纳米薄膜来构建湿敏元件,敏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测量薄膜各...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感湿材料并在印有微型叉指电极的表面分别涂覆二氧化钛(TiO_(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纳米薄膜来构建湿敏元件,敏感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测量薄膜各电学参数随湿度的变化,并分析其阻抗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加入0.2%RGO的TiO_(2)复合材料灵敏度高达0.135 MΩ/%RH,且湿滞相对较小,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0 s、恢复时间为76 s。多次测量结果显示,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二氧化钛 还原氧化石墨烯 湿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德帅 曹阳 +4 位作者 李镇全 胡冰娇 尚钰斐 虞晟 胡场翔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3,37,共6页
为研制一种高灵敏、快响应的湿度传感器,选用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将其滴涂于μm级宽度的电极沟道上,自然干燥成膜后,制得了基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浓度、电极沟道宽度这2个关键参数... 为研制一种高灵敏、快响应的湿度传感器,选用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为原料,将其滴涂于μm级宽度的电极沟道上,自然干燥成膜后,制得了基于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浓度、电极沟道宽度这2个关键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优参数。最优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都达到0.3 s左右,灵敏度最高达399%,相对湿度检测范围为5%~90%。使用最优传感器演示了对人体呼吸的监测和对人体手指的非接触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高灵敏 快响应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的CO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祥云 王素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3,共5页
实现对一氧化碳(CO)气体的现场快速监测对公众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CO检测方法相比,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气体传感器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传感性能优越和可实时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本文... 实现对一氧化碳(CO)气体的现场快速监测对公众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CO检测方法相比,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的气体传感器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传感性能优越和可实时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本文介绍了基于MOS材料的CO气体传感器件的传感机理及其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基于MOS的CO传感器传感性能的改善方法,并展望了MOS基CO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气敏性能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酰亚胺的柔性湿度传感器制备及研究
16
作者 张海力 谢光忠 +1 位作者 刘太君 代静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47,共9页
文中以聚酰胺酸(PAA)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可得聚酰亚胺(PI)薄膜,添加氧化石墨烯(GO)合成PI/GO复合薄膜及后续电极制备得到基于聚酰亚胺的平行板电容式柔性湿度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叉指电极式和平行板式构型、PAA旋涂转速、... 文中以聚酰胺酸(PAA)为前驱体,通过热处理工艺可得聚酰亚胺(PI)薄膜,添加氧化石墨烯(GO)合成PI/GO复合薄膜及后续电极制备得到基于聚酰亚胺的平行板电容式柔性湿度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叉指电极式和平行板式构型、PAA旋涂转速、PAA酰亚胺化温度、GO喷涂量对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湿度传感器具有良好重复性、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最大湿滞仅为3.8%RH,且具有优异的柔性性能,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湿度传感器 聚酰亚胺(PI) 氧化石墨烯(GO) PI/GO复合薄膜 平行板电容结构 湿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用于L-酪氨酸的检测
17
作者 马勤政 王伟 梁旭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采用一种绿色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薄膜共沉积到玻碳电极(GCE)上,作为传感器用于L-酪氨酸(L-Tyr)的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 采用一种绿色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薄膜共沉积到玻碳电极(GCE)上,作为传感器用于L-酪氨酸(L-Tyr)的检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Tyr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L-Tyr在修饰电极上的伏安响应比裸GCE明显提高.对复合薄膜的厚度、支撑电解质的p H值、沉积电位和积累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L-Tyr的氧化峰电流在0.1~50μmol/L及50~10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传感器的检出限为50 nmol/L,灵敏度为0.553μA·μmol·L^(-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还原氧化石墨烯 金纳米粒子 共沉积 L-Tyr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功能化修饰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云凤 顾健 +2 位作者 张小平 陶博文 李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1-3041,共11页
石墨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材料之一,许多国家和机构都致力于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方面的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修饰石墨烯的分子类型出发,综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以及聚合物4大类修饰方法,介绍了石墨烯功... 石墨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材料之一,许多国家和机构都致力于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方面的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修饰石墨烯的分子类型出发,综述了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以及聚合物4大类修饰方法,介绍了石墨烯功能化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改性 传感器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NH_3的敏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宇峰 刘少波 +3 位作者 李会华 王萍 孟凡利 陈翌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石墨烯独特的原子结构赋予其电学、热学、力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不仅具有石墨烯结构特点,而且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增强了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更适合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通过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 石墨烯独特的原子结构赋予其电学、热学、力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不仅具有石墨烯结构特点,而且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增强了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更适合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通过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片状多层氧化石墨烯,并对不同浓度的NH3进行敏感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NH3具有良好的响应,在(1.5~3.5)×10-4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气体传感器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制备TNP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俊华 邝代治 +3 位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唐斯萍 邓培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7-1164,共8页
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直接在GO表面沉积银纳米粒子(AgNPs)得到性能稳定的AgNPs/GO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的2,4,6-三硝基苯酚(TNP)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原... 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直接在GO表面沉积银纳米粒子(AgNPs)得到性能稳定的AgNPs/GO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的2,4,6-三硝基苯酚(TNP)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交流阻抗(EIS)等多种方法对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TNP在复合薄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AgNPs/GO对TNP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在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和3个还原峰:利用氧化峰可对TNP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整个电极过程明显不可逆,电极反应受到吸附步骤控制:复合膜电极表面覆盖度为5.617×10^-8mol·cm-2,所研究电位下的速率常数为9.745×10^-5cm.s-1。在pH6.8的磷酸缓冲液中,当富集电位为-0.70V,富集时间为60s:TNP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9-1.0×10^-7mol.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8,检出限可达1.0×10^-9mol.L-1。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好:用于实际水样中TNP的现场快速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7.6%-10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2 4 6-三硝基苯酚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