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调制下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氨气响应性能研究
1
作者 赵珉 褚卫国 +1 位作者 刘桂英 纪捷先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0,共9页
为实现室温下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对氨气的快速、灵敏和稳定响应,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器件,并对比了背栅电压对原始石墨烯器件、Au或Pt单一金属修饰以及Au/Pt双金属修饰的石墨烯器件室温下氨气响应性能的影响。金属修饰使得石... 为实现室温下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对氨气的快速、灵敏和稳定响应,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器件,并对比了背栅电压对原始石墨烯器件、Au或Pt单一金属修饰以及Au/Pt双金属修饰的石墨烯器件室温下氨气响应性能的影响。金属修饰使得石墨烯器件的氨气响应强度和恢复时间均有所改善,而Au/Pt双金属修饰器件的响应性能对背栅电压表现出显著的依赖性,其对200×10^(-6)NH_(3)气体的室温响应时间为54 s、响应强度为-16.2%、恢复时间为4.6 min。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在施加垂直电场作用下不同器件敏感区域费米能级附近状态密度、氨气分子吸附能、吸附距离和转移电荷的变化,并讨论了上述器件响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室温气体传感器 Au/Pt双金属修饰 NH3检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WO_3基气敏材料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桂阳海 徐甲强 +1 位作者 李超 孙雨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2-1685,共4页
通过加热分解钨酸制备的WO3与Zn(NO3)2溶液超声分散,制备出了掺杂Zn2+的WO3基气敏材料。研究了Zn2+掺杂对WO3气敏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Zn2+掺杂WO3基传感器对H2S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在常温下对极低浓度(5×10-6)H2S也有很高的灵... 通过加热分解钨酸制备的WO3与Zn(NO3)2溶液超声分散,制备出了掺杂Zn2+的WO3基气敏材料。研究了Zn2+掺杂对WO3气敏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Zn2+掺杂WO3基传感器对H2S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在常温下对极低浓度(5×10-6)H2S也有很高的灵敏度(56),适量掺杂可以提高其灵敏度,Zn2+掺杂n_Zn^(2+)/n_W=2%的WO3基传感器的灵敏度最大,对50×10-6H2S在200℃灵敏度可达1800。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测定仪(BET)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比表面积范围介于2.5~3.5m2/g之间。结合有关理论,对元件气敏现象及机理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基气敏材料 掺杂 气敏传感器 H2S 室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物的固相制备及气敏、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郎大宁 李怡招 +1 位作者 曹亚丽 贾殿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通过室温固相法制得氧化锌/石墨烯(ZnO/G)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ZnO/G复合材料的气敏和光催化性能,并与Zn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ZnO/G复合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其比ZnO... 通过室温固相法制得氧化锌/石墨烯(ZnO/G)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ZnO/G复合材料的气敏和光催化性能,并与Zn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ZnO/G复合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其比ZnO对于乙醇蒸汽有更高的响应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罗丹明B也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在紫外光照射80 min后,其对染料有机物的降解率达94%以上,优于纳米Z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固相反应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物 气敏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金属修饰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珉 褚卫国 +1 位作者 梁启文 龙世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为了改善本征石墨烯基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的室温气体响应性能,采用电子束蒸镀方法在原器件沟道区域分别沉积六种超薄金属,包括1 nm的Au、Ag、Pt、Pd、Ti和Al,并检测这些器件对NO_2和NH_3气体的响应特性。发现修饰有1 nm Pt的器件对通入3 m... 为了改善本征石墨烯基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的室温气体响应性能,采用电子束蒸镀方法在原器件沟道区域分别沉积六种超薄金属,包括1 nm的Au、Ag、Pt、Pd、Ti和Al,并检测这些器件对NO_2和NH_3气体的响应特性。发现修饰有1 nm Pt的器件对通入3 min 3×10^(-6) NO_2气体有最高的响应灵敏度,达-56.6%,比原石墨烯器件提高了约9.3倍,但该器件响应饱和较早。而修饰有1 nm Ti的器件对NO_2气体的响应在灵敏度、恢复性等方面都有较好改善,且对NO_2气体浓度有最佳的线性响应,表现出较大的动态探测范围。然而除1 nm Ti以外,修饰有其他五种金属的石墨烯对400×10^(-6) NH_3的响应均没有明显改善。文章对不同金属材料修饰导致器件气体敏感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石墨烯 金属沉积 室温探测 灵敏度 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钛沉积石墨烯基传感器室温氨气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珉 褚卫国 +1 位作者 纪捷先 刘桂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2-1418,共7页
本征石墨烯气体传感器(Gr器件)对NH_3气体的室温响应非常微弱,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方法在原器件沟道区域分别沉积3 nm、5 nm和10 nm的薄层金属Ti,形成三种Ti/Gr器件。实验发现Ti/Gr器件在黑暗条件下对NH3气体的室温响应灵敏度远高于G... 本征石墨烯气体传感器(Gr器件)对NH_3气体的室温响应非常微弱,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束蒸镀方法在原器件沟道区域分别沉积3 nm、5 nm和10 nm的薄层金属Ti,形成三种Ti/Gr器件。实验发现Ti/Gr器件在黑暗条件下对NH3气体的室温响应灵敏度远高于Gr器件;而引入可见光照射使三种Ti/Gr器件的响应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恢复性也得到一定提升。其中,5 nm Ti/Gr器件获得最佳的性能提升,对通入3 min 400×10^-6 NH3的灵敏度达+17.9%,恢复时间为3 min。通过XPS分析,发现不同Ti/Gr器件沟道处所沉积的薄层Ti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生成包含不同价态成份的钛氧化物,导致特定Ti层厚度的Ti/Gr器件具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 NH3气体 室温检测 灵敏度 恢复性能 钛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铜异质结室温气体传感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珉 褚卫国 +1 位作者 刘桂英 纪捷先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5-1621,共7页
为了改善石墨烯室温气体传感器响应低、恢复性差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其具有石墨烯叉指电极以及中央铜薄层沉积区结构。通过XPS分析发现,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氧化,铜薄层存在Cu;、Cu;、Cu;及Cu;四种价态成分;且... 为了改善石墨烯室温气体传感器响应低、恢复性差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基气体传感器,其具有石墨烯叉指电极以及中央铜薄层沉积区结构。通过XPS分析发现,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氧化,铜薄层存在Cu;、Cu;、Cu;及Cu;四种价态成分;且随着沉积厚度的变化,四种价态成分所占比例也发生变化。实验发现铜薄层沉积厚度为8nm对应的器件性能最佳,对5×10^(-6)和0.3×10^(-6)NO_(2)的室温响应分别为-30.9%和-8.1%,对105×10^(-6)和10×10^(-6)NH;的响应分别为+29.1%和+5.9%,且具有较好的恢复性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本征石墨烯、修饰有铜及铜氧化物的石墨烯表面对NO_(2)和NH;吸附的微观参量,并讨论了器件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室温气体传感器 铜沉积 NO_(2)检测 NH 检测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钨复合材料室温响应NO2传感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永超 刘洋 +3 位作者 皮倩倩 王大兴 刘玺 刘继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3,77,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形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钨为六方相结构的WO 3,呈现一维管状形貌,石墨烯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中。石墨烯/氧化钨复合材料涂覆在叉指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材料,通过XRD,SEM,Raman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形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钨为六方相结构的WO 3,呈现一维管状形貌,石墨烯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中。石墨烯/氧化钨复合材料涂覆在叉指电极制作成传感器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可室温条件下实现对NO 2检测,检测下限为1×10-6;NO 2在3×10-6体积分数下响应时间约400 s;气氛中存在NH 3,H 2S,C 2H 5OH和CH 4干扰下,可以实现NO 2选择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氧化钨 室温响应 NO 2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