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ranular Computing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covery in Relational Databases 被引量:3
1
作者 QIU Tao-Rong LIU Qing HUANG Hou-Ku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1-1079,共9页
关键词 关系数据库 自动化系统 计算方法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下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度群共识
2
作者 张超 王安娜 +2 位作者 李文涛 詹建明 李德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9,共12页
群共识旨在通过意见交互使群体意见高度一致。在社交网络群共识中,信任传播面临多路径融合挑战,且单粒度调整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此,借助优化模型在多路径融合方面以及多粒度分析在个性化建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 群共识旨在通过意见交互使群体意见高度一致。在社交网络群共识中,信任传播面临多路径融合挑战,且单粒度调整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此,借助优化模型在多路径融合方面以及多粒度分析在个性化建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扩展信任传播的多粒度群共识方法。首先,利用优化模型实现信任传播。其次,从意见与信任双重视角构建综合指标,指导Leiden社区探测。然后,引入一致模算子评估多指标对子组权重的聚合效应。最后,依据信任水平和意见分歧划分粒度,实施个性化调整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钢铁能耗数据集上,该文所提方法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的群共识方法。相较于基于利他主义和公平偏好的最小代价共识模型,其迭代轮数降低25%,算法执行效率提升24.27%,群共识水平提升0.09%。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驱动的信任传播和多粒度分析对提升群共识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多粒度 社交网络 信任传播 钢铁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粒计算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张超 丁雨欣 +1 位作者 李文涛 徐伟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然而,海量数据处理、多模态语义融合、模型可解释性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亟需坚实的方法论支撑。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粒计算从... 新一代人工智能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然而,海量数据处理、多模态语义融合、模型可解释性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亟需坚实的方法论支撑。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粒计算从多层次与多视角等维度建模。采用粒度粗化与粒度细化策略,粒计算通过以满意近似解替代精确解的方式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问题的分解与处理提供理论框架。首先,系统梳理粒计算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概念。其次,对模糊集、粗糙集、三支决策、商空间、概念认知学习以及粒球计算等模型进行总结。然后,通过文献计量法,分析粒计算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研究领域以及关键词共现叠加等。最后,对粒计算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新一代人工智能 模糊集 粗糙集 三支决策 商空间 概念认知学习 粒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的液固流化床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陈曦 王淑彦 +2 位作者 邵宝力 丁诺 谢磊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6-3258,共13页
在液固流化床中,由于液相黏附力的作用,液体附着在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引起颗粒弹性恢复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颗粒的碰撞行为。与此同时,颗粒的脉动特性也表现出各向异性。故基于双流体模型和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理论,考虑颗粒恢复系... 在液固流化床中,由于液相黏附力的作用,液体附着在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引起颗粒弹性恢复系数的变化,从而影响颗粒的碰撞行为。与此同时,颗粒的脉动特性也表现出各向异性。故基于双流体模型和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理论,考虑颗粒恢复系数的动态变化,建立了液膜作用下颗粒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以研究液固流化床中包裹液膜颗粒的各向异性流动行为。模拟结果表明,液膜的存在增强了颗粒碰撞时的能量耗散,并减小了颗粒速度脉动的各向异性。随着液体黏度与颗粒密度的增加,液膜厚度增大,颗粒速度脉动与各向异性减弱。另外,动态恢复系数二阶矩模型所预测的颗粒速度和孔隙率分布与Limtrakul的实验值吻合更好,可以更准确地捕捉流场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流化床 多相流 湿颗粒动态恢复系数 各向异性颗粒动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支决策的多模态集成虚假新闻检测研究
5
作者 刘盾 高璐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虚假新闻借助社交网络传播,其负面影响已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形成了破坏力更强的社会危害。然而现有的虚假新闻检测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对多模态特征交互信息利用不足;另一方面,忽略了不...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虚假新闻借助社交网络传播,其负面影响已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形成了破坏力更强的社会危害。然而现有的虚假新闻检测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对多模态特征交互信息利用不足;另一方面,忽略了不同模态特征识别能力差异。基于此,该文通过挖掘多模态信息的多层次特征,构建多粒度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的多模态集成虚假新闻检测模型。该模型从动态决策和成本敏感视角出发,以三支决策为指导思想,优化和改进AdaBoost集成学习模型中的样本和基分类器的权重更新机制,实现不同层次多模态特征的细粒度融合,增强模态之间的交互并提高基分类器间的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提升虚假新闻识别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决策 多模态数据 集成学习 粒计算 虚假新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
6
作者 宋志明 黄诚 +3 位作者 陈晓宇 戴光明 王茂才 彭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针对多星联合对地覆盖计算问题,深入分析了卫星星座及星地覆盖空间几何特征,并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混合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基于Delaunay三角网特性与划分规则,对覆盖目标区域进行特征图元划分,定义了... 针对多星联合对地覆盖计算问题,深入分析了卫星星座及星地覆盖空间几何特征,并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和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混合的多星对地覆盖计算方法。基于Delaunay三角网特性与划分规则,对覆盖目标区域进行特征图元划分,定义了球面三角形的区域覆盖状态,提出了星座覆盖状态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地瞬时性覆盖率计算方法与时段性覆盖指标精确计算方法。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不同覆盖场景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证明了其不仅能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地面区域,也能高效处理任意形状地面目标的覆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星座 覆盖计算 Delaunay三角网剖分 多粒度分层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C-NN和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孔慧芳 罗京 闫嘉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33,672,共6页
文章针对电动汽车故障数据庞杂、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神经网络(granular computation-neural network,GrC-NN)和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GrC对电动汽车故障信息进行属性约简,使用... 文章针对电动汽车故障数据庞杂、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神经网络(granular computation-neural network,GrC-NN)和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GrC对电动汽车故障信息进行属性约简,使用约简后的样本训练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并将测试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分别进行初步诊断,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对初步诊断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得到最终诊断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简化神经网络结构,提高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神经网络(grc-NN) DS证据理论 电动汽车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粒度遮挡特征增强的行人搜索算法
8
作者 苗春玲 张红云 +2 位作者 吴卓嘉 张齐贤 苗夺谦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现有行人搜索方法着重于从有限的标注场景图中学习有效的行人表征,虽然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习更具有身份辨别力的行人表征通常依赖于大规模的标注数据,而获取大规模的标注数据是一个资源、劳动密集型的过程。为此,该文提出了... 现有行人搜索方法着重于从有限的标注场景图中学习有效的行人表征,虽然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习更具有身份辨别力的行人表征通常依赖于大规模的标注数据,而获取大规模的标注数据是一个资源、劳动密集型的过程。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场景图多粒度遮挡特征增强算法,对原始场景图进行多粒度随机遮挡,扩充训练数据,并从遮挡后的场景图中生成具有多样化信息的虚拟特征,最后利用生成的虚拟特征增强真实特征中的行人表征。进一步,基于生成对抗学习,该文设计了多粒度特征对齐模块,用于对齐遮挡图像特征和原始图像特征,保持两者语义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在CUHK-SYSU和PRW数据集上,该算法能够显著提升行人搜索任务的搜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行人搜索 目标检测 粒计算 数据处理 特征提取 生成对抗网络 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信息系统下基于证据理论的三支多属性决策建模
9
作者 李瑞 张超 李德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82-2089,共8页
多尺度信息系统为智能决策提供多个粒度层次的数据信息.本文旨在克服单尺度信息系统的局限,改进三支决策的主观性缺陷,并解决D-S证据理论在处理高度冲突证据时的矛盾问题,进而探索三支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提出基于熵权法的多尺度信息... 多尺度信息系统为智能决策提供多个粒度层次的数据信息.本文旨在克服单尺度信息系统的局限,改进三支决策的主观性缺陷,并解决D-S证据理论在处理高度冲突证据时的矛盾问题,进而探索三支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提出基于熵权法的多尺度信息系统融合模型,以综合考虑各尺度的重要性.其次,将灰色关联度融入TOPSIS法,获取备选方案的评价值,并作为三支决策的条件概率.然后,利用D-S证据理论和信息散度融合三支决策的多组阈值,以获得最终决策结果.最后,通过高等教育综合评估数据集验证该方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模型丰富了多尺度信息系统、三支决策、证据理论和信息散度的理论,并有效降低了多属性决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多尺度信息系统 三支决策 D-S证据理论 信息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整体跨度调整的博弈粗糙群共识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10
作者 侯涵中 张超 李德玉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群共识决策指在面对多个备选方案时,一组个体通过集体协商,调整不同个体的意见,以确保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以空气质量评估为例探索群共识模型。首先,采用直觉模糊数来对个体评价进行表示,同时提出新型映射函数来将实数... 群共识决策指在面对多个备选方案时,一组个体通过集体协商,调整不同个体的意见,以确保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以空气质量评估为例探索群共识模型。首先,采用直觉模糊数来对个体评价进行表示,同时提出新型映射函数来将实数转化为直觉模糊数。其次,提出调整个体与整体相对跨度的方法来达成共识,有助于快速锁定个体和整体的差异,从而对个体评价进行调整。然后,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用博弈粗糙集模型,通过权衡准确性与通用性来确定阈值。在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边界区域的大小,从而增加决策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空气质量评价的实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该模型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相关理论体系,有效降低了群共识决策的风险,更为复杂决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三支决策 群共识决策 直觉模糊数 博弈粗糙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压缩条件下砂-黏土混合物热导率演化规律
11
作者 张涛 蔡国军 +2 位作者 杨玉玲 张家铭 周逸文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9-1628,共10页
为揭示应力条件下天然砂-黏土混合物热导率的演化规律,通过一维压缩试验、干密度和热导率测试,研究混合物热导率k随应力水平和黏土掺量f的变化规律、热导率k与干密度ρd的内在联系、孔隙液对混合物堆积特性和传热效率的影响,基于二元介... 为揭示应力条件下天然砂-黏土混合物热导率的演化规律,通过一维压缩试验、干密度和热导率测试,研究混合物热导率k随应力水平和黏土掺量f的变化规律、热导率k与干密度ρd的内在联系、孔隙液对混合物堆积特性和传热效率的影响,基于二元介质堆积理论,构建考虑应力状态和黏土掺量的混合物热导率计算模型,同时探讨了混合物结构演化特征和微观传热机理。结果表明:砂-黏土混合物热导率k随黏土掺量f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孔隙液既显著降低颗粒间热阻,又提高k对f和应力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最大热导率值发生在f=40%附近;干密度ρd变化与k相近,f在30%~40%范围时,ρd值最大;增大竖向应力有利于提升混合物压实特性,但孔隙液对ρd值影响甚微;混合物临界掺量f*、最小孔隙比emin与应力状态、孔隙液和颗粒形貌等密切相关;提出的混合物热导率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应力水平和组分含量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颗粒变形与破碎以及空间结构演变是进一步揭示多元颗粒混合物传热机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堆积特性 颗粒土 竖向应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CCL:一种面向高维数据的稳健模糊概念认知学习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豆豆 徐伟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6,共14页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亟待破解的科学问题之一.然而,由于高维数据中样本的稀疏性与特征的冗余性,传统统计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泛化性和可解释性遇到极大的挑战.为此,针对高维数据与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亟待破解的科学问题之一.然而,由于高维数据中样本的稀疏性与特征的冗余性,传统统计学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泛化性和可解释性遇到极大的挑战.为此,针对高维数据与知识弱演化能力之间不平衡的科学问题,利用三支概念求解复杂问题的认知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建模方法,即稳健模糊概念认知学习(fuzzy-based concept-cognitive learning with robustness,R-FCCL).首先,借助概念的最大相似性原则,建立了基于RFCCL的高维数据分类系统,并从概念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高维数据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学习机理.进一步,利用模糊三支概念的正、负算子从2个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模糊环境概念认知学习过程,进而基于概念融合的模糊三支概念完成概念辨识和数据分类.通过在12个真实数据集与12种分类方法的实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概念分析 概念认知学习 粒计算 高维数据 三支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挖掘双粒度概念特征的角度实现知识图谱概念认知
13
作者 胡新 段江丽 黄德楠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5-300,共6页
现有的自然语言理解方法是基于信息检索和匹配的,不像人类那样具有认知能力。为了模拟人类对概念的认知能力,知识图谱概念认知的主要任务是从属性有无和属性值两个粒度挖掘概念特征,即概念的频繁属性和属性值,使机器能够区分或认知概念... 现有的自然语言理解方法是基于信息检索和匹配的,不像人类那样具有认知能力。为了模拟人类对概念的认知能力,知识图谱概念认知的主要任务是从属性有无和属性值两个粒度挖掘概念特征,即概念的频繁属性和属性值,使机器能够区分或认知概念。首先,提出了一种从知识图谱中的概念相关信息中挖掘双粒度概念特征的算法。其次,提出了双粒度属性模式的单调性,以促进两个粒度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加快挖掘过程。接着,利用极大频繁属性模式的代表性来释放上述单调性的值,加速挖掘过程。最后,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双粒度属性模式的单调性、极大频繁模式的代表性和双粒度概念特征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数据挖掘 粒计算 概念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粒化和宽度学习系统的时序数据长期预测模型
14
作者 陈星星 于雅婷 王利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2,共11页
时序数据广泛存在于金融、能源、气象和医疗等领域,对其准确地长期预测有利于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捕捉数据长期波动、降低计算复杂性以及结果具有可解释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粒化和宽度学习系统(BLS)的时... 时序数据广泛存在于金融、能源、气象和医疗等领域,对其准确地长期预测有利于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捕捉数据长期波动、降低计算复杂性以及结果具有可解释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粒化和宽度学习系统(BLS)的时间序列长期预测模型。该方法通过信息粒化提取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特征,从而构建低维特征表示。在低维特征序列上结合模糊宽度学习系统挖掘其蕴含的高阶关联关系及IF-THEN规则,并以信息粒形式作为预测输出,实现具有可解释性的长期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数据集上的不同时间粒度上避免误差积累,保持了较好的预测准确率,同时预测结果提供了刻画数据波动范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长期预测 趋势粒化 宽度学习系统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C的信息系统软规则及其度量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安秋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粒计算(GranularComputing,简称GrC)是一种新的软计算方法。该文利用信息颗粒的位表示(BitRepresenta-tions)来进行信息系统软规则及其度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具体地,首先利用软规则对关联规则、决策规则、函数依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粒计算(GranularComputing,简称GrC)是一种新的软计算方法。该文利用信息颗粒的位表示(BitRepresenta-tions)来进行信息系统软规则及其度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具体地,首先利用软规则对关联规则、决策规则、函数依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关联规则度量、决策规则度量、外延的函数依赖度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建立了这些度量的统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位表示 软规则 信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粒度时间卷积网络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国乾 徐向东 +3 位作者 白佳荣 何群 谢平 单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针对传统风功率预测方法通常基于固定时间粒进行研究,但该类方法往往忽略了其他时间粒度对风功率的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时间卷积网络(MGTCN)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使用时间卷积网络来挖掘多粒度视角下的风力机数据特征,并... 针对传统风功率预测方法通常基于固定时间粒进行研究,但该类方法往往忽略了其他时间粒度对风功率的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时间卷积网络(MGTCN)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使用时间卷积网络来挖掘多粒度视角下的风力机数据特征,并设计多粒度特征融合模块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提高风功率预测精度。首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F)得到与输出功率相关性较强的部分特征数据;然后,对筛选后的特征数据进行多粒度划分,通过时间卷积网络(TCN)提取各个粒度的独立特征。最后,使用挤压激励网络(SENet)对不同粒度特征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得到最终预测值。采用中国某风场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所提方法在24步预测任务和6步预测任务上取得了最佳的预测性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24步预测任务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归一化平均绝对值误差和决定系数指标分别为0.152、0.108和0.7214,在6步预测任务上各指标分别为0.1027,0.0683和0.8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功率 预测 随机森林 多粒度计算 时间卷积网络 挤压激励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知识结构分析的模糊概念格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智慧来 李金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6-2484,共19页
知识空间理论使用数学语言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评价与学习指导,属于数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技能与问题是构成知识空间的两个基本要素,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状态刻画与知识结构分析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的知识空间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 知识空间理论使用数学语言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评价与学习指导,属于数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技能与问题是构成知识空间的两个基本要素,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状态刻画与知识结构分析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的知识空间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建立技能与问题之间的双向映射,从而难以提出直观概念意义下的知识结构分析模型,也没有明确建立知识状态之间的偏序关系,不利于刻画知识状态之间的差异,更不利于规划学习者未来的学习路径.此外,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经典的知识空间,没有考虑实际问题中数据的不确定性.为此,将形式概念分析与模糊集引入知识空间理论,建立面向知识结构分析的模糊概念格模型.具体地,分别建立知识空间与闭包空间的模糊概念格模型.首先,建立知识空间模糊概念格,并通过任意两个概念的上确界证明所有概念的外延构成知识空间.引入粒描述的思想定义技能诱导的问题原子粒,由问题原子粒的组合判定一个问题组合是否是知识空间中的一个状态,进而提出由问题组合获取知识空间模糊概念的方法.其次,建立闭包空间模糊概念格,并通过任意两个概念的下确界证明所有概念的外延构成闭包空间.类似地,定义问题诱导的技能原子粒,由技能原子粒的组合判定一个技能组合是否是闭包空间中某一知识状态所需的技能,进而提出由技能组合获取闭包空间模糊概念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问题数量、技能数量、填充因子以及分析尺度对知识空间与闭包空间规模的影响.结论表明知识空间模糊概念不同于现有的任何概念,也不能从其他概念派生而来.闭包空间模糊概念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属性单边模糊概念.在二值技能形式背景中,知识空间与闭包空间中的状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模糊技能形式背景中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概念分析 知识空间理论 粒计算 粒描述 模糊概念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粒度空间的快速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凡 张清华 +2 位作者 吴成英 谢秦 王国胤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1-2162,共22页
粒计算是模拟人脑多粒度认知模式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模糊商空间理论作为粒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型,将复杂问题渐进式粒化成为分层递阶的多粒度空间,从而实现层次化的求解.然而,面对海量高维数据,现有模糊商空间模型通过模糊相似关系构... 粒计算是模拟人脑多粒度认知模式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模糊商空间理论作为粒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型,将复杂问题渐进式粒化成为分层递阶的多粒度空间,从而实现层次化的求解.然而,面对海量高维数据,现有模糊商空间模型通过模糊相似关系构建多粒度空间的效率将大幅降低.一方面,模糊相似关系需要计算数据空间中任意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不利于处理体量大的数据集;另一方面,模糊相似关系包含大量冗余信息,导致后续步骤中存在大量的冗余计算.因此,本文基于2近邻模糊关系,提出了多粒度空间的快速构建方法,在保证面向下游分类任务时性能不下降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多粒度空间构建效率.首先,基于k近邻算法提出k近邻模糊关系,并分析证明其关键性质;然后,面向多粒度空间构建任务,对k近邻模糊关系进行参数分析,从理论上证明k取2时即可包含数据空间中全部有效信息;随后,定义了最近邻和次近邻两阶段的有效位置数,提出了模糊相似关系有效值和有效位置提取算法,多粒度空间构建效率提升了75%左右.最后,通过在9个UCI数据集、3个UKB数据集、3个图像数据集和3个文本数据集上的相关实验,验证了该算法构建多粒度空间的高效性、正确性以及面向下游分类任务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多粒度空间 K近邻 模糊关系 模糊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划分序乘积空间问题求解层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怡 邱紫恒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5-1963,共19页
划分序乘积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粒计算模型,可以从多个视角和多个层次对问题进行描述和求解.其解空间是由多个问题求解层组成的格结构,其中每个问题求解层由多个单层次视角构成.如何在划分序乘积空间中选择问题求解层是一个NP难问题.为此,... 划分序乘积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粒计算模型,可以从多个视角和多个层次对问题进行描述和求解.其解空间是由多个问题求解层组成的格结构,其中每个问题求解层由多个单层次视角构成.如何在划分序乘积空间中选择问题求解层是一个NP难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两阶段自适应遗传算法TSAGA(two stage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来寻找问题求解层.首先,采用实数编码对问题求解层进行编码,然后根据问题求解层的分类精度和粒度定义适应度函数.算法第1阶段基于经典遗传算法,预选出一些优秀问题求解层作为第2阶段初始种群的一部分,从而优化解空间.算法第2阶段,提出随当前种群进化迭代次数动态变化的自适应选择算子、自适应交叉算子以及自适应大变异算子,从而在优化的解空间中进一步选择问题求解层.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划分序乘积空间 遗传算法 问题求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数学形式化
20
作者 任蕴丽 宋佳霖 +1 位作者 郑存芳 洪文学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属性偏序形式结构,作为一种基于人类认知原理和粒计算思想的知识发现和知识表示新理论,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基础缺乏抽象化数学化,这势必影响该理论的系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数学形式化描述问题。首先... 属性偏序形式结构,作为一种基于人类认知原理和粒计算思想的知识发现和知识表示新理论,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基础缺乏抽象化数学化,这势必影响该理论的系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数学形式化描述问题。首先,基于粒计算的思想提出了知识表示的形式化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对象集合的覆盖和最简覆盖,给出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粒和粒群的概念,进而通过对粒衍生出粒群的充要条件的讨论,给出了属性偏序形式结构中的知识结构,从而完成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数学形式化描述。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利用数学形式化描述构造属性偏序形式结构的过程,并揭示了该过程所体现的人类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背景 数学形式化 属性偏序形式结构 粒计算 概念认知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