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erobic hydrogen production of molasses from mix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immobilized by activated granular carbon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峰 赵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84-392,共9页
Molasses wastewater was evaluated as substrate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n a novel continuous mixed attached growth reactor ( CMAGR ) with aeration pretreated sludge attached onto granular ... Molasses wastewater was evaluated as substrate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 in a novel continuous mixed attached growth reactor ( CMAGR ) with aeration pretreated sludge attached onto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under continuous flow condition.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CMAGR system was operated at the conditions of influent COD of 2000~6000mg / L ,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 HRT ) of 6hand temperature of 35 ℃ , when the pH value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 ORP ) ranged from 4.16and-434 mV respectively , stable ethanol-type fermentation was formed with the sum of ethanol and acetat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89.3%to the total liquid products after 40days operation.The H 2 content in biogas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COD ) removal were estimated to be 46.6% and 13% , respectively.It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organic loading rates ( OLRs ) on CMAGR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It was found that hydrogen production yield increased from 3.72 mmol / hL to 12.51 mmol / hL as OLRs increased from 8 kg / m 3 d to 32 kg / m 3 d.The maximum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12.51mmol / hL at a OLR of 32kg / m 3 d and the maximum hydrogen yield by substrate consumed was 130.57 mmol / mol happened at OLR of 16 kg / m 3 d.Greater pHs appeared to be favour to butyrate production and the maximum of 0.51mol / mol was obtained at pH of 4.14.However , ethanol / acetate ratio was greater than 1.1at pH fluctuated between 3.4 - 3.6and 4.1 - 4.4which indicated that these pHs were favour to ethanol type fermentation.Therefore , the continuous mixed attached growth reactor ( CMAGR ) could be a promising attached growth system for biohydrogen fer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HYDROGEN production continuous MIXED ATTACHED growth reactor molasess WASTEWATER activated granular carbon WASTEWATER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U-GAC型CO2吸附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宏仓 肖旭 +4 位作者 何都良 Nana Agyemang Prempeh 章文斌 谢文杰 徐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78-83,共6页
为了实现烟气CO2的低成本、高效捕集,研究负载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的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吸附剂对CO2捕集性能。DBU负载率越高,吸附剂比表面积、总孔容积... 为了实现烟气CO2的低成本、高效捕集,研究负载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DBU)的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吸附剂对CO2捕集性能。DBU负载率越高,吸附剂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越小,平均孔径与负载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Langmuir模型是拟合DBU在GAC上吸附行为拟合优度最佳的模型,DBU在GAC上单分子层吸附要多于多分子层吸附;DBU-GAC吸附剂在低于14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BU能抑制吸附剂水分蒸发,有利于DBU与CO2耗水反应;DBU溶液对CO2具有很高的捕集效率,是常用一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thyl-diethanolamine,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2.6~3.3倍;GAC负载适量DBU对模拟烟气CO2具有良好的捕集效率,消除膜封效应能提高DBU-GAC吸附剂对CO2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氮杂二环[5 4 0]十一碳-7-烯 颗粒活性炭 吸附剂 性能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强化砂滤池处理加氯水的中试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冬毅 尹宇鹏 +1 位作者 陆少鸣 游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4,65,共4页
受水中氯消毒杀菌作用的影响,GAC强化砂滤池内硝化作用减弱,但对氨氮仍有76.80%的去除率,说明炭砂滤池中仍存在着相当量的硝化细菌;GAC强化砂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只有10.51%,说明在氯的灭菌作用下炭砂滤池内自养菌难以生存;炭砂滤池滤... 受水中氯消毒杀菌作用的影响,GAC强化砂滤池内硝化作用减弱,但对氨氮仍有76.80%的去除率,说明炭砂滤池中仍存在着相当量的硝化细菌;GAC强化砂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只有10.51%,说明在氯的灭菌作用下炭砂滤池内自养菌难以生存;炭砂滤池滤后水的溶解氧减少51.4%,余氯量减少90.98%,pH值均值由8.0下降到7.5,说明较高的溶解氧和偏碱性的环境是硝化细菌保持活性的条件。前加氯一方面直接参加了硝化反应,另一方面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c强化砂滤池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GAC吸附水中PFBA和PFBS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德明 王振 +1 位作者 吴纯鑫 HOFFMANN Michael R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研究了20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GAC)吸附不同种类水溶液中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全氟丁酸(PFBA),结果表明:平衡吸附符合BET多层等温吸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qPmFBS>qPmFBA;在PFBS和PFBA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超声波辐照下GAC吸附... 研究了20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GAC)吸附不同种类水溶液中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全氟丁酸(PFBA),结果表明:平衡吸附符合BET多层等温吸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qPmFBS>qPmFBA;在PFBS和PFBA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超声波辐照下GAC吸附符合表观拟二级动力学关系,平衡吸附容量和起始吸附速率分别为qePFBS>qePFBA和hPFBS>hPFBA;20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吸附PFBS和PFBA效果明显,其吸附动力学常数增强因子为3.8~5.5和1.7~1.8;在去离子水(MQ)中的PFBS和PFBA最大单层吸附平衡容量qm和平衡吸附容量qe及起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动力学常数K均大于预处理或未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Pre-GW和GW)中对PFBS和PFBA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全氟丁烷磺酸(PFBS) 全氟丁酸(PFBA) gac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 被引量:8
5
作者 范平 吴纯德 +1 位作者 陆少鸣 张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62,共4页
试验研究GAC-石英砂滤池在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并取消预加氯时对珠江微污染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了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对NH3-N、NO2--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出水NH3-N、CODM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1mg·... 试验研究GAC-石英砂滤池在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并取消预加氯时对珠江微污染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了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对NH3-N、NO2--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GAC-石英砂生物滤池出水NH3-N、CODM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1mg·L-1、1.56mg·L-1、0.23NTU,其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的NH3-N、CODM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2%、35.5%、82.6%,碳砂滤池出水NO2--N几乎检测不出来。GAC-石英砂生物滤池与普通碳砂滤池相比其对氨氮、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c-石英砂双层滤池 生物滤池 微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N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饮用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灵芝 王占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224,共3页
以GAC-NF组合工艺对以太湖水为水源的某水厂出厂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大于90%,其中NF的去除率占49%。NF对阳离子的去除率与离子浓度大小成正比;对阴离子SO2-4的去除率高于一价阴离子(Cl-、F-、NO-3)的去... 以GAC-NF组合工艺对以太湖水为水源的某水厂出厂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大于90%,其中NF的去除率占49%。NF对阳离子的去除率与离子浓度大小成正比;对阴离子SO2-4的去除率高于一价阴离子(Cl-、F-、NO-3)的去除率。GAC吸附对移码型的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49.6%,对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20.2%。NF对两种致突变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4.6%和37.2%,可保证出水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c-NF组合工艺 微污染饮用水 饮用水处理 无机离子 有机碳 致突变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石英砂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的生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艺韵 陆少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广州市珠江流溪河下游为水源,采用GAC-石英砂滤池处理沉淀池出水,研究了该工艺对枯水期高氨氮原水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AC-石英砂滤池滤与普通砂滤池相比氨氮的去除显著提高,滤后水氨氮平均值为2.08mg/L,去除量约为1.0m... 以广州市珠江流溪河下游为水源,采用GAC-石英砂滤池处理沉淀池出水,研究了该工艺对枯水期高氨氮原水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GAC-石英砂滤池滤与普通砂滤池相比氨氮的去除显著提高,滤后水氨氮平均值为2.08mg/L,去除量约为1.0mg/L,去除率为33.8%。研究显示氨氮处理效果受余氯的灭菌作用、溶解氧不足、原水水质下降、pH值不足、活性炭滤料吸附性能下降、空床接触时间短、反冲洗周期与强度的影响。建议降低前投氯而加强后投氯量,同时使用无氯水进行反冲洗;保持滤后水溶解氧在2~4mg/L且pH值>7.5;延长反冲洗周期至36h;适当降低运行负荷可提高GAC-石英砂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c-石英砂滤池 氨氮 活性炭 反冲洗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的微波增效GAC载铁催化Fenton氧化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湛 关卫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152,共7页
以载Fe2+颗粒活性炭(GAC)作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增效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以COD和NH3-N的去除率为指标,分析了Fe2+负载量、GAC用量、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处理功率、H2O2用量以及处理液pH值对垃圾渗滤液Fenton氧化处理效... 以载Fe2+颗粒活性炭(GAC)作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增效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以COD和NH3-N的去除率为指标,分析了Fe2+负载量、GAC用量、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处理功率、H2O2用量以及处理液pH值对垃圾渗滤液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微观分析及动力学探讨.结果表明:微波可以增强Fenton氧化效果,并促进渗滤液中胶体的絮凝,其中COD主要通过催化氧化作用去除,而NH3-N主要通过絮凝、吸附作用去除;当Fe2+的负载量为33.32mg/g、GAC用量为10g/L、微波处理功率为720 W、微波处理时间为30 min、30%H2O2的用量为0.10 mol/L、溶液初始pH=3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3.01%和85.76%;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峰消失或大幅减弱,处理效果较好.文中还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微波增效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微波 颗粒活性炭 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CWPO工艺CuO_x-CeO_2/GA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二甲亚砜的降解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楠 王鹏 +2 位作者 宋伦 邵泽伟 赵海勃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0-304,共5页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铜为活性组分、铈为助剂组分、草酸钠为沉淀剂,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得CuO_x-CeO_2/GAC催化剂。以H_2O_2为氧化剂,微波强化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二甲亚砜(DMSO)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废水,处理3 mi...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载体、铜为活性组分、铈为助剂组分、草酸钠为沉淀剂,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得CuO_x-CeO_2/GAC催化剂。以H_2O_2为氧化剂,微波强化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二甲亚砜(DMSO)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废水,处理3 min后DMSO去除率达93.8%。催化剂第7次使用时DMSO去除率仍保持在75%以上。初始废水pH在3~9范围内,DMSO去除率均在85%以上。助剂Ce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颗粒活性炭 微波强化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GO/GAC粒子电极降解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金祥 徐坤 +3 位作者 何祥 孟海停 谷文艺 李晓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难降解苯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是污水处理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材料,在其表面负载石墨烯和钛,制备出新型复合负载型催化粒子电极(Ti-rGO/GAC)填充于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用于处理苯酚废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Ti... 难降解苯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是污水处理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以椰壳活性炭为基底材料,在其表面负载石墨烯和钛,制备出新型复合负载型催化粒子电极(Ti-rGO/GAC)填充于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用于处理苯酚废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体积为200 mL、模拟废水中苯酚的初始浓度为310 mg/L、极板间距为4.5 cm、电解质(Na 2SO 4)投加量为10 g/L、溶液的pH值为3、粒子电极投加量为100 g/L、施加电压为13 V时,为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体系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在该最佳反应条件下,电解反应100 min后,模拟废水中苯酚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51%、81.25%;pH值对废水中苯酚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电压、极板间距和电解质浓度对其的影响效果依次减弱。Ti-rGO/GAC三维电极降解技术对处理苯酚这类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GO/gac粒子电极 苯酚废水 石墨烯 活性炭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深度处理含氮废水的研究
11
作者 张航 崔建国 李红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86,共5页
为提高生化处理后的含氮废水处理效率,以改性沸石(NZ-NaCl)、活性炭(AC)、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VA/SA/NZ/AC颗粒状新型复合水凝胶(简称PSNA),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 为提高生化处理后的含氮废水处理效率,以改性沸石(NZ-NaCl)、活性炭(AC)、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VA/SA/NZ/AC颗粒状新型复合水凝胶(简称PSNA),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针对氨氮(10 mg/L)、硝态氮(10 mg/L)和亚硝态氮(1 mg/L)的混合溶液,改性沸石/活性炭混合比例为4/6的PSNA(记为PSNA-2)吸附效果最佳,当PSNA-2投加量为20 g/L,pH值为7,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时,氨氮去除率达83.2%,硝态氮去除率达54.6%,亚硝态氮去除率为19.8%,总氮去除率达67.9%。通过SEM、FTIR和XRD对PSNA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分析,PSNA仍然保持着改性沸石和活性炭对含氮污染物的高选择性吸附性能。由于PSNA在水中呈悬浊态存在,可方便材料的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改性沸石 活性炭 颗粒状复合水凝胶 含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载铁颗粒活性炭强化厌氧氨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雨璐 许美兰 +2 位作者 李睿 徐苏 王明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55,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载铁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Fe-GAC),研究了常温无NO_(2)^(-)环境下其对厌氧氨氧化体系中氮素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反应前后变化及厌氧氨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Fe-GAC的投加促进了NH_(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载铁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Fe-GAC),研究了常温无NO_(2)^(-)环境下其对厌氧氨氧化体系中氮素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反应前后变化及厌氧氨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Fe-GAC的投加促进了NH_(4)^(+)-N的去除,且以Fe(Ⅲ)与Fe(Ⅱ)物质的量比为1∶2制备的Fe-GAC(1∶2)投加体系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显著,NH_(4)^(+)-N去除率达(56.5±12.3)%,平均去除率较空白体系提升了24.3%;结合材料表征、NH_(4)^(+)-N去除率及NO_(2)^(-)、NO_(3)^(-)产物生成结果,推测Fe-GAC中的铁作为电子受体参与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此外,相较于其他体系,Fe-GAC(1∶2)投加体系中厌氧氨氧化菌属unclassified_Candidatus_Brocadiaceae的相对丰度提升最显著,由原始污泥的45.6%升至57.2%,且独有OTU数目最多,微生物群落最丰富,有利于体系的厌氧氨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4)^(+)-N 载铁颗粒活性炭(Fe-gac) 常温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GAC-H_2O_2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荻娜 曾鸿鹄 +3 位作者 梁延鹏 雷昌文 吴海兵 陆兰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6,93,共5页
采用MW-GAC-H2O2工艺(微波-活性炭颗粒-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研究了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pH、HCO3-和腐植酸对MW/GAC/H2O2降解硝基苯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越大,硝基苯降解速率越小;初始溶液pH为8时... 采用MW-GAC-H2O2工艺(微波-活性炭颗粒-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研究了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pH、HCO3-和腐植酸对MW/GAC/H2O2降解硝基苯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越大,硝基苯降解速率越小;初始溶液pH为8时,硝基苯的降解速率最高;投加适量HCO3(-100~200mg/L)、腐植酸均可促进系统降解硝基苯。在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00μg/L、微波功率为300W、GAC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4g/L和10mg/L的试验条件下反应21min,MW-GAC-H2O2工艺降解硝基苯的速率为0.052 1 min-1,反应过程遵循1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活性炭颗粒 过氧化氢 硝基苯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C-UF一体化净水柱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14
作者 康亚楠 崔建国 +2 位作者 李红艳 张峰 王朝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6-2700,共5页
在硝酸盐氮浓度5~25 mg/L,pH值在5. 5~8. 5,进水流量75~150 mL/min,颗粒活性炭厚度在100~150 mm的变化条件下,考察了GAC-UF一体化净水柱对水中硝酸盐氮去除的效果,以及活性炭和超滤的协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厚度、硝酸... 在硝酸盐氮浓度5~25 mg/L,pH值在5. 5~8. 5,进水流量75~150 mL/min,颗粒活性炭厚度在100~150 mm的变化条件下,考察了GAC-UF一体化净水柱对水中硝酸盐氮去除的效果,以及活性炭和超滤的协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厚度、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大,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增加;在流量75 mL/min时,pH值为5. 5和8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可达25. 21%,23. 01%。协同实验表明,超滤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仅为3. 97%,而活性炭的去除率为14. 55%,但一体化净水柱的去除率达到23. 01%,表明颗粒活性炭和超滤具有协同作用。该装置对硝酸盐氮浓度不超过饮用水标准1. 25倍的原水,经处理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超滤 硝酸盐氮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与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伟 刘军利 +2 位作者 孙康 陈超 张燕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为推进颗粒活性炭在染料废水治理中的应用,采用自制的木质素基颗粒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M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探索了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研... 为推进颗粒活性炭在染料废水治理中的应用,采用自制的木质素基颗粒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MB),考察了MB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和溶液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探索了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更适合高浓度MB吸附,吸附速率随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平衡吸附量受吸附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温度25℃,受溶液pH值影响较小。颗粒活性炭对MB的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iur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内扩散及外扩散都是吸附的限速因素。吸附后活性炭在300℃热再生30 min,颗粒活性炭的MB吸附值可达240 mg/g,恢复达初始样品的94.12%,反复吸附再生4次后,颗粒活性炭的MB吸附值仍保持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亚甲基蓝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纳滤处理二级出水中有机物膜污染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丽华 邓斯 +1 位作者 梅筱禹 王春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9-3758,共10页
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两种过滤单元分别与纳滤(Nanofiltration,NF)组合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分析二级出水直接NF、GAC-NF以及BAC-NF三种不同处理工艺... 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两种过滤单元分别与纳滤(Nanofiltration,NF)组合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分析二级出水直接NF、GAC-NF以及BAC-NF三种不同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污染机制.研究发现,BAC-NF组合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类和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去除率分别为85.2%、76.2%和82.0%;BAC-NF组合工艺的膜比通量(J/J0)最高,每个周期末的J/J0分别为0.69、0.65和0.63,膜污染总阻力最低,仅为5.97×10^(10)m^(-1);膜污染特征曲线表明二级出水直接NF为滤饼层污染,GAC-NF和BAC-NF先发生中间堵塞之后形成滤饼层污染;其中,BAC-NF以膜孔中间堵塞污染为主,膜污染程度最轻;通过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分析发现BAC-NF组合工艺污染后膜表面的疏水性最弱,膜表面Zeta电位值最大;BAC-NF组合工艺在过滤初期,水中有机物不容易到达膜表面,膜污染程度最轻.在过滤中后期,水中有机物与膜表面有机物之间很难产生粘附,形成的滤饼层最疏松.综上,BAC-NF组合工艺能有效缓解膜污染,可为再生水深度回用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纳滤 颗粒活性炭 膜污染 xDLVO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纳滤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丽华 张凯权 +2 位作者 梅筱禹 李瑞瑛 张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4,共8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方面,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研究拟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方面,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研究拟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两种过滤单元与纳滤(nanofiltration,NF)组合工艺,来达到水中三种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鸟分枝杆菌)、大肠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的目的,采用直接NF、GAC-NF和BAC-NF三种处理工艺对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AC过滤的滤速为5 cm/h,NF的过滤压力为0.4 MPa条件下,直接NF及其组合工艺均可实现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完全去除,相较于直接NF和GAC-NF,BAC-NF工艺对水中DOC、UV254、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类和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5.2%、74.5%、76.2%和82.0%;水中条件致病菌与大肠杆菌、DOC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强化水中大肠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达到提高不同组合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削减的目的;BAC表面生物膜细菌中的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硝化螺旋菌和不动杆菌占比最高,上述细菌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生物膜真核微生物中的线虫和轮虫占比最高,这两种微生物能通过捕捉的方式实现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纳滤 颗粒活性炭 二级出水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极反应器电吸附深度处理含砷废水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永健 王云燕 +2 位作者 何紫彤 许欢 孙竹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3-459,共17页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 水环境中砷的深度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和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自制了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活性炭颗粒为粒子电极材料,采用电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联合模式实现As(Ⅴ)的深度处理。经优化后,As(Ⅴ)浓度可从0.5 mg/L降至0.032 mg/L,且均以H_(2)AsO_(4)-形式存在,无As(Ⅲ),表明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电吸附过程可分为三步:从溶液到电极材料表面的液膜扩散过程、从电极材料表面到内部孔隙的内扩散过程和电吸附接近平衡状态。为验证该工艺的循环性能,开展了电吸附-电脱附工艺研究,发现经过8次循环后,出水浓度仍仅为0.098 mg/L(低于0.1 mg/L的标准限值),实现了含砷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但去除效率需提升、吸附后材料的处理仍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 活性炭颗粒 三维电极反应器 砷的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水中酸性橙
19
作者 谢鹏飞 马梦杰 +1 位作者 章慧娟 王诗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4,共7页
该文以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为目标污染物,研究颗粒活性炭(GAC)活化过硫酸钠(PS)降解水中AO7的效能和机理。通过研究GAC含量、PS浓度及p H对AO7降解的影响,发现当GAC为0.4 g/L、PS/AO7摩尔比=15∶1、150 min时,AO7的去除率可达到96.1%。... 该文以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为目标污染物,研究颗粒活性炭(GAC)活化过硫酸钠(PS)降解水中AO7的效能和机理。通过研究GAC含量、PS浓度及p H对AO7降解的影响,发现当GAC为0.4 g/L、PS/AO7摩尔比=15∶1、150 min时,AO7的去除率可达到96.1%。在pH为3~9的条件下,AO7的去除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除了·OH、SO_(4)^(-),体系中的单线态氧及表面结合SO_(4)^(-)也参与了AO7的降解。XPS分析结果表明,C-O及π^(*)键可能作为活性位点参与PS活化产生活性物种对AO7进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过硫酸钠 AO7 活性物种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强化泡沫钛基空气扩散电极电过臭氧氧化及降解布洛芬效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蓓 梅竣乔 +3 位作者 谢谨裕 刘轶君 邓凤霞 邱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96,共18页
为了提高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对布洛芬这一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活性炭强化的泡沫钛空气扩散电极(AC@Ti-F GDE)的电过臭氧处理体系。该体系通过增强传统电过臭氧体系的氧化效能,用于布洛芬的去除。结果表明,相对于传... 为了提高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对布洛芬这一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活性炭强化的泡沫钛空气扩散电极(AC@Ti-F GDE)的电过臭氧处理体系。该体系通过增强传统电过臭氧体系的氧化效能,用于布洛芬的去除。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电极(Ti-F),微孔泡沫钛空气扩散电极(Ti-F GDE)体系中的HO•相对含量提升了155.7%。在投加活性炭后,AC@Ti-F GDE体系中的HO•相对含量在Ti-F GDE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35.4%。这种显著提升的HO•产量得益于AC@Ti-F GDE体系中H2O2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电过臭氧的氧化效能。通过精确调控活性炭的投加密度和颗粒粒径,确定了AC@Ti-F GDE电过臭氧体系中最佳的活性炭投加密度为0.8 mg/cm^(3),最佳颗粒粒径为850μm。在此基础上,将AC@Ti-F GDE电过臭氧体系应用于布洛芬污染物的处理,通过对比不同因素下该体系降解布洛芬的程度,得到最佳运行条件:pH值为7.00,电流为150 mA,O3,gas浓度为52.2 mg/L,并采用液相质谱检测布洛芬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得出了该体系的降解矿化机理:布洛芬首先通过羟基化、去甲基化和脱羧等反应逐步氧化支链,随后攻击苯环并开环生成脂肪酸,最终被进一步矿化生成CO_(2)和H_(2)O。AC@Ti-F GDE电过臭氧新体系,强化了传统电过臭氧体系氧化效能,为后续电过臭氧处理布洛芬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过臭氧技术 空气扩散电极 H_(2)O_(2) 布洛芬 颗粒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