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22年中国耕地趋粮化时空演变特征
1
作者 刘晓英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47-50,共4页
通过精准把握我国耕地趋粮化的总体态势,深入剖析其空间分布差异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缓解耕地非粮化现象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2006—2022年中国耕地趋粮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 通过精准把握我国耕地趋粮化的总体态势,深入剖析其空间分布差异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缓解耕地非粮化现象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2006—2022年中国耕地趋粮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耕地趋粮化水平呈现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的波动性变化;空间维度上,中国耕地趋粮地区总体由东北部地区向中部地区移动,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地区,同时,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趋粮化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基于30个省份案例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羽 刘伟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中国30个省份耕地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结果表明:(1)耕地“非粮化”或“趋粮化”演变是耕地稀缺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粮劳动力成本、农地流转规模、种粮土地成本、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中国30个省份耕地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结果表明:(1)耕地“非粮化”或“趋粮化”演变是耕地稀缺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粮劳动力成本、农地流转规模、种粮土地成本、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7个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2)存在生产要素驱动型和规模局限型两条“非粮化”路径,以及耕地资源丰裕—种粮规模化和土地成本诱导—种粮规模化两条“趋粮化”子路径;(3)种粮土地成本上涨是“非粮化”的重要诱因,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是互补因素,能够缓解种粮土地成本压力对粮食种植的不利影响;(4)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地流转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因素相互关联,对耕地种植结构演变发挥联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植结构 非粮化 趋粮化 组态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农户耕地“非粮化”倾向的影响——兼论不同情景约束下的调节效应
3
作者 田蓬鹏 陈吉平 +1 位作者 潘子纯 朱玉春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9,共15页
科学技术的采用并非都能形成积极影响,也可能诱导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与粮食作物相比,节水灌溉技术与非粮作物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和收益率,使得农户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增产增收的同时,易产生耕地“非粮化”倾向。基于河南等五省(... 科学技术的采用并非都能形成积极影响,也可能诱导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与粮食作物相比,节水灌溉技术与非粮作物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和收益率,使得农户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增产增收的同时,易产生耕地“非粮化”倾向。基于河南等五省(区)的3440户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农户耕地“非粮化”的诱导影响,并构建了相关情景约束以减弱不利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会显著促进农户耕地“非粮化”倾向产生。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形成的预期非粮作物收益与实际种粮收益的亩均收入差为5286.13元,是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农户耕地“非粮化”倾向之间的中介机制。规模化经营、降低劳动力成本等农户生产经营条件会显著减弱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农户耕地“非粮化”倾向的诱导作用;粮食补贴会显著抑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耕地“非粮化”的诱导,但受到种植规模的约束,小规模经营中粮食补贴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鉴于此,建议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通过完善节水灌溉的配套支持、优化粮食生产条件和加大种粮补贴等手段,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抑制耕地“非粮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 耕地“非粮化”倾向 农户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S+GWR模型的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飞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探究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R)模型对海南省儋州市部分地区非粮化耕地影响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时,对中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南... 为探究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R)模型对海南省儋州市部分地区非粮化耕地影响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时,对中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南和西南土壤pH值、东南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果树种植方式时,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地区土壤破碎指数、东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果树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草坪种植方式时,对研究区东部地区破碎化指数和种植规模的影响较大,草坪种植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挖塘养殖方式时,对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土壤pH值、东南部分地区种植规模影响较大,挖塘养殖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非粮化 耕地质量 关键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票价格探析:基于耕地价格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南洁 《西部论坛》 2013年第3期7-11,共5页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通过征收转用过程实现。比较征收转用前后的土地价格,可以看出地票的实质是对征收转用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地票价格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产生土地增值收益的权益价格,该权益价格不是土地增值收益,而是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格与生态价格之和。地票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此消彼长;不依成本定价,但必须制定最低保护价;呈上涨趋势,但上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票制度 地票价格 耕地价格 耕地征收转用 耕地经济价值 耕地社会价值 耕地生态价值 土地增值收益 权益价格 粮食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粮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阳谷县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卫庆 岳建伟 《宁夏农林科技》 2020年第1期26-29,17,共5页
在粮食作物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并且我国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国内各地出现的耕地“非粮化”现象,本文以鲁西平原产粮大县阳谷县为例,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粮作比... 在粮食作物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并且我国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国内各地出现的耕地“非粮化”现象,本文以鲁西平原产粮大县阳谷县为例,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粮作比例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耕地“非粮化”的因素,进而提出防控耕地“非粮化”的监管对策,以期为鲁西平原乃至我国广大平原地区防控耕地“非粮化”以及国家研究出台更为有效的惠农政策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耕地利用 耕地流转 惠农政策 监管系统 粮食安全 阳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