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ational nanofluids for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bivariate spectral quasi-linearization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Mlamuli DHLAMINI Hiranmoy MONDAL +1 位作者 Precious SIBANDA Sandile MOTS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24-841,共18页
In this study,we considered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a rotating viscous,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nanofluid with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and an insulated plate floating in the fluid.Three scenarios ... In this study,we considered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a rotating viscous,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nanofluid with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and an insulated plate floating in the fluid.Three scenarios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The first case is when the fluid drags the plate,the second is when the plate drags the fluid and the third is when the plate floats on the fluid at the same velocity.The denser microorganisms create the bioconvection as they swim to the top following an oxygen gradient within the fluid.The velocity ratio parameter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ynamics for this flow.Varying the parameter below and above a critical value alters the dynamics of the flow.The Hartmann number,buoyancy ratio and radiation parameter have a reverse effect on the secondary velocity for values of the velocity ratio above and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The Hall parameter on the other hand has a reverse effect on the primary velocity for values of velocity ratio above and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The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decreases the primary velocity.The secondary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alues of the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and is positive for velocity ratio values below 0.5.For values of the velocity ratio parameter above 0.5,the secondary velocity is negative for small values of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and as the values increase,the flow is reversed and becomes pos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NVECTION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velocity ratio rotational nanofluid bivariate spectral quasilinearization method(BSQ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focus technique for ISAR imaging of uniformly rotat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ExCoV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gguang Wu Hongqiang Wang +2 位作者 Bin Deng Yuliang Qin Wuge S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67-275,共9页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 The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imaging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parse re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solved by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The basis matrix in sparse ISAR imaging i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unknown rotation rate of a moving target, thus the rotation rate and the sparse signal should be jointly estimated. Especially due to the imperfect coarse motion compensation, we consider the phase error correction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sparse signal reconstruc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propose an iterative reweighted method, which jointly estimates the rotation rate, corrects the phase error and reconstructs a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The proposed method gives a gradual and interweaved iterative process to refine the unknown parameters to achieve the best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ISAR signals. Particularly, in ISAR image reconstruction, the l1norm minimization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user parameters. Setting these user parameters are not trivial and the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ir choices. Then, we consider an expansion-compression variance-component (ExCoV) based method, which is automatic and demands no prior knowledge about signal-sparsity or measurement-noise levels. Both numer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data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rotation rate and correct the phase errors simultaneously, and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s proved in terms of high resolution ISAR image. © 2017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 compensation Error correction Errors Image process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Inverse problems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terative methods Motion compensation Numerical methods rotati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翠民 田媛 +5 位作者 张瑞卿 何方 韩伟锋 张运红 潘晓莹 杨永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9,共9页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 基于4 a田间定位试验,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传统灌溉(TI)、喷灌(SI)和滴灌(DI)3种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均以DI处理最高,其次为SI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SPAD值分别提高3.3%~105.4%、5.6%~109.6%和1.0%~19.4%;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提高6.9%~21.1%、4.6%~39.2%和9.2%~50.6%;花生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出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8.8%~35.5%、2.8%~16.2%、1.7%~5.6%和4.1%~30.1%。不同灌溉方式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DI>SI>TI,与TI处理相比,DI处理小麦-花生周年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7.9%、19.8%和17.9%,SI处理分别提高10.1%、15.1%和10.1%。综上所述,在设置研究条件下,滴灌为小麦-花生周年最佳增产增效灌溉方式,其次为喷灌,两者均可以实现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小麦-花生轮作体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的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分析方法
4
作者 邓继华 谭建平 +2 位作者 邵旭东 王磊 田仲初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81,共13页
为在高耸大跨混凝土结构分析中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的耦合作用,文章基于平面应力单元开展计算方法的研究。利用共旋坐标法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脱耦的优点,将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视为特殊的材料非线性而在共旋坐标系中将其等效... 为在高耸大跨混凝土结构分析中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的耦合作用,文章基于平面应力单元开展计算方法的研究。利用共旋坐标法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脱耦的优点,将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视为特殊的材料非线性而在共旋坐标系中将其等效为徐变初应变荷载,几何非线性则通过共旋坐标系与结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予以考虑,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则采用能将荷载增量法与位移增量法合二为一的统一迭代求解列式,建立平面应力单元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耦合的分析方法,提供计算流程,对4个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已有文献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几何非线性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及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的算法是正确的,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相对于考虑几何线性与徐变以及仅计入几何非线性而言,在具体计算结果、不同自由度的影响程度以及达到徐变计算稳定值所要取的徐变计算时间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文中方法较容易推广到其他更复杂的共旋法几何非线性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 几何非线性 徐变 共旋法 统一迭代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
5
作者 陈琳 陈垚 +2 位作者 李松莛 付钰 潘海鸿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解决带转角焊缝焊接中机器人示教步骤复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示教起点、转角顶点、终点和用户输入的圆弧半径,利用空间矢量法将焊缝分为五段,并修正圆弧半径,进而规划各段焊缝焊接插... 为解决带转角焊缝焊接中机器人示教步骤复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点矢量法的转角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示教起点、转角顶点、终点和用户输入的圆弧半径,利用空间矢量法将焊缝分为五段,并修正圆弧半径,进而规划各段焊缝焊接插补路径;其次,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采用旋转矢量法规划焊枪姿态。在处理可能的内侧转角焊缝空间狭窄问题时,应用极限碰撞理论获取焊枪安全角度,以进一步调整焊枪姿态;最后,结合焊接路径规划和焊枪姿态规划,得到完整焊接轨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化了机器人示教操作,提高了焊接效率,实现了安全焊接。实践证明,该算法适用于实际焊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焊缝焊接 三点矢量法 旋转矢量法 焊接路径规划 焊枪姿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响应法的开沟施肥装置优化设计
6
作者 黄敞 王玲玲 +2 位作者 郑勇 黎土煜 刘友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5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的3个关键影响因子的影响顺序均为转盘转速>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优化方案为:刮板深度33.53 mm、施肥机前进速度0.65 m/s、转盘转速5.95 r/min时,以最优参数组合得到的施肥效率为15.00 g/s、施肥密度为25.00 g/m。在此条件下,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5.88%~+16.93%,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一致。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开沟施肥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排肥规律,为精准化、智能化施肥机械关键部件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装置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参数优化 曲面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推导与分析
7
作者 张国祥 曾荣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并推导出浅圆仓锥堆与平堆工况下的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满仓状态下地震侧压力的实测数据值及理论计算值,初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对地震侧压力进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仓壁摩擦力影响较大,在计算中不可忽视;在平堆工况下半径取值对大直径浅圆仓地震侧压力的影响较小,可将其简化为直线挡墙计算。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筒仓规范中地震侧压力的计算推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极限平衡法 滑动楔体 地震侧压力 拟静力法 旋转地震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与碰撞数值方法研究
8
作者 岳欠杯 王笑笑 +2 位作者 王岗 李辉 徐燕璐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针对浸没在流体中细长杆管柱间相互接触问题,基于嵌套网格技术,建立了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和碰撞的数值求解方法。将外环空流体域分为相互嵌套的子区域:背景网格和组件网格,推导了各嵌套区域流场边界传递信息的插值计算公式... 针对浸没在流体中细长杆管柱间相互接触问题,基于嵌套网格技术,建立了细长旋转杆管柱与采出液耦合振动和碰撞的数值求解方法。将外环空流体域分为相互嵌套的子区域:背景网格和组件网格,推导了各嵌套区域流场边界传递信息的插值计算公式,采用分域方法对采出液流体域与杆柱固体域耦合进行求解,并建立了物理量传递方法和归一化收敛准则。搭建了垂直旋转杆柱与采出液耦合模拟实验装置,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流体黏度、杆柱旋转速度条件下细长杆管柱间耦合振动与碰撞特性,结果表明:流体黏度越大,杆柱运动受流体黏性阻力的影响越明显,碰撞时的接触压力越小,振动越小;杆柱转速越大,振动越剧烈,杆柱受扭转变形的影响越明显,碰撞时的法向加速度越小,接触压力因此减小;当管柱间发生碰撞时,杆柱任意一点加速度发生突变,振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振动 旋转杆柱 振动与碰撞 嵌套网格 分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横向振动的格林函数解
9
作者 常学平 陈美 +1 位作者 范谨铭 于学会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受压旋转钻柱易发生横向振动,引起钻柱失效、井眼扩径等严重事故。采用格林函数法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横向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系统双向耦合振动的响应解析解。以钻柱整体为对象,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计入自旋角速度及... 受压旋转钻柱易发生横向振动,引起钻柱失效、井眼扩径等严重事故。采用格林函数法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横向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系统双向耦合振动的响应解析解。以钻柱整体为对象,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计入自旋角速度及钻压影响的钻柱双向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格林函数法,将方程进行分离变量、Laplace变换和Laplace逆变换,获得了受压自旋复合材料钻柱双向耦合振动的格林函数解。在数值分析部分,首先验证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借助系统的格林函数解,分析了纤维铺层角、旋转角速度、钻压、钻井液流速等参数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的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纤维铺层角越大钻柱系统的格林函数响应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转速越大对应钻柱的格林函数响应也随之增大;自旋角速度、钻井液流速及纤维铺层角联合效应下,钻柱系统横向耦合振动会产生共振带。据共振带发生的位置可以找出结构因为发生大幅度振动进而导致失稳和破坏的复合材料与旋转角速度的危险取值区间,通过避开危险取值区间从而有效避免结构的失稳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函数法 LAPLACE变换 复合材料钻柱 旋转角速度 共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取样过程钻杆转速对煤屑-气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宏图 甄泽栋 +1 位作者 李博涛 张欧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 为探究负压取样过程中钻杆内煤屑-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法探讨钻杆转速、煤屑质量流量对煤屑输送过程中气固流动速度分布及煤屑输送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钻杆内气流最大轴向速度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最大切向速度迅速衰减并消失;钻杆转速增加时,气流最大轴向速度变化不大,最大切向速度显著增加;随着钻杆转速增加,煤屑螺旋流更加明显,旋流区距离变长,悬浮区距离变短;进入钻杆的煤屑数量减少,5 m/s速度以上的煤屑分布增多且分散;转动时钻杆内部实际固气比小于设定值,煤屑输送效率随转速的提高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取样 钻杆转速 煤屑 流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模式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公式推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鹏 姚嘉楠 +4 位作者 江胜学 丁健 徐长节 钟旭 王艳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通过离散元方法模拟对水平微分单元法及其基本假设进行验证,论证了水平微分单元法用于绕墙顶旋转(RT)模式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研究的合理性.基于离散元模拟结果,针对Ⅰ、Ⅱ区土体分别采用不同的圆弧形小主应力轨迹线考虑土拱效应,假设... 通过离散元方法模拟对水平微分单元法及其基本假设进行验证,论证了水平微分单元法用于绕墙顶旋转(RT)模式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研究的合理性.基于离散元模拟结果,针对Ⅰ、Ⅱ区土体分别采用不同的圆弧形小主应力轨迹线考虑土拱效应,假设土体滑裂线为二次抛物线,通过改进水平微分单元法,依据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RT模式下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通过与离散元方法模拟结果及其他已有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墙顶旋转模式 主动土压力 有限土体 水平微分单元法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稻茬冬油菜耕层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黑儿平 杨泽鹏 +4 位作者 吴永成 陈红琳 秦鱼生 上官宇先 何明江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0,共11页
水稻-油菜一年两熟是四川省稻田主要的水旱轮作模式。为探讨该模式下合理的耕作和施肥方式,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8个耕作和施肥方式处理组合,分析其对土壤物理、化学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冬油菜... 水稻-油菜一年两熟是四川省稻田主要的水旱轮作模式。为探讨该模式下合理的耕作和施肥方式,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8个耕作和施肥方式处理组合,分析其对土壤物理、化学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冬油菜产量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方式下,旋耕(RT)较免耕(NT)平均提高了0~3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23.25%)和孔隙度(14.79%),同时降低了土壤容重(9.78%)。RT条件下,在0~10 cm土层中,撒施(SS)较穴施(XS)和条施(TS)平均分别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4.87%)、容重(10.23%)以及有机质(5.55%)、全磷(6.12%)、碱解氮(13.66%)和有效磷(31.77%)的含量,但降低了土壤孔隙度(7.69%)和毛管孔隙度(12.25%)以及全钾(7.72%)含量;TS在10~20 cm土层中增加了土壤水分、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较SS和XS平均增幅分别为12.03%、7.96%、13.08%、24.16%、9.56%和5.51%,同时降低了土壤容重(8.81%);NT下,在0~10 cm土层中,TS较SS和XS提高了土壤毛管孔隙度以及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5.42%、7.00%、18.41%和13.21%,而XS则在该土层中提高了土壤水分以及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与NT相比,RT降低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NT下TS和XS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研究表明,RT结合SS或TS,NT结合XS或TS处理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还能实现冬油菜产量增产的作用。因此,在川西平原水旱轮作区,RT条件下应选择SS或TS作为施肥方式,而在NT条件下,则应选择XS或TS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耕作方式 施肥方式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m望远镜的三镜Rotator组件轴承概念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燕芹 张景旭 +2 位作者 杨飞 王槐 陈宝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0-1517,共8页
针对美国30m望远镜(TMT)三镜系统在工作时的特殊要求,对三镜系统的Rotator组件轴承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在载荷连续变化条件下轴系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该系统独特的运动和受力方式并对比现有大型望远镜结构形式,确定了三排滚柱支撑的轴系... 针对美国30m望远镜(TMT)三镜系统在工作时的特殊要求,对三镜系统的Rotator组件轴承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在载荷连续变化条件下轴系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该系统独特的运动和受力方式并对比现有大型望远镜结构形式,确定了三排滚柱支撑的轴系方案及轴承结构参数。计算中将天顶角定义为变量,确定了轴承的最恶劣工况及此时的望远镜指向。采用了数值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这一条件下的轴承变形和应力同时进行校核,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天顶角为0°~65°时,轴承在x、y、z方向上的变形不超过0.015mm,轴承倾角不超过1.7×10-5 rad,满足设计要求,并留有很大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望远镜 三镜系统 轴承 三排滚柱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研制
14
作者 缪培贤 刘志栋 +4 位作者 陈大勇 史彦超 杨世宇 蔡志伟 杨旭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首先,介绍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其次,分析标量原子磁力仪选用自激振荡型Mx光泵磁力仪或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时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分布情况;最后,在地磁场附近验证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测量40000 nT附近的矢量磁场时,其总场测量灵敏度小于1 nT/Hz1/2(@0.1 Hz),角度测量灵敏度小于0.1°/Hz1/2(@0.1 Hz),空间立体角测量盲区占比低于12%。本文所述矢量原子磁力仪具有动态连续测量、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盲区小的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原子磁力仪 抽运-检测 磁场旋转调制法 测量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转角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边形单元
15
作者 黄观新 卢永和 +2 位作者 李航行 杨志军 陈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为解决不同单元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试探-修正”位移插值方法,用于构造具有旋转自由度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以平动位移和转动角度作为节点参数,采用双线性插值对位移场进行试探,... 为解决不同单元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试探-修正”位移插值方法,用于构造具有旋转自由度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以平动位移和转动角度作为节点参数,采用双线性插值对位移场进行试探,根据转角的偏差,采用双三次插值对位移场进行校正.通过分片测试证明了该方法构造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收敛性,并用三个算例进一步验证了其性能.数值结果表明,基于“试探-修正”插值的四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不仅收敛速度快,数值精度高,还能与梁单元兼容,方便混合单元建模.此外,“试探-修正”插值方法可参数化,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研究其他具有真实转角的单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插值 数值算法收敛性 四边形平面单元 真实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头非线性转动效应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简化解
16
作者 张志伟 郑刚 +4 位作者 程雪松 梁荣柱 杨海滨 赵静 仲志武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3-1594,共12页
纵向轴力和接头螺栓屈服会引起外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环间接头转动刚度的显著非线性变化,现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多是将隧道简化为具有恒定抗弯刚度的等效连续长梁,难以反映环间接头的非线性转动效应。首先,考虑盾构隧道横向性能... 纵向轴力和接头螺栓屈服会引起外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环间接头转动刚度的显著非线性变化,现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计算方法多是将隧道简化为具有恒定抗弯刚度的等效连续长梁,难以反映环间接头的非线性转动效应。首先,考虑盾构隧道横向性能和环间螺栓弹塑性行为,基于严格的隧道横断面椭圆参数方程推导其环缝分别处于弱拉弯、纯弯和压弯状态下的环间接头转动刚度计算公式;其次将盾构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一系列由非线性转动弹簧和线性剪切弹簧连接而成的Timoshenko短梁,同时采用沿隧道外壁均匀分布的法向和切向Winkler地基弹簧模拟土-隧道相互作用;然后借助状态空间法推导外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不连续位移解答,并提出轴向压力作用下隧道纵向变形迭代求解流程;最后通过对比已有理论方法和某基坑开挖引发下方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工程的实测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并基于某地表堆载诱发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工程案例研究纵向轴力和横向刚度对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环间螺栓屈服会显著增大接头张开量和环缝的受拉面积;轴向压力的施加能够显著降低隧道因基坑卸荷引发的纵向位移、接头张开和环间错台变形。参数分析表明:随着纵向轴力由拉力增加为压力,既有隧道最大纵向位移和最大截面转角均逐渐减小,且减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最大接头张开量近似线性减小;既有隧道横向刚度的降低会导致其纵向位移和接头张开量的显著增加以及环间错台量的略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间接头 非线性转动效应 纵向梁-弹簧模型 状态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
17
作者 李光明 黎铭 +2 位作者 王虹淇 温朝杰 张进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测量轴承滚动体转速的方法有限,目前仅有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动体磁化方法较为通用,但磁化滚动体的磁性不稳定,容易受到温度、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或测量方法失效。为进一步提高磁化法的测量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 测量轴承滚动体转速的方法有限,目前仅有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动体磁化方法较为通用,但磁化滚动体的磁性不稳定,容易受到温度、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或测量方法失效。为进一步提高磁化法的测量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改进滚子转速测量方法,将对滚子进行磁化改为在滚子端面嵌入磁铁,以提高滚子磁场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测量装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滚子瞬时转速与环形线圈内感应电压频率的定量关系;通过行星轮试验得到的行星轮转速与环形线圈感应电压频率的对应关系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提出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搭建圆柱滚子轴承测速与打滑测试平台,测量了滚子的瞬时转速与打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一致,验证了提出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电磁感应 转速 打滑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减速器几何回差分析及实验研究
18
作者 方凯 王会良 苏建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139,共6页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部件,其回转误差是传动精度的一个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影响RV减速器回差的因素,建立几何回差的数学模型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总体机构的回差数值。使用SOLIDWORKS建立RV减速器三维装配模型,...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部件,其回转误差是传动精度的一个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影响RV减速器回差的因素,建立几何回差的数学模型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总体机构的回差数值。使用SOLIDWORKS建立RV减速器三维装配模型,设置其材料属性及配合条件,建立ADAMS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将其结果与传动误差数学模型进行比对验证。搭建RV减速器传动误差实验平台,对RV减速器的回转误差进行测量,将最终所得结果与数学建模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验证仿真以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模拟法 ADAMS 回差 数学建模 运动仿真 回转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通道不同流向旋转输流管动力学特性分析
19
作者 张博 王毅琛 +2 位作者 蔡承宇 丁虎 陈立群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输出动力的关键部件,为了叶片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需要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通道.叶片在内部流体和自身旋转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将叶片简化为多通道不同流向的旋转输流管的开放模型,使用能量法推导...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输出动力的关键部件,为了叶片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需要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通道.叶片在内部流体和自身旋转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将叶片简化为多通道不同流向的旋转输流管的开放模型,使用能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并进行复模态分析.通过算例研究,揭示了流向、流速和转速对系统稳定性和模态转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输流管 假设模态法 失稳临界流速 模态转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方法
20
作者 黄志 龚莉 +2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提出了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的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三种节点连接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弯矩-转角曲线。基于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基于组件法建立了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到节点的极限弯矩与初始转动刚度值,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小,吻合良好。基于极限弯矩、初始转动刚度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四折线弯矩-转角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适用性。该研究建立的四折线模型简单、精确且表达直观,可为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组合箱梁节点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节点 组件法 弯矩-转角模型 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