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在组合式防护结构中的应用
1
作者 时述峰 孔祥振 +2 位作者 方秦 杨亚 高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3,共15页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开展以梯度泡沫混凝土作为分配层的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的数值模拟,探讨梯度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组合式防护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Soil and Foam模型相比,新模型在应力波传播和损伤破坏方面预测更好,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作用在主体结构上的应力以及分配层的损伤破坏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模型 组合式防护结构 梯度分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混凝土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信刚 马保国 付洪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界面劈裂抗拉、显微硬度、SEM等测试手段综合评价了梯度结构混凝土(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复合材料(MIF)-高性能混凝土(HPC),低渗透混凝土(LPC)-HPC)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梯度结构混凝土进行两次浇注成型时... 采用界面劈裂抗拉、显微硬度、SEM等测试手段综合评价了梯度结构混凝土(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复合材料(MIF)-高性能混凝土(HPC),低渗透混凝土(LPC)-HPC)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梯度结构混凝土进行两次浇注成型时,采用压印工艺可产生界面强化效应,提高界面黏结强度10%~35%,从而有效解决界面黏结强度降低的问题;整体上MIF-HPC净浆界面的显微硬度高于LPC-HPC,即MIF-HPC净浆界面的黏结状况好于LPC-HPC,这是因MIF-HPC净浆界面的水化产物结构比LPC-HPC的更为致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混凝土 界面黏结强度 界面强化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水对混凝土静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郑丹 李鑫鑫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4,共5页
对现有孔隙水对混凝土静力特性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的试验研究方法和结论,分析湿度梯度、孔隙水压力以及液体表面张力等因素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强度的影响机理,指出孔隙水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对现有孔隙水对混凝土静力特性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的试验研究方法和结论,分析湿度梯度、孔隙水压力以及液体表面张力等因素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强度的影响机理,指出孔隙水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孔隙水 湿度梯度 表面张力 结构强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梯度条件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福来 龚爱民 +2 位作者 彭玉林 石铁飚 任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80,84,共3页
混凝土衬砌是地下工程结构的普遍形式,但在地热条件下,除温度作用外,地下水往往也具有一定的侵蚀性,这严重地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到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基于温度梯度及环境水侵蚀条件下,对隧洞衬砌应用双层混凝土结构,内层(保... 混凝土衬砌是地下工程结构的普遍形式,但在地热条件下,除温度作用外,地下水往往也具有一定的侵蚀性,这严重地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到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基于温度梯度及环境水侵蚀条件下,对隧洞衬砌应用双层混凝土结构,内层(保护层)为C2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外层(结构层)为C30钢筋混凝土,并通过结构计算及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各层混凝土的厚度与材料的最佳配比。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与混凝土配合比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梯度 水侵蚀 隧洞 分层结构混凝土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桥悬臂施工阶段温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谢东 蔡素军 石明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2,45,共4页
以新疆伊犁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悬臂施工阶段箱梁的温度场仿真模型,对箱形梁桥施工过程中温度效应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到桥梁在不同时刻温度场作用下的应力及线形变化,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温度场仿真... 以新疆伊犁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悬臂施工阶段箱梁的温度场仿真模型,对箱形梁桥施工过程中温度效应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到桥梁在不同时刻温度场作用下的应力及线形变化,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温度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得出一些温度效应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梁桥施工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形梁 钢筋混凝土结构 温度效应 温度场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的阻尼特性和界面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信刚 吴链 卢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0-785,共6页
基于梯度功能设计理念,制备了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GSCDE),同时采用自由振动法、抗压强度试验、显微硬度计、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和仪器来分别测试GSCDE的阻尼特性、抗压强度、界面显微硬度、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 基于梯度功能设计理念,制备了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GSCDE),同时采用自由振动法、抗压强度试验、显微硬度计、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和仪器来分别测试GSCDE的阻尼特性、抗压强度、界面显微硬度、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比例的增加,GSCDE阻尼比随之递增,抗压强度则随之递减,立方体试件破坏时外观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GSCDE阻尼比可达3.96%以上,抗压强度可达55.0 MPa以上;与单层高性能混凝土(HPC)或单层高阻尼混凝土(HDC)相比,GSCDE能兼顾阻尼特性和强度,解决了高阻尼混凝土的组合减振结构一体化问题;在GSCDE阻尼层和结构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区中,显微硬度从阻尼层到结构层均匀递增,2种混凝土相互渗透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整体;GSCDE中界面结合区的结合情况良好,有利于提高GSCDE的力学性能和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混凝土 阻尼 界面 显微硬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式混凝土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邢子寒 刘永健 +2 位作者 闫新凯 王小龙 刘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10,共14页
为分析不同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的差异,评估竖向温度梯度效应对混凝土梁桥的影响程度,总结了不同国家和行业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从梯度曲线形式和温度基数取值两方面讨论了效应计算结果的差异。选取了20... 为分析不同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的差异,评估竖向温度梯度效应对混凝土梁桥的影响程度,总结了不同国家和行业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从梯度曲线形式和温度基数取值两方面讨论了效应计算结果的差异。选取了20多座不同结构体系、跨径和截面形式的混凝土梁桥,计算了在包括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在内的2种典型的竖向正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各项效应,与自重和汽车作用产生的效应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规范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在梯度曲线形式和温度基数取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对温度效应计算结果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顶部温差的影响深度越大,桥梁的变形和次生弯矩越大,考虑底部升温段时截面下缘有更大的自压应力;不同的铺装层类型和气候条件造成桥梁温度基数取值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温度效应可能相差1.5倍~2.0倍;相同结构体系和截面形式的中小跨混凝土梁桥随着跨径增大,自重效应占比增加,汽车和温度效应占比减小,但是温度和汽车效应的相对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结构体系和跨径相同时,T梁的温度效应占比要比空心板和小箱梁高出0.6%~16.5%;温度效应在一些效应类型中占有很大比例,温度作用引起的中小跨简支梁桥的变形和截面上缘应力能与自重和汽车效应相近,引起的中小跨连续梁桥的截面上缘应力能超过自重和汽车效应甚至两者总和,墩顶截面下缘应力能与自重和汽车效应相当,引起的大跨径连续箱梁桥截面上缘应力能超过汽车效应的数倍;若考虑铺装层类型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温度基数取值较大的梁桥上,温度效应占比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梁桥 温度梯度 温度效应 效应对比 跨径 截面形式 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开仲 覃乐勤 吕文高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由于荷载或环境因素,在役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的实际状态与新建时的状态存在差异,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要受力部分钢管混凝土拱肋,提出基于共轭梯度法并结合空间曲率模态差对其计算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对一个单圆管钢管混凝土拱... 由于荷载或环境因素,在役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的实际状态与新建时的状态存在差异,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要受力部分钢管混凝土拱肋,提出基于共轭梯度法并结合空间曲率模态差对其计算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对一个单圆管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模型修正,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曲率模态和固有频率的目标函数比基于曲率模态的目标函数修正效率高了1倍;目标函数取前2阶曲率模态的修正精度明显高于取1阶曲率模态的修正精度,损伤区域越多越明显;损伤区域越多,修正精度越低,需要的模态阶数越高;该方法不仅可以对模型进行修正,还可用于损伤识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钢管混凝土结构 拱肋 模型修正 共轭梯度法 优化算法 曲率模态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一凡 潘文豪 罗尧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8-996,共9页
针对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经济适用工况和优化方向,以重要参数为基础,对大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在优化分析时,以组合楼盖的经济等效用钢量为目标函数,变量包括钢梁截面尺寸、钢梁间距和混凝土翼板厚度等8个... 针对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经济适用工况和优化方向,以重要参数为基础,对大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在优化分析时,以组合楼盖的经济等效用钢量为目标函数,变量包括钢梁截面尺寸、钢梁间距和混凝土翼板厚度等8个参数,约束条件服从塑性设计理论、规范规定和工程经验.在不同跨度和可变荷载下,利用广义简约梯度(GRG)算法求解获得经济等效用钢量最小的组合梁截面.根据优化结果,跨度小于60 m、可变荷载小于6 kN/m2的组合楼盖能够有效地发挥组合结构的组合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传统组合楼盖经济适用性不强的超大跨楼盖,从提高腹板承载效率的角度,可以使用波形钢腹板组合楼盖体系,考虑张弦梁受力高效的优点提出新型弦支组合楼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优化设计 大跨结构 经济等效用钢量 弦支组合楼盖 广义简约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变流道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度应力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巧荣 强晟 +1 位作者 裘华锋 张南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91-196,共6页
水电站和泵站的流道结构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流线形结构,可以统称为渐变流道结构,工程经验表明,它们在施工期的应力发展特点不同于其他水工混凝土结构。以此类结构的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不同约束形式影响下混... 水电站和泵站的流道结构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流线形结构,可以统称为渐变流道结构,工程经验表明,它们在施工期的应力发展特点不同于其他水工混凝土结构。以此类结构的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不同约束形式影响下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的两个端部均被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结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易发生贯穿性裂缝;而任意一端被约束时与两端自由的应力状态差别不大。此外,由于粗端与细端断面尺寸相差较大,导致它们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变化不同步,相位差约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变流道结构 数值仿真 约束 温度场 温度应力 混凝土结构 施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路基持续上拱整治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新冈 张千里 +4 位作者 蔡德钩 陈锋 李中国 闫宏业 王鹏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35,159,共4页
部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存在上拱变形量较大且持续不收敛,超出轨道可调节能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变梯度结构EPS混凝土板整治路基持续上拱的方法,根据测量结果实施了开挖置换方案及后期维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变梯度结构板... 部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存在上拱变形量较大且持续不收敛,超出轨道可调节能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变梯度结构EPS混凝土板整治路基持续上拱的方法,根据测量结果实施了开挖置换方案及后期维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变梯度结构板的应力及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整治路基持续上拱变形,后期维修简单易行,可长期确保轨道平顺性;变梯度结构板最大应力及变形分别满足EPS混凝土强度及高速铁路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路基上拱 EPS混凝土 变梯度结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混凝土超高塔柱设计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朱瑞允 阿布都热依木江·库尔班 任伟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4,共7页
针对斜拉桥混凝土超高桥塔因温度和收缩引起的拉应力较大,表面易出现施工裂缝、麻面、蜂窝等现象,基于皮肤效应的仿生理念,对斜拉桥超高塔柱进行分层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内侧结构层混凝土及外侧功能层混凝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梯度功能... 针对斜拉桥混凝土超高桥塔因温度和收缩引起的拉应力较大,表面易出现施工裂缝、麻面、蜂窝等现象,基于皮肤效应的仿生理念,对斜拉桥超高塔柱进行分层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内侧结构层混凝土及外侧功能层混凝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梯度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并采用材料性能试验和结构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层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分别为210 mm、510 mm,具有较好的工作性和可泵送性;抗拉强度达到5.2 MPa;模型表面仅存在少量宽0.02~0.05 mm不可见裂纹;室内试验碳化深度为0.2~0.5 mm,平均水渗透深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分别为16 mm和1.2×10-12 m2/s。梯度混凝土超高桥塔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耐久性和美观性,已成功应用在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桥塔 梯度混凝土 结构层 功能层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