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地下水库破碎岩体压实全过程储水性能与演化机制
1
作者 张华 张冰 +3 位作者 张锁 李鹏 张勇 王路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为研究冒落带破碎岩体在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的动态储水性能及演化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装置,对粗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的破碎岩样进行了侧限压实试验,获取了压实全过程的孔隙率、碎胀系数和空间演化图像。试验结果表明:破碎岩体压... 为研究冒落带破碎岩体在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的动态储水性能及演化机制,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装置,对粗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的破碎岩样进行了侧限压实试验,获取了压实全过程的孔隙率、碎胀系数和空间演化图像。试验结果表明:破碎岩体压实过程可分为大空隙压实、小空隙压实、破碎后压实和压实强化4个阶段,其中岩体储水空间变化主要出现在第1、3阶段。由于岩体强度及遇水软化特性差异,3类破碎岩体包含了不同的压实过程及分段特征,进而导致砂质泥岩的储水空隙分别是粗砂岩和泥岩的3.75和7.5倍。随着粒径的增大,破碎岩体稳定性提高,粗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的空隙率分别增大0.20、0.09和0.04。试验结果可采用颗粒力学进行解释,岩体的压实过程本质上是松散岩块之间的滑移、挤压和力链形成,岩性、覆岩压力、颗粒级配的变化导致了3个阶段的发生次序与颗粒体系接触刚度的差异,进而导致岩体储水系数差异。研究成果可为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能力准确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破碎岩体 压实过程 覆岩压力 颗粒级配 储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法的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正君 杨绍战 +3 位作者 朱艳艳 李广平 来弘鹏 李法坤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4-1341,共8页
为了防治隧道突涌水灾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以云山隧道为例,建立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突涌水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是控制云山隧道发生突涌水风险的主要因素;确定云山隧道... 为了防治隧道突涌水灾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以云山隧道为例,建立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突涌水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是控制云山隧道发生突涌水风险的主要因素;确定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为4级,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损失等级为3级,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为Ⅲ级。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相一致,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确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突涌水 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 风险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神经网络在厚层细分水淹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延杰 杨艳 +1 位作者 杨青山 马宏宇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4,共5页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储层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测井曲线的幅度和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立一种能描述测井曲线幅度和形态变化的模式识别技术,有利于储层水淹级别的准确判别。在分析水驱后储层性质变化规律及水淹层测井...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储层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测井曲线的幅度和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建立一种能描述测井曲线幅度和形态变化的模式识别技术,有利于储层水淹级别的准确判别。在分析水驱后储层性质变化规律及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提取厚油层的曲线形态特征,弥补了由于厚层细分引起的曲线形态信息缺失。选取曲线形态特征参数、原始测井曲线以及成果曲线作为识别水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水淹层自动识别方法。应用7口取心检查井的176个样本建立水淹层模式库,进行网络训练,使用训练好的过程神经网络对大庆油田北1-55-检E66井等2口井进行水淹解释,结果表明,解释符合率为81.3%,该方法可提高水淹层测井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特高含水期 厚层细分 曲线形态特征 过程神经网络 水淹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污水压力式深度过滤工艺模式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宏奇 娄玉华 +1 位作者 王志华 于雪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85-92,共8页
以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回注为思路,数值模拟研究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开展深度过滤处理的可行性及潜力。通过分析比较过滤流场的油珠及悬浮物粒子聚集分布、过滤出水水质含油与悬浮物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除油率和悬浮物去... 以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回注为思路,数值模拟研究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开展深度过滤处理的可行性及潜力。通过分析比较过滤流场的油珠及悬浮物粒子聚集分布、过滤出水水质含油与悬浮物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的定量,构建并优化了适合于含聚污水压力式深度过滤的工艺模式。结果表明,“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深度过滤工艺模式可依靠水力、界面效应实现进一步截污,再现出稳定的过滤性能,综合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7.78%和87.11%,滤后水质的含油、悬浮物指标均可控制在深度处理水源要求的5mg/L以内,是含聚污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潜在过滤工艺模式,为有效应对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开发中的水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模式 深度处理 级配滤料填设 流场特征 含聚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喻连香 邱冠周 +3 位作者 王海东 邱显扬 陈淼 周吉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效分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72%时,采用p H=3的硫酸溶液为浸出剂,在液固比为4 m L/g、搅拌转速为1 400 r/min、浸出时间为24 h条件下浸铜,可以获得铜浸出率为93.33%的指标;铜浸渣经自来水搅拌洗涤至p H=6以后,以丁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1扫硫浮选,可获得硫品位为48.44%、对铜浸渣回收率为95.57%的高品质硫精矿;浮硫尾矿在磁介质为2mm棒介质、脉动冲程为16 mm、冲次为280次/min、背景磁感应强度为0.6 T条件下,经1次高梯度强磁选选铁,可获得铁品位为51.42%、对铜浸渣回收率为17.02%的铁精矿。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采用铜浸出—硫浮选—铁磁选的工艺流程可以实现矿石中铜硫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铜硫矿石 水溶性铜 酸浸 选冶联合流程 浮选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SETH水利枢纽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的升级与改良 被引量:1
6
作者 宁钟 王长江 黄正海 《四川水力发电》 2020年第S02期98-102,126,共6页
介绍了对新疆SETH水利枢纽工程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能力、产量、级配、除尘进行的升级改良过程,升级改良后,骨料供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量和级配要求,除尘效果明显,减少了扬尘,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介绍了具体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的... 介绍了对新疆SETH水利枢纽工程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能力、产量、级配、除尘进行的升级改良过程,升级改良后,骨料供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量和级配要求,除尘效果明显,减少了扬尘,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介绍了具体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的升级与改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石加工生产系统 生产能力 产量 粒径级配 除尘 升级改良 SETH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水泥稳定碎石排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郑海兵 盛明乾 +4 位作者 田璐 乔弘 张旭 张爱勤 孙华东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通过测试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孔隙率、渗透系数等指标,研究了级配、水泥用量、成型工艺等因素对透水水泥稳定碎石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水泥稳定碎石采用最大密实级配理论连续开级配设计,最佳级配为:m(5~10 mm碎石)∶m(10~2... 通过测试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孔隙率、渗透系数等指标,研究了级配、水泥用量、成型工艺等因素对透水水泥稳定碎石排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水泥稳定碎石采用最大密实级配理论连续开级配设计,最佳级配为:m(5~10 mm碎石)∶m(10~20 mm碎石)=25∶75;水泥的最佳用量为7%;通过静压成型与插捣成型法对形成透水水泥稳定碎石结构较为有利;按最佳级配和水泥用量,采用静压成型,得到的透水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7 MPa,孔隙率为15.2%,透水系数为1.54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水泥稳定碎石 级配 水泥用量 成型工艺 排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磨铁路新平隧道区域地质分析及隧址优劣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华 孙意 +2 位作者 李永志 潘岳 彭桂彬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8-67,共10页
为分析评价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通过对玉磨铁路新平隧道隧址区域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调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隧道场址优劣等级进行风险评判。结果表明:1)受隧址区地形地貌、... 为分析评价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通过对玉磨铁路新平隧道隧址区域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调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隧道场址优劣等级进行风险评判。结果表明:1)受隧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地应力等地质因素影响和控制,隧道围岩整体表现为破碎、富水软弱,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突泥涌水、坍塌、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2)新平隧道隧址优劣等级综合评价值为1.31,场址优劣等级为极差,建设风险极高;3)结合隧道施工实际揭露的围岩级别和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验证了隧址优劣等级评价方法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区域地质分析 层次分析法 突泥涌水 优劣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级土质心墙堆石坝防渗砾石土料加水工艺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勇 张建博 +2 位作者 张胜 胡永福 王照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2,69,共4页
针对某300 m级特高土质心墙堆石坝的天然宽级配砾石防渗土料存在“天然含水率低”的特点,进行了“皮带机加水+堆料机堆料+料仓闷料”工艺和“分层摊铺+管网加水+料仓闷料”工艺的现场对比试验,验证相关加水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试验... 针对某300 m级特高土质心墙堆石坝的天然宽级配砾石防渗土料存在“天然含水率低”的特点,进行了“皮带机加水+堆料机堆料+料仓闷料”工艺和“分层摊铺+管网加水+料仓闷料”工艺的现场对比试验,验证相关加水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皮带机加水工艺较管网分层加水工艺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皮带机自动化加水系统能实时、高效、精准地实现土料自动化加水;补水后的土料经过皮带运输由堆料机堆料,可实现自动化均匀堆料;土料加水完毕,闷制3~4 d后内部含水率基本稳定,闷料所需时间短;并提出了皮带机加水工艺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皮带机加水+堆料机堆料+料仓闷料”工艺可为类似土石坝的土料含水率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m级土质心墙堆石坝 天然宽级配砾石土 防渗土料改性 提高含水率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五彩湾煤制备气化水煤浆的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红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0,共5页
为提高低阶煤的成浆浓度,以新疆五彩湾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试制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制浆工艺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1.05%;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颗粒质... 为提高低阶煤的成浆浓度,以新疆五彩湾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试制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制浆工艺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1.05%;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颗粒质量比为6∶4的条件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可达57.08%,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6个百分点;采用中试制浆工艺,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6.19%,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5个百分点,略低于实验室的间断级配制浆工艺。中试制浆试验有效的验证了实验室的小试结果,且中试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间断级配 气化水煤浆 制浆工艺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5051—201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中洗水浓度测定方法的说明
11
作者 张贤贤 任利勤 +1 位作者 杨成钰 吴大为 《选煤技术》 CAS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鉴于洗水浓度是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准确、快速测定洗水浓度对选煤生产的重要性,为给选煤生产中洗水浓度测定提供指导,基于对洗水概念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当前选煤生产中四种常用的洗水浓度测定法,包括MT/T 808—1... 鉴于洗水浓度是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准确、快速测定洗水浓度对选煤生产的重要性,为给选煤生产中洗水浓度测定提供指导,基于对洗水概念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当前选煤生产中四种常用的洗水浓度测定法,包括MT/T 808—1999《选煤厂技术检查》、MT/T 805—1999《煤矿水中悬浮物的测定方法》规定的两种标准测定方法和采用浓度壶、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的两种快速测定方法,并对各测定方法的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认为,在评定洗水闭路循环等级时可采用两种标准测定方法;当用于选煤厂内部快速检查时,浓度较高的洗水可采用浓度壶来测定,低浓度洗水则推荐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标准 洗水浓度测定 标准测定方法 快速测定方法 悬浮液浓度 洗水闭路循环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委信息安全评估项目研究与实践
12
作者 黄锐 宗华丽 王妍 《水利信息化》 2011年第3期35-40,51,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标准发展,针对海委首次开展的信息安全评估工作情况,从评估目标、范围、方法和内容几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差距分析找出了海委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对今后... 介绍了国内外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标准发展,针对海委首次开展的信息安全评估工作情况,从评估目标、范围、方法和内容几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差距分析找出了海委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对今后海委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海委信息化等级保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 水利信息化 差距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提浓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鑫 《煤质技术》 2020年第4期52-57,共6页
水煤浆浓度偏低会限制其高效利用,粒度级配为水煤浆提浓技术的关键要素。对比改造前后的制浆系统工艺流程,结合分形级配理论对粒度分布与成浆性关系进行分析,即利用PFC2D对单峰和双峰级配煤粉的堆积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改造方案进行... 水煤浆浓度偏低会限制其高效利用,粒度级配为水煤浆提浓技术的关键要素。对比改造前后的制浆系统工艺流程,结合分形级配理论对粒度分布与成浆性关系进行分析,即利用PFC2D对单峰和双峰级配煤粉的堆积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改造方案进行运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平均粒径15μm的煤粒填充平均粒径125μm的煤粒,形成的双峰级配堆积效率最高可达83.52%,较单峰级配提高4.2%,即分级研磨堆积效率高于单磨机的堆积效率,采用双峰级配制浆工艺时适当增大细粒含量至约20%则可制得较高浓度的水煤浆。在工业上利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进行验证,通过对比改造前后气化水煤浆的质量指标及相关气化参数,发现采用改造工艺后水煤浆浓度提高了2.6个百分点,析水率减少了0.6个百分点,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水煤浆浓度提高后,气化炉的比煤耗降低了18 kg/1000 Nm^3,比氧耗降低了12 Nm^3/1000 Nm^3,有效气体积分数提高了1.69个百分点,吨精甲醇耗煤减少0.07 t,吨精甲醇耗氧减少29 N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提浓技术 分形级配理论 分级研磨制浆工艺 堆积效率 比煤耗 比氧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宽级配砾石防渗土料改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建博 郭勇 +2 位作者 葛小博 陈燕和 胡永福 《云南水力发电》 2022年第11期80-84,共5页
某水电站防渗土料是天然宽级配砾石土,存在“粗颗粒含量较多、黏粒含量偏少和天然含水率低”的问题。针对该料源的特性,通过筛分、掺和、破碎等土料级配改善措施的比选,推荐采用筛分工艺(筛除大于60mm粒径的颗粒)解决RM水电站防渗土料... 某水电站防渗土料是天然宽级配砾石土,存在“粗颗粒含量较多、黏粒含量偏少和天然含水率低”的问题。针对该料源的特性,通过筛分、掺和、破碎等土料级配改善措施的比选,推荐采用筛分工艺(筛除大于60mm粒径的颗粒)解决RM水电站防渗土料级配问题。通过加水量分析、加水时序选择、提高含水率措施的比选,提出了RM水电站防渗土料含水率改善措施。给出了适合工程防渗土料的改性工艺以及相关工艺流程的设计,为天然宽级配砾石心墙防渗土料的改性研究提供了工程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宽级配砾石土 防渗土料改性 级配改善 提高含水率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研磨制浆提浓技术在气化工段现场应用分析
15
作者 王建军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61-67,共7页
水煤浆提浓技术可促进水煤浆气化效率和有效气体产量的提高。介绍气化水煤浆分级研磨提浓技术,结合企业气化水煤浆提浓技术现场应用实例,分析水煤浆提浓技术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级研磨制浆工艺流程及其提浓设备的运行区别、运行... 水煤浆提浓技术可促进水煤浆气化效率和有效气体产量的提高。介绍气化水煤浆分级研磨提浓技术,结合企业气化水煤浆提浓技术现场应用实例,分析水煤浆提浓技术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级研磨制浆工艺流程及其提浓设备的运行区别、运行周期及能耗对比等分析其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水煤浆浓度提高对气化效果的影响显著,煤浆提浓技术的发展使得水煤浆气化的优越性明显,可使有效气的比氧耗和比煤耗下降、有效气含量增加,并使得整个装置产能大幅提高,最终实现节能、减排、高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提浓技术 分级研磨制浆工艺 气化效率 有效气体 卧式细磨机 立式细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