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治理到治理文化:“以文资治”的生成机理与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玉启 于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0,共12页
文化与治理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耦合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化为治理实践提供支撑,更表现为治理过程对文化特质的吸纳与转化。文化领域的系统性治理与创新性优化,能够充分释放文化的治理效能,为治理实践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在新时... 文化与治理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耦合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化为治理实践提供支撑,更表现为治理过程对文化特质的吸纳与转化。文化领域的系统性治理与创新性优化,能够充分释放文化的治理效能,为治理实践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治理文化的生成机理与演化路径呈现鲜明的多维度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在微观层面的人心治理、中观层面的社会治理、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及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治理等4个层面的递进式、系统化作用机制。“以文资治”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理范式,基于文化与治理的双向赋能,在突破“文化工具论”的思维桎梏中确证文化的价值性与目的性,以更好地引领和充分激发文化的治理效能。相较于传统的刚性治理模式,“以文资治”展现出独特的治理优势:在方法论层面,注重发挥文化的柔性张力、弹性势能和浸润特性;在实践路径层面,通过系统释放中华文明的历史势能、有效激发软性文化的硬核效应、持续优化社会运行的综合成本,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这种治理范式的创新,不仅促进了治理效能的量质提升,还实现了从文化治理到治理文化逻辑跃升的方法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治理文化 文化软实力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国家文化安全能力的现代化跃升
2
作者 胡惠林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2-89,共8页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安全治理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安全治理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面临外部意识形态竞争与文化渗透、 内部文化发展与治理的复杂性,以及数据与技术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未来,应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国家文化安全能力跃升,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在活力和秩序的统一中推进治理观念变革,优化国家文化安全能力战略布局,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国家文化安全 新质生产力 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国家文化安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文化治理的范式转变
3
作者 方兴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81,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既有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范式,传统治理范式面临监管失灵、评估标准失准和治理主体失位等方面的挑战。DeepSeek的问世,开启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主流化阶段,进一步强化全球信息的流动性和共通性,并...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既有的文化治理机制与范式,传统治理范式面临监管失灵、评估标准失准和治理主体失位等方面的挑战。DeepSeek的问世,开启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主流化阶段,进一步强化全球信息的流动性和共通性,并为构建智能时代文化治理新范式赋能。一方面,DeepSeek以人工智能普惠的形式,打破过往的文化壁垒和隔阂;另一方面,DeepSeek以多智能体协同演化的方式,满足新的发展形势下传播与治理的需要。基于智能传播时代全球文化治理范式的转变,中国应坚持技术赋能与文化主权的双轨协同,致力于构建动态适应性治理框架,加快形成并不断提升“生成式软实力”,坚持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文化治理观,推动完善未来全球文化治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文化领域治理 智能传播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何以重塑基层社区集体行动——基于“文化场域”的个案分析
4
作者 邢磊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5,M0005,共14页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 居民“原子化”及由此产生的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是基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对基层社区集体行动的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关于社会组织重塑社区集体行动的因果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四川省崇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展开长时段的纵向跟踪研究,并建构了以“附近”为文化场域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场域的建构,以文化为纽带,借助空间建构、情感培育、社会关系等三重要素实现了寓文于治的治理目标。社会组织通过三重要素的运用,形成空间联结机制、纽带凝聚机制、秩序整合机制,成为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社会组织 集体行动 文化场域 文化空间 情感培育 关系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堕距:地方政府创新缘何难以持续——基于安徽省亳州市B县邻长制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叶继红 邓明磊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M0003,共12页
政府创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共同决定着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分析框架,对安徽省亳州市B县邻长制这一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多重堕距如何影响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资源堕距弱化了邻... 政府创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共同决定着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分析框架,对安徽省亳州市B县邻长制这一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多重堕距如何影响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资源堕距弱化了邻长制运行的组织动力,文化堕距加剧了邻长制运行的主观阻碍,能力堕距限制了邻长制运行的功能发挥,而多重堕距共同作用则降低了邻长制运行的可持续性。多重堕距为研究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地方政府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政府创新 地方政府 资源堕距 文化堕距 能力堕距 邻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困境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务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主动选择和推进的大学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国式”特征短期内推动了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却未能带来大学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学术文化网络是由塑造权力施展空间和治理...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主动选择和推进的大学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国式”特征短期内推动了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却未能带来大学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学术文化网络是由塑造权力施展空间和治理效果的学术组织体系、权威关系以及相应的知识生产规则与文化观念等交织维系的关联网。包括国家权力、大学行政管理以及学术权威在内的多种权力因素都必须根植和互动于这一“文化网络”,才能形成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能力。国家基础权力通过制度化的有效渗入、柔性协商和激励互动等路径与基层学术组织特有的关系规则、文化认知及教师需求联结起来,即生长出“自下而上”的基础性治理能力,构成推进学术组织变革的领导力和权威力。G大学的个案调查与研究检证了上述理论预设和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特征 国家权力 基础能力 学术文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倪菁 郑建明 孙红蕾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2,共6页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公共数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阐述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现状及困境,提出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 文化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构成、现实困阻与长效机制 被引量:46
8
作者 苏克治 宋丹 赵哲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7,共8页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体系可根据教育愿景的知识物化逻辑、教育过程的精准供给逻辑、教育质量的价值递进逻辑和教育模式的系统形成逻辑进行解释。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应用转化能力不足、教学体系更新迟缓、教育实践短板...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体系可根据教育愿景的知识物化逻辑、教育过程的精准供给逻辑、教育质量的价值递进逻辑和教育模式的系统形成逻辑进行解释。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应用转化能力不足、教学体系更新迟缓、教育实践短板明显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应从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过程和加强文化渲染四个方面建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治理能力 教学体系 实践过程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的主体特征与模式选择——以农村移风易俗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建军 段忠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场持久攻坚战。乡村风俗礼仪异化、习俗变低俗的现象,是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失灵、资本转换方式扭曲、公序良俗式微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彻底整治农村... 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场持久攻坚战。乡村风俗礼仪异化、习俗变低俗的现象,是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失灵、资本转换方式扭曲、公序良俗式微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彻底整治农村陈规陋习,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多种主体力量的协同合作与联合行动。从村民参与性和主体力量多元性的视角,可以将乡村文化治理划分为动员型模式、自治型模式、协同型模式和整合型模式四种类型,每种模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移风易俗 场域理论 主体特征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兵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1,共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文化繁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中华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文化安全是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文化繁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中华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文化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文化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现文化法治,需要完善文化立法、规范文化执法行为、加强文化法治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文化法治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媛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60,共6页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标,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意义和影响力并不囿于文化领域。新时代的国家治理,需要以文化精神作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始终的基础性、融贯性、统摄性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和意识形态共识,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改革动力机制、文化制度体系性建设、文化生态系统构建、文化价值引领等方面探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治理 文化制度 文化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永涛 董靖 +5 位作者 夏京津 王桢月 胥宁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探明在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于2018年3—5月,将体重为(2.09±0.20)g、体长为(4.54±0.13)cm的克氏原螯虾虾苗随机分为6组(A1~A6组,每组7100尾),其中... 为探明在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于2018年3—5月,将体重为(2.09±0.20)g、体长为(4.54±0.13)cm的克氏原螯虾虾苗随机分为6组(A1~A6组,每组7100尾),其中向A1~A5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饲料(A1组饲喂玉米、A2组饲喂大豆、A3组饲喂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4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5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8%的饲料),A6组不投喂饲料,每组设置一个平行组。养殖周期为60 d,测定该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体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1)A3组体重增加率最大,与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体长增加率最大,与A4和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2)A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高,但与其它组差异不显著(P>0.05);A5组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最高,与A1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6组溶菌酶(LSZ)的活性最高,与A1组、A2组和A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A4和A5组溶菌酶(LSZ)的差异显著(P<0.05)。3)含肉率和系水力方面,A1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系水力最高与A2组、A4组和A6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1组和A5组差异显著(P<0.05);A6组的含水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4)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A5组,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A1组粗脂肪含量最高,其次为A5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A4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含量≥26%的饲料优于其它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田养殖 饲料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含肉率 系水力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的演进逻辑与治理架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绍荣 张东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文化不同于文明,它总是与生态相辅相成,大学文化生态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大学文化生态的演变常常会带来大学治理的变化,是历史与传承、... 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文化不同于文明,它总是与生态相辅相成,大学文化生态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大学文化生态的演变常常会带来大学治理的变化,是历史与传承、创新与内生的统一。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大学形成了独特的虚拟空间场域,这既给大学文化生态带来了冲击,也为重构提供现实可能和新的治理路径。大学的精神网络是大学文化生态发展之魂,纵观两千多年来,大学发展变革的历史,大学精神都是大学的核心追求。在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逐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内隐趋于外显,依据场域理论,借助虚拟的"信息网络",构建大学的"精神网络",形成"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的"三域两网"分析构型将是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架构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生态 信息时代 场域 意蕴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执政能力:面向网络社会的国家治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73-180,共8页
网络执政能力是网络社会环境下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必须下大力气、大功夫建设的一项核心执政力。基于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三个层面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在网络建设上,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战略,加大科研投入... 网络执政能力是网络社会环境下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必须下大力气、大功夫建设的一项核心执政力。基于网络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三个层面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在网络建设上,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信息强国;网络管理上,要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加强网络软管理能力,捍卫互联网主权;网络应用上,要推进电子政务,大力发展网络民主,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执政能力 国家治理 信息化战略 互联网 网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术场域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锡坚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68,共4页
大学治理现代化既是大学自身发展与建构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治理现代化从学术场域进行研究:回归大学的学术性本质阐述大学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分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阐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学治理现代化既是大学自身发展与建构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治理现代化从学术场域进行研究:回归大学的学术性本质阐述大学治理理念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分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阐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愿望;建构学术性现代大学制度诠释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理内涵;培育学术文化凸显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属性。总之,学术场域维系着大学内部之间和大学与外部之间的生态运行和发展,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目标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场域 治理现代化 学术权力 现代大学制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型小额信贷促进农户生计发展的嵌入式机制研究——以山西省左权县S村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永伟 陆汉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2,共9页
信贷资金如何转化成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公益型小额信贷双重目标兼容问题的关键。从嵌入性视角出发,采取“可分析策略”和“双重嵌入”的分析路径,对中和农信在S村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和农... 信贷资金如何转化成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公益型小额信贷双重目标兼容问题的关键。从嵌入性视角出发,采取“可分析策略”和“双重嵌入”的分析路径,对中和农信在S村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和农信深嵌产业发展与制度化扶贫体系,并在体系内扮演补益性角色。一方面,中和农信持续嵌入S村核桃产业链条,为处于市场化竞争环境的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满足其生产性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中和农信嵌入S村制度化的扶贫过程,为贫困农户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信贷服务,满足其消费性金融需求。无论生产性还是消费性信贷服务,中和农信都注重对S村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这种双重嵌入既塑造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安全网,又构成了信贷资金转化为农户内生发展能力的耦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型小额信贷 嵌入性 内生发展能力 治理场域 金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新疆民族关系调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红 刘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新疆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区,民族关系是新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此,和谐的新疆民族关系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尽管新疆民族关系在近年来... 新疆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区,民族关系是新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此,和谐的新疆民族关系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尽管新疆民族关系在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民族交流、互动和交往有了大幅改变,但"相对固化"的民族结构改变还不明显,民族关系较先前更为复杂。针对当前新疆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政府能力提升、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民族互嵌型社区构建三个方面调适新疆民族关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关系 政府能力 传统文化 民族互嵌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域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35
18
作者 黄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92,M0006,共13页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自治能力 法治能力 德治能力 公共参与 制度权威 乡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能力建设:从传统乡村走向现代中国乡村——三论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文明变革 被引量:47
19
作者 胡惠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6,共17页
乡村文化治理能力贫困与乡村振兴提出来的乡村治理能力要求不相适应,构成乡村振兴的矛盾运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文化治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文化治理能力贫困与乡村振兴提出来的乡村治理能力要求不相适应,构成乡村振兴的矛盾运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文化治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塑造和提高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贫富差距是造成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性原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文明特征。克服和消除贫富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从传统乡村走向现代中国乡村,是中国乡村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治理 能力建设 共同富裕 治理文明变革 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三维路径探赜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由“管理”观念到“治理”理念的转变,是新时代党的文化管理领域重大政策理论的一大创新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由“管理”观念到“治理”理念的转变,是新时代党的文化管理领域重大政策理论的一大创新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通过完善文化治理机制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协同、健全文化领域法律制度推进文化治理法治化、创新文化治理模式提高治理实效性等三维路径,建构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能力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