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的集群和行为频次研究
1
作者 黎经锦 王翔俊 +3 位作者 齐一轩 彭洪林 郭义东 王传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2-594,共13页
集群行为是鸟类适应环境普遍且重要的生态习性,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近危(NT)物种,作为华中地区同域分布的物种,对它们在不... 集群行为是鸟类适应环境普遍且重要的生态习性,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近危(NT)物种,作为华中地区同域分布的物种,对它们在不同季节的集群活动情况及各类行为频次的比较研究尚缺乏报道。为此,2021年4月—2024年4月,在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照公里网格法同时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分布状况布设98台红外相机。首次系统分析该地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在性别比例、集群和行为类型方面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雉类的雌雄性比在冬季最高,秋季最低;(2)两种雉类集群的个体数量均以1~3只为主;(3)两种雉类的非集群类型在4个季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孤雄,两种雉类在冬季主要以单性雄群的集群方式为主;(4)两种雉类在4个季节的主要行为均是位移和觅食,在冬季,两种雉类的位移行为频次占比较高;(5)相对活动强度指数显示,两种雉类在春季活动强度最高,在秋季活动强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两个物种的保护管理及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 季节 集群 行为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红腹锦鸡卵、肌肉、羽毛的营养及氨基酸组成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录强 杨振才 孙儒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0-675,共6页
对自繁自养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卵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aminoacid ,EAA)组成模型与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USA... 对自繁自养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卵、肌肉及羽毛的营养组成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氨基酸组成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卵可食部分的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aminoacid ,EAA)组成模型与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USA)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型最接近 .理论推算 ,红腹锦鸡产卵期蛋氨酸、赖氨酸日需求量分别为 10 6和 2 96mg·d-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肌肉 羽毛 营养组成 氨基酸组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雪灾之后三峡库区红腹锦鸡种群动态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化龙 肖文发 +5 位作者 马强 吴钱峰 聂必红 王建修 侯昆仑 杨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81,共7页
为了评估2008年罕见雪灾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选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鸣叫计数法,在库区选定以往年份进行过32个样点调查的6个区域进行重复调查。结果表明,雪灾之后库区红腹锦鸡繁殖期占区雄... 为了评估2008年罕见雪灾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选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鸣叫计数法,在库区选定以往年份进行过32个样点调查的6个区域进行重复调查。结果表明,雪灾之后库区红腹锦鸡繁殖期占区雄鸟种群密度降低到35.11%,生境质量对红腹锦鸡种群存活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大面积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生境中存活率最低(6.30%),自然更新且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的落叶阔叶+针阔混交林以及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生境中存活率较高(54.66%~9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种群动态 红腹锦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录强 杨振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采用全收粪法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采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代谢能摄入量(MEI,KJ)、采食量(FI)与代谢体重(W0.75,kg)、体增重(△W,g/day)、产蛋量(EE,g/day)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式方程:Y=a+b1△W+b2... 采用全收粪法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采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代谢能摄入量(MEI,KJ)、采食量(FI)与代谢体重(W0.75,kg)、体增重(△W,g/day)、产蛋量(EE,g/day)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式方程:Y=a+b1△W+b2EE)。依据回归方程推算,基于实验饲料的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雌鸡、雄鸡代谢能需要量分别是489.6 KJ/day和431.5 KJ/day、采食量分别是44.46 g/day和33.61g/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秋季繁殖期 能量收支 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鲜方海 喻晓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78,共4页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岩坡和灌木丛,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觅食。红腹锦鸡一般12月龄达性成熟,每年3月进入繁殖期,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红腹锦鸡实行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鸡与2~4只雌鸡交配。雄鸡3月中旬开始发情,雌鸡发情晚15d左右。3月下旬雄鸡即出现求偶行为,雄鸡间亦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并开始占区。4月初开始产蛋,产卵时间一般在早7∶00或下午19∶00左右,产蛋量为5~9枚。雌鸡在卵满窝的当天即开始孵抱,孵化期23d,孵化率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生物学特性 繁殖习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