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how hydrogen at gold-sulfur interface affects spin transport in single-molecule junction
1
作者 Jing Zeng Ke-Qiu Chen Yanhong Zho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525-530,共6页
Very recently,experimental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hydrogen is retained in dithiol-terminated single-molecule junction under the widely adopted preparation conditions,which is in contrast to the accepted view[Nat.Che... Very recently,experimental evidence showed that the hydrogen is retained in dithiol-terminated single-molecule junction under the widely adopted preparation conditions,which is in contrast to the accepted view[Nat.Chem.11351(2019)].However,the hydrogen is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lost in the previous physical models of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Whether the retention of the hydrogen at the gold-sulfur interface exert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s an open question.Therefore,here in this paper we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in transport in M-tetraphenylporphyrin-based(M=V,Cr,Mn,Fe,and Co;M-TPP)single-molecule junction through Au-SR and Au-S(H)R bond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gen at the gold-sulfur interface may dramatically affect the spin-filtering efficiency of M-TPP-based single-molecule junction,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embedded into porphyrin ring.Moreover,we find that for the Co-TPP-based molecular junction,the hydrogen at the gold-sulfur interface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ransmission at the Fermi level,but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p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dip induced by the quantum interference on the occupied side.Thus the fate of hydrogen should be concerned in the physic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eparation condition,which is important for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spin transport in the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Our work also provides guidance in how to experimentally identify the nature of gold-sulfur interface in the single-molecule junction with spin-polarized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properties 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s gold-sulfur interfac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精矿中有价金属铜金银的综合回收利用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崇辉 马明杰 +1 位作者 卜显忠 孙腾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对某含铜金银硫精矿进行了选矿综合回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异丁基黄药+乙硫氮组合捕收剂,氧化钙做抑制剂,2^(#)油做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最终可得到铜品位为1...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对某含铜金银硫精矿进行了选矿综合回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异丁基黄药+乙硫氮组合捕收剂,氧化钙做抑制剂,2^(#)油做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最终可得到铜品位为16.66%、回收率为86.96%,金品位为278.95 g/t,回收率为75.56%;银品位为1848.74 g/t,回收率为78.55%的精矿产品,有效地实现了硫精矿中铜的综合回收,同时使金、银很好地富集在铜精矿中,便于回收利用,选矿指标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浮选 硫精矿 综合回收 黄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3
作者 潘彦岑 靳建平 +1 位作者 李艳军 董再蒸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某高硫砷金矿石金、银品位分别为2.90 g/t和59.00 g/t,As含量为6.06%、S含量为5.20%。矿石中金矿物粒度较细,均为显微金与细粒金,其与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矿连生于毒砂中,单体解离困难。为进一步实现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的高效利用,在... 某高硫砷金矿石金、银品位分别为2.90 g/t和59.00 g/t,As含量为6.06%、S含量为5.20%。矿石中金矿物粒度较细,均为显微金与细粒金,其与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矿连生于毒砂中,单体解离困难。为进一步实现高硫砷难处理金矿的高效利用,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和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确定采用浮选—氰化浸出的联合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药剂制度下,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时,进行1次粗选试验,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99%时,进行2粗2精浮选—1次硫砷分离流程试验。最终获得金品位为17.19g/t、金回收率为79.06%,银品位为269.00 g/t、银回收率为68.73%的金精矿。将浮选尾矿磨至-0.010 mm占86%时,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金浸出率为22.22%,银浸出率为57.78%。选冶综合金回收率达到83.71%,银回收率达到了86.80%,实现了金、银的有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浮选 高硫高砷 氰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光浪 段胜红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有效回收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理金矿中的金,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分析,以及浮选、焙烧、氰化浸出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金以硅酸盐包裹金为主,裸露金分布较少,黄铁矿、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且整体粒度较细,多呈包裹体形... 为有效回收某高砷高硫复杂难处理金矿中的金,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分析,以及浮选、焙烧、氰化浸出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金以硅酸盐包裹金为主,裸露金分布较少,黄铁矿、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且整体粒度较细,多呈包裹体形式被脉石矿物紧密包裹。若采用常规的全泥氰化工艺,即使在磨矿细度为-0.038 mm占95%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也仅为18%左右,很难对矿石中的金进行有效回收。结合矿石的性质和金的嵌布特性分析,采用了优先浮选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的方法,从而来实现有效富集和回收矿石中的金,同时为改善浮选过程中细泥和脉石带来的影响,及强化对金的选别,采用了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的组合作为抑制剂,硫酸铜+硝酸铅的组合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的组合作为捕收剂。通过强化浮选过程中组合药剂的选择和使用,矿石采用浮选的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21.05 g/t、金回收率为92.58%的金精矿。为了进一步有效解决所得金精矿品位低、有害元素砷含量高的问题,对金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金精矿通过焙烧除杂后,使其包裹体结构被破坏,包裹金被裸露,然后对所得焙砂再采用氰化浸出的工艺来回收其中的金,金的浸出率可达89.93%。最终矿石在“浮选-焙烧-水洗-氰化”的联合工艺下,可使矿石中的金得到较好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 高硫 难处理金矿 全泥氰化浸出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锑混合浮选精矿高效分离选矿工艺研究
5
作者 阿斯古丽 杨枝露 +1 位作者 高翔 苟俊豪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1期87-91,共5页
在选矿领域辉锑矿与黄铁矿的高效分离一直是技术难点。某金锑混合浮选精矿中金主要包裹在黄铁矿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锑矿和黄铁矿。针对该混合精矿,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进行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精矿Au品位... 在选矿领域辉锑矿与黄铁矿的高效分离一直是技术难点。某金锑混合浮选精矿中金主要包裹在黄铁矿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锑矿和黄铁矿。针对该混合精矿,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进行浮选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精矿Au品位为66.28 g/t、Sb品位为12.94%,采用硫酸脱药预处理,在残余药剂的作用下,加入高效抑制剂YTJ,经过一粗一精浮选分离作业,获得高锑金精矿Sb品位34.10%、Au品位70.20 g/t、Au回收率36.65%、Sb回收率90.08%;低锑金精矿Au品位64.20 g/t、含Sb 1.74%、Au回收率63.35%的良好指标,对金锑混合浮选精矿高效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锑混合精矿 硫酸 预处理 金锑分离 辉锑矿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硫氧混合型矿石中的铜、金
6
作者 宋昌溆 叶国华 +4 位作者 亢选雄 朱思琴 荣一阳 项新月 张云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547-555,共9页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回收,避免明金的损失,获得技术指标为:重选精矿金品位高达915.50 g/t、金回收率12.09%;在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000 g/t+硫酸铵500 g/t、捕收剂采用戊基黄药60 g/t+丁基铵黑药60 g/t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浮选精矿中铜品位达27.48%、作业回收率为91.38%,金品位为59.25 g/t、作业回收率为90.93%,很好地实现了对铜、金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混合型矿石 重浮联合 协同活化 强化捕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及其对钴成矿作用的启示
7
作者 冯浩东 邹少浩 +2 位作者 许德如 陈喜连 王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5,共15页
驼路沟钴金矿床是我国少见的大型热液型矿床。为了深入认识该矿床(含)钴成矿过程,选取驼路沟矿床中的富钴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特征和S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黄铁矿结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及成矿物质来源... 驼路沟钴金矿床是我国少见的大型热液型矿床。为了深入认识该矿床(含)钴成矿过程,选取驼路沟矿床中的富钴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微量元素特征和S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黄铁矿结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过程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而揭示详细的成矿过程,以及黄铁矿对钴成矿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驼路沟含钴黄铁矿可分成三部分:晶型较好、偶见孔隙的黄铁矿核部;具有震荡环带,与硫镍钴矿、辉砷镍矿共生的黄铁矿幔部;晶型较好的黄铁矿边部。其中,黄铁矿核部富集Co、Ni等元素,幔部富集Co、Ni、As等元素,边部具有较高的As、Se含量和稍高的Au含量。三者对比显示,核部Co含量最高,幔部As含量最高,边部含有较高的Au,三者ω(Co)/ω(Ni)值绝大部分都大于1,指示其热液成因;从核部到幔部再到边部,Co、Ni含量逐渐降低,Se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其流体温度逐渐降低;黄铁矿中δ^(34)S值整体为-1.43‰~0.48‰,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黄铁矿的结构、微量元素特征、S同位素组成表明,驼路沟的成矿流体为富含Co、Ni、As等元素的低温热液流体。本研究对于揭示喷流热液型钴矿床成矿过程及指导类似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微量元素 S同位素 驼路沟钴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泥湿法处理工艺研究
8
作者 吴玉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3期13-15,共3页
以进一步提升金泥中杂质处理效率为目的,分析了稀硫酸、稀硝酸在杂质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通过实验证明,通过稀硫酸进行处理,需要将其浓度控制在10%,时间控制为两小时,液固比例为5:1,以每分钟220的速率进行搅拌,可以让锌的浸出率提升... 以进一步提升金泥中杂质处理效率为目的,分析了稀硫酸、稀硝酸在杂质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通过实验证明,通过稀硫酸进行处理,需要将其浓度控制在10%,时间控制为两小时,液固比例为5:1,以每分钟220的速率进行搅拌,可以让锌的浸出率提升至99%;将得到的脱锌金泥中加入稀硝酸进行后续的处理,能够同步实现铅、银、铜的回收,此种处理方式的整体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具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泥 湿法处理 脱锌 稀硫酸 稀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天明金矿床Cu-Zn合金矿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吴金虹 章志明 +4 位作者 陈澍民 潘思远 曾昊 肖涛 彭勃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2期2226-2233,共8页
湖南安化县天明金矿床是雪峰成矿带上新探明的一个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勘查发现该矿床的矿化类型为石英-黄铁矿脉型,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为研究天明金矿床物质组分特征,通过对石英黄铁矿矿脉中金属硫化物开展显微镜观察和电子... 湖南安化县天明金矿床是雪峰成矿带上新探明的一个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勘查发现该矿床的矿化类型为石英-黄铁矿脉型,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为研究天明金矿床物质组分特征,通过对石英黄铁矿矿脉中金属硫化物开展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天明金矿α+β-Cu-Zn合金化学分子式为Cu_(0.60)Zn_(0.37)Pb_(0.01)Fe_(0.01),Cu的质量分数为57.12%~58.73%,Zn的质量分数为36.60%~37.84%;黄铁矿化学分子式为Fe_(1.03)S2,Fe的质量分数为46.29%~46.65%,硫亏损(S/Fe<2);含砷黝铜矿化学分子式为Cu_(0.77)Sb_(0.18)Zn_(0.13)As_(0.12)Fe_(0.02)S,Cu的质量分数为38.592%~39.599%,Sb为17.620%~18.445%。结合天明金矿床成矿特征和区域成矿条件,笔者认为天明金矿床Cu-Zn合金的形成为岩浆快速上升,在局部缺氧的还原环境下,压力突然下降,较短的时间导致硫与金属元素间难以结合,而自然沉淀形成。天明金矿床α+β-Cu-Zn合金矿物在雪峰成矿带的首次发现,对在该成矿带寻找相同石英-黄铁矿脉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造山带 天明金矿床 铜锌合金矿物 含砷黝铜矿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复杂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水红 陶明皓 +1 位作者 郑桂兵 曾克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103,共6页
某金矿矿石中矿物种类丰富,有用成分较多,但矿山原选矿工艺只生产金精矿1种产品,影响企业效益。为此,分别采用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混浮尾矿选硫和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两种选别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可以获... 某金矿矿石中矿物种类丰富,有用成分较多,但矿山原选矿工艺只生产金精矿1种产品,影响企业效益。为此,分别采用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混浮尾矿选硫和铅金混合浮选—铅金分离两种选别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可以获得Pb品位为49.36%,Au含量为260.30 g/t的铅精矿,Au品位为34.20 g/t,Pb含量为2.21%的金精矿和S品位为42.31%的硫精矿,后者可以获得Pb品位为51.21%,Au含量为249.29 g/t的铅精矿和Au品位为24.26 g/t,Pb含量为1.05%的金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金矿石 铅金混合浮选 铅金分离 硫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Ni/SiO_2双金属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爱花 吕宏缨 +2 位作者 金明善 廖卫平 索掌怀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2-517,共6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Au-Ni/SiO_2双金属催化剂,以含体积分数1%噻吩的正己烷为原料,考察了Au与Ni负载量(质量分数)、硫化温度与硫化时间、反应温度、液态空速、氢气与原料油的体积比(氢油比)等因素对Au-Ni/SiO_2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Au-Ni/SiO_2双金属催化剂,以含体积分数1%噻吩的正己烷为原料,考察了Au与Ni负载量(质量分数)、硫化温度与硫化时间、反应温度、液态空速、氢气与原料油的体积比(氢油比)等因素对Au-Ni/SiO_2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N_2吸附和TPR方法对Au-Ni/Si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u-Ni/SiO_2催化剂中Au和Ni的负载量均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影响,Au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硫化程度较高的Au-Ni/SiO_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脱硫活性;Au-Ni/SiO_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不是影响该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Au和Ni的负载量分别为1.5%和5.0%的Au-Ni/SiO_2催化剂在400℃下硫化120min,在常压、反应温度400℃、液态空速低于3.6h^(-1)、氢油比2000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 硫化态催化剂 噻吩 加氢脱硫 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金复杂铜硫矿石低碱度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国栋 邱廷省 +1 位作者 郭海宁 严华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99,共5页
某复杂含金铜硫矿石中铜、金和硫的品位分别为0.82%、1.20 g/t和11.30%,对该铜硫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特点,在低碱度条件下应用铜硫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占85%的条件下,以氧化... 某复杂含金铜硫矿石中铜、金和硫的品位分别为0.82%、1.20 g/t和11.30%,对该铜硫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特点,在低碱度条件下应用铜硫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占85%的条件下,以氧化钙为硫铁矿抑制剂(矿浆pH值为9~10),Z-200为铜矿物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铜浮选流程可获得铜品位为18.42%、铜回收为84.97%,含金15.52 g/t、金回收率为48.78%的铜精矿;浮铜尾矿再添加硫铁矿活化剂QH,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硫浮选流程可获得硫品位为45.42%、硫回收率为65.33%的硫精矿。金在铜精矿中有效富集,在低碱度的条件下原矿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铜硫矿 低碱度 铜硫优先浮选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高硫金矿金硫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辛未 谢建宏 +1 位作者 张晓民 张崇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安徽某高硫金矿中银金矿与黄铁矿密切共生,被硫化物所包裹的金占64.51%。针对该矿石的特点,试验分别进行了抑硫选金再选硫及金硫混合浮选—浮选精矿氰化提金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硫混合浮选—浮选精矿氰化提金并回收硫的工艺为最佳... 安徽某高硫金矿中银金矿与黄铁矿密切共生,被硫化物所包裹的金占64.51%。针对该矿石的特点,试验分别进行了抑硫选金再选硫及金硫混合浮选—浮选精矿氰化提金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硫混合浮选—浮选精矿氰化提金并回收硫的工艺为最佳方案,获得金总回收率84.90%、银总回收率36.29%、硫总回收率97.26%的金(银)精矿和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金矿 混合浮选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金砷硫精矿烧渣炼铁富集金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勇 刘志宏 +2 位作者 马小波 何从行 李启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提出一种处理含金砷硫精矿的新工艺,主要包括焙烧脱除硫砷—烧渣炼铁富集金—电解分离铁金等工序。对其中烧渣炼铁富集金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熔炼中C与O质量比与炉渣二元碱度(即CaO与SiO2质量比)、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对铁和金回收率的影响... 提出一种处理含金砷硫精矿的新工艺,主要包括焙烧脱除硫砷—烧渣炼铁富集金—电解分离铁金等工序。对其中烧渣炼铁富集金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熔炼中C与O质量比与炉渣二元碱度(即CaO与SiO2质量比)、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对铁和金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及在此条件下所得生铁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C与O质量比为0.93、炉渣二元碱度为1.0、熔炼温度为1 500℃、熔炼时间为90 min的最佳条件下,铁和金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49%和99.10%,所得生铁中金质量分数为16 g/t,与烧渣金质量分数相比约提高0.63倍,铁质量分数为97.27%,碳质量分数为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砷硫精矿 烧渣 炼铁 富集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万全 张永奎 +2 位作者 陈宁 梁颖 黄亚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65,共4页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细菌氧化预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氧化预处理该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适宜条件为pH=2.0、接种量10%(体积分数)、矿浆质量浓度100 kg/m3、通气量0.1 L/(L.min),在此条件下,细菌作用10 d后,Fe和As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50%和90%以上;矿石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细菌预处理;细菌预处理过程中砷酸铁沉淀的生成对铁和砷的浸出均不利,有待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硫难浸金精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细菌氧化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试剂对某难处理金精矿的浸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军 张秋利 +1 位作者 兰新哲 宋永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5,137,共4页
在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用硫脲、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和改性石硫合剂等含硫试剂对其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精矿属典型的黄铁矿与毒砂包裹的难处理金矿,约20%的金被包裹,改性石硫合剂可部分将矿物的... 在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用硫脲、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和改性石硫合剂等含硫试剂对其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精矿属典型的黄铁矿与毒砂包裹的难处理金矿,约20%的金被包裹,改性石硫合剂可部分将矿物的包裹氧化,浸出率达80%以上,适用于此矿的浸出,并分析推测了浸出试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试剂 难处理金精矿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金硫精矿氰化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娴 吕兵超 廖银英 《矿冶》 CAS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某矿山含金硫精矿,研究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38μm占90.65%、氰化钠用量5 kg/t、氰化时间24 h条件下,获得最佳的金浸出率为42.12%。在直接氰化最佳条件下,添... 采用氰化浸出工艺处理某矿山含金硫精矿,研究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38μm占90.65%、氰化钠用量5 kg/t、氰化时间24 h条件下,获得最佳的金浸出率为42.12%。在直接氰化最佳条件下,添加硝酸铅用量800 g/t,金浸出率可提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硫精矿 氰化浸金 助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铜金银硫多金属矿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杜娟 郭海宁 +1 位作者 苗梁 李福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87,共5页
甘肃某多金属矿可综合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为铜、金、银、硫,试验研究针对该矿石次生铜含量高、铜硫嵌布关系紧密、有用矿物粒度细的性质特点,采用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流程和新型药剂酯-11,获得了铜品位19.05%、铜回... 甘肃某多金属矿可综合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为铜、金、银、硫,试验研究针对该矿石次生铜含量高、铜硫嵌布关系紧密、有用矿物粒度细的性质特点,采用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流程和新型药剂酯-11,获得了铜品位19.05%、铜回收率90.07%、金品位7.46g/t、金回收率60.43%、银品位42.00g/t、银回收率41.20%的铜精矿和硫品位41.28%,硫回收率62.22%的硫精矿,为该矿石的综合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次生铜 伴生金银 再磨 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含砷硫金矿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印万忠 洪正秀 +1 位作者 马英强 李强 《现代矿业》 CAS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近年来含砷硫金矿预处理技术研究是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其对于提高金的回收率,减少成本,达到环保要求和设计最佳流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含砷硫金矿预处理的研究情况,对含砷硫金矿焙烧,湿法化学处理,加压氧化处理及细菌氧化... 近年来含砷硫金矿预处理技术研究是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其对于提高金的回收率,减少成本,达到环保要求和设计最佳流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含砷硫金矿预处理的研究情况,对含砷硫金矿焙烧,湿法化学处理,加压氧化处理及细菌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分别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硫金矿 毒砂 黄铁矿 预处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铜硫金矿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文雅 岳铁兵 +2 位作者 吕良 曹飞 方利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1年第5期45-48,共4页
采用原矿浮选—浮选硫精矿焙烧—焙烧渣浸铜—浸铜渣氰化浸金的工艺对湖南某难选金矿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回收率74.00%;金回收率91.14%;焙烧烟气为SO2,硫回收率95.17%;最终浸出渣为铁精矿品位68.72%、铁回收率86.23%。此工艺可综... 采用原矿浮选—浮选硫精矿焙烧—焙烧渣浸铜—浸铜渣氰化浸金的工艺对湖南某难选金矿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回收率74.00%;金回收率91.14%;焙烧烟气为SO2,硫回收率95.17%;最终浸出渣为铁精矿品位68.72%、铁回收率86.23%。此工艺可综合回收硫、铜、金、铁四种元素,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浸出 含铜硫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