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嵩县九仗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李水平 +1 位作者 荆鹏 冯攀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九仗沟金矿位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北段,是典型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找矿靶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了矿化富集部位,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测量识别出构造破碎带和矿化强... 九仗沟金矿位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北段,是典型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找矿靶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了矿化富集部位,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测量识别出构造破碎带和矿化强度,并预测矿体相对剥蚀程度。研究表明:不同尺度地球化学测量为该金矿勘查提供了不同阶段的找矿信息,找矿效果显著。其中,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九仗沟矿区范围内圈定了11-丙-Au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九仗沟1-甲_(1)-Au-Ag-Pb-Cu-Hg-As-Bi-Ni异常,利用原生晕剖面微量元素峰值部位确定了F_(1)构造矿化蚀变带。通过总结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勘查地球化学模式,为区域及矿区周边相同类型的金矿勘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勘查模式 找矿预测 九仗沟金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探技术之成矿指示元素组合研究——以豫西牛头沟金矿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佟依坤 龚庆杰 +3 位作者 韩东昱 刘宁强 徐增裕 于文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724,共13页
确定成矿指示元素组合是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关键步骤。豫西牛头沟金矿床是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在地表出露,并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利用原生晕基岩和区域水系沉... 确定成矿指示元素组合是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关键步骤。豫西牛头沟金矿床是熊耳山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区矿体及蚀变带在地表出露,并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利用原生晕基岩和区域水系沉积物的化探数据分析,确定成(或找)矿指示元素组合,并提出利用中国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中位值来确定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基于矿区原生晕基岩元素含量分析,牛头沟金矿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Cu、Pb、Zn、Cd、Ag、As、Sb、Hg、Co、Y、F,总计15项;根据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普查得到的元素异常特征,该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也为上述15项元素;而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元素异常特征,牛头沟金矿区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W、Mo、Bi、Pb、Zn、Cd、Ag、F、Co、Y,共1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方法技术 指示元素组合 熊耳山 牛头沟金矿 异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正华 唐菊兴 +9 位作者 陈毓川 王艺云 郎兴海 丁枫 姚晓峰 陈伟 邓世林 张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5-658,共14页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但就整体而言,班怒带西段目前除了尕尔穷、多不杂、波龙矿床外,总体上研究程度不高,关于具体矿床的勘查模型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尕尔穷铜金矿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的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测与1∶1万激电测量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即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石英闪长岩有成因密切相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铜金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表现为低磁异常区(ΔT值:0~200nT),极化率在4%~16%之间,视电阻率在200~800Ω·m之间,但花岗斑岩及与其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因含高磁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而表现为高磁(200nT以上)。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异常元素平面上分带清晰,套叠好,异常强度大,浓度分级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Au-Bi-Mo-Ag-Sb-Zn-As-Pb,其中Cu、Au、Mo、Bi等为内环元素,As、Sb、Pb、Zn为外围元素。似IOCG型矿体多表现为低磁(0~200nT)、中等极化率(4%~6%)、低电阻率(200~400Ω·m)。剖面图上似IOCG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体,视电阻率为典型的"W"型分布型式,视极化率为"M"型分布型式;矿化中心对应的异常元素Cu、Mo、Au、Ag含量明显偏高,表现为波状起伏特征,Pb、Zn元素含量低,异常变化不明显。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尤其是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带,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赤铁矿+硅化+碳酸化既是F1断层破碎带的标志性矿物组合,也是似IOCG型矿体的主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尕尔穷 铜金矿床 西藏革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港龙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奕志 陈远荣 +4 位作者 刘巍 蒋惠俏 黄秋 吴二 林立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 龙头山金矿是一个赋存于燕山晚期流纹斑岩间角砾岩带中的热液交代型矿床。研究了各微量元素和烃汞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在轴向上的展布特征,总结出龙头山金矿原生晕分带序列:烃类、Sb(矿前缘)→As(矿头)→Hg、Au、Ag、Pb(矿头至矿中上)→Cu、W、Mo、Zn(矿中下)→Mn、Ni、Ti、Co、V(矿尾)。该区成矿组分复杂,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的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分带规律,认为深部还存在金矿化体;建立了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的理想模型,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预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山金矿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理想模型 预测标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邱村金矿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与找矿预测标志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庆鸿 谢文清 陈远荣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1,共6页
邱村金矿是一个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型矿床,文章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和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经研究发... 邱村金矿是一个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型矿床,文章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有机烃气异常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和深部盲矿预测标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经研究发现,该区成矿组分单一,但具有多期次脉动成矿特征,导致了各组分在纵向上产生明显的轴向分带和多个浓集中心,据此预测认为该区存在第二金富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异常分带模型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岛拉多拉姆(Ladolam)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丹丹 姚仲友 +3 位作者 王天刚 赵宇浩 朱意萍 赵晓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岛拉多拉姆金矿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的板块边界部位,为西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碱性侵入岩有关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床赋存在Luise火山内,成矿与更新世碱性二长闪长岩侵入体有关,该岩体形成于俯冲带环... 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岛拉多拉姆金矿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的板块边界部位,为西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碱性侵入岩有关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床赋存在Luise火山内,成矿与更新世碱性二长闪长岩侵入体有关,该岩体形成于俯冲带环境下被流体交代的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矿床的矿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岩体侵入后形成斑岩铜矿化,并在之后逐渐过渡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该类矿床在成矿过程和矿体的分布明显受到区域性构造、蚀变带和成矿有关角砾岩等成矿结构面的控制,在找矿标志上具有特定的物化探和地质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碱性侵入岩 利希尔岛 拉多拉姆金矿 西南太平洋 找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