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on the allergenicity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beanβ-conglycinin(7S)and glycinin(11S)
1
作者 Liying Ye Liangtao Lv +7 位作者 Xiao Lin Kan He Xiaoquan Yang Zhili Wan Lizhong Liu Haiqian Wu Shaojun Xing Xuli W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895-902,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on the allergenicity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beanβ-conglycinin(7 S)and glycinin(11 S).Oxidation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lipid peroxida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on the allergenicity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beanβ-conglycinin(7 S)and glycinin(11 S).Oxidation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lipid peroxidation method.Function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emulsifying and foaming properties.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was evaluated by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The results found that oxidation altered structures of the proteins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cross-linked protein polymers.The emulsion and foaming properties of the proteins were improved after oxidation.The IgE-binding capacity of 7 S and11 S reduced after oxidation.KU812 cell assays showed that both histamine and IL-4 release decreased after oxidation treatment.A mouse model showed that oxidation reduced the IgE,IgG,and IgG1 levels,as well as reduced histamine and mMCP-1 release in serum,which might suppress the allergic reaction.In conclusion,the lipid peroxidation treatment likely causes changes to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bean,decreasing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7 S and 1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ONglycinin glycinin Lipid peroxidation ALLERGENICITY Function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Isola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 of Glycinin in Soybean Protein 被引量:5
2
作者 YIN Haicheng HUANG Jin ZHANG Huiru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2期72-76,共5页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soybean glycinin was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cidic and basic polypeptides were iso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glycinin were mainly compos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soybean glycinin was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cidic and basic polypeptides were iso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glycinin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21.51% α-helix, 41.62% β-sheet,24.70% β-turn, and 12.18% random coil. For the disulfide bridge(—S—S—), the ratios were 34.8% gauche—gauche—gauche(g—g—g), 32.1% gauche—gauche—trans(g—g—t), and 33.1% trans-gauche-trans(t—g—t). The I_(850)/I_(830) intensity ratio of glycinin Raman tyrosine doublet confirm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N-buried and N-exposed tyrosine residue were 14.1% and 85.9%,respectively. The typical acidic subunit A and basic subunit B were clearly separated by heat denaturation and reduction withβ-mercaptoethanol,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olecular masses were 42 and 38 ku, respectively.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condary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glycinin. Further studies of the glycinin structure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in Secondary structures RAMAN spectroscopy ACIDIC and basic POLYPEPT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oy glycinin derived octapeptide protects against MCD diet induc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被引量:2
3
作者 Peng Ma Rongrong Huang Yu O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6期1544-1554,共11页
Soy glycinin derived octapeptide(SGP8)is a peptide obtained from degradation of the soy glycinin,whose amino acid sequence is IAVPGEVA.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GP8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steato... Soy glycinin derived octapeptide(SGP8)is a peptide obtained from degradation of the soy glycinin,whose amino acid sequence is IAVPGEVA.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GP8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steatosis Hep G2 cells were induced by 1 mmol/L free fatty acid(FFA)and C57 BL/6 J mice were fed with methionine-choline defi cient(MCD)diet for 3 weeks to establish NAFLD model.The results of oil red O staining and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contents showed that SGP8 could signifi cantly reduce the lipid content of steatosis Hep G2 cells.In vivo,SGP8 lowered plasma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ontent,normalized hepatic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malondialdehyde(MDA)production,and reduced the severity of liver infl ammation.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SGP8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irtuin-1(SIRT1)and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in hepatocytes.Through activation of SIRT1/AMPK pathway,SGP8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 c(SREBP-1 c)and its target genes ACC and FAS expression levels,and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Furthermore,SGP8 also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which was regulated by SIRT1/AMPK pathway,and its target gene CPT1 level.In conclusion,SGP8 might improve NAFLD by activating the SIRT1/AMPK pathway.Our data suggest that SGP8 may act as a novel and potent therapeutic agent against 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 glycinin derived octapeptide(SGP8)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HepG2 cells Methionine-choline deficient(MCD) SIRT1/AMPK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黑豆球蛋白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相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刘金杰 马梦瑶 +4 位作者 谢岩黎 杨玉辉 孙淑敏 马卫宾 李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它们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光谱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了pH值为2.0、5.0和7.0时黑豆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与C3G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3G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2.0和5.0时,C3G与7S和11S结合不仅导致Tyr残基周围的疏水环境减少,极性增加,而且使7S和11S中α-螺旋增加,β-折叠比例下降。pH值为7.0时,C3G的存在使7S和11S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占比呈增加趋势,但β-转角比例降低。此外,C3G与7S和11S结合是一个放热过程,在不同pH值条件下,C3G与7S和11S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使7S和11S静态荧光猝灭。7S和11S均在pH值为7.0时对C3G亲和力最强。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S上的GLU229、ARG356和PRO101残基,11S上的ARG161、VAL162、ILE171和THR176残基在与C3G结合中起关键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7S、11S与C3G结合后均显著增强了C3G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特征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及其缓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化成 姬洪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2,共5页
作者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的抗原蛋白Glycinin和-βConglycinin诱发畜禽产生致敏作用的机理,并综述了缓解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机制,对于指导生产中大豆蛋白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抗原蛋白 glycinin -βConglycinin 致敏作用 缓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齐宝坤 赵城彬 +4 位作者 李杨 徐靓 丁俭 王欢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9-44,共6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Lowry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大豆11S球蛋白的热性质、溶解性和二级结构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热处理对11S球蛋白溶解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热处理能够使大豆11S球蛋白Td和ΔH降低,导致蛋白质发生部分或完...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Lowry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大豆11S球蛋白的热性质、溶解性和二级结构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热处理对11S球蛋白溶解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热处理能够使大豆11S球蛋白Td和ΔH降低,导致蛋白质发生部分或完全变性。80℃热处理使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这可能由于热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表面电荷所致,此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逐渐转变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而90℃和100℃热处理一定时间后,蛋白质溶解性又稍有升高,这可能是形成可溶性聚集体造成的。此时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表明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对热聚集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蛋白质变性和氢键断裂是导致二级结构相互转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大豆11S球蛋白 溶解性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大豆11S球蛋白Zeta电位、粒径和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齐宝坤 赵城彬 +3 位作者 江连洲 徐靓 李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4-58,共5页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Zeta电位、粒径和红外光谱进行研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80℃和90℃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而100℃条件下Zeta电位绝对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个温度条件下11S球蛋白的平...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Zeta电位、粒径和红外光谱进行研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80℃和90℃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而100℃条件下Zeta电位绝对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个温度条件下11S球蛋白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加。100℃热处理的Zeta电位绝对值变化更显著,平均粒径更大。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的变化与热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有关。对于2%的大豆11S球蛋白溶液,80℃热处理过程中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的转化可能相互抵消,而最终表现为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折叠结构;90℃热处理前30 min发生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向β-转角结构转变,超过30 min各二级结构不再相互转化;100℃热处理前20 min会使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迅速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20~45 min各二级结构没有相互转化,而超过45 min后这种转变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大豆11S球蛋白 ZETA电位 粒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魏冬旭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辰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豆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除等电点外,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呈负相关,并且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球蛋白二级结构中发生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向α-螺旋的转变,三级结构中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极性降低。大豆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结构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PH值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友如 裘爱泳 华欲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综述了基因重组技术在揭示大豆球蛋白和 β -伴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 β -伴球蛋白组成亚基 (α ,α′和 β)和α ,α′亚基核心区域的功能性质相比较发现 ,亚基核心区域决定着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 ;α ,α′... 综述了基因重组技术在揭示大豆球蛋白和 β -伴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 β -伴球蛋白组成亚基 (α ,α′和 β)和α ,α′亚基核心区域的功能性质相比较发现 ,亚基核心区域决定着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 ;α ,α′亚基的外延区域决定着蛋白质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 ,碳水化合物部分抑制热诱导聚集体的形成。对不同方式改性的大豆球蛋白前体 (A1aB1b)的功能性质研究表明 ,影响凝胶和乳化性能的结构因素明显不同 ,蛋白C -末端区域的疏水性影响其乳化能力的高低 ,而游离SH基团的拓扑学结构则与热诱导凝胶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质 亚基 大豆球蛋白 大豆蛋白 乳化能力 热诱导凝胶 乳化性能 蛋白C SH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对大豆蛋白酶解物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晶 韩东 +3 位作者 王昱婷 赵青山 张晓松 金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8-8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资源,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酶水解前进行超声预处理,通过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超声预处理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的空间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球... 为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资源,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酶水解前进行超声预处理,通过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超声预处理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的空间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二级、三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含量明显升高,无规卷曲和β-折叠结构含量明显降低,随着酶解效率提高,酶解物水解度显著增加(P<0.05)。对超声处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进行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的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明显增强。综上,超声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效率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备高品质改性大豆蛋白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Β-伴大豆球蛋白 酶解 结构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齐宝坤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4,共6页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粒径增加。此外,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由"包埋"态转变为"暴露"态,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H_0的增加。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二硫键构型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H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大豆11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大豆球蛋白亚基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树贵 曹松屹 +1 位作者 孙泽威 秦贵信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利用变性剂脲和还原剂β-巯基乙醇解聚大豆球蛋白,在还原条件下通过DEAE琼脂糖凝胶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大豆球蛋白亚基,并对制备的亚基进行复性,从而建立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天然亚基的方法。对该方法分离亚基的产率和亚基的纯... 利用变性剂脲和还原剂β-巯基乙醇解聚大豆球蛋白,在还原条件下通过DEAE琼脂糖凝胶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大豆球蛋白亚基,并对制备的亚基进行复性,从而建立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天然亚基的方法。对该方法分离亚基的产率和亚基的纯度进行评定,并利用大豆球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检测各种纯化亚基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可以有效地分离大豆球蛋白的碱性亚基和不同种类的酸性亚基。该方法的产率较高,以大豆球蛋白分离纯化碱性亚基及酸性亚基A1 a,A2,A3,A4的产率分别为23.93%,14.95%,14.33%,12.06%,7.12%。制备的碱性亚基和酸性亚基A1 a,A2,A3,A4的纯度分别为84.39%,90.48%,92.00%,65.91%,85.00%;纯化亚基能与抗大豆球蛋白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大豆球蛋白亚基 纯化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宝坤 赵城彬 +3 位作者 江连洲 徐靓 李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20,共6页
研究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H_0)的影响,并对蛋白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在80℃热处理下,大豆11S球蛋白的H_0增加,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在90℃和100℃热处理下,H0先增加后... 研究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H_0)的影响,并对蛋白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在80℃热处理下,大豆11S球蛋白的H_0增加,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在90℃和100℃热处理下,H0先增加后稍有降低,且100℃热处理下H_0变化地更快,且变化程度更大,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此外,热处理会使蛋白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趋于"暴露"态,同时改变11S球蛋白分子间二硫键的振动模式,使二硫键由g-g-g构型转变为t-g-t构型,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H_0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大豆11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与豆腐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石彦国 刘琳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豆腐是向热处理过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凝结形成的胶状凝乳。豆腐凝胶形成过程即大豆蛋白凝胶形成过程,是豆腐加工的关键环节,因此大豆蛋白与豆腐品质特性密切相关。就豆腐形成机理、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对豆腐品质的影响进行阐述,以... 豆腐是向热处理过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凝结形成的胶状凝乳。豆腐凝胶形成过程即大豆蛋白凝胶形成过程,是豆腐加工的关键环节,因此大豆蛋白与豆腐品质特性密切相关。就豆腐形成机理、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对豆腐品质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更深入地明晰大豆蛋白与豆腐品质特性的关系,对豆腐凝胶性质进行改进,为改善和提升豆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大豆球蛋白 Β-伴大豆球蛋白 豆腐 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Occludin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蕊 赵元 +2 位作者 潘丽 王雨琼 秦贵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旨在研究纯化的大豆球蛋白对离体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细胞)通透性以及对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达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大豆球蛋白(0~5.0mg·mL-1)与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24h后,检测跨上皮细胞电阻值并用实时荧... 旨在研究纯化的大豆球蛋白对离体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细胞)通透性以及对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表达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大豆球蛋白(0~5.0mg·mL-1)与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24h后,检测跨上皮细胞电阻值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Occludin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大豆球蛋白浓度为0.5mg·mL-1时无明显变化,其他各浓度跨上皮细胞电阻值和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由此可知,大豆球蛋白使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并使OccludinmRNA表达量下降,进一步明确了大豆球蛋白影响细胞增殖且对肠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并破坏了肠上皮细胞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仔猪 IPEC细胞 OCCLUDIN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11S)-木糖接枝反应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中 周媛 +1 位作者 林伟锋 蔡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67,71,共4页
利用纯化的大豆球蛋白(11S)与木糖进行maillard接枝反应,专一地探讨11S组分的羰氨反应特性,以期将大豆蛋白应用于发酵乳的生产中,提高发酵乳的稳定性。文中主要讨论了5个显著影响反应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由... 利用纯化的大豆球蛋白(11S)与木糖进行maillard接枝反应,专一地探讨11S组分的羰氨反应特性,以期将大豆蛋白应用于发酵乳的生产中,提高发酵乳的稳定性。文中主要讨论了5个显著影响反应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采用木糖及湿法反应,只有控制好反应条件才能使得反应产物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木糖 maillard接枝反应 羰氨反应特性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剑 迟玉杰 +2 位作者 孙艳梅 范淼 王喜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5,共5页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白pH4.8为佳,用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分离效果较好;每一个待离心的浊液,在离心之前4℃冷藏2h以上,对离心效果的提高十分有效;采用最佳条件,从300g脱脂豆片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收率分别为6.8%和2.2%,用SDS-PAGE电泳实验方法测定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样品纯度分别为89.1%和78.9%。因此该低速离心法较适合数十克级别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球蛋白基因导入水稻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宪银 薛庆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499,共5页
在克隆水稻谷蛋白基因 Gt1启动子的基础上 ,以农杆菌双元载体 p CAMBIA130 1为起点 ,构建出以该启动子带动大豆球蛋白 A1a B1b亚基基因表达的双元载体 ,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经 PCR检测和后代分析 ,大豆球蛋白基因... 在克隆水稻谷蛋白基因 Gt1启动子的基础上 ,以农杆菌双元载体 p CAMBIA130 1为起点 ,构建出以该启动子带动大豆球蛋白 A1a B1b亚基基因表达的双元载体 ,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经 PCR检测和后代分析 ,大豆球蛋白基因已整合入水稻基因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转化 启动子 贮藏蛋白 大豆球蛋白基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大豆球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伟 邓克权 +2 位作者 华欲飞 梁盈 林亲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28,共6页
以干热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球蛋白,研究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制备大豆球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低温脱脂豆粕,干热预处理使得大豆球蛋白氧化程度增加,而溶剂浸提预处理则减小大豆球蛋... 以干热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球蛋白,研究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制备大豆球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低温脱脂豆粕,干热预处理使得大豆球蛋白氧化程度增加,而溶剂浸提预处理则减小大豆球蛋白的氧化程度。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球蛋白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表面疏水性以及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内源荧光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并且伴随着氧化聚集体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脂豆粕 预处理 大豆球蛋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11S球蛋白-麦芽糖共价改性及其凝胶流变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冰 迟玉杰 +1 位作者 鲍志杰 孙临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3,共5页
为提高大豆蛋白凝胶性,从低温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11S球蛋白,添加麦芽糖对其进行湿法糖基化改性,运用Box-Behnken模型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了糖基化反应前后蛋白样品凝胶强度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糖... 为提高大豆蛋白凝胶性,从低温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11S球蛋白,添加麦芽糖对其进行湿法糖基化改性,运用Box-Behnken模型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了糖基化反应前后蛋白样品凝胶强度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糖添加量1.85%,反应温度68.42℃,反应时间50.08 min下,凝胶强度可达269.43 g。根据实际情况,在麦芽糖添加量2.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0 min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凝胶强度为270.52 g,相对偏差为0.4%,较未改性11S球蛋白提高了20.7%;改性前后蛋白质凝胶流变特性的分析结果显示,糖基化产物的凝胶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较大豆球蛋白单独体系均有所提高,凝胶形成点从2 648s提前到2 489 s,说明糖基化反应促进了大豆球蛋白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大豆球蛋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改性 11S大豆球蛋白 凝胶性 流变性 Box-Behnk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