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ed glycate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diabetic skin reduces the cell viability and angiogenesis of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晓赞 XIE Ting +3 位作者 SUN Xiao-fang WANG Qi LU Shu-liang 顾鸣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82,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lyc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 th factor( bFGF) in diabetic skin.Methods The abdom inal full-thickness skin tissues from 58 patients( 29 diabetic and 29 non-diabetic) aged 40 to69 years a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lyc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 th factor( bFGF) in diabetic skin.Methods The abdom inal full-thickness skin tissues from 58 patients( 29 diabetic and 29 non-diabetic) aged 40 to69 years and granulation tissues from 15 patients( 8 diabetic and 7 non-diabetic) aged 50 to 59 were analyzed.The propor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b FG F intotal b FGF was measured with 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und skin were detected with hem 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The cell viability, apoptosis, and angiogenesis of human derm al m 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DMECs) after exposure to AG Es-b FG For bFGF were measured with cell counting kit-8, flow cytom etry,and tube form ation assa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AG Es-b FG F in total b FG F showed agedependent increaseboth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skin. As com pared with non-diabetic sk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in diabetic sk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qual age-group, and the same result could be obtained in granulation tissues from patients aged 50 to 59. The proportion of AG Es-b FG F in diabetic granulation was low er than that in diabetic skin from patients aged 50 to 59. H 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 ed few er vessels in diabetic skin wound. In vitro, the viability and vascularization of H D M EC s were promoted by b FG F and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AGEs-bFGF for 7d.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one cause for im paired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skin could be the glycated b FG F and its changed angiogen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 终产物碱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ic flbroblast growth factor protects auditory neurons and hair cells from noise exposure and glutamate neurotoxicity
2
作者 翟所强 王大君 +4 位作者 王嘉陵 Han Dongyi YANG Weiyan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7,共8页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protectivie effect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on cochlear neurons and hai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experiment I, cultured spiral ganglion neuron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protectivie effect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on cochlear neurons and hai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experiment I, cultured spiral ganglion neurons (SGNs) prepared from P3 mice were exposed to 20mM glutamate for 2 hours before the culture medium was replaced with fresh medium containing 0, 25, 50, and 100 ng/ml bFGF, respectively. Fourteen days later, all cultures were fixed with 4% paraformaldehyde, and stained with 1% toluidine blue.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SGNs were counted and the length of SGNs neurites were measured. Exposure to 20 mM glutamate for 24 hours resulted in an inhibition on neurite outgrowth of SGNs and elevated cell death. Treatment of the cultures with bFGF led to promotion of neurite outgrowth and elevated number of surviving SGNs. Effects of bFGF were dose dependent with the highest potency at 100 ng/ml. In experiment Ⅱ, in vivo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guinea pigs in which bFGF or artificial perilymph was perfused into the cochlea to assess possibl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FGF on cochlear hair cells an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CAP). The CAPs were measured before, immediatly and 48 hours after exposure to noi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P were observed (p<0. 05 ) among the bFGF perfused group, control group(t =3. 896 ) and artificial perilymph perfused group (t =2. 520) at 48 hours after noise exposure, Cochleae were removed and hair cell Loss was analyzed in surface preparations prepared from all experimental animals. Acoustic trauma caused loss of 651 and 687 inner hair cells in the control and artificial perilymph perfused group, respectively. In sharp contrast, only 31 inner hair cells were lost in the bFGF perfused ears. Similarly, more outer hair cells died in the control and perilymph perfuesed group (41830 and 41968, respectively) than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bFGF (34258).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FGF protected SGNs against glutmate neurotoxicity in vitro. In addition, treatment with bFGF also protected hair cells from acoustic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COCHLEA Spiral ganglion neurons excitotoxicity acoustic trau- ma hair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18通过上调BMP2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
3
作者 侯亚丽 刘慧娟 +4 位作者 张昊 孙婧媛 宋鹏 刘月瑶 李荷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是否能诱导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并探究其成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GFs并鉴定。取第3代HGF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FGF18和L-DMEM、对照组加入L-...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是否能诱导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并探究其成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GFs并鉴定。取第3代HGF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FGF18和L-DMEM、对照组加入L-DMEM。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GF18(0、0.01、0.02、0.04、0.06 mg/L)对HGFs增殖影响;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能力和矿化能力;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蛋白和BMP信号通路中BMP2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培养3、5、7、9、11 d均可促进HGFs增殖(P<0.05);培养14、21 d ALP活性、矿物盐沉积均增高(P<0.05),ALP、OPN、OCN及BMP信号通路中BMP2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培养21 d OPN、OCN及BMP2蛋白表达较培养14 d明显增高(P<0.01)。结论FGF18能促进HGFs增殖,诱导HGFs向功能性成骨样细胞分化,其成骨机制与上调BMP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FGF18 成骨 诱导 细胞分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cBE4max系统精准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FGF18基因
4
作者 蒙亚琦 王嵩 +7 位作者 杨鹏 于航 姚旭东 郭延华 唐红 张译元 王立民 周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320,共8页
【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作为毛囊周期的关键调控分子,对毛发生长、毛囊发育具有核心调控作用,而在绵羊等家畜中,其调控羊毛生长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尚未明晰。基于此,建立一种精准的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单碱基突... 【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作为毛囊周期的关键调控分子,对毛发生长、毛囊发育具有核心调控作用,而在绵羊等家畜中,其调控羊毛生长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尚未明晰。基于此,建立一种精准的绵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GF18)单碱基突变系统,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对绵羊FGF18基因进行定点编辑,探索该技术在农牧业基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为未来提高羊毛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绵羊成纤维细胞FGF18基因的第3、4外显子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个单导向RNA(single guide,sgRNA)及其互补链,将退火连接形成的sgRNA分别克隆至pGL3-U6-sgRNA-PGK-puromycin表达质粒中。通过电转染方式,将含有特异性sgRNA的U6表达质粒与AncBE4max质粒共转染至绵羊成纤维细胞,转染72 h后对细胞进行测序验证。【结果】PCR扩增的FGF18基因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在FGF18基因的第3、第4外显子内成功引入了终止密码子。通过筛选和鉴定,成功获得了2个可有效定点编辑绵羊成纤维细胞FGF18基因的sgRNA(sg1和sg3),其编辑效率分别为13.8%和36.4%。【结论】建立的基于AncBE4max系统的绵羊成纤维细胞FGF18基因单碱基编辑系统,可实现外显子区域终止密码子的精准引入,并筛选出sgRNA-sg1和sgRNA-sg3两个有效编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BE4max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 基因编辑 单碱基编辑 绵羊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GF-23、HPSE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马莉芳 云雁 +7 位作者 刘艳琦 白学琴 倪文娟 李志芹 卢艳 李喆 李静 贾国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R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的125例MM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R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的125例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时血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RI组(血肌酐>176.80μmol/L)和非RI组(血肌酐≤176.80μ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GF-23、HPSE与MM患者早期RI的关系。结果:125例初诊MM患者中,有33例发生早期RI(占26.40%)。RI组轻链型占比、血尿素氮、血尿酸、乳酸脱氢酶、FGF-23、HPSE水平均高于非RI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素氮、FGF-23、HPSE与MM患者早期RI有关(均P<0.05)。根据四分位数将血清FGF-23水平分为Q1-Q4组,将血清HPSE水平分为q1-q4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清FGF-23、HPSE水平升高,患者早期RI发生率也随着升高(r=0.668,0.592);且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血清FGF-23、HPSE水平升高仍是MM患者发生早期R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血清FGF-23水平与HPSE水平呈正相关(r=0.373)。结论:血清FGF-23、HPSE水平与MM患者早期RI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二者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早期RI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肾损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乙酰肝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MT1及其抑制剂在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高月兰 邓谦 +4 位作者 毛介文 张瑞 石晓硕 万珊珊 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8-703,共16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及其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后1 d组、造模后4 d组和造模后7 d组,构建碱烧伤诱导的CN...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及其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后1 d组、造模后4 d组和造模后7 d组,构建碱烧伤诱导的CNV模型,以确定最佳时间点。另取90只小鼠随机分为碱烧伤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PRMT1抑制剂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评估PRMT1在CNV中的作用。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构建缺氧/复氧(H/R)诱导的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H/R组、H/R+DMSO组、H/R+si-NC组、H/R+si-PRMT1组、H/R+si-FGF2组、H/R+PRMT1抑制剂组和H/R+PRMT1抑制剂+FGF2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各组角膜混浊度和CNV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角膜形态及炎性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PRMT1阳性细胞数目;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PRMT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4/80、CD20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阳性细胞数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iNOS、CD20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等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法、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细胞管形成实验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形成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7 d组小鼠角膜混浊度评分和CNV面积增加,VEGF表达上调,炎性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组PRMT1阳性细胞计数为(39.67±3.51)个/视野,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3±0.58)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P<0.01)。碱烧伤组PRMT1和FGF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碱烧伤组相比,PRMT1抑制剂组角膜混浊度评分降低,CNV面积减小,角膜炎性细胞计数减少,PRMT1、FGF2、VEGF、Arg-1、IL-10蛋白及CD206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组各时间点细胞活力值、细胞迁移距离、细胞迁移数量、管形成数量较对照组增加,H/R+si-PRMT1组和H/R+PRMT1抑制剂组较H/R组减少,H/R+PRMT1抑制剂+FGF2组较H/R+PRMT1抑制剂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R组相比,H/R+PRMT1抑制剂组FGF2、VEGFA、p-PI3K、p-Akt相对表达量下调,H/R+PRMT1抑制剂+FGF2组FGF2、VEGFA、p-PI3K、p-Akt相对表达量较H/R+PRMT1抑制剂组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组、H/R+DMSO组、H/R+PRMT1抑制剂组和H/R+PRMT1抑制剂+FGF2组CD206阳性细胞比均高于对照组,H/R组、H/R+DMSO组、H/R+PRMT1抑制剂+FGF2组CD206阳性细胞比均高于H/R+PRMT1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碱烧伤组相比,FGF2抑制剂组、PRMT1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角膜混浊度评分,CNV面积,VEGFA、CD206和F4/80阳性细胞计数均降低,PRMT1抑制剂组各指标均低于FGF2抑制剂组和PRMT1抑制剂+FGF2组,PRMT1抑制剂+FGF2组各指标均高于FGF2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碱烧伤组相比,PRMT1抑制剂组FGF2、p-PI3K、p-Akt、CD31、VEGFA和Arg-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RMT1抑制剂+FGF2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RMT1抑制剂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RMT1可能通过FGF2/PI3K/Akt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激活和抗炎型极化,进而促进CNV发生和发展,靶向抑制PRMT1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CNV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炎症 巨噬细胞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P2Cm减轻阿托伐他汀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7
作者 赵诗晗 唐才林 +3 位作者 陈宇 黄伟康 罗凤蓉 白雪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3-1282,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Cm(protein phosphatase 2Cm,PP2Cm)特异性过表达对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潜在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饲养♂C57BL/6J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敲除小鼠(FGF21-KO)和野生型(WT)小鼠12周后建模。...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Cm(protein phosphatase 2Cm,PP2Cm)特异性过表达对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诱导胰岛素抵抗的潜在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饲养♂C57BL/6J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敲除小鼠(FGF21-KO)和野生型(WT)小鼠12周后建模。分为Atorvastatin组、Control组、Atorvastatin+PP2Cm OE组、FGF21-KO+vehicle组、FGF21-KO+PP2Cm OE组、WT+vehicle组、WT+PP2Cm OE组。在第4、8、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运用q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测定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小鼠细胞、组织和血清中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浓度,BCAA分解代谢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究过表达PP2Cm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对变化最明显的FGF21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耐糖水平,使BCAA水平升高,而过表达PP2Cm可减轻以上变化。在Atorvastatin+PP2Cm OE组中,FGF21的mRNA、蛋白、浓度表达均上调。无论PP2Cm是否过表达,敲除FGF21均使BCAA、空腹胰岛素和血糖水平高于WT组。结论FGF21可能是PP2Cm参与调控阿托伐他汀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因子,过表达PP2Cm可通过调节FGF21减轻该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胰岛素抵抗 支链氨基酸 蛋白磷酸酶2Cm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支链-酮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对小鼠肠道间质细胞R-spondin 1表达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李景聪 赵涵 +3 位作者 林巧雯 孙宏翔 苏冰 伍宁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948,共10页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 目的·初步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ndin 1(Rspo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Rspo1-tdTomato荧光报告基因小鼠结肠中CD45^(-)CD326^(-)CD31^(-)GP38^(+)CD81^(+)Rspo1-tdTomato^(+)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4 d后该类细胞表面蛋白标志物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该细胞分别在FGF2、FGF9、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刺激条件下Rspo1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FGF2调控Rspo1表达的信号通路,并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及q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流式分选得到的小鼠结肠间质细胞经过体外培养14 d后,能够表达CD34、CD81和糖蛋白GP38,而不表达CD45、CD326、CD31等其他细胞谱系标志分子。qPCR结果发现,20 ng/mL的FGF2即可显著抑制该细胞Rspo1的表达,其他生长因子则无显著抑制作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FGF2调节Rspo1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2(mitogen extracellular kinase 1/2,MEK1/2)抑制剂U0216预处理可逆转FGF2对Rspo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FGF2可能通过ME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ERK1/2)通路抑制小鼠结肠CD34^(+)CD81^(+)间质细胞Rsp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pondin 1基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CD34^(+)CD81^(+)间质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因子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陈慧玲 张培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运动对于CVD的防治至关重要,是CVD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调控组织和细胞分泌运动因子的水平,作用于心血管或通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发挥心血管保...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运动对于CVD的防治至关重要,是CVD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可调控组织和细胞分泌运动因子的水平,作用于心血管或通过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或间接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镍纹蛋白样蛋白(meteorin-like protein,Metrn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和外泌体中的微RNA(microRNA,miRNA)等运动因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脏缺血后再灌注和心肌梗死等CVD及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探究Metrnl、BDNF、FGF21和外泌体miRNA等运动因子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及机制有助于为运动防治CV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运动因子 镍纹蛋白样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外泌体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维生素D_(3)缺乏或过量时蛋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洛索蛋白轴的响应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梦瑶 曹林鹏 +5 位作者 秦林 朱子均 刘福 谢越盛 郭辉 曹满湖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75-5485,共11页
本研究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洛索蛋白(FGF23/Klotho)轴出发,探究蛋鸡饲粮维生素D_(3)缺乏或过量与维生素D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6只42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 本研究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洛索蛋白(FGF23/Klotho)轴出发,探究蛋鸡饲粮维生素D_(3)缺乏或过量与维生素D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蛋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6只42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各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缺乏)、2000(低水平)、4000(正常水平)和8000 IU/kg(过量)维生素D_(3)的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0 IU/kg组蛋鸡蛋壳强度和蛋壳比重低于2000和4000 IU/k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胫骨脱脂重显著低于2000和4000 IU/kg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FGF23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血清Klotho含量也低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0和2000 IU/kg组蛋鸡十二指肠核维生素D受体(nVD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4000和8000 IU/kg组(P<0.05),十二指肠钠依赖Ⅱb型磷转运蛋白(Na/Pi-Ⅱ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8000 IU/kg组(P<0.05);0 IU/kg组蛋鸡肾脏FGF23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家族B成员1(CYP27B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肾脏Klotho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000和8000 IU/kg组(P<0.05)。2)8000 IU/kg组蛋鸡蛋壳强度、蛋壳比重、胫骨灰分重均低于2000和4000 IU/k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胫骨脱脂重显著低于2000和4000 IU/kg组(P<0.05);血清1,25(OH)_(2)D_(3)含量显著低于4000 IU/kg组(P<0.05),血清FGF23和Klotho含量也均低于4000 IU/k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8000 IU/kg组蛋鸡十二指肠膜维生素D受体(mVDR)、nVDR和Na/Pi-Ⅱ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肾脏FGF23、Klotho和CYP27B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2000和4000 IU/kg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维生素D_(3)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蛋品质下降,且与FGF23/Klotho轴及维生素D代谢有关,但这2种情况下蛋鸡体内的响应指标和调控机制存在差异。当饲粮维生素D_(3)缺乏时,蛋鸡肾脏FGF23、Klotho和CYP27B1作为内在响应指标,参与蛋品质及钙磷代谢的调控;而当饲粮维生素D_(3)过量时,蛋鸡十二指肠nVDR、mVDR和Na/Pi-Ⅱb为参与蛋品质和钙磷代谢调控的内在响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维生素D_(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洛索蛋白轴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孙宇康 段彦哲 +6 位作者 滑键林 贾炜豪 尉杰忠 马存根 贾磊 张瑞平 翟晓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再生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机械法提取hUC-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阳性率;成骨成脂分化实验进行诱导分化鉴定;取不同浓度的HSYA(0、100、200、400、600μmol·L^(-1))对hUC-MSCs进行处理,CCK-8法检测最佳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100μmol·L^(-1)组、200μmol·L^(-1)组和400μmol·L^(-1)组;EdU掺入法观察HSYA对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UC-MS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划痕实验观察hUC-MSCs的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VEGF、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的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符合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点,具备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Control组相比,100、200、400μmol·L^(-1)组在作用2 d后,无细胞毒性;HSYA对EdU阳性细胞数、细胞迁移速度均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作用最佳(P<0.01);上清液中VEGF、BDNF的表达水平提高,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HSYA组BDNF、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其中200μmol·L^(-1)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HSYA对hUC-MSCs增殖、迁移和促血管生成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2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C-MSCs HSY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修复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12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罗索尤单抗在X连锁低血磷佝偻病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韩思睿 姜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71,共9页
布罗索尤单抗(Burosumab)是一种全人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23,FGF23)单克隆抗体,是治疗X连锁低血磷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的新型药物,多项研究报告了布罗索尤单抗治疗XL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布罗索尤单抗(Burosumab)是一种全人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23,FGF23)单克隆抗体,是治疗X连锁低血磷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的新型药物,多项研究报告了布罗索尤单抗治疗XL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从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综述布罗索尤单抗在XLH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罗索尤单抗 X连锁低血磷佝偻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与成纤维生长因子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
14
作者 赵衍朴 杨小雨 +3 位作者 于惠康 杨雪玲 杨春华 田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9,共7页
目的研究正常和高脂饮食情况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并探讨VEGFB与成纤维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之间的串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设置4个实验组:正常饮食VEGFB^(+/+)及VEGFB^(-/-)组,高脂饮食VEGFB... 目的研究正常和高脂饮食情况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并探讨VEGFB与成纤维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之间的串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设置4个实验组:正常饮食VEGFB^(+/+)及VEGFB^(-/-)组,高脂饮食VEGFB^(+/+)及VEGFB^(-/-)组;获取24周龄小鼠骨骼肌,称重;采用基因表达关联分析和qPCR实验探究骨骼肌中FGFs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种饮食条件下VEGFB缺失均会导致小鼠骨骼肌质量下降;正常饮食条件下,VEGFB^(-/-)小鼠骨骼肌中8个FGFs表达水平下调,其中6个为旁分泌FGFs;高脂饮食条件下,VEGFB^(-/-)小鼠骨骼肌中11个FGFs表达水平下调,其中8个为旁分泌FGFs。结论骨骼肌中VEGFB可通过FGFs网络参与维持骨骼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成纤维生长因子 基因敲除小鼠 高脂饮食 FG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15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OIP5-AS1调节miR-143-3p/FGF1轴对LPS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刘珊珊 陈锦 袁苏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究OIP5-AS1在慢性牙周炎(CP)中的调控机制。方法:使用LPS处理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以建立CP体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用于检测CP患者、健康志愿者牙周韧带组织和PDLSC中OIP5-AS1、miR-143-3p和成纤维细胞生... 目的:探究OIP5-AS1在慢性牙周炎(CP)中的调控机制。方法:使用LPS处理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以建立CP体外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用于检测CP患者、健康志愿者牙周韧带组织和PDLSC中OIP5-AS1、miR-143-3p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mRNA的表达。通过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溴化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测量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FGF1蛋白水平。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来验证miR-143-3p和OIP5-AS1/FGF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CP患者和LPS处理的PDLSC中OIP5-AS1和FGF1的表达降低,miR-143-3p的表达增高(P<0.05)。在LPS处理的PDLSC中,OIP5-AS1过表达可促进细胞活力并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P<0.05)。此外,OIP5-AS1靶向miR-143-3p并负调控miR-143-3p表达(P<0.05)。在LPS处理的PDLSC中,上调miR-143-3p可减弱OIP5-AS1过表达对LPS诱导的PDLSC损伤的抑制作用(P<0.05)。miR-143-3p靶向FGF1并负调控FGF1表达(P<0.05)。FGF1过表达可减弱miR-143-3p和OIP5-AS1共同过表达对LPS诱导的PDLSC损伤的影响(P<0.05)。结论:OIP5-AS1可能通过调节miR-143-3p/FGF1轴来减轻LPS诱导的PDLSC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并增强细胞活力,这可能为CP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 miR-143-3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LPS 人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对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5 位作者 袁亮 黎淮 包婷 许雯婷 张丹凤 唐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患者86例,收集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血清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sKlotho蛋白,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腰椎L1-L4骨密度。观察tPTx+AT术前及术后FGF23、sKlotho蛋白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术后血钙、磷、iPTH、ALP及FGF23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血sKlotho在术后第5天时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时sKlotho水平较术前升高约24.5%,此后sKlotho趋于稳定。术后腰椎L1-L4骨密度增加,至术后12个月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透析龄、SHPT持续时间、ALP、iPTH及FGF23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负相关,sKlotho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正相关。结论tPTx+AT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增加sKlotho、降低FGF23水平,是提高骨密度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FGF23 骨密度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3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家系报告
18
作者 王晨秀 林安华 +5 位作者 何文静 黄水金 童露露 邓颖 张娜 霍亚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3,共7页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 本文报告1例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ADHR)的14岁女性患者,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低磷血症,基因检测为FGF23基因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535C>T,导致编码179位精氨酸(Arg)变成了色氨酸(Trg)(p.Arg179Trp)。父母及弟弟无类似表型,且基因检测正常。先证者给予骨化三醇及琥珀酸亚铁治疗1个月后骨痛症状好转,6个月后复查血磷正常,肌无力好转。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特点,丰富了临床医生对ADHR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骨软化症 成纤维生化因子23 低磷血症 铁缺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动脉瘤腔血栓机化术治疗巨大破裂腹主动脉瘤1例
19
作者 李卫校 张恒 +7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张克伟 王恒 田琨 史云霞 翟水亭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断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凝血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含林 林辉 郭航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TUDCA治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方法提取原代SD乳鼠CFs和心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CFs的纯度。分别将...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活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TUDCA治疗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方法提取原代SD乳鼠CFs和心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CFs的纯度。分别将高糖培养下的CFs用不同时间的TGF-β1干预,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ERS)通路相关蛋白和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探讨TGF-β1对CFs活化及ERS相关通路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CFs和心肌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内质网应激泛素样结构域1(Herpud1)的表达情况。通过沉默Herpud1的表达及用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Herpud1后CFs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探讨Herpud1在TGF-β1诱导的CFs活化中的作用。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TUDCA处理下CFs的活力。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TUDCA对TGF-β1诱导的CFs中Herpud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6(ATF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erpud1在TUDCA抑制CFs活化中的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Herpud1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成功构建CFs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TGF-β1能够诱导CFs活化及ER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Herpud1在CFs中的表达高于心肌细胞;敲除Herpud1可抑制TGF-β1所诱导的CFs活化;TUDCA能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CFs中GRP78、ATF6、α-SMA、Vimentin和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此外,过表达Herpud1还可逆转TUDCA对TGF-β1诱导的CFs活化的抑制。结论下调Herpud1基因的表达是TUDCA抑制TGF-β1诱导的CFs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Herpud1 牛磺熊去氧胆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