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下鲍恩病
1
作者 姚曼雪 周乃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报告1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男,28岁。1年前右手拇指甲远端出现纵向褐色条纹。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甲远端一纵向褐色条纹,约5 mm×1 mm,远端逐渐变细,至距甲游离缘约2 mm处消失;甲板表面光滑,无触压痛,甲周皮肤正常。皮肤镜检查:右手... 报告1例甲下鲍恩病。患者男,28岁。1年前右手拇指甲远端出现纵向褐色条纹。皮肤科检查:右手拇指甲远端一纵向褐色条纹,约5 mm×1 mm,远端逐渐变细,至距甲游离缘约2 mm处消失;甲板表面光滑,无触压痛,甲周皮肤正常。皮肤镜检查:右手拇指甲甲板见纵向褐色条纹,远端甲下见黄白色角质性赘生物,局部甲床受压后呈凹陷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细胞全层排列紊乱,有异形,可见核分裂象和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甲下鲍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甲下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佳 曾学思 +1 位作者 孙建方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5-306,共2页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肌动蛋白、CD34均(+),结蛋白、FⅧ均(-)。诊断: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肿瘤8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宏图 陈素萍 +1 位作者 郭蕾 苏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肢体,分别位于上臂、趾和足底;5例发生于内脏,其中3例位于气管,另2例分别位于胃和腹腔。组织学上,3例...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结果3例肿瘤发生于肢体,分别位于上臂、趾和足底;5例发生于内脏,其中3例位于气管,另2例分别位于胃和腹腔。组织学上,3例表现为良性,5例为恶性。1例良性者可见球血管瘤形态,4例恶性者呈球血管肌肿瘤形态。所有病变均能显示平滑肌分化。1例组织学表现为恶性者术后半年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发生于内脏特别是气管和胃的血管球肿瘤易被误诊为类癌,应引起注意,极少数血管球肿瘤为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气管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散性多发性血管球瘤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东来 方凯 +1 位作者 刘克英 邓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9-220,共2页
报告1例播散性多发性血管球瘤。患者女,23岁。因面部、右耳郭和右侧肢体出现许多蓝紫色丘疹和结节2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可见许多形态不规则、扩张的血管腔,管壁内衬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周围有数层血管球细胞。免疫组... 报告1例播散性多发性血管球瘤。患者女,23岁。因面部、右耳郭和右侧肢体出现许多蓝紫色丘疹和结节2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可见许多形态不规则、扩张的血管腔,管壁内衬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周围有数层血管球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阳性。诊断为播散性多发性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多发性 播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钱雯 宋济昌 包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结合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发生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鼓室球瘤,12例颈静脉球瘤,3例迷走体瘤和3例颈动脉体瘤),21例行CT检查(其中1例行动态增强检查),15例行MRI... 目的结合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发生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鼓室球瘤,12例颈静脉球瘤,3例迷走体瘤和3例颈动脉体瘤),21例行CT检查(其中1例行动态增强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鼓室球瘤较小,多发生于鼓岬区;颈静脉球瘤以颈静脉孔为中心,较大的肿瘤侵犯咽旁间隙、中耳、外耳道、乳突和(或)颅内;颈动脉体瘤位于上颈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伴上述动脉明显分离移位;迷走体瘤位于咽旁颈动脉鞘区,血管移位不一。以上四类肿瘤CT平扫呈中等密度,强化显著,部分肿瘤内见强化的血管和囊性改变;MRIT1WI中低信号,强化显著,T2WI中高信号,部分肿瘤内见囊变,多数肿瘤中可见血管流空“盐和胡椒征”(鼓室球瘤和较小的颈静脉球瘤中不见)。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边缘不规则,后者侵犯咽旁间隙部分边缘光滑,骨质呈虫咬状破坏;颈动脉体瘤和迷走体瘤边缘光滑,无骨质破坏。结论多数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可据此确诊;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副神经节瘤 影像学 鼓室球瘤 颈静脉球瘤 迷走体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面瘫、颈部包块 被引量:8
6
作者 申卫东 李竹梅 +2 位作者 戴朴 韩东一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简要病史】患者尹女士,36岁,以“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4年,左侧面瘫、颈部肿物2年”主诉入院。患者因“左耳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面瘫”3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耳新生物”行活检和“中耳、乳突”... 【简要病史】患者尹女士,36岁,以“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4年,左侧面瘫、颈部肿物2年”主诉入院。患者因“左耳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面瘫”3次在当地医院按“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耳新生物”行活检和“中耳、乳突”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炎症”或“胆脂瘤”。半年前因耳部肿物复发再次在当地医院行活检术,病理提示“颈静脉副神经节瘤”,为进一步诊治,我院以“左侧颈静脉孔区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体瘤 副神经节瘤 颈静脉孔区 搏动性耳鸣 化学感受器瘤 非嗜铬的副神经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蓝文婷 张艳 +1 位作者 赵振亚 杨建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8-72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胃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生长方式、表面胃黏膜和周围胃壁情况,测量病灶各期的CT值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胃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生长方式、表面胃黏膜和周围胃壁情况,测量病灶各期的CT值及分析强化趋势和特点。结果:病灶位于胃窦部6例,位于胃窦与胃大弯交界处1例,均单发,大小均在3 cm以内,腔内生长6例,腔内外混合生长1例。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均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仅1例出现钙化。增强后,5例动脉期表现为肿瘤周边部轻度絮片状强化,其中1例可见粗大紊乱血管显影,门静脉期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CT值分别为139.25 HU、132.42 HU、146.53 HU、140.36 HU、135.16 HU,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分别为138.67 HU、148.36 HU,门脉期呈持续均匀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强化,但程度较前两期减弱,7例胃壁黏膜光整,均不伴远处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胃窦部多见;肿块位于黏膜下,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理亚型表现不同强化趋势,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峰值与腹主动脉相近的强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在颈静脉球体瘤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铮 梁熙虹 鲜军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MR在颈静脉球体瘤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出血量、病灶数量、累及范... 目的探讨MR在颈静脉球体瘤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出血量、病灶数量、累及范围、形态、边缘、平扫信号特点、强化表现、椒盐征、DWI信号强度、ADC值进行分析,并根据Fisch分型方法对肿瘤进行分型。比较Fisch C型与D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9例患者表现为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经栓塞治疗后行肿瘤手术切除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无栓塞治疗和栓塞不成功者(Z=-2.236,P<0.05)。18例患者中,17例为单侧单发病灶,1例合并颈部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Fisch C1型2例,C2型7例,C3型4例,D1型4例,D2型1例。18病变均呈分叶状,15例病变均有清晰边缘,15例病变呈等T1长T2信号,17例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其中10例可见典型的"椒盐征"。增强后18例病灶均明显强化。5例病变DWI信号低于脑实质,ADC值为1.30±0.15(×10-3mm2/s)。"椒盐征"在Fisch C型与D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可准确评估病变累及范围,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体瘤 磁共振 椒盐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丽丽 许晓燕 赵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围绕血管排列。免疫组化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actin、laminin、Vimentin阳性表达,而CD34、CD1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AE1/AE3、Anti-cytokeratin(CAM5.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均阴性表达。结论:胃血管球瘤较少见,绝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冷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胃血管球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球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振豫 李天晓 +6 位作者 叶放蕾 韩新巍 程敬亮 郭瑞平 董明敏 谢为民 陈元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介入检查证实的1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资料。结果:颈静脉球瘤分三型: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周围的骨质粗...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介入检查证实的1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资料。结果:颈静脉球瘤分三型: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周围的骨质粗糙不平,有不规则的破坏区,范围大者,相邻颅底骨质也有不同程度破坏;鼓室型的CT表现为中耳鼓室内有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部分可突入外耳道内;混合型的CT表现为肿瘤同时累及颈静脉孔和中耳鼓室,又称颈静脉鼓室球瘤。增强扫描各型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呈明显强化。结论:高分辨率CT机扫描是颈静脉球瘤的有效影像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颈静脉球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刚 黄祥龙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与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静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前后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后成像。分析CT和MRI的不同表现,比较其优...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与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静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前后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后成像。分析CT和MRI的不同表现,比较其优缺点,并介绍分型与手术径路的关系。结果:按Glasscock-Jackson's分类法,其中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1例。CT能清晰地显示颅底骨质结构的破坏程度及范围,颈静脉孔的扩大以及边缘不规则的侵蚀性破坏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的关系以及有无颅内侵犯、侵犯的程度。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椒一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结论:CT和MRI结合,能更全面地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CT 诊断 NMR 成像 颈静脉球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非典型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寿扬 曾庆思 +1 位作者 陈淮 黄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8-1018,共1页
患者女,53岁,因"胸痛6个月,咳嗽、咯血丝痰5月余"入院。CT:气管下段约T5水平见附壁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1.5cm×1.4cm×1.2cm,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矢状位图像示病灶紧贴气管左后壁,气管壁及气管外脂肪间隙模糊不... 患者女,53岁,因"胸痛6个月,咳嗽、咯血丝痰5月余"入院。CT:气管下段约T5水平见附壁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1.5cm×1.4cm×1.2cm,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矢状位图像示病灶紧贴气管左后壁,气管壁及气管外脂肪间隙模糊不清,相应水平管腔狭窄,最窄处横截面约1.5cm×1.0cm(图1)。CT诊断:气管下段肿物,建议活检。行经右胸气管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气管下段距隆突1cm处肿物,边界欠清,大小约1.2cm×1.5cm,肺门及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体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宏 刘星 +7 位作者 吴学文 吴丽莎 蒋璐 金毅 贺楚峰 梅凌云 宋剑 蔡鑫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8年;结合文献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对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听觉保护等手术策略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50±8.00)岁,病史15 d~6年,7例主诉为搏动性耳鸣,80%(8/10)患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根据改良版Fisch&Mattox鼓室体瘤分型,10例术耳中3耳为A1型(30%),2耳为A2型(20%),5耳为B1型(50%)。全部10例(耳)中3例术耳听力较术前提升,6例术耳气导维持术前听力,1例术耳听力较前稍下降。7例(耳)术后骨气导差为0~10 dB,3例(耳)骨气导差为10~20 dB。术前、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外耳道及耳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鼓室体瘤因极易出血,在手术中同时兼顾肿瘤全切和听功能保护极具挑战性。对于A型及B1型鼓室体瘤,手术中可以争取在保持鼓膜完整、保留听骨链的前提下彻底去除肿瘤,并同时保留术后听功能,甚至较术前听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鼓室体瘤 听骨链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指末节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立清 刘宝刚 +2 位作者 冯俊杰 高庆华 王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04-1704,共1页
关键词 末节指骨 血管球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良辅 杜辉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巨大型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7例病人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3例术后辅以放疗和/或γ刀治疗。结果颈静脉球瘤病人症状多不典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或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6例随访1~35年,... 目的探讨巨大型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7例病人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3例术后辅以放疗和/或γ刀治疗。结果颈静脉球瘤病人症状多不典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或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6例随访1~35年,预后良好。结论要重视本病发病隐蔽的特点,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巨大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球瘤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海清 许林锋 +3 位作者 洪国斌 陈耀庭 任强 骆江红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方法3例颈静脉球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结果3例患者肿瘤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2例栓塞后1周行...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颈静脉球瘤的作用。方法3例颈静脉球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其供血动脉,然后灌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适量。结果3例患者肿瘤供血动脉均被栓塞,肿瘤染色消失;2例栓塞后1周行手术切除,均完全切除且出血量少。栓塞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颈静脉球瘤的栓塞治疗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抑制肿瘤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术前栓塞加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球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鼓室球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欣平 李永新 +3 位作者 于子龙 梁凤和 郑雅丽 陈树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鼓室球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鼓室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总结其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该20例患者中仅有1例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20例中,16例表现为搏... 目的探讨鼓室球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鼓室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总结其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该20例患者中仅有1例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20例中,16例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内有15例合并听力下降,其中2例伴有耳痛;1例仅表现为非搏动性的耳鸣;1例表现为耳道出血;2例仅表现为耳部闷胀感,其中1例合并中耳感染。鼓膜均为樱桃红色,15例听力下降者9例传导聋、5例混合聋、1例重度感音神经聋,余5例听力正常。20例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表现为鼓室内不规则团块影,2例突出至外耳道,边界清楚,均无骨质破坏,增强后明显强化,4例行DSA检查,其中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为咽升动脉及耳后动脉供血,1例由枕动脉供血。20例中,鼓室球瘤I型5例,行耳道进路肿瘤切除术;II型9例,行耳道进路肿瘤切除术;III型4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IV型2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结果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无输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肿物无复发。结论大部分鼓室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及时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球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在颈静脉球瘤术前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国平 俞炬明 +1 位作者 钟伟兴 朱铭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静脉球瘤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颈静脉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7例患者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静脉球瘤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颈静脉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7例患者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结果: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造影及7例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6例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颈静脉球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雄 李北平 周立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 11例血管球瘤患者 ,其结果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血管球瘤直径均小于 18mm ,类圆形 ,轮廓清晰 ,包膜完整、内部多呈低回声 ,CDFI示其周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及CDFI检查 11例血管球瘤患者 ,其结果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血管球瘤直径均小于 18mm ,类圆形 ,轮廓清晰 ,包膜完整、内部多呈低回声 ,CDFI示其周边及内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 ,呈圆球状或花篮状。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血管球瘤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FI 血管球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术前栓塞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亚坤 李修珍 +5 位作者 刘宁 韩松 张明山 韩明阳 刘加春 闫长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再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患者,均行术前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再根据Samii分型分别采用经枕下乙...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再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患者,均行术前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再根据Samii分型分别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经颞下窝入路(3例)、经迷路下-乳突入路(3例)、经岩枕入路(3例)、经颞枕联合乙状窦后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2例)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中出血量1042 ml。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9例,新发和(或)后组脑神经症状加重5例,新发面瘫和(或)面瘫症状加重6例,新发听力丧失1例,伤口渗液2例。无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至3.50年,5例仍有不同程度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症状。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颈静脉孔区富血运肿瘤术前栓塞治疗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依据肿瘤分型,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栓塞 治疗性 手术前期间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