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英慧 张铁民 齐建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和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频域OCT和OCTO-PUS101视野计对POAG患者22例(22眼)及CPACG患者22例(22眼)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RNFL厚度及视野MD值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确定RNFL厚度与视野MD值、上方和下方RNFL厚度与相对应半侧视野MD值的相关性。结果 POAG患者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分别为(91.19±15.85)μm、(94.93±18.76)μm、(87.82±15.65)μm,CPACG患者相应的RNFL厚度分别为(88.22±13.01)μm、(90.41±14.16)μm、(86.49±16.63)μm,两组患者各RNFL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总MD值、上方半侧视野MD值、下方半侧视野MD值分别为(8.41±6.07)dB、(8.46±5.39)dB、(6.79±6.67)dB,CPACG组相应的MD值分别为(10.69±3.76)dB、(11.17±3.52)dB、(9.71±5.86)dB,两组患者各MD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OAG组总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与视野相对应区域MD值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574、-0.464、-0.600,均为P<0.05),CPACG组总RNFL厚度、上方RNFL厚度及下方RNFL厚度与视野相应区域MD值呈高度负相关(r分别为-0.819、-0.884、-0.812,均为P=0.000);两组患者RNFL厚度与MD的相关系数和下方RNFL厚度与上方半侧视野MD的相关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方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MD的相关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MD呈中度负相关,CPACG患者RNFL厚度与视野MD呈高度负相关;相对于POAG患者,CPACG患者上方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MD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静 王辉 谢林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3-1165,1169,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可疑青光...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可疑青光眼患者35例(63眼)为A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72眼)为B组,对照组34例(66眼)为C组,采用OCT仪和Humphrey740i全自动视野计分别对3组受检者进行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视野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RNFL厚度,分析青光眼组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间的关系。结果 A组的上方、下方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与C组对应象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比较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与B组比较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受检者各象限及全周视野缺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程度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RNFL厚度变薄,并且与视野缺损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青光眼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rsfMRI-fALFF研究及其与OCT及视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汉林 邵毅 +5 位作者 彭志优 周琼 裴重刚 姜建 黄歆 张艳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比率低频振幅(resting state f MRI-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rsf MRI-f ALFF)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脑功能的改变,研究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比率低频振幅(resting state f MRI-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rsf MRI-f ALFF)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脑功能的改变,研究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视野的相关性,探索NTG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NTG患者20例(NTG组),以及20名与NTG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完成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取被试全脑静息态数据,利用REST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预处理,对比NTG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 ALFF)改变的脑区,检验f 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OCT及视野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TG组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 ALFF值均显著减低(均为P<0.05),未发现f ALFF值增高的脑区;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 ALFF值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呈负相关(右侧脑角回:r=-0.607,P=0.010;右侧脑楔前叶:r=-0.504,P=0.020),而与C/D值均未见显著相关性(右侧脑角回:r=0.158,P=0.494;右侧脑楔前叶:r=-0.087,P=0.706);右侧脑角回、右侧脑楔前叶的f ALFF值与视野的平均变异值(右侧脑角回:r=0.096,P=0.468;右侧脑楔前叶:r=0.026,P=0.845)和模式标准差值(右侧脑角回:r=0.064,P=0.626;右侧脑楔前叶:r=-0.145,P=0.268)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NTG患者静息态多个脑区的功能紊乱可能参与NTG的发病,使之成为临床诊断NTG的可能补充手段,亦可作为评估NTG严重性方面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比率低频振幅 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毅 祁勇军 赵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眼)POA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眼)POA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RNFL厚度及视野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为(92.53±10.72)μm、(91.48±11.45)μm、(74.68±8.33)μm、(71.45±9.15)μm,对照组分别为(141.67±19.45)μm、(137.61±18.46)μm、(94.55±11.64)μm、(90.49±10.4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个象限的视野缺损值分别为(6.49±0.84)dB、(5.91±0.69)dB、(8.42±0.95)dB、(7.29±0.94)dB。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RNFL厚度与各相应视野内的视野缺损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OAG患者存在RNFL损伤及视野缺损,且二者具有负相关性,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野缺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厉君 段宣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GCIPL则只包括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2层。TD-OCT只能测量黄斑区全层厚度,而事实上视网膜一些层面在青光眼进展中未被累及,导致了其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下降。目前用于测量GCC和GCIPL的OCT为谱域OCT(SD—OCT),它比传统的时域OCT(TD—OCT)获得更快的扫描速度,能扫描更多位置,并形成黄斑区3D图像。细化黄斑视网膜分层,对视网膜内层进行定性测量,有助于提高检测青光眼损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目前常用的仪器有美国光视RTVue-100OCT、德国蔡司CirrusHD—OCT和日本拓普康Topcon3DOCT,3种测量方法各有优势。OCT测量GCC厚度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种族及信号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CC或GCIPL与视野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今后的研究应当致力于建立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GCC和GCIPL厚度参数的正常数据库及对青光眼GCC和GCIPL厚度参数变化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随访研究,以提高更早期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野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能力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培 曹国凡 蒋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诊断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能力。方法选取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组73例73眼、视野前POAG组46例46眼、早期POAG组81例81眼。观察OCTA所得视神经纤维层内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形维数的方法对不同受试者的RPC层各血管参数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视野前POAG组、早期POAG组间OCTA各血管参数:大血管占比[(39.29±6.40)%、(34.94±7.56)%、(29.00±6.56)%]、毛细血管占比[(39.24±7.47)%、(31.29±4.57)%、(25.53±4.18)%]、毛细血管间隙占比[(15.58±5.40)%、(26.25±8.04)%、(33.42±8.46)%]和无血管区占比[(5.89±3.47)%、(7.53±3.97)%、(12.16±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视野前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毛细血管占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5。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相比,大血管占比的AUC为0.897,毛细血管占比的AUC为0.944。结论 OCTA作为一种方便无创的可测量视盘血流的血管造影技术或可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视野缺损与周边视野缺损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霍妍佼 郭彦 +2 位作者 王怀洲 李蕾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CVFDs组25例25眼和PVFDs组41例41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5人55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24-2视野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根据ETDRS环将视网膜分为3个环9个区域,测定中心、内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和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流参数。评估并比较CVFDs组与PVFDs组患者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部位的关联。结果健康对照组、CVFDs组和PVFDs组受检眼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分别为18.20(17.50,18.50)、17.10(16.30,17.85)和17.20(16.25,17.90)mm/mm^(2),总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45(0.43,0.46)、0.42(0.40,0.44)和0.43(0.40,0.44)mm^(2)/mm^(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84、16.15,均P<0.001),其中CVFDs组和PVFDs组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受检眼黄斑区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VFDs组受检眼外环各区血管密度和外环上方、下方及鼻侧灌注密度均下降,PVFDs组外环上方、下方和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FDs组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降低,具有CVFDs的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诊断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黄斑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脱性青光眼黄斑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凡 唐广贤 +4 位作者 马丽华 耿玉磊 张恒丽 闫晓伟 张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比较早中期、晚期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及正常人黄斑厚度的差异,探讨黄斑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早中期PXG患者33例33眼作为早中期PXG组... 目的比较早中期、晚期剥脱性青光眼(PXG)患者及正常人黄斑厚度的差异,探讨黄斑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早中期PXG患者33例33眼作为早中期PXG组,晚期PXG患者24例24眼作为晚期PXG组。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及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4人3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并比较3个组患者黄斑各区厚度及体积差异,对黄斑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早中期PXG组和晚期PXG组平均黄斑厚度分别为(305±15)、(297±15)和(287±17)μm;平均黄斑体积分别为(0.94±0.05)、(0.91±0.05)和(0.89±0.05)μm^3。3个组鼻内环、上内环、颞内环、下内环、上外环和颞外环、下外环区的黄斑厚度及体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厚度=4.226、9.335、12.133、10.115、11.298、8.243、12.142,均P<0.05;F体积=3.812、9.152、12.774、8.889、11.284、7.937、11.652,均P<0.05),早中期PXG组上内环、颞内环、下内环、上外环和颞外环区黄斑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XG组下内环、颞内环区黄斑厚度均较早中期PXG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XG组内、外环各区黄斑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早中期PXG组黄斑各区厚度与视野MD均无相关性(均P>0.05),晚期PXG组鼻内环、上内环、颞内环区黄斑厚度与视野MD均呈正相关(r=0.527、0.544、0.417,均P<0.05)。结论SD-OCT可定量分析黄斑厚度变化,联合视野检查可作为PXG诊断分期和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剥脱性青光眼 黄斑厚度 视野平均缺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联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梅 葛坚 +1 位作者 刘嫣芬 蓝育青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与视觉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早期损害中的敏感性并分析其间相互关系。方法 对早期、进展期或晚期POAG患者 2 6例 (5 0眼 )联合进行OCT及PERG、PVE... 目的 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与视觉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早期损害中的敏感性并分析其间相互关系。方法 对早期、进展期或晚期POAG患者 2 6例 (5 0眼 )联合进行OCT及PERG、PVEP和OPs的检查。结果 OCT测量RNFL厚度在POAG早期中的异常率为 40 .91% ,低于PERG(78.95 % )和PVEP的异常率 (64 .64 % ) ,高于OPs(2 8.5 7% )。RNFL厚度与PVEP和PERG振幅显著正相关 ,与PVEP潜伏期负相关 ,与OPs总值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RNFL OCT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变化及其与视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汉林 潘曈 +4 位作者 仇雪梅 梁瀛 彭志优 周琼 裴重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黄斑区血管密度(macular vessel density,M...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黄斑区血管密度(macular vessel density,MVD)改变,并探讨其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TG患者20例(40眼)为NTG组,健康20人(40眼)为对照组。利用OCTA检测2组MRT和MVD,对比NTG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性,并检验NTG组黄斑区检测指标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NTG组与对照组受检者MRT、MVD在黄斑区中心凹、旁中心凹、上方及下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中心凹MRT=26.923、F旁中心凹MRT=38.176、F上方MRT=22.324、F下方MRT=39.936、F中心凹MVD=36.154、F旁中心凹MVD=45.573、F上方MVD=29.345、F下方MVD=30.267;均为P<0.01),而在颞侧和鼻侧两个象限MRT、M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颞侧MRT=2.614、F鼻侧MRT=2.497、F颞侧MVD=2.134、F鼻侧MVD=1.937;均为P>0.05);NTG组的黄斑中心凹、旁中心凹、上方及下方的MRT、MVD与视野平均缺损均具有相关性(均为P<0.01)。结论利用OCTA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NTG黄斑区形态学改变特征,且这种改变与视野平均缺损相关,从而可在疾病的早期提供无创影像学诊断支持,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黄斑区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俊 黄桦 甘孟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胶囊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青光眼术... 目的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对视功能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胶囊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青光眼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视功能改善效果及治疗前后OCTA指标。结果治疗后,胶囊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电脑视野指数MD及PSD值均下降,且胶囊组MD及PS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组胶囊组视盘鼻侧、鼻上下、颞上下及颞侧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青光眼患者术后,可帮助改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并促进视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方血栓通胶囊 视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常用检查设备规范操作指南(2023) 被引量:5
12
作者 《青光眼常用检查设备规范操作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24 位作者 邵毅 汪建涛 何媛 杨卫华 车慧欣 王凯军 裴重刚 谭钢 计丹 迟玮 曹国凡 陶勇 杨文利 苏兆安 黄锦海 蒋沁 张慧 邵婷婷 汪晓宇 陈蔚 陈新建 王晓刚 彭娟 刘光辉 石文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7-345,共9页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病变,也是位列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规范青光眼常用检查设备的操作可以提高青光眼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眼科医生,尤其青光眼专科医生,更好地掌握青光眼常用检查方法... 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病变,也是位列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规范青光眼常用检查设备的操作可以提高青光眼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眼科医生,尤其青光眼专科医生,更好地掌握青光眼常用检查方法,减少青光眼患者的误诊和漏诊,对青光眼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总结了青光眼的常用检查设备的规范操作,为规范青光眼的常用检查方法、提高基层医疗青光眼诊断效能提供参考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前房角 视神经 视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规范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元佳佳 张勇 +4 位作者 陈长征 杨雪莹 缪青梅 Kai Yoon Fan 李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单臂临床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十堰市太和...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单臂临床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及武汉大学附属鄂州市中心医院纳入LHON患者159例,所有患眼均接受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0.05μl玻璃体腔注射,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测定患眼视野指数(VFI)和平均偏差(MD);采用Spectralis?HRA+OCT仪测量患眼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以术后第12个月BCVA、视野和RNFL厚度作为治疗的主要结局。依据治疗后12个月BCVA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视力改善组81眼、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62眼、未注射眼视力改善组65眼和未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78眼;依据术后第12个月VFI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VFI改善组48眼、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1眼、未注射眼VFI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2眼,依据MD改善情况分为注射眼MD改善组52眼、注射眼MD未改善组67眼、未注射眼MD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MD未改善组72眼。采用Pearson线性回归法分析各组患眼BCVA、VFI和MD恢复情况与RNFL厚度之间的关联。结果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和未注射眼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1.37±0.55和1.29±0.59,分别优于注射前的1.70±0.41和1.53±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0、3.550,均P<0.001)。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MD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RNFL厚度总体逐渐变薄。注射眼视力提高组BCVA与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负相关(r=-0.362、-0.292、-0.307、-0.308,均P<0.05)。注射眼VFI提高组VFI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39、0.356、0.294、0.401,均P<0.05)。注射眼MD提高组MD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95、0.424、0.377、0.474,均P<0.05)。结论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RNFL厚度与视功能恢复程度有明显关联,RNFL较厚眼视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治疗 视力 视野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光相干断层扫描 重组腺相关病毒 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丽娟 罗家伟 +4 位作者 谭梦佳 孟艳 梁舒 季敏 管怀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是一种较常见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其在眼底彩色照相中的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楚的橘黄色病灶,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在OCT中显示为脉络膜内的弱反射空腔。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者对PICC的影像学特征、发...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PICC)是一种较常见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其在眼底彩色照相中的典型表现是边界清楚的橘黄色病灶,常发生于近视弧的下方,在OCT中显示为脉络膜内的弱反射空腔。随着OC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者对PICC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有了更清楚的认知。现就PICC的定义、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其和青光眼的关系进行介绍,为进一步阐明PIC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旁脉络膜空腔 视野缺损 青光眼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区脉络膜空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