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1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5 位作者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齐琨 赵龙 +3 位作者 马志阳 任方林 欧康康 段书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表征了ABC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形貌,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研究了ABP复合隔热气凝胶的隔热、红外隐身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ABP复合隔热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聚乙二醇在ABP复合隔热气凝胶中的负载量达到93.8%(质量分数),熔融焓为182.2 J/g,经过20次固液循环后质量保留率为92.3%,具有良好的防泄漏性和循环稳定性,可以应用于高温和低温目标的热防护和红外隐身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热气凝胶 冷冻干燥 相变材料 隔热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复合相变材料性能表征与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钟金豹 张剑 +3 位作者 范浩熙 王永鹏 孟祥一 冯相龙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19-7125,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相变材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稳定吸附在网络内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相变材料PEG的低导热和泄露问题,从而制成了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PCM)。研究发现,当PE...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相变材料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稳定吸附在网络内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相变材料PEG的低导热和泄露问题,从而制成了用于电池热管理的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CPCM)。研究发现,当PEG的含量在85.29%时,无泄漏现象发生,此时导热率为1.488 W/(m·K),是纯PEG的7倍。CPCM相变吸热从40.2℃开始到60.7℃结束,吸热焓值达到了160.9 J/g,相变放热从35.8℃开始到23.5℃结束,放热焓值达到了140 J/g。此外,CPCM在经历200次熔融/结晶循环后仍保持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热可靠性,在热储能应用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其CPCM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纯PEG相变材料,CPCM具有较快的热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储热能力,在实用性方面得到突破,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 电池热管理 性能研究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聚合物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艳 黎子琦 +3 位作者 陈南豪 张一弛 吴晓鸿 陈大柱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9,共16页
固固相变材料(SSPCMs)是一类能够通过可逆相变过程高效吸收与释放热能,同时保持固态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相变期间体积变化微小、高温下使用无泄漏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科技界的广泛瞩目。其中,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单元的聚合物SS... 固固相变材料(SSPCMs)是一类能够通过可逆相变过程高效吸收与释放热能,同时保持固态特性的新型材料,具有相变期间体积变化微小、高温下使用无泄漏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科技界的广泛瞩目。其中,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单元的聚合物SSPCMs凭借其高储能密度、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可调控相变温度等独特优势,在能量储存、温度调节及热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围绕近几年PEG基SSPCMs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其分类和化学制备方法。根据其存在的导热、阻燃、可回收利用差等缺陷,重点讨论了如何对其进行性能优化和改性,以拓宽PEG基SSPCMs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在电池、电子设备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的热管理以及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PEG基SSPCMs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和多功能化的SSPCMs研发,提高SSPCMs的综合性能、降低成本和增强可行性等,并探索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推动其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固固相变 相变材料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和热失控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宇 罗声豪 +3 位作者 吴颖欣 刘针莹 张立志 凌子夜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0-1053,共14页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和充电效率显著降低,而高温运行时则加速性能退化并可能导致热失控。复合相变材料因其高效的热储存和温度调控能力,为电池全温域热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和充电效率显著降低,而高温运行时则加速性能退化并可能导致热失控。复合相变材料因其高效的热储存和温度调控能力,为电池全温域热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电池冷却方面,高焓值、高导热和柔性复合相变材料通过相变吸热使热量均匀分散,显著改善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在低温应用场景中,导电复合相变材料利用电热转换机制实现快速自加热,缓解低温对电池性能的限制;针对热失控风险,阻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结合相变吸热与热分解吸热双重机制,有效抑制热量蔓延。本文综述了复合相变材料在电池冷却、加热及热失控防护中的应用策略,剖析了材料储热性能与热导率平衡对热管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柔性、阻燃改性与化学储热机制的技术进展。当前研究需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工业化可行性,未来应重点发展多功能复合设计、智能响应技术以及规模化应用,以推动复合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和热失控防护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热失控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众 李宏 +2 位作者 吴恩辉 李军 侯静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9,共9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3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PE)作为封装材料,工业石蜡(PW)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和压制成形制备不同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热导率测试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等对材料的泄...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3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PE)作为封装材料,工业石蜡(PW)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和压制成形制备不同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热导率测试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等对材料的泄漏性能、导热性能、蓄-放热速率和表面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PW中添加3种PE的质量分数不应过低,否则会造成PW明显泄漏,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随PE质量分数增加呈现指数减小关系;PE质量分数为45%时,60℃加热1 h,PE-HD/PW,PE-LD/PW和PE-LLD/PW的泄漏率分别为0.37%,2.05%和0.32%,而65℃加热1 h,这3种材料的泄漏率分别为1.70%,4.87%和0.50%,PE-LLD对PW的封装效果最佳;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随PE质量分数增加呈现增大趋势,PE质量分数为45%时,PE-HD/PW,PE-LD/PW和PE-LLD/PW的热导率分别比纯PW提升了31.94%,10.00%和18.71%,添加PE-HD的热导率提升幅度最大;复合相变材料蓄-放热速率分别为2.03~2.59℃/min和1.46~4.76℃/min,放热速率随成形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添加PE-HD的材料放热速率最快;复合相变材料表面温差随加热时间增加呈现指数减小,且越来越均匀。实验结果和拟合计算式可以为不同PE/PW复合相变材料的工程应用或者其他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率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全瑞星 缪文晶 +2 位作者 袁长顺 程广贵 赵彦琦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0-1025,共16页
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热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聚乙二醇是一种高潜热的无毒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与焓值可调节性,相对其他有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但聚乙二醇... 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热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聚乙二醇是一种高潜热的无毒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与焓值可调节性,相对其他有机相变材料,在热管理、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但聚乙二醇会发生固-液相变导致泄漏和自身热导率较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聚乙二醇的定型方法应运而生。除了常用于制备定型相变材料的共混、包裹、吸附等物理方法,聚乙二醇两端的活性羟基使得通过化学改性将聚乙二醇转化为固-固相变材料具有了可行性。本文首先综述了物理共混法、微胶囊法、纤维法、多孔材料吸附法、化学改性法等制备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不同手段并比较了性能。然后介绍了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在电子器件热管理、光热转换、建筑节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聚乙二醇基定型复合相变材料仍然存在热导率低、复合后相变焓值下降等问题与挑战,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聚乙二醇 定型相变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石蜡二元共晶和纳米SiO_(2)气凝胶新型建筑储能材料的研制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闻静 张红婴 +1 位作者 张屹东 许润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397,共10页
以月桂酸(L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月桂酸-石蜡(LA-PS)二元共晶混合物,通过真空吸附法将二元共晶混合物吸附到纳米SiO_(2)气凝胶中形成复合相变材料月桂酸-石蜡/纳米SiO_(2)气凝胶。泄漏实验表明,纳米SiO_(2)气凝胶对LA-PS的最大吸附... 以月桂酸(L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月桂酸-石蜡(LA-PS)二元共晶混合物,通过真空吸附法将二元共晶混合物吸附到纳米SiO_(2)气凝胶中形成复合相变材料月桂酸-石蜡/纳米SiO_(2)气凝胶。泄漏实验表明,纳米SiO_(2)气凝胶对LA-PS的最大吸附率为70%;傅里叶红外光谱的结果显示,LA-PS/纳米SiO_(2)气凝胶具有优异的化学相容性;DSC测试结果显示,LA-PS/纳米SiO_(2)气凝胶的相变温度为35.19℃,相变潜热为115.89J/g。此外,LA-PS/纳米SiO_(2)气凝胶的储能效率为98.99%,说明LA-PS/纳米SiO_(2)气凝胶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因此,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在玻璃窗透明围护结构利用方面,具有合适的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潜热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脂肪酸 石蜡 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废弃物在相变材料领域的再利用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叶卓铖 罗凯 +2 位作者 王艳 王磊 江慧珍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4,共7页
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迫使有效再利用垃圾废弃物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相变材料(PCM)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蓄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食品、纺织以及农业等领域,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环保有着重要... 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迫使有效再利用垃圾废弃物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相变材料(PCM)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蓄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食品、纺织以及农业等领域,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环保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将目光投入到垃圾废弃物在相变材料领域中的再应用并且已经证实垃圾废弃物再利用与相变材料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和改善PCM的基本特性,从而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从垃圾废弃物的产出及处理现状出发,综述了垃圾废弃物在相变材料领域中的再利用,总结了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难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垃圾废弃物在相变材料领域中的再利用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垃圾废弃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导热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琴 孙浩焱 +3 位作者 王元元 俞晓晓 董岚 吴子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1-517,共7页
以正十八烷作为基体,通过机械混合方法引入石墨烯这一具有优异导热性能的纳米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从而提升基体正十八烷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并对... 以正十八烷作为基体,通过机械混合方法引入石墨烯这一具有优异导热性能的纳米材料,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从而提升基体正十八烷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与导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升。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5%时,石墨烯/正十八烷复合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液态热导分别达到了0.33 W/(m·K)和0.19 W/(m·K),相较于纯正十八烷,其固态热导提高了83.3%,液态热导则提高了18.7%。这些结果表明,石墨烯作为导热增强剂能够有效提升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尤其在固态下的导热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导热性能 石墨烯 正十八烷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涛涛 张少朋 +1 位作者 王艺斐 林曦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5-2653,共19页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有机多孔定形材料主要有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材料,可以作为构建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支撑材料,作为封装相变材料时与其他的功能材料复合,可制备形状稳定且具有多功能的复合相变材料,有效地解决相变储热领域的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物理共混、真空浸渍、化学接枝和静电纺丝4种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重点综述了通过直接复合和功能化复合的方式制备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以克服相变材料缺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变材料和有机多孔定形材料复合后的热学性能。此外,介绍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储存、工业余热、智能建筑、可穿戴织物、电子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强调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为开发新型和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相变材料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有机多孔定形材料 复合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温度可调的导热复合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张鑫炎 杨洁 +1 位作者 魏忠 杨伟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4-691,共8页
首先,以十水合硫酸钠(SSD)和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DHPD)为二元共晶组分,通过物理共混并加入细菌纤维素(BC)、成核剂(硼砂和五水硫代硫酸钠)制备了相变基体材料(SD),考察了m(SSD)∶m(DHPD)对SD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影响。然后,向由m(SSD)... 首先,以十水合硫酸钠(SSD)和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DHPD)为二元共晶组分,通过物理共混并加入细菌纤维素(BC)、成核剂(硼砂和五水硫代硫酸钠)制备了相变基体材料(SD),考察了m(SSD)∶m(DHPD)对SD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影响。然后,向由m(SSD)∶m(DHPD)=6∶4制备的SD(记为SD64)中引入不同含量(x,以SD64的质量计,下同)六方氮化硼(h-BN),制备了导热复合共晶相变材料(xBN-SD64)。通过FTIR、XRD和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样品的过冷、相分离、热导率和热循环性能,评价了其热管理能力。结果表明,分别加入SSD和DHPD质量3%的硼砂和五水硫代硫酸钠,SD64的过冷度仅为3.4℃;BC的加入消除了SD的相分离;SD可实现相变温度在31.8~35.7℃之间的有效调控。5BN-SD64的热导率从SD64的0.81 W/(m·K)增至1.20 W/(m·K),相变潜热仅从SD64的(205.3±3.3)J/g降至(199.6±4.2)J/g,相变温度维持在(31.2±0.4)℃;经过50次的热循环,其相变潜热保留率为93%。5BN-SD64应用于建筑的热管理能减少模型建筑室内5.6℃的温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水合盐 复合共晶相变材料 热管理 氮化硼 热导率 相变温度 建筑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玻璃窗的二元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闻静 张红婴 +2 位作者 张屹东 费华 许润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玻璃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桥,将传统的玻璃与相变材料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相变玻璃窗,可增强玻璃窗的隔热和调温性能,降低夏季室内制冷负荷,实现建筑节能。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条件,确定适用于该地区玻璃窗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 玻璃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桥,将传统的玻璃与相变材料相结合形成新型的相变玻璃窗,可增强玻璃窗的隔热和调温性能,降低夏季室内制冷负荷,实现建筑节能。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条件,确定适用于该地区玻璃窗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0~39℃,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76∶24,结晶温度为37.1℃的脂肪酸-石蜡(LA-PS)低共熔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二元低共熔混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发现LA和PS是通过物理作用相结合的,无新物质产生;热重实验的结果表明,该LA-PS二元共晶相变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为165.31℃,在自然环境下,不会产生热分解现象;并通过500次加速冷热循环实验,证实该LA-PS二元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此外,由差示扫描仪(DSC)测试结果发现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7.25℃,相变潜热为181.16J/g,这一结果与步冷实验所得结晶温度相吻合,进一步证实该复合相变材料在制备新型的节能玻璃窗领域具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二元混合物 脂肪酸 石蜡 玻璃窗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废料复合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控温性能
14
作者 解卓学 寇艳 +1 位作者 史全 田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将采用硅胶废料(SGW)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PSD)作为载体,以癸酸-十六醇(DA-HD)作为基础相变材料,制备了复合相变材料癸酸-十六醇/多孔二氧化硅(PSD-DA-HD),并引入膨胀石墨(EG)来增强其导热能力.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 将采用硅胶废料(SGW)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PSD)作为载体,以癸酸-十六醇(DA-HD)作为基础相变材料,制备了复合相变材料癸酸-十六醇/多孔二氧化硅(PSD-DA-HD),并引入膨胀石墨(EG)来增强其导热能力.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和热常数分析法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评价.将复合相变材料与水泥砂浆按比例进行共混,形成相变砂浆,研究了相变砂浆在模拟应用实验中的控温能力.结果表明,DA-HD通过物理作用被包裹在PSD孔隙中,负载能力可达61.7%,其焓值为105.6 J/g,负载后的PSD-DA-HD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定型性.膨胀石墨的引入可使PSD/EG-DA-HD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增至0.9513 W/(m·K),但其负载能力降至49.5%,焓值变为88.1 J/g.PSD-DA-HD和PSD/EG-DA-HD的最高工作温度为92.2℃,在该温度以下可确保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将PSD-DA-HD和PSD/EG-DA-HD分别与水泥砂浆进行共混,制成的相变砂浆C-PSD-DA-HD和C-PSD/EG-DA-HD均具有良好的储热控温特性,在18~32℃范围内分别可维持12.7和6.7 min.在模拟实验中,与没有相变材料的空白组相比,含有PSD-DA-HD的相变砂浆在18~32℃范围内的控温时间增加了26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硅胶废料 控温 相变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相变性能研究
15
作者 韩辰 王阳 +2 位作者 杨仁党 程晨 郭晓慧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4,共10页
为克服水合盐相变材料在储能相变过程中易泄漏的问题,本研究以微纤化纤维素(MFC)、聚乙烯醇(PVA)和石墨烯(G)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气凝胶载体(MFC/PVA/G),并基于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材料Na_(2)SO_(4)·10H_(... 为克服水合盐相变材料在储能相变过程中易泄漏的问题,本研究以微纤化纤维素(MFC)、聚乙烯醇(PVA)和石墨烯(G)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气凝胶载体(MFC/PVA/G),并基于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材料Na_(2)SO_(4)·10H_(2)O后,制备出了性能出色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MFC/PVA/G-PCM)。结果表明,MFC/PVA/G对Na_(2)SO_(4)·10H_(2)O的负载效果良好,且具有出色的尺寸稳定性和防泄漏性,相比纯Na_(2)SO_(4)·10H_(2)O导热性能提升150%以上。随着PVA含量的增加,MFC/PVA/G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尺寸减小。对比其他MFC/PVA/G-PCM,当MFC与PVA质量比为8∶2时,MFC8/PVA2/G-PCM的热焓最大,凝固焓为169.5 J/g,熔融焓为217.8 J/g,在0~50℃范围内,经300次相变循环后,其热焓变化不大,凝固焓为165.6 J/g、熔融焓为170.3 J/g,具有良好的相变循环稳定性。此外,在Na_(2)SO_(4)·10H_(2)O中引入4%的硼砂,可明显改善MFC/PVA/G-PCM的储能相变性能,使其结晶温度提升,过冷度减小(变化范围1℃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及其控温性能研究
16
作者 解卓学 寇艳 +1 位作者 史全 田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5,共6页
以聚乙二醇基交联共聚物(MFPEG)为相变功能单元,采用木质纤维素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物理吸附将MFPEG与纤维素骨架复合,制备了具有固-固相变行为的新型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相变材... 以聚乙二醇基交联共聚物(MFPEG)为相变功能单元,采用木质纤维素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物理吸附将MFPEG与纤维素骨架复合,制备了具有固-固相变行为的新型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热常数分析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变特性、热稳定性与导热性能;进一步通过模拟控温实验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性能。结果表明:MFPEG通过物理作用包覆在木质纤维素支撑骨架中,使得复合相变材料表现出一定的柔韧性;复合相变材料的MFPEG包覆量约为67.78%,升温过程中相变温度和焓值分别为35.15℃和75.25J/g。在18~32℃温区模拟控温实验中,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108%,表现出优异的控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木质纤维素 MFPEG 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填充式相变蓄热水箱蓄放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晗意 张良 +1 位作者 杨洋 曹家源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设计一种平板式储料板填充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水箱,并建立了相同交错排列方式的蓄热水箱模型。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了平板填充式相变蓄热水箱的蓄放热性能,以及放水流量对相变材料放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放水流量对增强相变材料放热... 设计一种平板式储料板填充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水箱,并建立了相同交错排列方式的蓄热水箱模型。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了平板填充式相变蓄热水箱的蓄放热性能,以及放水流量对相变材料放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放水流量对增强相变材料放热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98 L的水箱内以平板方式填充12.15 L的相变材料,使水箱蓄热量增加17.91%,同时改善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分析不同放热模式下的流量,发现放水流量处于100~175 L/h时能够保持相变材料放热率达到88%以上,供热水量达到135 L,但随着流量继续增大,流体和相变材料换热不及时,相变材料放热率逐渐降至81.5%,供热水量减至125 L。提升相变材料在蓄热水箱内的放热性能既需确保充足的外部换热条件,也要从根本上提高相变材料的自身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装置 数值模拟 强化换热 复合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棕榈酸-石蜡/膨胀石墨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8
作者 张屹东 张红婴 +1 位作者 闻静 许润泽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9-235,共7页
以月桂酸(LA)、棕榈酸(P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LA-PA-PS三元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吸附法将LA-PA-PS吸附至膨胀石墨(EG)中得到三元定形复合相变材料(CPCM),并对其进行泄露实验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EG对LA-PA-PS的吸附率为90.91%时... 以月桂酸(LA)、棕榈酸(PA)和石蜡(PS)为原料制备了LA-PA-PS三元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真空吸附法将LA-PA-PS吸附至膨胀石墨(EG)中得到三元定形复合相变材料(CPCM),并对其进行泄露实验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EG对LA-PA-PS的吸附率为90.91%时,该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小于1%;LA-PA-PS与EG之间是通过物理作用结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CPCM的熔化与凝固温度分别为33.81℃与27.83℃,熔化与凝固潜热分别为150.64J/g与131.41J/g,且具有优异的热循环稳定性;CPCM在温度不高于100℃时不发生分解,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于CPCM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较高的相变潜热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石蜡 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合物固井用控温—促凝复合相变吸热剂的研发及其性能评价
19
作者 王成文 赵峰 +1 位作者 薛毓铖 夏冬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2,共11页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丰富,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海洋水合物固井既要水泥浆水化放热低,而且还要求低温下早期强度高,由于水泥水化放热引起的地层失稳一直是水合物地层固井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针对海洋水合...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丰富,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海洋水合物固井既要水泥浆水化放热低,而且还要求低温下早期强度高,由于水泥水化放热引起的地层失稳一直是水合物地层固井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针对海洋水合物固井中水泥浆水化放热低与低温下早期强度高的矛盾,传统低热胶凝材料和相变材料因吸热效率低并且显著降低水泥石早期强度,难以二者兼顾的问题,通过熔融浸渍—沉积封堵工艺制备出了具有控温、促凝效果的新型复合相变吸热剂固—固相吸热剂(SSP),测试了其分子结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然后利用等温量热仪和半绝热温升仪测定了水泥浆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温升,最后探讨了吸热剂SSP对水泥水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吸热剂SSP相变温度为17.07℃,相变潜热为149.9 J/g;②累计放热量和水化温升峰值随着SS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吸热剂SSP加入量为15.0%时,水泥浆半绝热温升值从55.90℃降低到42.60℃,温升降低幅度达23.80%,降温效率是传统低热粉煤灰材料的2.37倍;③沉积在相变材料表面的微纳米级SiO2可以作为活性点位,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发挥成核效应加速低温环境下水化速率(达到16.2%),可显著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结论认为,所制备的吸热剂SSP具有吸热控温和促进水泥低温水化的功能,可显著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解决了水合物固井的热—力调控难题,有利于降低水合物分解风险,为水合物安全高效固井提供了新方法,为有效开发水合物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深水 天然气水合物 复合相变材料 纳米材料 固井水泥浆 相变特性 水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SiO_(2)/mEG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探究
20
作者 张豪 曹姗姗 +1 位作者 齐承英 吴向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0-204,209,共6页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 为了提高石蜡(PW)的导热性能和改善泄露问题,研究了一种混合尺寸膨胀石墨(mEG)和纳米二氧化硅(SiO_(2))协同的体系。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形状稳定的PW/SiO_(2)/mEG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循环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W/SiO_(2)/EG-20目-18μm具有丰富的三维吸附网络,对PW吸附效果显著;在110℃及以下温度可实现无泄漏储热,并具有良好的形态稳定性;mEG极大地提高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10%EG-20目-18μm的加入使得PW/SiO_(2)/mEG的导热系数提升为4.05 W/(m·K),较纯石蜡提高了约13.1倍;此外,还观察到PW/SiO_(2)/EG-20目-18μm在经历300次熔融和凝固循环后相变温度仅变化了0.3℃,潜热降低了2.20 J/g,表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定型相变材料 石蜡 纳米二氧化硅 混合尺寸膨胀石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