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殖前期雌雄大鲵呼吸行为差异
1
作者 田贺 王佩 +3 位作者 罗守良 张义芳 王子腾 罗庆华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探明不同性别大鲵呼吸行为差异,以及呼吸行为对特殊生理阶段的适应,充实大鲵的呼吸行为特征研究,采用红外影像监测系统监测繁殖前期的雌/雄大鲵的呼吸行为,采用水质监测系统监测大鲵繁育池溪流的水温和溶解氧45 d,统计呼吸行为的单次... 为探明不同性别大鲵呼吸行为差异,以及呼吸行为对特殊生理阶段的适应,充实大鲵的呼吸行为特征研究,采用红外影像监测系统监测繁殖前期的雌/雄大鲵的呼吸行为,采用水质监测系统监测大鲵繁育池溪流的水温和溶解氧45 d,统计呼吸行为的单次呼吸时长、呼吸间隔、呼吸频次与总呼吸时长等指标,分析繁殖前期大鲵呼吸行为的昼夜节律和变化趋势,以及呼吸行为指标与水温和溶解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繁殖前期雌/雄大鲵夜间较白天单次呼吸时长长,呼吸间隔短,呼吸频次多,总呼吸时长长。雌鲵的单次呼吸时长较雄鲵约短(8.52±7.13)s,呼吸间隔较雄鲵约小(431.74±171.52)s,呼吸频次较雄鲵约多(2.50±1.21)次/h,每小时总呼吸时长较雄鲵约大(46.18±51.17)s。大鲵的单次呼吸时长、呼吸频次、总呼吸时长与水温正相关,与溶解氧负相关;呼吸间隔与水温负相关,与溶解氧正相关。繁殖前期大鲵的呼吸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雌鲵呼吸代谢较雄鲵旺盛,大鲵能够主动调节呼吸行为以适应水温和溶解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呼吸行为 繁殖前期 水温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的活动习性及移动距离初探
2
作者 王丞 蒋万胜 +6 位作者 周强 李伟 张稚渃 邓智勇 解宜兴 袁花艳 魏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82.73±42.9(SE) m,无明显远距离迁移现象;(2)大鲵夜间活动节律呈单峰型,活动高峰期在21:00-23:00;(3)大鲵活动区域水深为5~60 cm,流速不超过0.14 m/s,体长与活动位置的水深、流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步揭示了大鲵的夜间活动规律与栖息偏好,为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大鲵生境提供了必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栖息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鲵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4
3
作者 王旭 颜其贵 +2 位作者 雷燕 左兰 曾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目的报告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腐皮病的主要病原菌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发病濒死的大鲵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 目的报告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腐皮病的主要病原菌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发病濒死的大鲵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1株优势菌,根据此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此菌对供试健康大鲵、斑点叉尾鮰和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供试2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美唑等6种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和新霉素2种中度敏感,对氟哌酸等19种药物耐药。结论所检出的维氏气单胞菌为导致中国大鲵腐皮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腐皮病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苗苗 罗庆华 +3 位作者 王海磊 宋英杰 王建文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p H 6.5;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8.53%。所提的大鲵尾部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 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酶解法所提大鲵尾部油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49.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大鲵尾部油 酶解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和保存液对大鲵成熟精子存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乔志刚 李学军 +1 位作者 李效宇 徐存栓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h,无光照时存活10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h,无光照时存活10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稀释后,精子在鱼用任氏液中存活时间最长,但与原液中保存精子的存活时间相比较有明显的缩短;通过对大鲵精子活力级别的判定,认为大鲵精子在水温20~25℃时受精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成熟精子 存活状况 温度 光照 保存液 两栖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养殖大鲵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莉 王锡昌 刘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4-458,共5页
综述了中国大鲵的营养品质、药用保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肌肉和尾部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中富含锌,软骨中富含钙;此... 综述了中国大鲵的营养品质、药用保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肌肉和尾部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肌肉中富含锌,软骨中富含钙;此外大鲵体内还含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分析了大鲵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其今后应以高档保健品为主要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营养品质 药用保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莉 顾赛麒 +1 位作者 王锡昌 刘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85-388,共4页
通过对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及评价,旨在为人工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92.60%(干重)和96.46%(干... 通过对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及评价,旨在为人工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92.60%(干重)和96.46%(干重);脂肪含量低,分别为6.24%(干重)和4.02%(干重)。鲵肉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全面:共含18种氨基酸,其中6种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77%,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7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8.68%,均符合FAO/WHO理想模式,无限制性氨基酸;鲵皮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含量丰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此外大鲵肌肉和鲵皮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中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184.96±73.84)mg/100g(干重)和(391.24±87.69)mg/100g(干重);微量元素中,锌和铁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鲵的繁殖生态暨行为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红星 王开锋 +2 位作者 权清转 范维端 方树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70-75,共6页
在秦岭地区天然水域大鲵简易繁苗法和仿生态亲鲵培育池繁苗的基础上,论述了促成大鲵繁苗的8项生态因子.秦岭地区大鲵繁育日度与江汉平原区存在较大差异;大鲵在不同产区繁殖期和繁殖盛期的时间,建议各地应抓住当地的繁殖时机做好繁苗工... 在秦岭地区天然水域大鲵简易繁苗法和仿生态亲鲵培育池繁苗的基础上,论述了促成大鲵繁苗的8项生态因子.秦岭地区大鲵繁育日度与江汉平原区存在较大差异;大鲵在不同产区繁殖期和繁殖盛期的时间,建议各地应抓住当地的繁殖时机做好繁苗工作.记述了大鲵在催情效应期亲吻、顶腹、嬉戏、交尾等繁殖行为.对大鲵繁殖配组的性比、繁殖日度、繁殖时间、雌雄性腺发育同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繁殖生态 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鲵油微胶囊制备工艺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寒 于华忠 +2 位作者 罗庆华 王建文 宋英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1,共6页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油 中国大鲵 微胶囊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鲵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罗庆华 卢成英 刘清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的好材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文综述了大鲵的繁殖生物学的近期研...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的好材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文综述了大鲵的繁殖生物学的近期研究工作,也简要探讨了大鲵繁殖生物学今后研究的主要工作,以期为大鲵繁殖生物学及繁殖技术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繁殖生物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栖息地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陶峰勇 王小明 章克家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2001年4月至8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河流中大鲵(Andriasdavidianus)的栖息洞穴,首次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鲵栖息洞穴处的水深、洞口宽、水流速度和河底的组成是影响大鲵选择洞穴的主要因子,而海拔高度和... 2001年4月至8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河流中大鲵(Andriasdavidianus)的栖息洞穴,首次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大鲵栖息洞穴处的水深、洞口宽、水流速度和河底的组成是影响大鲵选择洞穴的主要因子,而海拔高度和洞口高的影响不大。同时,对重庆市酉阳县、陕西省太白县、河南省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和新安县青要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的栖息河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鲵的栖息河流类型可分为溪流、U型河流、平底型河流和暗河4类,而且大鲵对其栖息洞穴的质量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栖息地 洞穴 湖南 自然保护区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理的方法促使大鲵产卵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乔志刚 李学军 +1 位作者 李效宇 徐存拴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27-28,共2页
使用HCG、LRH -A、HCG +LRH -A、RES +LRH -A、DOM +LRH -A等催产药物的五种不同组合形式 ,在 2 6℃~ 2 7℃、2 1℃~ 2 3℃、16℃~ 19℃三种温度下催产大鲵 ,结果表明 :在 2 1℃~ 2 3℃条件下 ,每千克雌鲵注射DOM10mg +LRH -A30 μ... 使用HCG、LRH -A、HCG +LRH -A、RES +LRH -A、DOM +LRH -A等催产药物的五种不同组合形式 ,在 2 6℃~ 2 7℃、2 1℃~ 2 3℃、16℃~ 19℃三种温度下催产大鲵 ,结果表明 :在 2 1℃~ 2 3℃条件下 ,每千克雌鲵注射DOM10mg +LRH -A30 μg催卵效果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产卵 人工繁殖 生理催卵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庆华 王寒 +2 位作者 王苗苗 宋英杰 王建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38,共5页
采用常压皂化水解法制备大鲵油混合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研究。得到大鲵油混合脂肪酸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比例1∶6,皂化温度65℃,皂化时间2.5 h。在最佳条件下,混合脂肪酸酸值(KOH)为236.76 mg/g。低... 采用常压皂化水解法制备大鲵油混合脂肪酸,采用低温结晶法对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研究。得到大鲵油混合脂肪酸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比例1∶6,皂化温度65℃,皂化时间2.5 h。在最佳条件下,混合脂肪酸酸值(KOH)为236.76 mg/g。低温结晶法富集大鲵油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比例1∶6,结晶温度-45℃,结晶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脂肪酸的碘值(I)为188.67 g/100 g,回收率为70.14%,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14.20个百分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10.2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油 不饱和脂肪酸 皂化 低温结晶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和饵料种类对中国大鲵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灿 殷梦光 +2 位作者 徐小茜 高玉平 曹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放养密度和饵料种类对幼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发育的影响,跟踪分析了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存活与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养殖密度为每0.1m210~20尾时,其成活率可达到100%,投放密度每0.1m2... 研究了放养密度和饵料种类对幼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发育的影响,跟踪分析了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存活与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自胚胎孵化至一龄幼鲵的养殖密度为每0.1m210~20尾时,其成活率可达到100%,投放密度每0.1m2自20尾增加到60尾,平均存活率、年体长增加和年体重增加均显著降低。投喂摇蚊幼虫、猪肉、牛肉、羊肉和小鱼虾,幼苗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0%、95%、85%和95%,体长增加分别为8.09cm、5.45cm、5.28cm、4.57cm、6.82cm,体重增加分别为25.97g、12.68g、11.82g、10.86g和20.67g。可见,摇蚊幼虫和小鱼虾是一龄幼大鲵的适宜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幼苗 生长发育 投放密度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人工催产与孵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红星 沈建忠 +2 位作者 赵虎 王启军 王中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282-3283,3286,共3页
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RH-A2和HCG催产效果较好,经人为调控可使大鲵性腺成熟度状态良好;人工孵化时通过严格控制水温18~21℃、溶氧保持在5 mg/L以上、光照度300 lx以下,给予适当的流... 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RH-A2和HCG催产效果较好,经人为调控可使大鲵性腺成熟度状态良好;人工孵化时通过严格控制水温18~21℃、溶氧保持在5 mg/L以上、光照度300 lx以下,给予适当的流水刺激,孵化率可达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催产 受精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肺肾囊肿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小愿 贾秋红 +3 位作者 吉红 韩亚慧 张星朗 高宏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51,共5页
为查明2010年以来陕西省养殖大鲵发病导致肺脏、肾脏囊肿的病原,在无菌条件下从发病大鲵内脏器官分离致病菌,结果从肝脏中分离到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从肺脏、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鲵... 为查明2010年以来陕西省养殖大鲵发病导致肺脏、肾脏囊肿的病原,在无菌条件下从发病大鲵内脏器官分离致病菌,结果从肝脏中分离到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从肺脏、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鲵的肺泡、肾小管等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广泛性空泡变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肺脏、肾脏存在大量聚集或分散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切面呈正六边形,对角直径约150nm,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根据已知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提取病鲵的肝脏、肺脏、肾脏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大鲵虹彩病毒(CGSI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综合试验结果判定引起病鲵肺脏、肾脏囊肿的病原是大鲵虹彩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肺脏 肾脏 囊肿 大鲵虹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寒 罗庆华 +1 位作者 魏梦雅 王建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7,48,共5页
以过氧化值与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大鲵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可以延长大鲵油的保存期限,大鲵油微胶囊过氧化值在25℃时高于4℃时,在有氧条件下高于无氧条件下,光照条件下高于无光照条件下;此外,大鲵油微胶囊中油... 以过氧化值与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大鲵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可以延长大鲵油的保存期限,大鲵油微胶囊过氧化值在25℃时高于4℃时,在有氧条件下高于无氧条件下,光照条件下高于无光照条件下;此外,大鲵油微胶囊中油脂、DHA、EPA保存率为4℃高于25℃,无氧状态高于有氧状态,无光照条件高于光照条件。大鲵油微胶囊宜在低温、真空、避光条件下贮藏,且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微胶囊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皮肤药膏和大鲵黏液药膏烫伤药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曦 王杨科 陈德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97-2800,共4页
建立了SD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研究大鲵皮肤药膏和大鲵黏液药膏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大鲵皮肤药膏、大鲵黏液药膏能明显缩短烫伤后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速度较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快,并能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显微... 建立了SD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研究大鲵皮肤药膏和大鲵黏液药膏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大鲵皮肤药膏、大鲵黏液药膏能明显缩短烫伤后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速度较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快,并能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显微镜下观察真皮内皮肤附件结构完整,未见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大鲵皮肤药膏、大鲵黏液药膏具有促进实验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中药膏 创面 烫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英杰 罗庆华 +4 位作者 张立云 陈秋宇 彭红 王寒 欧东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为探寻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结构的关键因子与大鲵生态繁育的技术特点,实地调查10个大鲵生态繁育场,测量生态池的结构参数和主要水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生态繁育工程中影响大鲵亲本繁育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深、繁育... 为探寻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结构的关键因子与大鲵生态繁育的技术特点,实地调查10个大鲵生态繁育场,测量生态池的结构参数和主要水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生态繁育工程中影响大鲵亲本繁育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水深、繁育池底质、两岸坡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与人为干扰是人工溪流结构参数的主要因子;洞穴面积、洞口宽与洞口高、水深与洞底组成均为洞穴结构参数的主要因子;浊度、总硬度、p H值和硫化物、溶解氧、总氮、总磷含量及化学耗氧量为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张家界市大鲵生态繁育选用亲本的规格较大,年龄为(8.4±3.6)龄,繁殖率为64.9±52.6,繁育工程中主要存在雌雄鉴别不清与孵化率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生态繁育 人工溪流 洞穴 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鲵营养成分研究进展及食品开发探讨 被引量:31
20
作者 罗庆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0-393,共4页
该文综述中国大鲵的营养成分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质量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基本无限制性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DHA含量高。分析大鲵食品的现状,提出蛋白质氨基酸类... 该文综述中国大鲵的营养成分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质量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基本无限制性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DHA含量高。分析大鲵食品的现状,提出蛋白质氨基酸类与功能性油脂类等保健食品可作为大鲵特色食品开发的主要方向。此外,发现不同养殖方式的大鲵肌肉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