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Units of Qinshui Basin Based on Geological Dynamical Conditions
1
作者 Gang Xu,Wenfeng Du,Xubiao D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 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5-155,共1页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will be controlled by many good macro geological dynamical conditions; there is evident difference of enrichment grade in different area and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This paper has st...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will be controlled by many good macro geological dynamical conditions; there is evident difference of enrichment grade in different area and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This paper has studied tectonic dynamical conditions, thermal dynamical conditions and hydraulic conditions, which affect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in Qinshui basin.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units have been divided based on tectonic dynamical conditions of Qinshui basin,combined with thermal dynamical conditions and hydraul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DYNAMICAL conditionS Qinshui basin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UNITS CLASSIFIC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气赋存条件与聚集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满 黄正良 +1 位作者 马占荣 陈如彪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43,共1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是中国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赋存条件和富气特征尚未被勘探界充分认识。依据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通过对李105井、忠平1井等重点井解剖和区域地质分析,探索揭示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是中国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赋存条件和富气特征尚未被勘探界充分认识。依据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和地震等基础资料,通过对李105井、忠平1井等重点井解剖和区域地质分析,探索揭示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富集条件和聚集模式。斜坡相环境控制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下段发育深水斜坡相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形成主力烃源岩和储层,上段发育浅水斜坡相黏土质页岩、钙质泥岩或泥灰岩,构成良好封盖层;地球化学指标达到中—好烃源岩标准,以自生油型裂解气为主,气源条件较好;储层段普遍具有高脆性特征,脆性指数平均为51.6%;储集空间以基质孔隙和顺层裂缝系统为主,总孔隙度平均为4.7%,裂缝孔隙度平均高达1.8%(占比超过38%);顶板封盖性总体较好,在中段和南段为黏土质页岩封盖,在北段为泥灰岩封盖;页岩气赋存以游离气为主,占比超过64%。综合分析认为,乌拉力克组页岩气富集受下段高脆性页岩稳定分布、气源条件、构造背景和裂缝发育程度、上段良好的封盖层等四大要素控制,裂缝发育期主体为早白垩世中期至今,与生气高峰期同步;存在两种主要页岩气聚集模式,南段主体为受构造控制的裂缝型页岩气藏,以反倾断层遮挡形成的断鼻、断背斜聚集为主,北段为混合型页岩气藏,以大面积连续性聚集为主;乌拉力克组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南段和北段为现实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北缘 奥陶系 乌拉力克组 页岩气 赋存条件 聚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评价及有利区优选
3
作者 李鑫 陈贞龙 +5 位作者 郭涛 高小康 肖翠 金晓波 吴财芳 王芳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各开发区域进行数学评价和等级划分,最终形成有利区、较有利区以及潜在有利区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2号煤层属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大部分属于中煤级煤,焦煤、贫煤和瘦煤均有分布;平均水分和灰分平均含量较低,挥发分产率较高,硫分含量则是从低硫煤到高硫煤都有一定发育;煤层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平均夹矸层数和夹矸系数相对较小,煤层结构简单,属于稳定的中厚−厚煤层,煤体结构较完整。2号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类,围岩综合岩性指数较大,封闭性能好;总体断层分形维数值中等,断层发育程度简单,开发条件较好;研究区地表水部分发育,水文分形维数值中等,地下水封闭系数较大。【结论】整体而言,研究区2号煤层的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适合进行UCG工程实施。依据构造、埋深、河流和矿井边界等分布特征,结合地勘资料描述,将目的煤层划分为11个开发单元,有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最有利区域是中北部的单元Ⅴ和Ⅲ,较有利区主要为Ⅰ、Ⅱ、Ⅳ、Ⅵ、Ⅶ、Ⅸ、Ⅹ,区域Ⅷ和Ⅺ为煤炭地下气化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UCG) 深部地质条件评价 TOPSIS法 有利区优选 延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及新领域
4
作者 曹自成 耿锋 +3 位作者 任丽丹 蒋华山 尚凯 刘永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2,共8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以及深度总结勘探成果,将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以及深度总结勘探成果,将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潜山勘探阶段(1984年—1996年)、岩溶缝洞勘探阶段(1997年—2015年)、断控缝洞勘探阶段(2016年—2020年)和新领域新类型勘探阶段(2021年至今)。通过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勘探形势和增储领域,明确了顺北地区断控缝洞带、塔北地区多类型缝洞带、塔中地区复合缝洞带、麦盖提斜坡复合缝洞带和满加尔坳陷西缘震旦系—寒武系深层白云岩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 勘探历程 资源潜力 地质条件 典型油气藏 勘探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5
作者 荣海 魏世龙 +2 位作者 张宏伟 陈林林 李南南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 冲击地压是多项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开采工程效应有关,还与矿井所处的地质动力环境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发生更加频繁。为研究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分析、地质勘探等方法,以耿村煤矿1224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耿村煤矿地质动力环境特征,评判耿村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计算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采用已发生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对临界深度进行验证,揭示冲击地压发生震源深度的关系。采用“冲击地压的三条件准则”对微震事件的发生频次、能量,以及空间位置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2240工作面顶板预裂爆破前后的微震事件频次及能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顶板预裂爆破后孔壁的窥视结果,对12240工作面采取的远场解危措施的效果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耿村煤矿具备中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环境,属于严重冲击地压矿井。耿村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为标高−545.79 m,12240工作面埋深已临近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具备冲击地压发生危险。F16断层作为耿村煤矿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是地质动力环境的重要构成,为大能量冲击地压的孕育和发生提供了能量基础;采动效应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充分条件,对12240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影响较小;解危措施是控制条件,有效降低了1224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研究成果可为防治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冲击地压 微震事件 多因素耦合 复杂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地球关键带响应及减损开采技术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6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贾海梁 王生全 张卫强 胡建军 李得路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壤−岩石交界面一直向上延伸至植被冠层顶部的连续体域。【研究方法】围绕如何理解地球关键带运行与煤炭开发地质条件演化的关系,基于煤炭采动地质条件解析与关键带响应阐明了煤炭开采影响区地球关键带的响应模式、监控技术、预测方法和保障策略及减损工程。立足“煤炭资源开采地质条件演化与地球关键带保护”,从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的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保障方案四个方面,系统剖析了煤炭开发地球关键带减损保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关键带对煤炭开采响应研究思路主线是“煤炭采前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及要素→地质条件变化和关键带响应模式及演化状态判识→全时空主被动多源信息响应及动态监控→关键带结构−功能动态演化模型及智能预测评价→关键带减损地质保障策略及修复−重构一体化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包括:(1)查明煤炭赋存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岩层组合、地应力等开采地质条件因素综合特征,揭示地球关键带和下部煤层、岩层及地下水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行对关键带多要素、多模态、多场景的精细表征,形成包括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承载力分区在内的快速查询、智能分析数字化平台;(2)解析开采影响下岩(土)层裂隙场与关键带水文循环的连通关系,揭示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的协同演化机制,提出地球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模式的判识方法;(3)研究开采因素下岩层结构、裂隙网络、渗流通道、应力−能量集中特征、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与多源信息场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下的地球关键带全时空信息响应映射模型;(4)构建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条件下地球关键带空−天−地−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的多源信息量融合监测体系,形成煤炭开采影响下地球关键带界面结构和运行过程要素监控分析系统,预测分析煤炭开发区地球关键带的结构变化、响应模式、运行过程和生态环境效应;(5)提出煤及煤系资源协同开发、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规模化利用等技术,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监控技术,实现“地质结构条件透明化、损害关键要素数字化、演化过程监控信息化、模型预测智能化、关键带保障技术精准化”。【结论】地球关键带地质保障涵盖地质条件、开采模式、监控系统、预测方法和减损技术等方面,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完善生态脆弱区煤及煤系资源综合开发和地球关键带功能减损保护及修复重构的理论与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推动煤炭工程实践与安全理论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地球关键带 开采地质条件 响应模式 多场信息 综合开发利用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涂纯 罗为群 +3 位作者 李发东 岳祥飞 刘朋雨 吴泽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9,共14页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泛分布的生态脆弱区,查明中国南方岩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防治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研究方法】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岩石裸露率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结合野外调查,以县域尺度探讨了南方16省(自治区、直辖市)岩溶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2020年南方岩溶石漠化面积为8.45×10^(4) km^(2),其中轻度石漠化占南方岩溶石漠化总面积的62.75%。2015—2020年,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400 km^(2)的县域数量减少了19个,广西都安县、马山县、德保县,贵州思南县、威宁县,云南会泽县、丘北县,四川巴塘县石漠化问题改善显著,云南广南县、文山市和砚山县岩溶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 km^(2),石漠化治理形势严峻。【结论】以溶蚀作用为主塑造形成的峰丛洼地区,集中分布了30%的石漠化严重县;灰岩区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和水土流失过程,导致石漠化面积占比超过33%。随着农村人口减少,耕地石漠化面积占比降低至26.54%,而灌木地和草地石漠化面积占比升高至20.51%和24.11%。研究将为制定县域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区 石漠化 地质地貌条件 土地利用类型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注采工业活动诱发地震机理及其断层滑动风险评估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旭航 陶玮 +2 位作者 鲁人齐 詹艳 张国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共35页
诱发地震研究对气液注采相关工业活动安全开发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震科学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全球诱发地震相关研究,总结出四种诱发地震机理(流体扩散、孔弹耦合效应、热应变效应、断层蠕滑),以及一种由于工业区发生大量地... 诱发地震研究对气液注采相关工业活动安全开发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震科学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全球诱发地震相关研究,总结出四种诱发地震机理(流体扩散、孔弹耦合效应、热应变效应、断层蠕滑),以及一种由于工业区发生大量地震而可能发生的级联触发机制,列出其控制方程和相应案例,总结其地质构造条件、物理过程、诱发地震活动的时空特性及现象.本文结合断层稳定性分析,介绍了构造背景应力场下气液注采施工引起的断层滑动风险评估方法.基于对机理的认识,探讨诱发地震最大震级、延迟触发和如何判断背后主控机制等关键问题;提出在设计、施工及预警阶段降低诱发中强地震风险的措施建议.本文提出:探测先存断层、进行滑动风险评估、注采区选址规避高风险断层,是降低诱发地震风险的重要环节;开展实时监测和结合施工参数开展数值模拟分析是降低诱发地震风险的关键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注采工业活动 诱发地震机理 物理过程 地质构造条件 断层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不同降雨工况下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灿星 朱杰勇 +2 位作者 喻聪骏 刘家恺 祝传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离、曲率9个评价因子,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加权信息量法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作出易发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计算和皮尔逊Ⅲ型曲线预测研究区10 a一遇、20 a一遇、50 a一遇、100 a一遇的降雨量,得出4种不同的降雨工况,作出危险性评价。由统计所得,将易发性评价结果按照自然间断点法分成低、中、高、极高易发区4个等级,分别占据研究区面积32.80%,34.02%,21.96%,11.22%,用ROC曲线对其作精度验证,AUC值为89.2%;基于4种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分别分出低、中、高、极高危险区4种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实际调查情况对比,本研究得出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能够为防灾减灾、避险搬迁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评价 降雨工况 危险性评价 崩滑地质灾害 皮尔逊Ⅲ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佳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开发层段
10
作者 高为 周国正 +7 位作者 桑树勋 付勇 颜智华 张超 龙钰 娄毅 张栋 彭真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3,共13页
贵州省金佳区块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多薄煤层群地质特点,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类型,正确认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开发层段,对指导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乃至提高南方多薄煤层地区煤层气地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金佳区块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多薄煤层群地质特点,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类型,正确认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开发层段,对指导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乃至提高南方多薄煤层地区煤层气地质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层气井实际资料,精细解剖了金佳区块龙潭组煤层气地质条件,综合优选了有利开发层段,开展了合层排采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金佳区块龙潭组可采煤层多、层间距小、煤岩煤质好,以单层厚度1.3~3.5 m的中厚煤层为主;煤体结构较复杂,主煤层含气量较高,平均为14.57 m^(3)/t,含气饱和度较高,具备良好开采基础;煤储层微孔发育,煤层气吸附空间大;煤层顶底板主要为粉砂质泥岩,煤层气保存条件好;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介于0.0157×10^(–3)~0.324×10^(–3)μm^(2)之间,储层压力在5.66~7.04 MPa之间。综合分析煤层厚度、含气性、渗透率及煤体结构等关键参数,优选出2个有利勘探开发目标,其中3#煤层为优质储层,10#煤层为较好储层。依据产层优质性与相近性组合原则,对优选的上煤组优质勘探目标层段进行合层排采工程试验,获得了稳定的气流产出,发挥了多煤层合采的资源优势,证实上煤组煤层气合采潜力较好,打破了该区煤层气资源长期“可见难取”的困局,实现了勘查试采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条件 有利层段 优选 合采试验 龙潭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狭缝型碳酸盐岩气成因分析
11
作者 张婕 魏红霞 +4 位作者 汪双清 沈斌 庞飞 李梦来 杨柳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1-703,共13页
【研究目的】中国黔北地区广泛分布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多套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为了更好地评价该区天然气资源,基于黔北武陵山地区安场向斜安页... 【研究目的】中国黔北地区广泛分布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多套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为了更好地评价该区天然气资源,基于黔北武陵山地区安场向斜安页1井“四层楼式”复合天然气藏发现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地质追索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宏观观察与微观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文献调研,分析了安场向斜石牛栏组天然气藏的成因。【研究结果】石牛栏组为狭缝型碳酸盐岩气藏,下伏龙马溪组为其主要气源,区内多期构造运动为其成藏提供了动力。【结论】本研究对于完善区内天然气资源评价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复杂构造带油气成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页1井 石牛栏组 致密气 储集条件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12
作者 张世殊 吴章雷 +3 位作者 赵小平 冉从彦 祁生文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9-1042,共14页
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流域中下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河口水电站最大坝高295m,是已建世界第二高、国内第一高堆石坝,成功... 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流域中下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河口水电站最大坝高295m,是已建世界第二高、国内第一高堆石坝,成功将国内心墙堆石坝筑坝水平提升至300m级。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边界断裂强烈活动与高坝抗震、巨型水库岸坡变形失稳与防控、枢纽区特高边坡群稳定与治理、多源防渗土料评价与利用等几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2022年3月18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复杂地质条件区,巨型水电站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治理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以两河口水电站勘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系统归纳总结了300m级特高心墙堆石坝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断裂活动性 岸坡稳定性 变形机制 两河口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烟台坳陷新生界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与封存前景
14
作者 袁勇 陈建文 +6 位作者 骆迪 李清 梁杰 蓝天宇 王建强 曹珂 赵化淋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7,共13页
海域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是碳减排的有效途径,可为沿海地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南黄海盆地烟台坳陷与沿海碳源分布空间匹配较好,是潜在的二氧化碳封存区。本文分析了烟台坳陷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通过建立地层... 海域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是碳减排的有效途径,可为沿海地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南黄海盆地烟台坳陷与沿海碳源分布空间匹配较好,是潜在的二氧化碳封存区。本文分析了烟台坳陷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通过建立地层体积模型约束计算过程预测了新生界咸水层封存潜力,评价了该区二氧化碳封存前景。结果表明,烟台坳陷作为NEE向发育的地堑式或半地堑式的凹陷群,其新生界发育有4套储碳-封盖组合,地壳稳定性较好,具有较低的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值,呈现“冷盆”特征,总体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烟台坳陷800~3200 m深度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平均为99 Gt,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巨大;烟台坳陷新生界主要发育逆冲背斜、重力滑塌背斜、挤压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构造等5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平面上发育有4个封存有利区,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前景。相关评价结果可为未来的二氧化碳离岸地质封存场地选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咸水层封存 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 潜力评价 烟台坳陷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比法的哈达图砂岩型铀矿床原地浸出工艺与效果探索
15
作者 周意如 阳奕汉 +4 位作者 张传飞 姚光怀 乔鹏 任晓平 夏良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哈达图与巴彦乌拉均属于二连盆地赛汉期上段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二者赋矿层位和含矿岩性相同,存在诸多相似性,但也有很多差异。巴彦乌拉铀矿已大规模开采,掌握了稳定的地浸工艺参数。为更好地借鉴其开采经验,探索哈达图铀矿床开采工艺... 哈达图与巴彦乌拉均属于二连盆地赛汉期上段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二者赋矿层位和含矿岩性相同,存在诸多相似性,但也有很多差异。巴彦乌拉铀矿已大规模开采,掌握了稳定的地浸工艺参数。为更好地借鉴其开采经验,探索哈达图铀矿床开采工艺参数及效果,本文对比了二者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哈达图铀矿体延续性较好,碳酸盐含量为0.14%~0.46%,与巴彦乌拉相近,可采用酸法浸出工艺。矿体平均品位高于巴彦乌拉,渗透系数小于巴彦乌拉,浸出过程的稀释作用减弱,有助于铀矿石浸出,开采条件总体优于巴彦乌拉。室内试验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铀浸出规律。哈达图铀矿床现场试验推荐使用酸法浸出工艺,浸出剂酸度为1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达图铀矿床 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类比法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理统计的TBM软硬不均地层判别方法及应用
16
作者 李鹏宇 田国帅 +3 位作者 董子开 李旭 于洪伟 王双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在施工掘进过程中会遇到软硬不均地质情况,进而给项目的施工进度带来阻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刀具异常磨损或非正常损坏、掘进姿态偏移和TBM卡机等一系列问题。预测软硬不均地层情况对预防TBM非正常损坏和卡机...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在施工掘进过程中会遇到软硬不均地质情况,进而给项目的施工进度带来阻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刀具异常磨损或非正常损坏、掘进姿态偏移和TBM卡机等一系列问题。预测软硬不均地层情况对预防TBM非正常损坏和卡机等严重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深惠(深圳—惠州)城际铁路某区间工程对TBM循环段的掘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箱型图的差异性对比和参数变异系数的变化值选出特征明显的掘进参数,进而对各参数在均匀地层及软硬不均地层之间的变化范围做出解释。最后将各参数赋予相应的权重,依据判别条件和经验表格进一步预测地层类别。通过对依托工程真实地层和预测地层对比验证,发现预测准确率为83.3%,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TBM 软硬不均 设备卡机 非正常损坏 参数分析 数理统计 地层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
17
作者 黄云辉 喻亚奇 +3 位作者 刘泉声 邵小康 徐正陶 范先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 为应对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深埋超长超大输水隧洞TBM选型与配置难题,提出了基于不良地质条件阈值评判的TBM选型方法。该方法对超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围岩大变形4类不良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等级划分,根据不同不良地质条件的占比确定合理阈值,并据此进行TBM适应性评分及选型。结合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工程实例,根据相关规范对该隧洞地质条件作出TBM适宜性初步分级,利用提出的TBM选型方法进行打分,并综合施工安全、工期保障等因素确定了该标段应采用单护盾TBM。进一步地,针对该区段TBM掘进面临的突涌水(泥)、超硬岩、大变形软岩等主要不良地质,提出了装配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锻造厚板结构加强和装备具有径向扩大开挖功能的刀盘,以及提升TBM推力和扭矩等针对性配置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TBM选型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选型 输水隧洞 不良地质条件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18
作者 岳锋 赵天宇 +1 位作者 安亮 李论基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页岩气解吸规律可间接反映其富集程度和保存条件。基于变温解吸实验及解吸气成分测试,划分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南方海相页岩气有4种解吸类型:①常温解吸型。在地表温度条件下即大量解吸页岩气,解吸气以甲烷为... 页岩气解吸规律可间接反映其富集程度和保存条件。基于变温解吸实验及解吸气成分测试,划分南方海相页岩气解吸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南方海相页岩气有4种解吸类型:①常温解吸型。在地表温度条件下即大量解吸页岩气,解吸气以甲烷为主,良好的生气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较发育的裂缝系统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②地温解吸型。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开始大量解吸,解吸气以甲烷为主,弱盖层封闭和侧向散失所导致压力封闭条件的缺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③高温解吸型。在90℃以上高温条件下开始大量解吸,解吸气中O2和N2含量较高,浅埋藏作用和破坏的保存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④高温低气型。在高温条件下解吸气含量较低,解吸气中基本不含烃类气体,长期深埋藏作用和破坏的保存条件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常温解吸型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条件,地温解吸型目前不具备经济开发条件,高温解吸型和高温低气型无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类型 地质成因 海相页岩气 保存条件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东昆仑茫崖河东金矿中的应用及找矿效果
19
作者 马文君 谢海林 +7 位作者 李少南 王斌 韩玉 李培庚 陈苏龙 王震 李斐斐 马海云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34,共18页
茫崖河东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属于典型的浅覆盖区,也是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成矿集中区。为了实现该区金矿找矿突破,开展了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金异常63处,以Au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5处。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Au... 茫崖河东金矿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属于典型的浅覆盖区,也是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成矿集中区。为了实现该区金矿找矿突破,开展了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金异常63处,以Au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5处。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Au、As和Sb这3种元素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u异常分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为主要成矿元素。通过开展1∶1万土壤测量及异常查证工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新发现含构造金蚀变带5条,带内圈定金矿体18条,矿床规模已达中型,构造叠加晕分析显示主矿体向深部延伸空间较大。研究表明:在茫崖河东地区开展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能够快速、准确地圈定金矿找矿靶区及矿化蚀变范围,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能够有效评价深部找矿前景,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可为同类型金矿找矿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测量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靶区 找矿效果 茫崖河东金矿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地质条件下预应力锚杆岩壁吊车梁设计研究
20
作者 王锦锋 刘加进 +1 位作者 姚新刚 田迎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08-814,共7页
对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国家能源局规范NB/T 35079—2016未做较为明确规定。由于不良地质条件下围岩释放应力难以准确预估,普通砂浆受拉锚杆受力离散型较大,难以完全保证岩梁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并验证了可重新张... 对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国家能源局规范NB/T 35079—2016未做较为明确规定。由于不良地质条件下围岩释放应力难以准确预估,普通砂浆受拉锚杆受力离散型较大,难以完全保证岩梁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并验证了可重新张拉的预应力锚杆岩壁吊车梁设计方案,该方案预应力锚杆深入稳定围岩,受围岩释放应力影响较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若预应力锚杆受力超标,可对预应力锚杆松弛再张拉,保证长久安全稳定运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岩梁可与围岩紧密贴合,较普通砂浆锚杆岩梁具有更可靠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减小围岩和结构间的开合度,保障结构与围岩的黏聚力和摩擦力的有效发挥,提高岩梁整体稳定性。最后,以以色列Kokhav Hayarden抽蓄地下厂房的预应力锚杆岩梁作为案例,验证了预应力锚杆岩梁具备较大的安全裕度,设计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条件 释放应力 重新张拉 预应力锚杆 岩壁吊车梁 附壁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