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宫兆波 郭瑛瑛 +7 位作者 张燕萍 杨永霞 赵增义 刘艳伟 史斌 毕磊 阴永光 宋茂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构建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GEMs)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和定向进化等手段改造微生物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和调控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用... 构建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GEMs)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和定向进化等手段改造微生物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和调控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用于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监测.本文概述了石油污染物降解基因工程菌的主要构建策略,包括选择和改造宿主菌、改造与优化石油污染物关键酶和代谢通路、开发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和构建基因工程菌的自毁程序.此外,基因工程菌也可用于石油污染的酶修复、微生物菌群修复和细菌-植物联合修复.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在降解微生物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展现出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基因工程菌 微生物修复 合成生物学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琛 史海粟 陈海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34,共12页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12/15)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的关键酶,在其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FAs具有广泛的益生功能,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FADS12/15,无法合成...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12/15)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的关键酶,在其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FAs具有广泛的益生功能,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FADS12/15,无法合成亚油酸和α-亚麻酸,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补充。此外,人体对其他PUFAs的需求也很高,迫切需要开发优质的PUFAs生产者。微生物是脂肪酸生产的潜在资源,通过FADS12/15基因工程改造可有效提高ω-3和ω-6 PUFAs的产量,从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生物脂质资源。作者综述了FADS12/15参与的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其催化机理,以及FADS12/15基因过表达体系和基因工程微生物种类,总结了FADS12/15同源或异源表达生产PUFAs的研究现状,旨在为FADS12/15基因工程研究和PUFAs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 多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工程微生物 异源表达 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工程微生物细胞间发生的自然遗传转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琪 陈向东 +1 位作者 谢志雄 沈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将两株具有不同遗传标记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后进行短时间混合静置培养 ,经选择平板筛选、DNaseI敏感性试验、质粒检测和产蛋白酶活性检测 ,发现两菌株之间可通过自然遗传转化进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 将两株具有不同遗传标记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后进行短时间混合静置培养 ,经选择平板筛选、DNaseI敏感性试验、质粒检测和产蛋白酶活性检测 ,发现两菌株之间可通过自然遗传转化进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交换。研究结果表明 ,自然遗传转化可在细胞间进行 ,这对揭示微生物群居的自然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细胞间的DNA转移 ,以及正确评估遗传工程微生物(GEMs)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工程微生物 细胞间 自然遗传转化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汪小锋 王俊 +1 位作者 杨江科 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53,共7页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精细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综述了脂肪酶种类、高产脂肪酶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与调控、高密度发酵和发酵工艺放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精细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综述了脂肪酶种类、高产脂肪酶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与调控、高密度发酵和发酵工艺放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脂肪酶发酵生产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脂肪酶 基因工程菌 高密度发酵 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萌 战利 +1 位作者 马红霞 高云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515-9517,共3页
主要对纤维素酶进行概述,同时探讨了纤维素高效分解菌的选育及纤维素酶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分解菌 基因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文玉 史应武 +1 位作者 王杏芹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低温β-半乳糖苷酶在低温下仍保持高酶活,而具有高活性的低温β-半乳糖苷酶应用于环境工程和食品行业,有着中温和高温β-半乳糖苷酶所没有的优越性,尤其在乳品工业,可在低温下水解乳糖,生产无乳糖乳制品,供乳糖不耐受者食用。而低温β-... 低温β-半乳糖苷酶在低温下仍保持高酶活,而具有高活性的低温β-半乳糖苷酶应用于环境工程和食品行业,有着中温和高温β-半乳糖苷酶所没有的优越性,尤其在乳品工业,可在低温下水解乳糖,生产无乳糖乳制品,供乳糖不耐受者食用。而低温β-半乳糖苷酶因其具有的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意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微生物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现状,包括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离筛选、分类特征、酶学性质、分子结构及定向进化,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β-半乳糖苷酶 低温微生物 基因工程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维东 甘伯中 +2 位作者 丁福军 纪银莉 朱雄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6,47,共4页
介绍了凝乳酶的分子特性和凝乳机理,综述了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凝乳酶和蛋白质工程改造凝乳酶的研究状况,并对凝乳酶的未来生产与开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凝乳酶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遗传物质的重构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泉峰 王倩 祁庆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2-1112,共11页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合成生物学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发表了多篇综述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合成生物学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文章首次对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遗传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合成生物学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发表了多篇综述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合成生物学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文章首次对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遗传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遗传物质的重构方面最近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合成、设计和精简,遗传元件的标准化和遗传线路的模块化。也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遗传工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遗传学 微生物 遗传物质 微生物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别藻蓝蛋白β亚基(His-β^(APC))表达菌株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晓弟 刘兆普 +2 位作者 刘海燕 焦绪栋 秦松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3,9,共4页
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在目的产物的生产应用中至关重要。为了确定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重组别藻蓝蛋白β亚基(His-βAPC)生产菌株E.coliJM109(DE23)/pET28α-βAPC进行了菌体生长量的测定,平板划线,质粒酶切,产物鉴定等研究,检... 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在目的产物的生产应用中至关重要。为了确定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重组别藻蓝蛋白β亚基(His-βAPC)生产菌株E.coliJM109(DE23)/pET28α-βAPC进行了菌体生长量的测定,平板划线,质粒酶切,产物鉴定等研究,检验了该工程菌质粒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果:该工程菌株在没有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传代,质粒丢失率为5代6%,10代8%,15代9%,20代15%;该菌株经固体平板连续划线传代20次后,菌落大小和形态基本不变;质粒经BamHⅠ和HindⅢ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的重组质粒目的片段在传代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经诱导培养后,His-βAPC在原代和第5、10、15和20代宿主菌中都可以表达,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别,且表达产物在SDS-PAGE中的带型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该工程菌质粒具有结构稳定性和分裂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蛋白 工程菌株 质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 郭亚楠 +2 位作者 杨景亮 罗湘南 李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38,共5页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CAS)中,考察了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并通过PCR-DGGE分析了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实现了阿特拉津的高效生物去除,MBR和CA...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CAS)中,考察了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并通过PCR-DGGE分析了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实现了阿特拉津的高效生物去除,MBR和CAS阿特拉津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6%和85.3%。阿特拉津生物强化去除有助于反应器保持较高的污泥生物活性。MBR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优于CAS。接种基因工程菌后,MBR和CAS反应器中基因工程菌密度快速下降后,逐渐保持稳定,稳定细胞密度分别为2.1×103 CFU/mL和1.7×103 CFU/mL。PCR-DGGE分析表明,MBR和CAS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污泥微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差异。阿特拉津的存在降低污泥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和稳定性,而阿特拉津生物强化去除使得污泥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和稳定性有所恢复。MBR对于保持污泥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生物强化 PCR-DGGE 微生物群落 阿特拉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色素的生物合成及其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春安 李海燕 柳陈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9,共5页
微生物色素的批量生产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色素微生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分离、遗传工程等方面来介绍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微生物色素遗传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生物色素 生物合成 基因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性质对基因工程菌吸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悦 刘春 +2 位作者 李曼 龚鹏飞 崔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基因工程菌在活性污泥中的生存状况是决定其生物强化作用的关键因素,活性污泥吸附对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在典型活性污泥中,考察了吸附于活性污泥的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以及活性污泥性质对其基因工程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 基因工程菌在活性污泥中的生存状况是决定其生物强化作用的关键因素,活性污泥吸附对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在典型活性污泥中,考察了吸附于活性污泥的基因工程菌生存状况,以及活性污泥性质对其基因工程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吸附于污泥絮体后,更有利于其生存。污泥质量浓度增大,吸附能力减小;污泥粒径减小,吸附能力增加;污泥EPS含量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同时,在相同污泥质量浓度下,普通活性污泥吸附能力大于MBR污泥,表明污泥有机质含量比污泥粒径对基因工程菌吸附的影响更显著。在接种密度为105~1014CFU/mL时,普通活性污泥和MBR污泥对基因工程菌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活性污泥 污泥性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菌荧光93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简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于发 黄大昉 +2 位作者 张中鸽 陈彩层 张杰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4期181-182,共2页
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car.tritici)是一种典型的、毁灭性的土传根部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冬春麦区发生危害有不断加重之势,部分地区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由于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急待研... 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car.tritici)是一种典型的、毁灭性的土传根部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冬春麦区发生危害有不断加重之势,部分地区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由于没有抗病品种和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急待研究新的控制方法。美、澳等国近年曾在土传病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荧光93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4
作者 黄磊 高国辉 +2 位作者 马佳骏 罗泽天 齐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基于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科学领域,其目的是重新设计和重组微生物,以优化或创建具有增强功能的新生物系统。该领域利用分子工具、系统生物学和遗传框架的重编程,从而构建合成途径以获得具有替代功能的微生物。传统上,...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基于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科学领域,其目的是重新设计和重组微生物,以优化或创建具有增强功能的新生物系统。该领域利用分子工具、系统生物学和遗传框架的重编程,从而构建合成途径以获得具有替代功能的微生物。传统上,合成生物学方法通常旨在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而从可再生资源中生产化学物质。然而,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基因工程中的合成生物学工具,讨论了基于基因工程的微生物修复策略,强调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响应特定污染物进行生物修复来保护环境。其中,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菌和古细菌的生物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修复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先进技术,包括生物膜工程、人工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基因驱动、酶和蛋白质工程等。有了这些新的技术和工具,生物修复将成为当今最好和最有效的污染物去除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合成生物学 基因工程 微生物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Fhhh降解PTA废水性能与4因素水平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菁 陈逊 +5 位作者 陈文权 李维新 裴大平 顾继东 郝春博 程树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1-706,共6页
报道基因工程菌Fhhh及其亲株黄孢原毛平革真菌PC和土著细菌YZ1三菌株 ,在精对苯二甲酸 (purifiedterephthalicacid ,PTA)废水中的比降解率 ,受到pH、温度、总氮、总磷 4个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 ,每个菌株的比降解率与 4个因素之... 报道基因工程菌Fhhh及其亲株黄孢原毛平革真菌PC和土著细菌YZ1三菌株 ,在精对苯二甲酸 (purifiedterephthalicacid ,PTA)废水中的比降解率 ,受到pH、温度、总氮、总磷 4个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 ,每个菌株的比降解率与 4个因素之间 ,分别有局部优化值 .在局部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综合优化数学模型 ,计算出Fhhh和黄孢原毛平革真菌及土著细菌的最大比降解分别为 :0 .2 2 4、0 .16 7、0 .0 18h- 1 ;废水降解过程中能量的总变化分别为 :2 .33、1.4 2、0 .13J/ (g·h) ,均为正值 ,表明 3菌株降解PTA废水总过程是释放能量 ,可以连续进行 ,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合理 .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处理废水的人工智能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pH 温度 总氮 总磷 PTA废水 能量 废水处理 微生物降解 精对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因工程微生物及其安全性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悦 李青超 +5 位作者 兰英 赵秀梅 刘洋 王立达 闫锋 韩业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22-126,136,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被不断深入研究,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风险评价在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分析及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对农业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分类,包括...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被不断深入研究,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风险评价在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性分析及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对农业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分类,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杀虫微生物、防病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肥料及其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同时从基因工程微生物自身特点、基因转移、扩散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风险进行综述;另外也从受体微生物、基因操作过程及对基因改造后遗传工程菌的安全性风险评价方面开展了讨论,以期为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微生物 安全性风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消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基因工程集胞藻乙醇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葛平平 陈林 +3 位作者 张维 董庆喆 刘天中 吕雪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7-494,共8页
为研究产乙醇基因工程集胞藻培养液中的乙醇消耗菌污染情况及其对乙醇产量的影响,从污染的培养液中分离出4株乙醇消耗菌,通过16S rDNA、2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乙醇消耗能力及对基因工程集胞藻乙醇产量的影响... 为研究产乙醇基因工程集胞藻培养液中的乙醇消耗菌污染情况及其对乙醇产量的影响,从污染的培养液中分离出4株乙醇消耗菌,通过16S rDNA、2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乙醇消耗能力及对基因工程集胞藻乙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出的4株菌分别为红酵母(Rhodotorula sp.)、季也蒙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sp.)、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其中乙醇消耗能力最强的是红酵母,乙醇比消耗速率达到391 g/(1015 cfu?d);其次为季也蒙酵母,乙醇比消耗速率为80.1 g/(1015 cfu?d);短波单胞菌和微杆菌的乙醇比消耗速率远低于红酵母和季也蒙酵母。将分离出的菌株与产乙醇集胞藻共培养7d后,污染红酵母、季也蒙酵母、短波单胞菌、微杆菌的实验组乙醇产量分别下降了53.8%、23.6%、40.7%、27.3%。4株菌对基因工程集胞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均通过直接消耗乙醇而降低集胞藻的乙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消耗菌 微生物污染 生物乙醇 基因工程集胞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 DES-3的鉴定以及基因ap02对其产蛋白酶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瑶 陈俊海 +4 位作者 肖桂龙 孟灿 曾蓉 武波 蒋承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3-559,共7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基因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的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DES-3。其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9.0。将来自于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编码碱性蛋白酶基因ap02与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5连接,转化至野生型菌株P.aeruginosasp.DES-3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P.aeruginosasp.DES-3/pBBR1MCS-5-ap02。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5℃。本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策略可为菌株的改造和相应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碱性蛋白酶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 基因工程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廖兆民 蔡俊 林建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8-315,共8页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能够专一性催化β-D-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的需氧脱氢酶,在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微生物是产葡萄糖氧化酶的主要来源,具有生长繁殖快、产酶效率高、纯化过程简单、...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能够专一性催化β-D-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的需氧脱氢酶,在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微生物是产葡萄糖氧化酶的主要来源,具有生长繁殖快、产酶效率高、纯化过程简单、适合商业化生产等特点。该文从产葡萄糖氧化酶的微生物来源、产酶菌株的基因工程改造及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等方面对微生物葡萄糖氧化酶进行综述,为产葡萄糖氧化酶微生物的开发及基因工程技术在菌种选育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葡萄糖氧化酶 基因工程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脂肪酶X12-5的大规模发酵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20
作者 王凤 唐湘华 +4 位作者 李俊俊 许波 杨云娟 谢振荣 黄遵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9-142,共4页
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脂肪酶基因工程菌X12-5,经过摇瓶发酵,测得酶活力为65U/mL。为进一步提高酶活力,应用于工业生产,将其进行上罐(180L)发酵。大规模发酵后,酶活高达220000U/g,实现了脂肪酶的高效表达。对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温度... 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脂肪酶基因工程菌X12-5,经过摇瓶发酵,测得酶活力为65U/mL。为进一步提高酶活力,应用于工业生产,将其进行上罐(180L)发酵。大规模发酵后,酶活高达220000U/g,实现了脂肪酶的高效表达。对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pH在4.0~7.0,温度在50℃以下酶活相对稳定;Mg2+、Mn2+、Ca2+对酶活有明显促进作用。由该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初步判断其在制革工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基因工程菌 大规模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