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quantum neural networks in localiz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被引量:6
1
作者 Aidong Deng Li Zhao Wei X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localization of the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However,in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the BP algorithm is a stochastic gradient algorithm virtually,the network may get into local minimum and the result of network training is dissatisfactory.It is a kind of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the form of quantum chromosomes,the random observation which simulates the quantum collapse can bring diverse individuals,and the evolutionary operators characterized by a quantum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to speed up convergence and avoid prematurit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ing of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has fast convergent and higher localization accuracy,so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is worth researching further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AE) LOCALIZATI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NN的人工渗滤系统去除总磷过程优化
2
作者 刘元坤 曹塬琪 +2 位作者 于艾鑫 李星 郭晓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1-3160,共10页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 本文利用BBD响应面法(BBD-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算法对活性炭吸附总磷(TP)的过程参数(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GA)对BP-ANN模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BBD-RSM模型中,P<0.0001,可较好的对TP的去除过程进行预测,接触时间为TP去除率最显著的参数,TP吸附过程中各因素的相对影响顺序为: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浓度.采用BP-ANN模型进行优化,最佳网络结构为4-8-1.敏感性分析表明,影响TP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接触时间(34.05%)>pH值(28.67%)>温度(19.56%)>初始浓度(17.72%).基于BP-ANN模型,采用GA优化人工渗滤系统运行条件,对TP去除过程的优化结果为:接触时间为720.53min、初始浓度为2.75mg/L、温度为30.62℃、pH为5,达到最佳去除率(99.63%).试验验证分析表明,BP-ANN-GA较BBD-RSM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拥有较高的R 2(0.9939)和较低的RSME(1.2851),说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能更好的描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TP的去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D响应面法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总磷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的ABS/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峰 叶大鹏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5,共9页
为探索熔融沉积制造(FDM)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其应用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探讨了各工艺参数对材料力学... 为探索熔融沉积制造(FDM)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其应用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探讨了各工艺参数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识别出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获取实验数据,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最后,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进行同步优化,得到了Pareto前沿解集,展示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优化权衡。结果表明,喷嘴温度、打印层高、打印线宽和打印速度是影响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最显著因素。通过多目标优化,得到了能够同时最大化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最佳参数组合,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7.6%和7.2%以上。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测得值的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代理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正交试验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斑牡丹花粉片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半成品颗粒质量控制
4
作者 彭腾腾 李海燕 +4 位作者 尹盼盼 王信 范彬 马趣环 石晓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优化紫斑牡丹花粉片制备工艺,并控制其半成品颗粒质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花粉用量、乳糖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比例、交联聚维酮用量为影响因素,外观、硬度、脆碎度、崩解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试验结合反向传播神经... 目的优化紫斑牡丹花粉片制备工艺,并控制其半成品颗粒质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花粉用量、乳糖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比例、交联聚维酮用量为影响因素,外观、硬度、脆碎度、崩解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试验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遗传算法(GA)优化制备工艺。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测定半成品颗粒含水量、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结果最佳条件为花粉用量76%,乳糖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比例1∶2,交联聚维酮用量13%,交联聚维酮内外加入比例1∶2,乙醇体积分数70%,综合评分为33.2分。半成品颗粒平均休止角为18.67°,压缩度为18.71%,豪斯纳比率为1.23%,最大吸湿率为13.17%,临界相对湿度为55.72%。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紫斑牡丹花粉相关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并且其半成品颗粒质量可控,能保证制粒过程顺利和提高花粉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花粉片 制备工艺 半成品颗粒 质量控制 响应面试验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维风险预测的城市医疗废物运输网络优化
5
作者 陈剑锋 赵佳虹 刘思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为提高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安全性,提出一类基于四维风险预测的医疗废物运输网络优化建模与求解方法。首先,根据医疗废物病毒的环境传播特征和城市应急系统的时变特性,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设计四维... 为提高城市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的安全性,提出一类基于四维风险预测的医疗废物运输网络优化建模与求解方法。首先,根据医疗废物病毒的环境传播特征和城市应急系统的时变特性,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设计四维风险预测模型;其次,引入车辆载重和容量双重约束,采用双商品流建模方法,构建总成本和总风险最小的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复杂度,基于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设计求解步骤;最后,以上海实例和多个测试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新模型和新算法能够在672 s内求得多个有效方案,并保有一定的参数敏感性;相较于传统的风险模型,新建的四维风险预测模型可分别降低3.47%的总成本和13.04%的总风险;相较于现行的优化方案,模型引入风险预测方法,能够降低7.41%的总风险;相较于常规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新算法能够缩短至少49.44%的求解时间,并在求解不同规模的优化问题时,保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风险预测 医疗废物运输网络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多目标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神经网络的湿度廓线反演研究
6
作者 王金虎 肖安虹 +3 位作者 陈后财 王昊亮 刘萱 蔡海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型与添加雷达反射率因子的Z-BPNN模型)与一种未添加云信息的BPNN模型(记为BPNN0),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BPNN模型和Z-BPNN模型在任何天气下(有云或无云),得到的反演误差都小于BPNN0模型;C-BPNN相较于另外两种模型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对3种模型各自反演结果最好的个例分析发现,C-BPNN与Z-BPNN模型主要的误差存在于高空无云但是相对湿度却出现跃变的情况,说明神经网络模型对初始权值与阈值较为敏感,因此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BPNN模型进行优化。经GA优化后的反演结果表明:BPNN0模型与C-BPNN模型具有明显优化效果,而Z-BPNN模型优化效果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毫米波雷达 湿度廓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靖宜 蔡自伟 +1 位作者 李凌志 俞可权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 为实现对粗骨料UHPC的抗压强度的预测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优化,搜集了国内外文献中168组粗骨料UHPC配合比和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实测值,给出了各材料组分和抗压强度频数分布,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各材料组分与抗压强度的关联关系,通过神经网络参数分析,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普通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基于建立的GA-BP神经网络给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粗骨料UHPC配合比设计中粗骨料/胶凝材料、钢纤维体积掺量、砂胶比的建议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粗骨料 前馈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工艺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明 张德权 +5 位作者 李少博 陈丽 侯成立 程成鹏 于江颖 关文强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佳提取参数为高压时间23 min、超声时间22 min、酶添加量3.2%、酶解时间222 min,羊皮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80.5±1.6)%,较传统的木瓜蛋白酶法提高4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提取的羊皮胶原蛋白结构完整,高压-超声-酶解法对胶原蛋白的破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羊皮胶原蛋白 高压-超声-酶解法 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NN和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艺琳 王维民 +2 位作者 李维博 王珈乐 张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针对高转速、复合工况下膜盘联轴器难以保证其强度特性问题,对已有膜盘联轴器强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为了得到优化所需的关键... 针对高转速、复合工况下膜盘联轴器难以保证其强度特性问题,对已有膜盘联轴器强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为了得到优化所需的关键参数,采用了正交实验结合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选取了联轴器优化参数;然后,基于已选取的关键参数,采用BPNN方法构建了截面应力和弯曲刚度的目标函数,并将其与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了对比,对BPNN方法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采用MOOGA方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PNN结合MOOGA的方法对联轴器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联轴器刚度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联轴器膜盘的危险截面应力;优化后,联轴器危险应力减小了18.2%,弯曲刚度降低了5.05%,联轴器角向补偿能力增加了0.1°,从而证明了仿真的有效性。该结果可以为挠性联轴器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盘联轴器 机械强度 动力学特性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网络的数控机床动态误差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帅杰 陈光胜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7-1758,共12页
动态误差是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重要误差源,针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动态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以预测动态误差。首先,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对动态误差的预测精度,从线性特征与非... 动态误差是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重要误差源,针对实际加工过程中动态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以预测动态误差。首先,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对动态误差的预测精度,从线性特征与非线性特征两方面对动态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采用了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动态误差模型,获得了最优网络学习参数,从而实现了对动态跟随误差的精准预测;之后,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对理想轨迹与实际轨迹之间的轮廓误差进行了计算,有效提高了轮廓误差估算精度;最后,采用了五轴数控机床进行了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精准预测机床反向越冲特性对轮廓误差的影响,各轴的动态误差预测精度为±3μm,复杂轨迹轮廓误差预测精度为±1.5μm。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机床动态误差建模与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 动态误差 非线性特征 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轮廓误差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O-BPNN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研究
11
作者 李嘉辉 王英 +3 位作者 郑荣跃 叶军 赵京昊 陈立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江苏无锡某施工现场钻探数据,并分析了钻速影响因素,运用小波阈值降噪、归一化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系列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训练和测试集;然后,将MFO算法运用于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训练,以代替原有梯度下降法,建立了MFO-BPNN钻速预测模型;最后,对上述预测模型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A-BPNN)模型以及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SO-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MFO-BPNN建立的钻速预测模型,其可靠性达到了91.65%,其决定系数(R 2)优于其他3种预测模型,3项误差指标也是其中最低的,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良好,适合于桩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钻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机 钻速预测 飞蛾扑火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决定系数 桩基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的表面肌电信号下肢动作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冰艳 张祥 邓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为了满足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对人体下肢不同动作模式的识别的需求,首先,通过8通道无线肌电传感器采集8种下肢常见动作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并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运动段提取、特征提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数据分别输入本文设计... 为了满足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对人体下肢不同动作模式的识别的需求,首先,通过8通道无线肌电传感器采集8种下肢常见动作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并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运动段提取、特征提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数据分别输入本文设计的BP、PCA-BP、GA-BP、PCA-GA-BP分类器进行训练与测试。4种分类器对下肢8种动作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8.6%,90.5%,92.3%,95.1%,对每个动作平均识别率为85%以上。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比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并且降维处理可以提高动作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特征提取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沿海地区底泥盐度计算模型
13
作者 袁静 王锐 喻国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底泥盐度与海洋科学、河口研究、环境管理等密切相关,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存在精度不足、适用性有限等问题。为此,开展了271组室内试验和10组户外试验,整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以底泥电导率、泥沙浓度、温度和细颗粒表面系数为模... 底泥盐度与海洋科学、河口研究、环境管理等密切相关,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存在精度不足、适用性有限等问题。为此,开展了271组室内试验和10组户外试验,整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以底泥电导率、泥沙浓度、温度和细颗粒表面系数为模型输入变量,分别建立了用于计算沿海地区底泥盐度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PSO-BP-ANN)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GA-BP-ANN)模型。与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相比,新建模型的精度更高,可为沿海地区底泥盐度的确定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盐度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反向传播 粒子群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DEMATEL的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关键因素识别
14
作者 刘天寿 俞凯 +2 位作者 恽钰 丁超君 匡海波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识别与区分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记为B... 为识别与区分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记为BP-DEMATEL模型)进行优化。将GA输出的初始权重和阈值输入BP神经网络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的权值,再求出直接影响矩阵。结合自贸区港口的实证数据,将GA优化的BP-DEMATEL模型与传统DEMATEL和BP-DEMATEL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精度、运行时间等方面,GA优化的BP-DEMATEL模型优于BP-DEMATEL模型,可拓展DEMATEL的使用范围。该模型可确定对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港口 港口产业生态圈 遗传算法(GA)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DEMAT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6
15
作者 潘昊 王晓勇 +1 位作者 陈琼 黄少銮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777-2779,共3页
针对BP网络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技术。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GA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收敛精度,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训练中,取得... 针对BP网络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技术。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GA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收敛精度,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BP网络 神经网络 GA-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尹光志 代高飞 +1 位作者 闫河 魏作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根据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砚石台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开采地质条件,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冲击地压存在的弊端,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进激励函数来缩短训练时间,并利用给权值加入动量项和变速率学习方法,减少学习中... 根据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砚石台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开采地质条件,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冲击地压存在的弊端,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进激励函数来缩短训练时间,并利用给权值加入动量项和变速率学习方法,减少学习中的振荡,来对该矿冲击地压预测进行研究。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确定网络结构和训练参数,并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相关工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BP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煤矿安全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71
17
作者 李松 罗勇 张铭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2-55,共4页
为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求... 为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求得最优解。将该模型应用到几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进行预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混沌时间序列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预测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泄滩滑坡非饱和渗流分析及渗透系数反演 被引量:19
18
作者 魏进兵 邓建辉 +2 位作者 高春玉 谭国焕 李焯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62-2266,共5页
泄滩滑坡的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体、滑带及滑动影响带为多孔连续介质,透水层基岩为裂隙介质。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模拟裂隙岩体,建立了泄滩滑坡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然后采用BP网络对非饱和有限元渗流计算进行了模拟... 泄滩滑坡的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体、滑带及滑动影响带为多孔连续介质,透水层基岩为裂隙介质。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模拟裂隙岩体,建立了泄滩滑坡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然后采用BP网络对非饱和有限元渗流计算进行了模拟,并根据蓄水期水库水位及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对泄滩滑坡各地层渗透系数进行了反演。反演的滑体饱和渗透系数为4.89×10^-2 cm/s,与现场原位试验值1.78×10^-2~3.2×10^-2 cm/s相当;反演的滑带饱和渗透系数为4.66×10^-5 cm/s,远比室内试验值2.74×10^-7~5.73×10^-7 cm/s大。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体参数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流 渗透系数 BP网络 遗传算法 泄滩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优化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20
19
作者 董志波 魏艳红 +1 位作者 占小红 魏永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72,共4页
基于建立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综合运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来优化BP神经网络连接权的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对模... 基于建立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综合运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来优化BP神经网络连接权的方法,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对模型性能的分析表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的预测规律符合已有研究结论,预测误差小于5%。随着样本数据的不断充实,样本覆盖空间的不断扩大,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其实际应用价值也必将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 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及BP网络的主轴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驰 杨军 +2 位作者 梅雪松 赵亮 王新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27-2636,共10页
针对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方法过度依赖于训练样本、通用性与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利用灰色聚类分组与相关分析法对温度变量进行分组并提取热敏感点,利用遗传算法(GA)将预测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绝对值... 针对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方法过度依赖于训练样本、通用性与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利用灰色聚类分组与相关分析法对温度变量进行分组并提取热敏感点,利用遗传算法(GA)将预测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绝对值和的倒数作为判断隐含层节点数的准则,对MIMO-BP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设定输出层残差误差限,实现了网络阈值与权值的有效优化。建立了基于MIMOM-BP与GA-BP的主轴轴向热伸长与径向热倾角的热误差模型。以精密坐标镗床主轴为研究对象,采用五点法对热误差进行测量,验证了测量及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表明GA-BP模型可实现不同工况下主轴空间位姿状态的高精度预测,更适合作为热误差补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镗床主轴 热误差 灰色聚类分组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