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ing the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optimization of board allocating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军 张怡卓 岳琪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ptimization of allocating. The combination way of the two optimizing algorithms was used in bo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optimization of allocating. The combination way of the two optimizing algorithms was used in board allocating of furniture production. In the experiment, the rectangular flake board of 3650 mm 1850 mm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 to allocate 100 sets of Table Bucked. The utilizing rate of the board reached 94.14 % and the calculating time was only 35 s. The experiment result proofed that the method by using the GA for optimizing the weights of the ANN can raise the utilizing rate of the board and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the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thod can simultaneously searched in many directions, thus greatly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 global opt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s Back propagation model (BP mode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predictio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work
2
作者 WU Xiao-guang SHI Zhong-ku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6年第2期36-41,共6页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are analyzed, and genetic algorithms and a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are combined to predict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The experime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are analyzed, and genetic algorithms and a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are combined to predict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self-noise can be predicted accurately by a GA-BP neural network that is based on actual underwater vehicle sona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ar self-noise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Neural Networks in Software Risk Analysis
3
作者 Zhenbang Rong Juhua Chen +1 位作者 Mei Liu Yong Hu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2-116,121,共6页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risk analysis model for software projects using enranced neural networks.The data for analysis are acquir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rom real software projects. To solve the multicollinearity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risk analysis model for software projects using enranced neural networks.The data for analysis are acquir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rom real software projects. To solve the multicollinearity in software risks,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s adopted in the model to enhance network stability.To solve uncertainty of the neural networks structure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itial weights, genetic algorithms is employ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precision of software risk analysis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the erhanced neural network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risk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神经网络下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研究
4
作者 张娟 戴学宇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为了有效避免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过程陷入局部极小值,研究了遗传神经网络下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方法。采集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实时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存储后备用。构建由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组成的遗传... 为了有效避免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过程陷入局部极小值,研究了遗传神经网络下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方法。采集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实时运行参数,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存储后备用。构建由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组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前向传播运算和反向传播运算。对初始权重和偏置进行优化选择,输出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异常状态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运用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超声结节诊断设备实时运行参数,并将其归一到0~1范围内,同时可准确识别超声结节诊断设备电流异常状态和电磁波异常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神经网络 诊断设备 异常状态识别 前向传播 归一化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遗传-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新疆地区癫痫患儿拉考沙胺血药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婷 孙岩 +5 位作者 李红健 张惠兰 于静 冯杰 王婷婷 于鲁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利用遗传-反向传播(GA-BP)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新疆地区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CM)血药浓度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00例癫痫患儿的LCM稳态血药浓度,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提取相关数据,采用GA-BP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LCM... 目的:利用遗传-反向传播(GA-BP)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新疆地区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CM)血药浓度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00例癫痫患儿的LCM稳态血药浓度,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提取相关数据,采用GA-BP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LCM血药浓度的预测模型。结果:模型验证结果显示,80例预测浓度的平均预测误差(MPE)绝对值均<10%,预测误差(PE)绝对值<20%的比例是100%,PE绝对值<10%的比例是92.50%,平均预测绝对误差(MAE)为2.28%,提示GA-BP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预测浓度和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98,预测结果较理想。结论:应用GA-BP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LCM血药浓度是可行的,可应用于LCM个体化给药研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拉考沙胺 血药浓度 遗传-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神经网络的湿度廓线反演研究
6
作者 王金虎 肖安虹 +3 位作者 陈后财 王昊亮 刘萱 蔡海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型与添加雷达反射率因子的Z-BPNN模型)与一种未添加云信息的BPNN模型(记为BPNN0),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BPNN模型和Z-BPNN模型在任何天气下(有云或无云),得到的反演误差都小于BPNN0模型;C-BPNN相较于另外两种模型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对3种模型各自反演结果最好的个例分析发现,C-BPNN与Z-BPNN模型主要的误差存在于高空无云但是相对湿度却出现跃变的情况,说明神经网络模型对初始权值与阈值较为敏感,因此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BPNN模型进行优化。经GA优化后的反演结果表明:BPNN0模型与C-BPNN模型具有明显优化效果,而Z-BPNN模型优化效果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毫米波雷达 湿度廓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籽吸附氟离子效果的不同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邓忠惠 谢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46-255,共10页
目的建立不同罗汉果籽吸附氟离子预测模型。方法以吸附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吸附温度、接触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 目的建立不同罗汉果籽吸附氟离子预测模型。方法以吸附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吸附温度、接触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以吸附温度、接触时间、吸附剂投加量、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H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的吸附量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在预测集上的表现确定具体的输入参数,将优化隐含层神经元数的BP-ANN与其他学习模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模型对比。结果通过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值比较,得出GA-BP-ANN预测模型(R^(2)=0.92594)的预测效果较优于BP-ANN(R^(2)=0.88498)。结论相较于BP-ANN预测模型,经过优化后的GA-BP-ANN预测模型对吸附量的预测精度更高。GA-BP-ANN预测模型可为罗汉果籽吸附氟离子效果提供技术参考,去除水中氟离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籽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氟离子 预测模型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工艺
8
作者 朱明 张德权 +5 位作者 李少博 陈丽 侯成立 程成鹏 于江颖 关文强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0,共9页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 采用高压-超声-酶解法提取羊皮胶原蛋白,对比遗传算法-反向传播(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拟合和预测方面表现优于响应面模型;最佳提取参数为高压时间23 min、超声时间22 min、酶添加量3.2%、酶解时间222 min,羊皮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80.5±1.6)%,较传统的木瓜蛋白酶法提高4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此条件下提取的羊皮胶原蛋白结构完整,高压-超声-酶解法对胶原蛋白的破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羊皮胶原蛋白 高压-超声-酶解法 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沿海地区底泥盐度计算模型
9
作者 袁静 王锐 喻国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底泥盐度与海洋科学、河口研究、环境管理等密切相关,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存在精度不足、适用性有限等问题。为此,开展了271组室内试验和10组户外试验,整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以底泥电导率、泥沙浓度、温度和细颗粒表面系数为模... 底泥盐度与海洋科学、河口研究、环境管理等密切相关,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存在精度不足、适用性有限等问题。为此,开展了271组室内试验和10组户外试验,整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以底泥电导率、泥沙浓度、温度和细颗粒表面系数为模型输入变量,分别建立了用于计算沿海地区底泥盐度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PSO-BP-ANN)模型、结合遗传算法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GA-BP-ANN)模型。与现有的底泥盐度计算公式相比,新建模型的精度更高,可为沿海地区底泥盐度的确定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盐度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反向传播 粒子群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优化北五味子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
10
作者 王申申 张超 王艳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3期117-125,共9页
该研究以北五味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响应面试验数据为基础构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北五味子... 该研究以北五味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响应面试验数据为基础构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北五味子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吐温-80、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和少量95%乙醇为乳化剂制备北五味子籽油,经BP训练和遗传算法迭代52寻优后,预测得出北五味子籽油微胶囊制备最优工艺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糊精质量比1.441 0∶1、壁材与北五味子籽油质量比为2.168 2∶1、进风口温度161.786 7℃、进料泵速18.448 8 mL/min,最大包埋率97.57%。在预测条件下,将工艺参数调整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糊精质量比1.44∶1、壁材与北五味子籽油质量比为2.17∶1、进风口温度162℃、进料泵速18.4 mL/min,此时微胶囊包埋率为94.87%、水分含量2.12%、溶解度93.6%、堆密度0.296 g/cm3,密封避光储存6个月包埋率仍高于75%,且微胶囊过氧化值远低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北五味子籽油。该研究构建的BP模型具有较小误差和精确预测性能,所制微胶囊性质稳定,对五味子籽油包埋和保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籽油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DEMATEL的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关键因素识别
11
作者 刘天寿 俞凯 +2 位作者 恽钰 丁超君 匡海波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识别与区分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记为B... 为识别与区分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记为BP-DEMATEL模型)进行优化。将GA输出的初始权重和阈值输入BP神经网络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的权值,再求出直接影响矩阵。结合自贸区港口的实证数据,将GA优化的BP-DEMATEL模型与传统DEMATEL和BP-DEMATEL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精度、运行时间等方面,GA优化的BP-DEMATEL模型优于BP-DEMATEL模型,可拓展DEMATEL的使用范围。该模型可确定对自贸区港口产业生态圈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港口 港口产业生态圈 遗传算法(GA)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DEMAT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尹光志 代高飞 +1 位作者 闫河 魏作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根据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砚石台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开采地质条件,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冲击地压存在的弊端,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进激励函数来缩短训练时间,并利用给权值加入动量项和变速率学习方法,减少学习中... 根据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砚石台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开采地质条件,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冲击地压存在的弊端,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进激励函数来缩短训练时间,并利用给权值加入动量项和变速率学习方法,减少学习中的振荡,来对该矿冲击地压预测进行研究。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确定网络结构和训练参数,并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相关工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BP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煤矿安全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泄滩滑坡非饱和渗流分析及渗透系数反演 被引量:18
13
作者 魏进兵 邓建辉 +2 位作者 高春玉 谭国焕 李焯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62-2266,共5页
泄滩滑坡的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体、滑带及滑动影响带为多孔连续介质,透水层基岩为裂隙介质。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模拟裂隙岩体,建立了泄滩滑坡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然后采用BP网络对非饱和有限元渗流计算进行了模拟... 泄滩滑坡的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体、滑带及滑动影响带为多孔连续介质,透水层基岩为裂隙介质。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模拟裂隙岩体,建立了泄滩滑坡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然后采用BP网络对非饱和有限元渗流计算进行了模拟,并根据蓄水期水库水位及滑坡体地下水位监测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对泄滩滑坡各地层渗透系数进行了反演。反演的滑体饱和渗透系数为4.89×10^-2 cm/s,与现场原位试验值1.78×10^-2~3.2×10^-2 cm/s相当;反演的滑带饱和渗透系数为4.66×10^-5 cm/s,远比室内试验值2.74×10^-7~5.73×10^-7 cm/s大。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体参数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流 渗透系数 BP网络 遗传算法 泄滩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与BP混合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殷峻暹 陈守煜 邱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4-598,共5页
提出用遗传学习算法和权重调整 BP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即先通过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 ,再用权重调整 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 ,使网络收敛速度加快和避免局部极小 .作为实例 ,以新疆雅马渡站的实... 提出用遗传学习算法和权重调整 BP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即先通过遗传学习算法进行全局训练 ,再用权重调整 BP算法进行精确训练 ,使网络收敛速度加快和避免局部极小 .作为实例 ,以新疆雅马渡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和相应的前期 4个预报因子实测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训练并用以预测雅马渡站的年径流量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算法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模糊模式识别 遗传学习算法 权重调整BP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收敛速度 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钦礼 刘奇 赵建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5-879,共5页
为了得到最佳的絮凝沉降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学算法建立了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预测模型.以絮凝剂单耗和尾砂浓度作为输入因子,以沉降速度作为输出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网络学习、训练样本,建立神经网路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 为了得到最佳的絮凝沉降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学算法建立了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预测模型.以絮凝剂单耗和尾砂浓度作为输入因子,以沉降速度作为输出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网络学习、训练样本,建立神经网路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全尾砂沉降参数预测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最佳絮凝沉降参数.将预测模型运用到和睦山铁矿,在絮凝剂单耗12 g/t,尾砂浓度17%条件下,沉降速度达到1.31 m/h,满足生产需要,比原生产所需絮凝剂单耗减少20%.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实用性,为沉降参数优选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全尾砂 絮凝沉降 沉降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构建的神经网络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道华 原思聪 +1 位作者 汪金友 赵进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在分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优点的基础上,采用遗传进化的方式自动获得神网络的结构、权值和阈值.提出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遗传算法分区编码方案,构建了适应度函数并依据个体适应度值的大小动态调整隐层节点及连接权个数的方法,给出... 在分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优点的基础上,采用遗传进化的方式自动获得神网络的结构、权值和阈值.提出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遗传算法分区编码方案,构建了适应度函数并依据个体适应度值的大小动态调整隐层节点及连接权个数的方法,给出了整体算法过程.采用该方法构建的神经网络计算两自由度的机械手参数,并通过实例仿真与常规凭经验构建网络结构及采用BP学习算法相比较,采用遗传算法构建的神经网络具有仿真精度高、占用资源少、计算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机械实例 BP算法 自适应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矿岩爆破参数优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德永 袁艳斌 +1 位作者 钱兆明 陈颖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BP神经网络方法用于矿岩爆破参数优选存在收敛速度慢、误差相对较高等问题,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矿岩爆破参数的智能优选。通过具体实例,对采用BP神经网络和改进后的GA-BP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 针对BP神经网络方法用于矿岩爆破参数优选存在收敛速度慢、误差相对较高等问题,提出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矿岩爆破参数的智能优选。通过具体实例,对采用BP神经网络和改进后的GA-BP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性能得到提高,优化后的爆破参数能取得更好的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参数 优化选择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软土路基运营期沉降预测 被引量:22
18
作者 丁建文 魏霞 +3 位作者 高鹏举 胡健 陈伟航 焦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1,共7页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3种输入对预测结果精度的影响.选取时间t以及其15 d前的沉降量S_(t-15)和平均沉降速率v_(t-15)为影响因素,在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3种输入对预测结果精度的影响.选取时间t以及其15 d前的沉降量S_(t-15)和平均沉降速率v_(t-15)为影响因素,在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下,分别取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运营期实测沉降数据的前50%、80%为训练集,余下原始数据为测试集,重复训练10次后取平均值作为输出值.采用决定系数(R^(2))来判别模型拟合度,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模型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种输入的R^(2)均大于0.99;训练集占原始数据的比例为50%时,t-S_(t-15)输入的预测误差最小,RMSE为1.31 mm,MAPE为4.71%;训练集占原始数据的比例为80%时,t-S_(t-15)-v_(t-15)输入的预测误差最小,RMSE为0.29 mm,MAPE为1.00%.t、t-S_(t-15)、t-S_(t-15)-v_(t-15)三种输入都可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其中t-S_(t-15)-v_(t-15)输入下取实测沉降数据的80%作为训练集时预测结果最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运营期沉降 遗传算法(GA) BP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变矩器的叶片数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安麟 孟庆华 +1 位作者 曹岩 韩继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针对一元束流理论无法量化表达叶片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缺陷和基于三维流体解析的液力变矩器叶片数设计中大组合、大计算量等难题,提出液力变矩器的叶片数神经网络模型。在结合台架试验数据确认三维流体解析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利用... 针对一元束流理论无法量化表达叶片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缺陷和基于三维流体解析的液力变矩器叶片数设计中大组合、大计算量等难题,提出液力变矩器的叶片数神经网络模型。在结合台架试验数据确认三维流体解析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合理地安排试验,并以三维流体仿真结果作为反向传播网络的训练样本;为提高反向传播网络的设计效率及收敛精度,引入遗传算法来优化反向传播网络的初始权重,训练后的反向传播网络可以对非训练样本集合的液力变矩器性能实现准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数神经网络模型是基于整机性能匹配的液力变矩器定制化设计的桥梁,对提升整机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叶片数 反向传播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埃博霉素含量的HPLC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凡欣 郭伟良 +3 位作者 逯家辉 杜林娜 李又欣 滕利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采用反馈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BPANN-GA)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代谢物中埃博霉素A(Epo A)和埃博霉素B(Epo B)含量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U132)方案对流动相中乙腈的体积分数、色谱柱... 采用反馈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BPANN-GA)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代谢物中埃博霉素A(Epo A)和埃博霉素B(Epo B)含量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U132)方案对流动相中乙腈的体积分数、色谱柱温度和流动相的pH等3个因素进行实验设计;以色谱函数(COF)值为优化指标,运用双层反馈神经网络建立色谱优化函数(COF)值,考察因素间的预测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算法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逼近度(Da)为优化参数,选择预测模型的最适隐含层节点数.最优预测模型预测的COF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达到0.98165,采用遗传算法在实验考察范围内进行全局寻优,得到最优化的HPLC分析条件:流动相中乙腈体积分数为29.2%,色谱柱温度为34℃,流动相pH为4.23.在此最优条件下对纤维堆囊菌代谢产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两种埃博霉素色谱峰均具有较好的分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神经网络(BPANN) 遗传算法(GA) 埃博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