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
詹泽慧
杨明欢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新型数字鸿沟识别框架研究 |
孙榕
李白杨
|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GAI赋能教育变革:哲学审视、国际比较与未来进路 |
王晶莹
杜蕾
张登博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我国GAI数据治理的多元协同模式研究——新加坡治理经验的启示 |
胡裕岭
姚浩亮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5
|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数智可供性与认知带宽调节研究 |
詹希旎
李白杨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6
|
基于GAI的逆向工程教学思维在人机协作中的应用研究--以编程教育为例 |
翟雪松
张丽洁
夏亮亮
徐鑫
朱强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3
|
|
7
|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科情报服务途径探析——以利用ChatGPT生成学科领域论文分析报告为例 |
江珊
常定姁
张开阳
龚芙蓉
张宁
盛芳
|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与应对 |
胡秀锦
覃利春
杨可扬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9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
叶俊民
尹兴翰
于爽
刘清堂
罗晟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7
|
|
10
|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的运行机理、风险挑战和应对策略 |
高萍
丁宁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11
|
协同探究智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新模式 |
魏非
杨可欣
祝智庭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2
|
人工智能素养:内涵剖析与评估标准构建 |
郭亚军
寇旭颍
冯思倩
刘坤锋
徐瑞朝
|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2
|
|
13
|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基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证研究 |
朱莎
李嘉源
况秀林
白洁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14
|
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
杨文正
杨俊锋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5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沉浸式学习:机理、模式与应用 |
闫寒冰
杨淑婷
余淑珍
陈怡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1
|
|
16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挑战及刑法应对 |
聂立泽
王祯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17
|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动态风险及适应性治理 |
谢潇
罗世杰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0
|
|
18
|
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服务模式构建——基于供需耦合的分析视角 |
杨文正
李小雨
陈选超
杨俊锋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19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需求、方法和发展 |
穆肃
陈孝然
周德青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5
|
|
20
|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智慧学习环境:从要素改进到生态重构 |
武法提
夏志文
高姝睿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