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IAP GCM模式大气背景环流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盘兴
刘家铭
沈素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03-509,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异常;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是环流异常的主要区域。它们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论证了该模式在低纬环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环流
厄尔尼诺
异常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气候数值模拟:进展评述
被引量:
16
2
作者
丁仲礼
熊尚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31,共11页
数值模拟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30年来,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古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在轨道尺度上,数值模拟证明了冰后期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对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同时揭示了温室气体、植被、海...
数值模拟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30年来,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古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在轨道尺度上,数值模拟证明了冰后期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对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同时揭示了温室气体、植被、海洋、冰盖等反馈因子的重要性。针对短尺度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揭示出大洋传送带对北大西洋淡水注入的敏感性。在构造尺度上,数值模拟揭示了气候系统对于高原抬升、海道开合、大陆漂移导致的古地理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和太阳常数变化等的响应,揭示了气候系统突变对驱动因子阈值的敏感性。目前,古气候模拟研究中还存在分辨率不高、模拟结果与记录不完全吻合、模拟的边界条件不清楚等诸多问题。今后古气候模拟研究的改进有赖于模式的改进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也有赖于对变化机制的更深理解和对边界条件更精确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gcm
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敏感性试验
气候变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统计降尺度方法和Delta方法建立黄河源区气候情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65
3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降尺度处理得出小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资料,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文中研究同时应用Delta方法和统计降尺度(SDS)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日降水...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降尺度处理得出小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资料,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文中研究同时应用Delta方法和统计降尺度(SDS)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起未来3个时期(2006—2035、2036—2065和2066—2095年,简记为2020s、2050s和2080s)的气候变化情景,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未来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是增幅不大,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与基准期相比,Delta方法模拟的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8.75%、19.70%和18.49%;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41、2.42和3.44℃,同时,日最低气温将分别升高1.49、2.68和3.76℃,未来极值气温变幅减小。SDS法借助站点实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建立GCM强迫条件下的降尺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3.47%、6.42%和8.67%,季节变化明显;气温随时间推移增幅明显,未来3个时期的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34、2.60和3.90℃,最低气温增幅相对较小,3个时期将分别升高0.87、1.49和2.27℃,由此模拟的未来时期无霜期将延长。在降尺度方法的应用上,SDS方法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
gcm
s)
情景
降尺度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被引量:
23
4
作者
於凡
张光辉
柳玉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黄河流域自1972年以来,因来水减少,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频繁断流。本文选用英国HadCM3、澳大利亚CSIROMKⅡ及加拿大CGCM1大气环流模型(GCM),选用A2...
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黄河流域自1972年以来,因来水减少,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频繁断流。本文选用英国HadCM3、澳大利亚CSIROMKⅡ及加拿大CGCM1大气环流模型(GCM),选用A2和B2排放情景,运用Delta方法进行GCM模型输出结果的降尺度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和SPSS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定量影响,气候变暖使黄河径流量主要呈减少趋势,加剧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
gcm
)
降尺度
情景
径流
潜在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源区未来地面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
被引量:
37
5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大气环流模式(GCMs)模拟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过降尺度处理后才能得出次网格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细节,才能满足评估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的需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型的研究现状后,重点分析...
大气环流模式(GCMs)模拟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过降尺度处理后才能得出次网格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细节,才能满足评估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的需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型的研究现状后,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黄河源区7个站点1961—1990年的实测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首先利用SDSM建立大尺度气候要素和地面气温变量间的统计转换关系,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然后用独立的观测资料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把建立好的统计关系应用于英国Hadley中心海气耦合模式(HadCM3 SERS B2)的输出,分别生成了黄河源区7个站点未来3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的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整个区域的气温变化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模拟值随时间推移增幅很快,3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的平均气温变化情景分别为1.34,2.60和3.90℃,而日最低气温变化相对不明显,3个时段的平均气温变化情景分别为0.87,1.49和2.27℃。表现在每个季节和每个月的变化情景又各不相同,日最高气温以春季和秋季变化最显著,而日最低气温则以夏季和秋季的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大气环流模式(
gcm
s)
地面最高(低)气温
统计降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樊慧静
赵红莉
蒋云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为了预测流域未来径流演变趋势,通过主分量分析、降尺度模型和SWAT模型,预测分析了流域在大气环流模型(GCMs)A2/B2气候情景下2010—2099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和月径流量。主分量分析提取大尺度下气候预测因子的主成分,降尺度模型...
为了预测流域未来径流演变趋势,通过主分量分析、降尺度模型和SWAT模型,预测分析了流域在大气环流模型(GCMs)A2/B2气候情景下2010—2099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和月径流量。主分量分析提取大尺度下气候预测因子的主成分,降尺度模型利用提取的主成分预测站点的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SWAT模型利用预测的站点数据计算未来径流量。结果表明,A2/B2两种气候情景下流域未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径流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B2情景变化幅度大于A2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gcm
s)
A2
B2
主分量分析
统计降尺度模型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鄱阳湖修河虬津水文站非一致性设计洪水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吴绍飞
罗文
+2 位作者
熊凡迪
欧阳芬
黄彬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非一致性条件下设计洪水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时变矩法求得每年一个非一致性设计洪水值难于直接应用到工程实际的不足,考虑影响径流的两项气象因素(降水量和气温),并结合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概念,...
非一致性条件下设计洪水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时变矩法求得每年一个非一致性设计洪水值难于直接应用到工程实际的不足,考虑影响径流的两项气象因素(降水量和气温),并结合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概念,选取修河虬津水文站1956-2014年年最大1、3、7、15 d和1个月的洪水系列,结合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的降水量、气温统计降尺度成果,推求非一致性条件下虬津水文站多时间尺度下的设计洪水流量值,并与传统的不考虑系列非一致性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虬津站各时间尺度洪水流量系列位置参数均存在显著的非一致性。一致性条件下设计洪水流量和以气象因子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设计洪水流量存在显著差异,RCP4.5和RCP8.5情景下,各时间尺度20和50 a重现期非一致性设计洪水流量值与一致性设计值相比分别减小了13.5%~32.6%(平均约26.4%)和15.3%~39.1%(平均约31.0%)。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和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洪水
非一致性
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的广义可加模型
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
全球气候模式
虬津水文站
鄱阳湖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8
作者
江介伦
邱宏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共6页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雨量测站资料之历年雨量记录建立各月之降雨冲蚀指数,所采用之记录为1975-2000年之降雨资料,并建立月降雨冲蚀指数及月降雨量关系式。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降雨变化将影响土壤冲蚀之估算,而不同时间之雨量资料所推估的降雨冲蚀指数精度不同,又必须配合气候变迁模拟之时间尺度,故本研究以月雨量及月降雨冲蚀指数为基础探讨之。采用IPCC公告之B2情境下的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降尺度月雨量变化,推估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短期、中期、长期之月降雨冲蚀指数,以供推估土壤流失量,可以发现各模型之平均值未来土壤冲蚀量在B2情境约-8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通用土壤流失公式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AP GCM模式大气背景环流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盘兴
刘家铭
沈素红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
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03-509,共7页
文摘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异常;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是环流异常的主要区域。它们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论证了该模式在低纬环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大气
环流
厄尔尼诺
异常
模式
Keyword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
gcm
)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El Nino event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气候数值模拟:进展评述
被引量:
16
2
作者
丁仲礼
熊尚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31,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我国新生代构造尺度环境演变及其机制"(KZCX2-SW-1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方向项目"晚更新世中国西北地区大气粉尘与全球变化"(90202020)
文摘
数值模拟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30年来,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古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解。在轨道尺度上,数值模拟证明了冰后期气候系统变化主要是对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同时揭示了温室气体、植被、海洋、冰盖等反馈因子的重要性。针对短尺度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揭示出大洋传送带对北大西洋淡水注入的敏感性。在构造尺度上,数值模拟揭示了气候系统对于高原抬升、海道开合、大陆漂移导致的古地理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和太阳常数变化等的响应,揭示了气候系统突变对驱动因子阈值的敏感性。目前,古气候模拟研究中还存在分辨率不高、模拟结果与记录不完全吻合、模拟的边界条件不清楚等诸多问题。今后古气候模拟研究的改进有赖于模式的改进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也有赖于对变化机制的更深理解和对边界条件更精确的重建。
关键词
古气候
gcm
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敏感性试验
气候变化机制
Keywords
paleoelimate
gcm
s (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mechanisms on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计降尺度方法和Delta方法建立黄河源区气候情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
65
3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启动经费。
文摘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降尺度处理得出小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资料,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文中研究同时应用Delta方法和统计降尺度(SDS)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起未来3个时期(2006—2035、2036—2065和2066—2095年,简记为2020s、2050s和2080s)的气候变化情景,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未来降水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是增幅不大,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与基准期相比,Delta方法模拟的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8.75%、19.70%和18.49%;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41、2.42和3.44℃,同时,日最低气温将分别升高1.49、2.68和3.76℃,未来极值气温变幅减小。SDS法借助站点实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建立GCM强迫条件下的降尺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个时期降水量将分别增加3.47%、6.42%和8.67%,季节变化明显;气温随时间推移增幅明显,未来3个时期的日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1.34、2.60和3.90℃,最低气温增幅相对较小,3个时期将分别升高0.87、1.49和2.27℃,由此模拟的未来时期无霜期将延长。在降尺度方法的应用上,SDS方法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
gcm
s)
情景
降尺度
黄河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gcm
s), Scenario, Downscaling, Yellow River.
分类号
P457.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被引量:
23
4
作者
於凡
张光辉
柳玉梅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2006BAD09B05)
文摘
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黄河流域自1972年以来,因来水减少,引水量增大,导致黄河频繁断流。本文选用英国HadCM3、澳大利亚CSIROMKⅡ及加拿大CGCM1大气环流模型(GCM),选用A2和B2排放情景,运用Delta方法进行GCM模型输出结果的降尺度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和SPSS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定量影响,气候变暖使黄河径流量主要呈减少趋势,加剧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
gcm
)
降尺度
情景
径流
潜在蒸发
Keywords
global climate chang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gcm)
downscaling
scenario
runoff
potential evaporat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源区未来地面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
被引量:
37
5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启动经费资助
文摘
大气环流模式(GCMs)模拟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必须经过降尺度处理后才能得出次网格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细节,才能满足评估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的需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型的研究现状后,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黄河源区7个站点1961—1990年的实测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首先利用SDSM建立大尺度气候要素和地面气温变量间的统计转换关系,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然后用独立的观测资料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把建立好的统计关系应用于英国Hadley中心海气耦合模式(HadCM3 SERS B2)的输出,分别生成了黄河源区7个站点未来3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的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整个区域的气温变化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模拟值随时间推移增幅很快,3个时段(2020s,2050s和2080s)的平均气温变化情景分别为1.34,2.60和3.90℃,而日最低气温变化相对不明显,3个时段的平均气温变化情景分别为0.87,1.49和2.27℃。表现在每个季节和每个月的变化情景又各不相同,日最高气温以春季和秋季变化最显著,而日最低气温则以夏季和秋季的变化最为明显。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大气环流模式(
gcm
s)
地面最高(低)气温
统计降尺度分析
Keywords
Source of Yellow River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gcm
s)
Surface maximum (min mum) temperature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analysis
分类号
P423.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樊慧静
赵红莉
蒋云钟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分局
出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1024)
文摘
为了预测流域未来径流演变趋势,通过主分量分析、降尺度模型和SWAT模型,预测分析了流域在大气环流模型(GCMs)A2/B2气候情景下2010—2099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降水和月径流量。主分量分析提取大尺度下气候预测因子的主成分,降尺度模型利用提取的主成分预测站点的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SWAT模型利用预测的站点数据计算未来径流量。结果表明,A2/B2两种气候情景下流域未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径流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B2情景变化幅度大于A2情景。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gcm
s)
A2
B2
主分量分析
统计降尺度模型
SWAT模型
Keyword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
(gcm
s), A2/B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SWAT
model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鄱阳湖修河虬津水文站非一致性设计洪水研究
被引量:
5
7
作者
吴绍飞
罗文
熊凡迪
欧阳芬
黄彬彬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90943、GJJ190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9016)
+1 种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重点计划项目(20192ACBL21044)
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文摘
非一致性条件下设计洪水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时变矩法求得每年一个非一致性设计洪水值难于直接应用到工程实际的不足,考虑影响径流的两项气象因素(降水量和气温),并结合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概念,选取修河虬津水文站1956-2014年年最大1、3、7、15 d和1个月的洪水系列,结合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的降水量、气温统计降尺度成果,推求非一致性条件下虬津水文站多时间尺度下的设计洪水流量值,并与传统的不考虑系列非一致性的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虬津站各时间尺度洪水流量系列位置参数均存在显著的非一致性。一致性条件下设计洪水流量和以气象因子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设计洪水流量存在显著差异,RCP4.5和RCP8.5情景下,各时间尺度20和50 a重现期非一致性设计洪水流量值与一致性设计值相比分别减小了13.5%~32.6%(平均约26.4%)和15.3%~39.1%(平均约31.0%)。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和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设计洪水
非一致性
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的广义可加模型
重现期的期望超过次数
全球气候模式
虬津水文站
鄱阳湖修河
Keywords
design flood
non-stationary
general
ized additive
model
s for location scale and shape(GAMLSS)
model
expected number of exceedances(EN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
gcm
)
Qiujin Hydrological station
the Xiuhe River Basin
Poyang Lake
分类号
TV122.3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8
作者
江介伦
邱宏彬
机构
屏东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系
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系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9-234,共6页
文摘
降雨是导致土壤冲蚀的主要原因,而通用土壤流失公式(USLE)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土壤流失模式,式中之降雨冲蚀指数直接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程度,为评估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以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雨量测站资料之历年雨量记录建立各月之降雨冲蚀指数,所采用之记录为1975-2000年之降雨资料,并建立月降雨冲蚀指数及月降雨量关系式。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降雨变化将影响土壤冲蚀之估算,而不同时间之雨量资料所推估的降雨冲蚀指数精度不同,又必须配合气候变迁模拟之时间尺度,故本研究以月雨量及月降雨冲蚀指数为基础探讨之。采用IPCC公告之B2情境下的大气环流模型(GCMs)模拟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降尺度月雨量变化,推估基隆、新竹、嘉义、高雄、宜兰、花莲、台东等测站未来短期、中期、长期之月降雨冲蚀指数,以供推估土壤流失量,可以发现各模型之平均值未来土壤冲蚀量在B2情境约-80%~+60%。
关键词
大气环流模型
通用土壤流失公式
降雨
Keyword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gcm)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
rainfall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IAP GCM模式大气背景环流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
王盘兴
刘家铭
沈素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气候数值模拟:进展评述
丁仲礼
熊尚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统计降尺度方法和Delta方法建立黄河源区气候情景的比较分析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於凡
张光辉
柳玉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河源区未来地面气温变化的统计降尺度分析
赵芳芳
徐宗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樊慧静
赵红莉
蒋云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鄱阳湖修河虬津水文站非一致性设计洪水研究
吴绍飞
罗文
熊凡迪
欧阳芬
黄彬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江介伦
邱宏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