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宇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2X期55-56,共2页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 school arts education.Therefore,to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nse of beauty,but als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creat...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 school arts education.Therefore,to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nse of beauty,but als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Besides,beauty can make people own landscaping,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auty,beauty of senti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aesthetic conceptions,so that students in the daily learning can discover and appreciate beaut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beau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ORTANCE aesthet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art E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回归经验的教育——杜威美学视阈下的电影艺术
2
作者 卢诗敏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电影自诞生之初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杜威美学提出,艺术是一种强化和完善的经验。由于个人生活经验是转瞬即逝的经历,电影艺术作为人类经验的“物质形态”,保存、提炼、强化生活经验,使其变成人类共享的公共记忆,为教育向生活经验返... 电影自诞生之初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杜威美学提出,艺术是一种强化和完善的经验。由于个人生活经验是转瞬即逝的经历,电影艺术作为人类经验的“物质形态”,保存、提炼、强化生活经验,使其变成人类共享的公共记忆,为教育向生活经验返回提供另一路径。电影的艺术促进人类经验的创造和交流,通过电影人们可以更好地介入、反思、超越彼此的生活经验,分享经验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从杜威美学理论出发,有助于重新理解电影、经验与教育内在的有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教育 杜威美学 电影艺术 经验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纺织品设计专业与美育有机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洛涛 《纺织报告》 2025年第1期92-94,共3页
在新文科视域下,美育教学的调整、改善和反思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各项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纺织品设计专业美育课程有必要探索新路径。文章主要分析了纺织品设计专业美育的现状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核心,五个层面”的教育模式和实... 在新文科视域下,美育教学的调整、改善和反思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各项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纺织品设计专业美育课程有必要探索新路径。文章主要分析了纺织品设计专业美育的现状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核心,五个层面”的教育模式和实践路径,以促进纺织品设计专业和美育的有机融合与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美育 纺织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深化学生美感经验的美术鉴赏教育
4
作者 钱初熹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在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深化美感经验的美术鉴赏教育。美术教育应强化一种具有“观”的内涵并且能深化美感经验的“观看之道”,经由“观看之道”的美感经验可以分为视觉层、对象层、情感层和概念层四个层次。在实践层面,针... 在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深化美感经验的美术鉴赏教育。美术教育应强化一种具有“观”的内涵并且能深化美感经验的“观看之道”,经由“观看之道”的美感经验可以分为视觉层、对象层、情感层和概念层四个层次。在实践层面,针对学校美术鉴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可以构建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馆与中小学携手开展美术鉴赏教育活动的模型。通过对策划并实施“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的馆校结合美术鉴赏教育活动的案例研究,论证了具身认知理论下开展馆校结合美术鉴赏教育以深化学生美感经验的成效、意义和价值,进而展望人工智能时代促使学生从美感经验转化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美术鉴赏教育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观看之道 美感经验 美术鉴赏教育 馆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理认知与实践质量的美育有效性思考
5
作者 王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7,共15页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之一。美育在科技昌明和技术至上的时代是一种人才育成的平衡因素。美育的理论和认知自觉对提高美育实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试图在通过深入反思艺术教育的美育有效性,...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之一。美育在科技昌明和技术至上的时代是一种人才育成的平衡因素。美育的理论和认知自觉对提高美育实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试图在通过深入反思艺术教育的美育有效性,探索美育在艺术、自然和生活等更多领域展开的可能性,关注以美学为中心的基础理论与美育实践的逻辑互动关系,基于美育的特殊性思考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实践质量 艺术教育 美学格局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实用美育理念与近现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
6
作者 徐丹丹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天津市立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具有典范意义。关注现实、以美育促进实业发展的实用美育理念贯穿于天津市立美术馆征集、收藏、展示、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博物馆面貌。这契合了... 天津市立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具有典范意义。关注现实、以美育促进实业发展的实用美育理念贯穿于天津市立美术馆征集、收藏、展示、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博物馆面貌。这契合了同时期学者的理论研究,成为美术馆具备博物馆属性的现实注脚。同时,实用美育理念使天津市立美术馆极为关注人才培育、实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凸显美术馆建设中主题展览、经世致用等特征,使美术馆从从属于博物馆系统的面目模糊的状态中走出来,拥有相对独立的现实形象,并为作为美术馆重要分支的学校美术馆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美术馆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立美术馆 严智开 实用美育 美术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精神的美学表达——习近平美学思想当代意义的初步思考
7
作者 王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习近平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不断引起国际马克思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切和理论回应。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主要可以从历史风云中的理论发展和美学观念、现实与传统接续中的精神凝聚和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习近平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不断引起国际马克思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切和理论回应。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主要可以从历史风云中的理论发展和美学观念、现实与传统接续中的精神凝聚和主体观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学维度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和美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文化研究、文艺批评和美学研究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我们应该结合当代审美实践和文化变迁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美学思想 先锋派文艺 当代美育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育:从国际观点看中国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左漪漪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68-81,I0003,共15页
如何定义美育的概念一直是一个被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于美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解释和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美育具有跨学科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这就使美育的界定尤为重要。从目前较为主流的关于美育阐释的理论出发,可以初步总结... 如何定义美育的概念一直是一个被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对于美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解释和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美育具有跨学科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这就使美育的界定尤为重要。从目前较为主流的关于美育阐释的理论出发,可以初步总结出四种主要观点:美育即人文教育,美育即人格教育,美育即艺术教育和美育即文化教育。前两种观点立足于传统理论,后两者则更面向当下语境。这四种观点并不能完整涵盖美育概念的解释与论述,而是立足最有意义与价值的观点展开分析的。理论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关联和交叉,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正是这种区分使美育的多元性和潜在可能性得以敞开,也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的美育学科范式提供了值得学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人文教育 人格教育 艺术教育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水平艺术展演的设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9
作者 夏昕怡 霍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216-220,共5页
高校的设计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阵地,艺术展演直接展示表演者的能力,探索高水平艺术展演在教育改革的应用已成为高校设计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通过分析艺术展演和设计学教育改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发挥艺术展演在设计教育改革... 高校的设计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阵地,艺术展演直接展示表演者的能力,探索高水平艺术展演在教育改革的应用已成为高校设计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通过分析艺术展演和设计学教育改革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发挥艺术展演在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先锋作用。在实践后期需要从搭建展演平台、鼓励跨学科交叉、建设校园品牌、协调社会资源4个方面扎实推进艺术展演进高校、进社会,从而优化设计教育教学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深化设计类教学改革,通过高水平艺术和设计展演进行优化升级、不断创新,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展演 设计教学 美育 教育改革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民间艺术课程美育教学创新设计研究
10
作者 刘青 褚小丽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212-215,共4页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持续进展,依托民族文化教育实现美德双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以民间艺术课程为美育的重要场域,围绕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两方面进行O-AMAS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以民间艺术中孕育的“真善美”为启发,结...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持续进展,依托民族文化教育实现美德双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以民间艺术课程为美育的重要场域,围绕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两方面进行O-AMAS教学模型课程设计,以民间艺术中孕育的“真善美”为启发,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获得了以塑造人才“四维”能力为目标的多维度教学成果,以促进美德双修教学目标的实现,解决美育过程融而不合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美育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推广红色经典美术的应用实施研究
11
作者 都仁仓 赵新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1期87-90,共4页
本文聚焦于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推广红色经典美术的应用实施路径。通过深入调研高校美育工作现状,紧密结合红色经典美术的独特特点与重大价值,深入探讨将红色经典美术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方式,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 本文聚焦于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推广红色经典美术的应用实施路径。通过深入调研高校美育工作现状,紧密结合红色经典美术的独特特点与重大价值,深入探讨将红色经典美术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方式,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美育 红色经典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钱学森构想”透视文艺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一楠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2期95-105,I0008,I0009,共13页
20世纪末,钱学森对文艺与科技的关系作出了大量论述,当代的多种热点现象证明了其构想的前瞻性。以“钱学森构想”为契机,厘清文艺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位置与功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文艺高质量发展对新质生... 20世纪末,钱学森对文艺与科技的关系作出了大量论述,当代的多种热点现象证明了其构想的前瞻性。以“钱学森构想”为契机,厘清文艺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位置与功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文艺高质量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在创新潜力的激发、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劳动资料的升级、劳动对象的拓展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方面都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涌现为文艺高质量发展带来改变的契机与颠覆性的挑战,它不仅推动了文艺形态的更新,还扩大和挑战了文艺批评的边界与方法,带来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传播方式,为培育高质量文艺作品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新质生产力还激活了新兴文艺的消费业态,促进了文艺事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钱学森构想” 艺术与科技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管理美学要素转化美育实践之路径
13
作者 王小龙 刘国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9,共6页
高校美育建设是中国推进“十四五”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关键一步,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关系着以艺术美育延伸社会美育,最终实现全民美育目标的基础与方向。随着新文科建设进入到改革深水区,以艺术管理为代表的新兴专业需加快建设自身... 高校美育建设是中国推进“十四五”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关键一步,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关系着以艺术美育延伸社会美育,最终实现全民美育目标的基础与方向。随着新文科建设进入到改革深水区,以艺术管理为代表的新兴专业需加快建设自身的美育体系,实现从最初专业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过渡到专业技术与审美人格兼容并蓄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从艺术管理的“教育实践”向“美育实践”的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践路径蕴藏在艺术管理本体之中,通过艺术管理美学方法论,对其进行思考、探索、论证,揭示艺术管理本体中艺术美学要素与管理美学要素,以及两种要素转化为专业的美育实践路径的底层逻辑,进而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美育体系建设与发展产生一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美学 高校美育 艺术管理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艺术乡建的美育课程模式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安丛 李洪海 《湖南包装》 2024年第6期210-213,共4页
研究旨在探讨面向艺术乡建的美育课程模式,通过艺术设计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逻辑研究和课程实践模式分析,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育实践案例,以验证面向艺术乡建的美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艺术乡建 美育 美丽乡村建设 课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有效评价体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婧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提升美育素养,以满足时尚艺术领域的需求。文章以“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为例,探究如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首先明确了美育素养的内涵和特点,其次建立了以素养导向、发展导向和创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提升美育素养,以满足时尚艺术领域的需求。文章以“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为例,探究如何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首先明确了美育素养的内涵和特点,其次建立了以素养导向、发展导向和创新导向为基本原则的评价框架,最后设计了以审美情感、认知、判断、表达和创造为目标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该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中的美育素养,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美育素养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及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定位
16
作者 刘强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首先体现于其与历史的密切关联。一方面,艺术史源于历史意识对艺术的灌注;另一方面,艺术史以感性的方式储存着历史的信息,对于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艺术史由具体的艺术作品构成,所以关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经... 艺术史的人文性质首先体现于其与历史的密切关联。一方面,艺术史源于历史意识对艺术的灌注;另一方面,艺术史以感性的方式储存着历史的信息,对于理解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艺术史由具体的艺术作品构成,所以关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经验不仅是艺术史得以建构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其人文性质的另一维度。艺术史是艺术作品的序列化、审美经验的系统化,以艺术史为线索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有利于建立系统性的审美经验和形式感知,从而促进学习者审美素养的提高。而艺术史与历史的亲缘关系及其体验性,可使学习者了解并参与传统,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艺术史成为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人文性质 艺术教育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日本近代美育思想的发展
17
作者 刘敏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了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完善人格的美育概念。这一西方美育思想在19世纪明治维新期间通过留学生介绍及文献翻译等方式传入日本学界。由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美育思想并未对日本产生深入的影响。大正时期,在“自由...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了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完善人格的美育概念。这一西方美育思想在19世纪明治维新期间通过留学生介绍及文献翻译等方式传入日本学界。由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美育思想并未对日本产生深入的影响。大正时期,在“自由教育运动”的引导下,日本教育界开始重视艺术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至昭和初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促使个体生命的内在成长,而非通过艺术强化或平衡某种能力。然而,随着日本国家政策的转变,昭和中期后美育逐渐成为控制国民思想的工具,“美育”一词也退出了日语常用词汇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近代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术资源融入老年艺术教育的路径探索
18
作者 张婷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美术资源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将中国传统美术资源融入老年艺术教育,对于推动老年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传统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二者在融入的过程中也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不强、专业教...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美术资源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将中国传统美术资源融入老年艺术教育,对于推动老年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传统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二者在融入的过程中也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不强、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构建适老化艺术教育、抓住艺术考察契机、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力求在提升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对传统美术非遗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术 老年艺术教育 非遗传承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何以丰厚?——论艺术史的美育价值
19
作者 朱璟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丰厚的感性”由杜卫首倡,是对调和人性的美育传统在当代所作的承续。此提法实际上为艺术史登上当代美育舞台并充当重要角色做好了出场准备。因为感性之丰厚主要体现在其精神维度和人文属性,这必然依赖于后天教育尤其是艺术史的熏陶。... “丰厚的感性”由杜卫首倡,是对调和人性的美育传统在当代所作的承续。此提法实际上为艺术史登上当代美育舞台并充当重要角色做好了出场准备。因为感性之丰厚主要体现在其精神维度和人文属性,这必然依赖于后天教育尤其是艺术史的熏陶。艺术史将生动具体的艺术作品直接与人的感性经验相接,同时又拓宽了感性经验的跨度,延展了其厚度,对于培育感性的丰厚具有重要价值。由艺术史学者白谦慎所举的一个例子展开讨论,可以发现,“丰厚的感性”在现实中“薄发”为一种自然直观、自由敏锐的审美判断。艺术史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显明“化”的本体,对这种审美判断的形成机制有圆成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感性 艺术史 丰厚的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育人与以文化人:安徽省高校美育与舞蹈艺术融合的路径与机制探索
20
作者 由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现代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与要求,针对新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更是对高等院校的课程内容与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教育在新时代趋势的影响下,对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关注愈发强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与... 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现代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与要求,针对新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更是对高等院校的课程内容与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教育在新时代趋势的影响下,对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关注愈发强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人文关怀的重视愈发强烈,尤其是针对高校中的青少年群体。美育,即审美教育,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等特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时代教育理念十分契合。针对高校学生强烈的个性化、时代性与整体性的特征,美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课堂构建与机制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