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的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璐 伏朝林 +2 位作者 陶志平 赵杰 常春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2-1084,共1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67个喷气燃料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并按9类烃族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多环烷烃、烷基苯、茚满及四氢萘、萘类及茚类、苊及苊烯类、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和13类碳数(C_(7)~C _(19))分类,...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67个喷气燃料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并按9类烃族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烷烃、多环烷烃、烷基苯、茚满及四氢萘、萘类及茚类、苊及苊烯类、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和13类碳数(C_(7)~C _(19))分类,形成一系列组成矩阵。测定了7类理化性质,包括密度、热值、闪点、黏度、烟点、苯胺点和馏程,定义了各碳数下不同烃族的代表性化合物和平均性质(密度、热值、闪点和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PLS)和修正加权平均(MWA)3种算法建立了喷气燃料组成-性质定量模型。综合比较,组成与密度、热值、闪点、烟点和苯胺点的定量模型均基于PLS预测效果更优,对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08 g/cm^(3)、0.0302 MJ/kg、1.3418℃、6.01×10^(-5 )mm、0.7293℃;组成与黏度的定量模型基于MWA时预测效果更优,其RMSE为0.0333 m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油品分析 组成-性质关系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烟熏腊肉中的甲醛含量 被引量:18
2
作者 芮露明 彭增起 +6 位作者 汪敏 张露 姚瑶 王复龙 张雅玮 惠腾 李君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46,共5页
以烟熏腊肉为研究对象,经过条件优化,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优的衍生化处理与萃取的条件为:加入0.3 mL 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温度60℃,衍生化时间30 min,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2次;根据已... 以烟熏腊肉为研究对象,经过条件优化,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优的衍生化处理与萃取的条件为:加入0.3 mL 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温度60℃,衍生化时间30 min,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萃取2次;根据已建立的烟熏腊肉中的甲醛检测方法,低、中、高3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依次为79.8%、84.0%以及89.4%;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2.89%,检出限为0.50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测定烟熏肉制品中甲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气相色谱-质谱 萃取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色谱技术的Lager啤酒特征香气成分解析
3
作者 郭琪 王玉海 +5 位作者 陈明 江伟 王德良 孙志伟 葛佳伟 郝建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6,I0021-I0022,共12页
该研究采用人工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 该研究采用人工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HS-GC-FID)、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GC-TOFMS)技术对国内6种品牌的Lager啤酒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HS-SPME-GC×GC-TOFMS技术对6种啤酒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了全面检测及半定量分析,分别测出520、520、519、522、518、513种物质,并首次在Lager啤酒中测出罗勒烯、白铃兰醇、桃醛等化合物。通过HS-GC-FID及HS-SPME-GC-MS技术共定量了61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24种、醇类14种、醛类10种、酸类6种、酮类3种、酚类2种、含S及含O杂环化合物各1种。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一维色谱发现主要差异物质为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等,通过HS-SPME-GC×GC-TOFMS的相对定量结果进一步表明,差异物质还体现在2,3-丁二醇硝酸酯等含N化合物及(E)-β-金合欢烯、罗勒烯等其他共计100种化合物上。此外,通过多元统计学、气味活性值结合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发现,啤酒麦芽香高低与菠萝酮的含量高低相关,酒花香与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的含量相关,花香、酯香与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等的含量相关,醇香与异丁醇的含量相关,异香与柠檬醛、壬醛的含量相关。通过二维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还发现,麦芽香还与2,3-丁二醇硝酸酯,1,2-丙二醇硝酸酯等含N化合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gc-MS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多变量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品种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检测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泽煌 林旗华 钟秋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为系统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杨梅果实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烷烃和烯烃在10个品种中均检出,是杨梅果实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和酯类在8个品种... 为系统分析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杨梅果实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烷烃和烯烃在10个品种中均检出,是杨梅果实最主要的香气成分;醇类和酯类在8个品种中检出;酮类和芳香烃只在5个品种中检出;荸荠种是唯一含有6个香气种类的品种.聚类分析显示,产自福建的6个杨梅品种较好地聚在一类,与另外4个产自浙江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H_4中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PreCon-GC/C-IRMS系统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祁彪 崔杰华 +2 位作者 王颜红 张红 李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利用预浓缩装置-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PreCon-GC/C—IRMS)联用系统,建立了就采样、浓缩和在线质谱分析大气CH4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利用PreCon-GC/C-IRMS联用技术测定大气CH... 利用预浓缩装置-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PreCon-GC/C—IRMS)联用系统,建立了就采样、浓缩和在线质谱分析大气CH4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利用PreCon-GC/C-IRMS联用技术测定大气CH4中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试验条件、系统线性、稳定性及准确度和精密度等。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方法条件下,当离子流强度在1.0~20V时,系统线性良好(斜率S=0.04‰/V),在4.0~15V内其线性(斜率S=0.03‰/V)优于总体线性;系统测量稳定性可靠,δ^13C值的测定结果的S.D〈0.3‰,最大偏差〈0.5‰,回收率达99.99%,准确度和精度均符合分析与研究要求。利用该系统对室内和室外草坪地空气中CH4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做初步测试,其碳同位素的平均值分别为-31.358‰和-33.085‰,且相同地点区域空气中CH,的δ^13C值,在1d内和不同日期间的变化均在0.5%。以内,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H4 预浓缩-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系统(PreCon-gc/C-IRMS) 碳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薹CO_(2)伤害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6
作者 张浩雯 李恒伟 +1 位作者 李清清 王庆国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气调是蒜薹长期贮藏的常规保鲜技术,贮藏环境中不适宜的CO_(2)体积分数会导致蒜薹发生CO_(2)伤害,为了将CO_(2)体积分数控制至极限最高,充分发挥其保鲜作用,及时预警CO_(2)伤害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初步筛选能够早期预警CO_(2)伤害的挥发... 气调是蒜薹长期贮藏的常规保鲜技术,贮藏环境中不适宜的CO_(2)体积分数会导致蒜薹发生CO_(2)伤害,为了将CO_(2)体积分数控制至极限最高,充分发挥其保鲜作用,及时预警CO_(2)伤害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初步筛选能够早期预警CO_(2)伤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对体积分数分别为7%、9%、11%和13%CO_(2)下蒜薹的VOCs进行提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对VOCs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在不同体积分数CO_(2)条件下蒜薹VOCs的变化,分析VOCs与CO_(2)伤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气调环境中温度为0℃、O_(2)体积分数为3%时,蒜薹在CO_(2)体积分数为11%及以上时会发生CO_(2)伤害。伤害与非伤害条件下,蒜薹中均三甲苯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在CO_(2)伤害临界体积分数(11%CO_(2))出现拐点式变化,初步预测均三甲苯含量的变化与蒜薹CO_(2)伤害有关,可作为蒜薹CO_(2)伤害发生的候选预警指标。研究结果有助于商业生产中对蒜薹CO_(2)伤害进行无损预警,为提高蒜薹气调贮藏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薹 CO_(2)伤害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预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尤桂春 林文忠 +4 位作者 陈品品 武竞超 蔡锦玲 姚文 蓝波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20-3029,共10页
【目的】对柠檬8份种质资源的花进行精油提取和成分分析鉴定,分析8种柠檬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和相似度,为柠檬花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种质柠檬亲缘关系鉴定及优质柠檬种质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福建省泉... 【目的】对柠檬8份种质资源的花进行精油提取和成分分析鉴定,分析8种柠檬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和相似度,为柠檬花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种质柠檬亲缘关系鉴定及优质柠檬种质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福建省泉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果蔬园柠檬良种筛选圃内尤力克、费米耐劳、印度大果、越南四季柠檬、台湾香水柠檬、漳州本地柠檬、北京柠檬和江苏2号等8份种质资源的花进行精油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鉴定其挥发性成分,并采用SPSS 22.0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8份柠檬花精油出油率为0.052%~0.139%。共鉴定出1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52种、醇类47种、酯类15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烷烃类7种、酚类4种、其他5种。尤力克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4种,费米耐劳67种,印度大果27种,越南四季柠檬78种,台湾香水柠檬27种,漳州本地柠檬45种,北京柠檬42种,江苏2号42种。8份柠檬花精油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D-柠檬烯、β-蒎烯、3-蒈烯、β-石竹烯、柠檬醛、芳樟醇、α-松油醇和香叶醇;特异性成分78种,其中尤力克6种、费米耐劳19种、印度大果2种、越南四季柠檬29种、台湾香水柠檬4种、漳州本地柠檬3种、北京柠檬7种、江苏2号8种。柠檬花精油中以萜烯类(35.29%~80.81%)、醇类(7.91%~43.04%)和醛类(0.19%~14.67%)相对含量较多,其中萜烯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D-柠檬烯、β-蒎烯和3-蒈烯,醇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合金欢醇和芳樟醇,醛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柠檬醛。8份柠檬花精油间关系最近的是北京柠檬与江苏2号,相似度为0.996,最远的是越南四季柠檬与台湾香水柠檬,相似度为0.650。【结论】不同柠檬花精油出油率和成分的差异反映柠檬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同时,柠檬花精油中含有的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花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 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帅 郑霞林 +2 位作者 罗聪 何新华 王小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3,共13页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金煌芒的花朵挥发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和相似度。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15种,其中萜烯类44种、烷烃类30种、酯类16种、醇类16种、酮类5种、醛类3种、酚类1种。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和金煌芒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82、49、46、49、60、49和59种。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的共有成分有14种,分别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α-萜品烯、D-柠檬烯、β-罗勒烯、萜品油烯、1-石竹烯、大牛儿烯D、邻-异丙基苯、苯甲酸乙酯和2-丙基-1-戊醇;特异性成分有33种,其中四季蜜芒有24种,台农1号有4种,金煌芒有2种,桂热82号、红芒6号和凯特芒各有1种。7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物中以萜烯类(46.15%~89.41%)、醇类(2.01%~23.58%)、酯类(3.34%~14.67%)、烷烃类(2.27%~13.75%)的相对含量较多。其中萜烯类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3-蒈烯和萜品油烯,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芳香醇,酯类中含量最高的是苯甲酸乙酯,烷烃类中含量最高的是环己硅氧烷。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间的关系最近的是四季蜜芒和金煌芒,相似度达0.862,最远的是四季蜜芒与红象牙,相似度为0.255。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朵挥发性气味介导的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对芒果不同品种的选择偏好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花 动态顶空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 被引量:33
9
作者 孔维婷 刘建军 司辉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5-189,共5页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共鉴定出9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2种(相对含量47.83%)、碳氢化合物20种(相对含量10.97%)、酮类15种(相对含量20.43%)、酯类11种(相对含量7.24%)、酚类8种(相对含量3.4%)、醛类7种(相对含量7.73%)、杂氧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01%)、含氮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39%);信阳毛尖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橙花醇、6-甲基-5-庚烯-2-酮、戊醇、β-紫罗酮、甲苯、5,6-环氧基紫罗酮、苯乙醇、Z-茉莉酮、庚醛、2,2,6-三甲基环己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信阳毛尖茶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PM_(2.5)中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曼 仲勉 +1 位作者 荆亮 冯加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通过硅烷化试剂(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衍生化反应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对上海市宝山(郊区)和徐家汇(市区)两地点大气PM2.5中的糖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 通过硅烷化试剂(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衍生化反应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对上海市宝山(郊区)和徐家汇(市区)两地点大气PM2.5中的糖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2.5气溶胶中的糖类化合物主要以脱水糖类、单糖类和糖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两个站点糖类化合物总质量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340 ng/m3和268 ng/m3.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 analysis,PMF)的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是阿拉伯醇的主要来源,而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再悬浮.土壤有机质对PM2.5中水溶性有机质的贡献在春夏季较高(6%~10%),而秋冬季较低,这表明来自土壤(扬尘)的有机质在春夏季时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吸湿性、大气能见度以及灰霾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化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 PM2 5 糖类化合物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6种植物油进行判别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同珍 余林 +3 位作者 邱思聪 陈孝建 蔡淑琴 曹维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6种不同植物油脂肪酸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C16∶0,C18∶0,C18∶1 cis-9,C18∶2 cis-9,12和C18∶3 cis-9,12,15。这5种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中分别为98.455%,97.586%,89.019%,97.378%,98.294%和98.021%。6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U/S)均大于2.000,其中最小为花生油2.055,最大为茶籽油3.976。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前3个主成分,因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0.060%,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5.853%,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3.84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360%。建立了3个典则判别函数,典则判别函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且对于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碰香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熊伟 金荷仙 蔡宝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0-684,共5页
为探明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以长势优的成年碰碰香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套袋法,并在热脱附系统(TDS)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测出叶片挥发物有44种,包括烷烃... 为探明碰碰香Plectranthus tomentosa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以长势优的成年碰碰香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套袋法,并在热脱附系统(TDS)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测出叶片挥发物有44种,包括烷烃、烯烃等8类化合物,烯烃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有22种(相对含量为83.32%),其中柠檬烯含量最多(相对含量为47.61%);同时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碰碰香叶片挥发物化学成分,比单独使用GC-MS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碰碰香 挥发物 保留指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籽中脂肪酸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迪 赵婷 +1 位作者 邹烨 仰榴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86-289,共4页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42.91%)、亚油酸(38.53%)、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15.43%)、十八碳三烯酸(1.33%)、花生油酸(1.27%)和十七烷酸(0.52%)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77%以上。结论:番荔枝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籽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莉 王华 +1 位作者 梁艳英 陶永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桑椹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在成熟的桑椹中共检出了35个峰,鉴定出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0%。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二十醇(28.51%),二十四烷(16.55%),二十七烷(16...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桑椹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GC-MS),在成熟的桑椹中共检出了35个峰,鉴定出了3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90%。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二十醇(28.51%),二十四烷(16.55%),二十七烷(16.39%),乙酸十八醇酯(11.88%),十九烯(8.98%),维生素(5.71%),丁酸十八醇酯(4.2%),棕榈酸(1.1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CH_4气氛下的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明江 赵乐 +4 位作者 方梦祥 李敏 李超 王勤辉 骆仲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0-326,共7页
采用3种活化CH_4的方式,利用管式炉分别考察了在CH_4气氛下添加2、Ni/Al2O3、Mo/HZSM-5这3种物质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N2气氛,CH_4气氛下热解产生的焦油增多,焦油中杂原子化合物减少,半焦中硫、氮质量分数降低.在CH_4气... 采用3种活化CH_4的方式,利用管式炉分别考察了在CH_4气氛下添加2、Ni/Al2O3、Mo/HZSM-5这3种物质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N2气氛,CH_4气氛下热解产生的焦油增多,焦油中杂原子化合物减少,半焦中硫、氮质量分数降低.在CH_4气氛中添加3种物质均能使热解时产生的焦油品质提高.添加H_2使得热解的气体产率(体积)增加,半焦产率降低,但半焦的元素成分无明显变化;添加Ni/Al2O3使得气体产率增加,焦油中轻质组分增多,半焦中的硫含量降低、氮含量增高.添加Mo/H_ZSM-5使得气体产率下降,焦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增多,半焦的碳缩聚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管式炉 催化剂 加氢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色谱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明星 关妍 +2 位作者 潘伟 章斐 邹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62,共5页
从本科生实验教学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仪器分析教学中的色谱分析实验未涉及前处理技术的问题,以水为基质,七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并优化了影响样品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条件,对液液萃取、液相微... 从本科生实验教学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仪器分析教学中的色谱分析实验未涉及前处理技术的问题,以水为基质,七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研究对象,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并优化了影响样品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条件,对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三种常用的色谱前处理技术的萃取效率以及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适合于本科生色谱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弥补了当前色谱分析实验教学中的不足。结果表明:此方法还可以用于公共仪器平台中科研用户的仪器操作培训,使学生深入掌握色谱前处理技术和仪器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创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色谱前处理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液相微萃取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性材料和固相微萃取净化富集一体化的茶饮料中三唑类农药残留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娇 齐沛沛 +2 位作者 虞淼 黄志明 王新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8-1176,共9页
构建了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与功能磁性材料净化相结合的一体化协同提取技术,并应用于茶饮料中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析。以磁性材料四氧化三铁-N-丙基乙二胺(Fe3O4-PSA)为净化吸附剂,采用SPME萃取针富集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农药后直接进气... 构建了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与功能磁性材料净化相结合的一体化协同提取技术,并应用于茶饮料中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析。以磁性材料四氧化三铁-N-丙基乙二胺(Fe3O4-PSA)为净化吸附剂,采用SPME萃取针富集样品溶液中的目标农药后直接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样口解吸附、分析,无需其他样品转移等操作,方法简便、灵敏。本研究系统优化了SPME条件(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氯化钠用量及pH值),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明了磁性材料用量与SPME条件的交互影响,以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对优化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确证,结果表明:在0.002~0.2 mg/L范围内,19种三唑类农药在茶饮料中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检出限(LOD)在0.00012~0.0089 mg/L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02 mg/L。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正时,回收率在71%~98%之间,RSD不高于16%(n=3)。此方法较常规法简单、操作便捷、可靠,且环境友好,适用于茶饮料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性材料 固相微萃取(SPME) 富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三唑类农药 茶饮料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山小种红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艳 杜丽平 肖冬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0,6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价位的正山小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价位正山小种红茶主要挥发性成分都包括醇类、醛类、碳氢类、酯类、酚类、酮类、酸类、含氮类以及杂氧类化合物,但各类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价位的正山小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价位正山小种红茶主要挥发性成分都包括醇类、醛类、碳氢类、酯类、酚类、酮类、酸类、含氮类以及杂氧类化合物,但各类化合物在不同红茶中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红茶A(高价位)中苯乙醇(11.05%),苯甲醇(7.88%),香叶醇(5.75%),苯甲醛(5.33%),水杨酸甲酯(3.74%)和(E,E)-3,5-辛二烯-2-酮(3.42%)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红茶B(中等价位)中香叶醇(7.4%),愈创木酚(5.83%),苯酚(4.21%),2-吡咯甲醛(3.63%),萘(3.53%)和水杨酸甲酯(3.51%)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红茶C(低价位)中香叶醇(7.98%),苯乙醇(7.32%),苯甲醛(7.13%),苯甲醇(3.33%),水杨酸甲酯(3.24%),糠醛(2.52%)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山小种红茶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培培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1,89,共7页
中华鳖裙边熟制后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生鲜、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鉴定出9大类79种挥发性风... 中华鳖裙边熟制后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生鲜、蒸制和煮制方式下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鉴定出9大类7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1种、酮类1种、醇类7种、芳香族23种、烷烃类19种、酸类6种、酯类6种、含氮含硫含氧类化合物5种、醚类1种。进一步分析表明,蒸制和煮制以及熟制前后中华鳖裙边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种类变化差异大。煮制方式更利于挥发性成分的逸出。裙边生样中芳香族类化合物占比重最大53.85%。裙边熟制样品中阈值较高的烷烃类化合物占比重最大,其中蒸制和煮制样品分别为34.88%和28.85%,其次是阈值较低的醛类物质,分别占蒸制和煮制样品挥发性气味物质总量的18.60%和21.15%。表明熟制降低了中华鳖裙边生样中有异味的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了香气物质的逸出。熟制中华鳖挥发性气味物质成分数量和质量优于生鲜中华鳖裙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裙边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挥发性气味成分 蒸制 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煤尾气和煤渣中多环芳烃相关性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丽珠 刘永庆 陈文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3,共6页
对原煤、尾气和煤渣中多环芳烃进行了相关性测试。在模拟工业锅炉代表性燃烧条件下将烟煤和无烟煤样品在管式炉中燃烧,分别采用GCMS和HPLC法对原煤、尾气和煤渣中的多环芳烃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通过在特定条件... 对原煤、尾气和煤渣中多环芳烃进行了相关性测试。在模拟工业锅炉代表性燃烧条件下将烟煤和无烟煤样品在管式炉中燃烧,分别采用GCMS和HPLC法对原煤、尾气和煤渣中的多环芳烃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通过在特定条件下某一煤种中多环芳烃种类、含量在燃前、燃后变化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尾气 煤渣 多环芳烃 相关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