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庞哲宇 赵晶晶 +4 位作者 万天丽 李佳俊 杨凌森 周思宇 苏婷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使用生活中...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聚苯乙烯(PS)包装盒作为唯一食物来源喂食大蜡螟幼虫,富集大蜡螟幼虫肠道内的PS降解菌;经解剖、培养、分离,最终获得4株菌株(PD-1、PD-2、PD-3和PD-4)。将各菌株接种至以PS薄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MSM培养基)并测定了其降解率。结果表明,PD-1对PS薄膜降解率最高,为1.8%。对PD-1进行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PD-1为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同时,采用紫外或硝酸对PS薄膜进行了预处理,以期提高菌株降解率。结果表明,PD-1降解硝酸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2.5%,而对紫外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0.8%,PS薄膜经硝酸预处理后更易被PD-1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聚苯乙烯降解菌 鉴定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株临床分离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及耐药与毒力特征分析
2
作者 卜祥逢 洪意 +4 位作者 吴瑜凡 潘馨叶 秦晓杰 董庆利 王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共8页
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多重耐药以及高致病性菌株的出现对临床感染及治疗造成严重负担。为了探究临床分离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特征,该研究对5株临床来源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w... 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多重耐药以及高致病性菌株的出现对临床感染及治疗造成严重负担。为了探究临床分离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特征,该研究对5株临床来源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并对其抗生素耐药性和毒力进行了表征。基于WG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5株沙门氏菌均为肠炎血清型,ST型为ST11。cgSN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株肠炎沙门氏菌中菌株48A和公共数据库中一株分离自鸡的菌株聚类在一起,其余4株菌与公共数据库中的临床分离株有较近的进化关系。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结果表明,5株菌株均为抗生素耐药菌株,其中抗4株菌为多重耐药菌,并且菌株33A对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具有耐药性。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均表明菌株48A的毒力最强,但该菌株对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并不强。研究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48A是一株高毒力菌株且可能是食品来源,菌株33A具有多黏菌素耐药性,应引起重视。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耐药肠炎沙门氏菌的溯源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耐药 毒力 生物被膜 CACO-2细胞 大蜡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炎外瓶霉黑色素的致病力:基于大蜡螟感染模型的评估
3
作者 刘应辉 陈阳霞 +2 位作者 谢振谋 刘红芳 席丽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57-663,共7页
目的 采用大蜡螟-皮炎外瓶霉模型评估皮炎外瓶霉黑色素的致病力。方法 采用“共生法”恢复皮炎外瓶霉白化株黑色素的生成,使用皮炎外瓶霉白化株、色素株及色素恢复株构建大蜡螟感染模型,观察最佳感染浓度下各组大蜡螟生存曲线、外观表... 目的 采用大蜡螟-皮炎外瓶霉模型评估皮炎外瓶霉黑色素的致病力。方法 采用“共生法”恢复皮炎外瓶霉白化株黑色素的生成,使用皮炎外瓶霉白化株、色素株及色素恢复株构建大蜡螟感染模型,观察最佳感染浓度下各组大蜡螟生存曲线、外观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共生法”可以恢复皮炎外瓶霉白化株黑色素的生成,孢子浓度10^(7)/mL为大蜡螟-皮炎外瓶霉模型的最佳感染浓度。观察终点时,白化株组存活率低于色素株组、色素恢复株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色素株组与白化株组:χ^(2)=6.11,P=0.013;色素恢复株组与白化株组:χ^(2)=6.37,P=0.010),而色素株组与色素恢复株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白化株相比,皮炎外瓶霉色素株及色素恢复株可吸引更多大蜡螟血细胞聚集,形成更大的感染性结节。结论 在蜡螟感染模型中,皮炎外瓶霉白化株表现出比色素株更强的致病力,恢复白化株黑色素的生成,可以逆转白化株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外瓶霉 黑色素 大蜡螟 致病力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4
作者 乔小燕 王斌 +4 位作者 孙九胜 孙晨 崔磊 槐国龙 陈波浪 《中国蜂业》 2024年第9期63-69,共7页
取食聚乙烯材料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大蜡螟取食并生物降解废弃聚乙烯塑料应用的可行性,为验证该影响规律,以农业中常用降解新膜(JJXM)、PE新膜(PEXM)、农田残留滴灌带(FDGD)、农田残膜(NTCM)为不同聚乙烯材料食物,人工饲料... 取食聚乙烯材料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大蜡螟取食并生物降解废弃聚乙烯塑料应用的可行性,为验证该影响规律,以农业中常用降解新膜(JJXM)、PE新膜(PEXM)、农田残留滴灌带(FDGD)、农田残膜(NTCM)为不同聚乙烯材料食物,人工饲料(RGSL,对照组)做对比,恒温30℃、相对湿度(RH)60%±10%RH条件下连续饲养大蜡螟两个世代。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较RGSL首先显著降低了大蜡螟取食量,进而显著降低了大蜡螟蛹重蛹长、成虫体重体长、产卵量、孵化率;第二代取食不同聚乙烯材料量均较第一代增加,而蛹重、蛹长、成虫体重、孵化率均低于第一代(P>0.05);不同聚乙烯材料处理产卵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TCM、FDGD、PEXM、JJXM;5龄期大蜡螟幼虫在不同聚乙烯处理条件下较RGSL处理总历期有缩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生物降解 聚乙烯材料 种群延续 农田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239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5
作者 李君 孙虎芝 +3 位作者 田延军 潘强 任慧英 刘文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为获得具有高效裂解活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将测序后的噬菌体全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找出裂解酶基因序列,对其克隆后在BL21(DE3)中表达蛋白并纯化,选择大蜡螟幼虫作为模型模拟体内细菌感染以探究其抑菌效果。... 为获得具有高效裂解活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将测序后的噬菌体全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找出裂解酶基因序列,对其克隆后在BL21(DE3)中表达蛋白并纯化,选择大蜡螟幼虫作为模型模拟体内细菌感染以探究其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裂解酶合成基因构建到载体pET22b中,得到重组质粒pET22b-lys239。并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诱导其表达,经纯化验证后,获得浓度为2μg/μL的具有裂解活性的裂解酶Lys239。大蜡螟幼虫体内细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Lys239处理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淋巴负荷测定显示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Lys239浓度越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越显著。说明重组表达的裂解酶Lys239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裂解酶 大蜡螟幼虫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蜡螟综合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绪婷 张俊俊 +4 位作者 夏鑫玥 陈祯 娄灯吉 郭凯飞 汪正威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0期60-65,共6页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一种危害蜂群并对巢脾极具破坏性的害虫。受大蜡螟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生产力下降以至蜂群飞逃,给养蜂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大蜡螟综合防治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蜡...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一种危害蜂群并对巢脾极具破坏性的害虫。受大蜡螟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生产力下降以至蜂群飞逃,给养蜂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大蜡螟综合防治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蜡螟防治新技术,为大蜡螟综合防控提供新思路,为促进我国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大蜡螟 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的筛选及其胞外蛋白酶产量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臧欢 刘廷辉 +3 位作者 李瑞军 陆秀君 房雪 耿硕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从果园土壤中筛选出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共获得4株高毒力菌株,其LT50值在1.85~2.56 d之间,LD50值在6.11×102~1.55×104spores之间... 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幼虫为供试昆虫,对从果园土壤中筛选出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共获得4株高毒力菌株,其LT50值在1.85~2.56 d之间,LD50值在6.11×102~1.55×104spores之间。利用明胶-琼脂平板分析法对筛选出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各菌株间产酶水平差异较大,且菌株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胞外蛋白酶 大蜡螟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冰 从斌 +1 位作者 刘亚臣 付海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93-1393,1396,共2页
对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5龄幼虫处理12 h的羧酸酯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品系线虫中,NC34处理的大蜡螟-αNA羧酸酯酶活力最高,是CK的2.047倍;其次是Otio品系的处理,为CK的1.965倍。-βNA羧... 对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5龄幼虫处理12 h的羧酸酯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品系线虫中,NC34处理的大蜡螟-αNA羧酸酯酶活力最高,是CK的2.047倍;其次是Otio品系的处理,为CK的1.9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Otio处理的酶活力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蜡螟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大蜡螟 羧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生长影响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蒲恒浒 刘奇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647-13648,13668,共3页
[目的]对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进行研制和优化筛选。[方法]以大蜡螟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对4种人工饲料配方(配方1和2为本研究室研制,配方3和4参照文献)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4种配方中,以配方2饲养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89.3%,体重增... [目的]对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进行研制和优化筛选。[方法]以大蜡螟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对4种人工饲料配方(配方1和2为本研究室研制,配方3和4参照文献)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4种配方中,以配方2饲养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89.3%,体重增加量和发育历期分别为0.30 g/条和19 d,极显著优于配方1和3,大蜡螟雌蛹重(0.235 g)与配方4的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配方1和3。各配方对大蜡螟的成虫羽化率和雌虫产卵量无影响。配方1的饲料成本最低,为8.96元/kg,配方4的最高,达13.59元/kg。从综合投入和产出考虑,以配方2饲养大蜡螟幼虫的成本最低(5.82元/kg),产出效率最高,达2.703 g/(0.016元·d)。[结论]配方2(1 050 g饲料中含玉米粉、奶粉、麦麸、酵素、丙三醇、蜂蜜分别为300、100、200、100、150、200 g)对大蜡螟幼虫的饲养效果最好,产出效率高,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人工饲料配方 规模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大蜡螟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奇志 田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495-5496,5653,共3页
总结了国内20世纪以来防治大蜡螟的研究概况,并且从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归纳了国外的研究报道,最后预测了对大蜡螟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大蜡螟 防治方法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爽 张学文 +3 位作者 宋文菲 苗春辉 赵慧婷 姜玉锁 《中国蜂业》 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全球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最初的研究重点为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还具有生长周期短、...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全球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大蜡螟作为养蜂业害虫,最初的研究重点为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另外还具有生长周期短、食料来源丰富、易于繁殖等优点,大蜡螟更多的被用作模式昆虫研究昆虫生理学、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作为试验昆虫用于昆虫病原线虫、寄生蜂、抗菌肽、抗菌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养蜂业的角度对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养蜂业更好的防治和利用大蜡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杀虫活性相关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奎花 钱秀娟 刘长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176,共5页
应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省3种土著昆虫病原线虫的4个优良品系共生菌的杀虫活性,及日光和紫外照射、温度对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线虫及品系共生菌对大蜡螟的胃毒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异小杆线虫共生菌HMP0627对大蜡螟的胃毒活... 应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省3种土著昆虫病原线虫的4个优良品系共生菌的杀虫活性,及日光和紫外照射、温度对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线虫及品系共生菌对大蜡螟的胃毒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异小杆线虫共生菌HMP0627对大蜡螟的胃毒活性最高,校正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分别为22.20%和36.02%,斯氏线虫共生菌SAX0664对大蜡螟也有较高的致死作用。4个线虫品系共生菌对日光和紫外光照射都有较强的适应性,1.999mmol/(m2·s)日光下照射1h和18W紫外灯照射30min仍具有胃毒毒力。不同共生菌对温度的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共生菌的胃毒毒力显著下降。到50℃时,异小杆线虫共生菌HMP0627仍有较高的致死率和体重抑制率,斯氏线虫共生菌SKX0657仍有较高的体重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 大蜡螟 发酵物 紫外线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蜡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爽 刘位芬 +6 位作者 赵慧婷 杜亚丽 潘建芳 王树杰 郭丽娜 徐凯 姜玉锁 《中国蜂业》 2017年第2期16-19,共4页
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蜡螟... 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蜡螟成虫触角呈线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大蜡螟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规律相似。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蜡螟的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在大蜡螟模型中的毒力和耐药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静 何泰龙 +2 位作者 吴晓雁 黄晓雯 黄怀球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使用大蜡螟模型评价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毒力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方法:使用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分别建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观察大蜡螟幼虫的外观变化、身体反馈及存活情况。向感染球形孢子丝菌的大... 目的:使用大蜡螟模型评价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毒力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方法:使用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分别建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观察大蜡螟幼虫的外观变化、身体反馈及存活情况。向感染球形孢子丝菌的大蜡螟幼虫体内分别以20 mg/kg和40 mg/kg的剂量注射伊曲康唑,检测大蜡螟幼虫的存活情况和载菌量。结果:观察终点时,大蜡螟幼虫耐药株组和敏感株组之间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χ^2=2.37,P=0.124);注射40 mg/kg的伊曲康唑后,感染球形孢子丝菌耐药株和敏感株的大蜡螟生存率分别提高40%和6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20,P=0.466),敏感株感染的大蜡螟菌落计数降低更为明显(t=-18.64,P<0.001)。结论:在大蜡螟模型中,球形孢子丝菌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毒力和敏感株无差异,耐药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低于敏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孢子丝菌 大蜡螟 毒力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蜡螟生活习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树森 陈日光 杨明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大蜡螟形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的结果,初步筛选出454和UV-17两种苏芸金杆菌制剂为有效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死亡率高达94.0%和87.3%;在喷脾防治中,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2.6%和71.3%以上,施药方法,以巢蜡渣拌粉为... 本文报道了对大蜡螟形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的结果,初步筛选出454和UV-17两种苏芸金杆菌制剂为有效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死亡率高达94.0%和87.3%;在喷脾防治中,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2.6%和71.3%以上,施药方法,以巢蜡渣拌粉为佳,使用浓度,454为0.15g粉/100g蜡渣,UV-17为0.10g粉/100g蜡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害虫 大蜡螟 生活习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自1例COPD患者的Aspergillus lentulus菌株对蜡螟幼虫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姬名硕 王晓东 +3 位作者 美日哈巴·阿西木 张丽娟 夏日克亚·玉素甫江 帕丽达·阿布利孜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分离自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曲霉菌Aspergillus lentulus(A.lentulus)菌株体外对蜡螟幼虫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蜡螟幼虫70只,并分为7组,均给予400μL相应菌株或PBS,A组每只蜡螟幼虫右侧尾... 目的观察分离自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曲霉菌Aspergillus lentulus(A.lentulus)菌株体外对蜡螟幼虫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蜡螟幼虫70只,并分为7组,均给予400μL相应菌株或PBS,A组每只蜡螟幼虫右侧尾足处注射1×104 CFU的A.lentulus患者菌株(由1例患有5年COPD的老年男性患者痰标本中分离),B组每只注射1×105 CFU的A.lentulus患者菌株,C组每只注射A.lentulus患者菌株,D组每只注射1×106 CFU的A.lentulus标准菌株,E组每只注射1×106 CFU的烟曲霉菌,F组每只注射1×106 CFU的白色念珠菌,G组每只注射PBS。比较各组感染0、2、18、24、48、72 h蜡螟幼虫的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活动度评分。结果蜡螟幼虫生存指标呈浓度依赖性,A组各项生存指标较B、C组下降明显(P均<0.05)。各组菌株感染的蜡虫生存指标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P均<0.05)。同一时段不同菌株间生存指标比较,A、B、C组生存率下降较D组慢(P均<0.05),体表黑色素化及活动度评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各生存指标较E、F组下降慢(P<0.05)。结论不同浓度A.lentulus患者菌株中,1×106CFU较1×105CFU、1×104CFU对蜡螟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活动度的影响强。A.lentulus患者菌株对蜡螟生存率、体表黑色素化、活动度的影响较白色念珠菌和烟曲霉菌弱,对蜡螟生存率的影响较A.lentulus标准菌株弱,对黑化作用及活动度的影响与A.lentulus标准菌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 烟曲霉菌 白色念珠菌 蜡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蜡螟及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博 张丽 代平礼 《中国蜂业》 2022年第8期51-55,共5页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一种危害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群和蜂场储存巢脾的重要鳞翅目害虫,近年来,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扩大。目前养蜂生产中常采用一些高风险的有机化学农药或化学熏蒸剂来防治大蜡螟,但效果不佳。迫...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是一种危害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群和蜂场储存巢脾的重要鳞翅目害虫,近年来,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扩大。目前养蜂生产中常采用一些高风险的有机化学农药或化学熏蒸剂来防治大蜡螟,但效果不佳。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简便、绿色的防控技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用于鳞翅目害虫治理最常见的生物杀虫剂,而且已有许多研究报道Bt防治大蜡螟的效果和可行性。由此,本综述首先对大蜡螟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讨论大蜡螟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最后重点概述Bt防治大蜡螟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生物学特性 苏云金芽胞杆菌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18
作者 乔小燕 王斌 +4 位作者 孙九胜 孙晨 崔磊 槐国龙 陈波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6-1234,共9页
【目的】研究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方法】以麦麸(MF)和新疆农田残膜(NTCM)不同配比作饲料(即MF,50%NTCM,100%NTCM 3个处理),在恒温30℃、60%±10%RH(相对湿度)条件下饲养大蜡螟2个世代。【结果】(1)大蜡螟幼虫取... 【目的】研究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方法】以麦麸(MF)和新疆农田残膜(NTCM)不同配比作饲料(即MF,50%NTCM,100%NTCM 3个处理),在恒温30℃、60%±10%RH(相对湿度)条件下饲养大蜡螟2个世代。【结果】(1)大蜡螟幼虫取食麦麸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取食残膜量随添加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对农田残膜和麦麸的总取食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MF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减少,50%NTCM和100%NTCM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增加。(2)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P>0.05);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P>0.05),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3)大蜡螟雌蛾产卵量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P>0.05),MF和5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小于第一代(P<0.05);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农田残膜添加量增加而减小(P>0.05),第二代孵化率小于第一代(P>0.05)。【结论】以新疆农田残膜和麦麸不同配比为饲料,大蜡螟幼虫取食残膜量随麦麸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大蜡螟产卵量、卵孵化率均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第二代孵化率均小于第一代,但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残膜 大蜡螟 种群延续 生物降解 产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对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存活率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秀娟 张世鹏 +1 位作者 谢攀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6-844,共9页
为探明紫外辐射对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的作用,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昆虫病原线虫为研究材料,用室内模拟生测法,测定了经20W、40W紫外线辐射后,斯氏属(Steinernema feltiae,S.kraussei)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 为探明紫外辐射对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的作用,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昆虫病原线虫为研究材料,用室内模拟生测法,测定了经20W、40W紫外线辐射后,斯氏属(Steinernema feltiae,S.kraussei)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 brevicaudis,H.megidis)4种昆虫病原线虫9个品系的存活率,并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为供试昆虫,采用改良的ONEONONE法,测定了其对大蜡螟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经UV-B辐射后供试的9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存活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20W紫外辐射30min后,S.feltiae 0639C和0663TD2品系对大蜡螟的致病力提高,其中S.felitiae 0639C致病力显著升高(P<0.05),侵染32h后,寄主昆虫死亡率由13.3%升高到73.3%;S.felitiae 0661YM品系的致病力显著降低(P<0.05),侵染32h后,寄主昆虫死亡率率由66.7%降低到0;其余各品系致病力均无显著变化。不同辐射时长和辐射强度对S.felitiae 0639C和0663TD引起寄主昆虫死亡的时间有影响,较对照组而言,经辐射预处理后,2品系线虫引起寄主昆虫死亡的时间均提前,其中S.felitiae 0639C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大引起寄主昆虫开始死亡时间提前,而S.felitiae 0663TD随着辐射强度增加引起寄主昆虫开始死亡时间延后。不同紫外辐射时长对S.felitiae 0663TD和S.felitiae 0639C致病力无显著影响,30min、60min、90min、120min辐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9个供试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均对UV-B辐射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20WUV-B辐射30min,能刺激S.felitiae 0663TD和S.felitiae 0639C侵染和致死寄主昆虫;一定的辐射时长内(120min),辐射时长对S.felitiae 0663TD和S.felitiae 0639C的致病力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UV-B辐射 大蜡螟 存活率 致病力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宽对大蜡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丽林 杨广明 +3 位作者 王兴红 黄振兴 刘曼 徐祖荫 《中国蜂业》 2020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有效防控中华蜜蜂害虫大蜡螟,指导科学用药,本文采用胃毒法分别测定了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蜡螟1龄幼虫、4龄幼虫和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72h后,康宽对大蜡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1龄幼虫>4龄幼虫>6龄... 为有效防控中华蜜蜂害虫大蜡螟,指导科学用药,本文采用胃毒法分别测定了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蜡螟1龄幼虫、4龄幼虫和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72h后,康宽对大蜡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1龄幼虫>4龄幼虫>6龄幼虫;其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430mg/L、5.661mg/L和40.071mg/L.本研究可为大蜡螟的应急绿色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建议生产上在大蜡螟低龄幼虫期时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康宽 毒力测定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