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SUN Zhi-yuan LU Hua-pu QU Wen-c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443-2452,共10页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traffic flow, a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wide use of fixed sign...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traffic flow, a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combined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and traffic flow guidanc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wide use of fixed signal control at intersections, traffic assignment under traffic flow guidanc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is presented. To reflect the impact of intersection delay on traffic assignment, the lower level model is set as a modified user equilibrium model. The middle level model, which contains several definitional constraints for different phase modes, is built for th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ide lane management, the upper level model is built up based on nonlinear 0-1 integer programming. A heuristic itera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HIOA) is set up to solve the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The lower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MSA), the middle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 II), and the upper level model is solv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 A case study is raised to show the efficienc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ling and comput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raffic flow guidance tr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FN-MOGA 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2
作者 Wei Wu & Zhang Yi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3期14-23,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logic (FL), fuzzy-neuro (FN)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MOGA) for an isolated four-approach intersection with through and left-turning movemen... In this paper, a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logic (FL), fuzzy-neuro (FN) an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MOGA) for an isolated four-approach intersection with through and left-turning movements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has an adaptive signal timing ability, and can make adjustments to signal timing in response to observed changes.The 'urgency degree' term, which can describe the different user's demand for green time is used in decision-making by which strategy of signal timing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we can determine whether to extend or terminate the current signal phase and select the sequences of phase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based on fuzzy-neuro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raffic parameters used in fuzzy logic controller.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 MOGA) to find a group of optimizing sets of parameters for fuzzy logic controller depending on different objects is also demonstra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ed is effecfive to adjust the signal timing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traffic conditions on a real-time basis, and the controller can produce lower vehicle delays and percentage of stopped vehicles than a traffic-actuated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signal control fuzzy logic fuzzy-neuro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流低碳分级限速管控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远 陶洪 +1 位作者 刘少韦华 史云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85,共16页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提升高速公路交通低碳化服务水平,推动高速公路“低碳”转型,面向自动驾驶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场景,针对混行环境下高速公路瓶颈区域交通拥堵及其引发的高浓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不利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分级限速管控策略。结合CAV可控性优势,在传统可变限速(variable speed limits,VSL)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分级次数和安全降幅区间,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控,解决现有VSL策略灵活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控制模型以最小化控制路段内车辆总行程时间(total travel time,TTT)和低碳环保等指标(CO、NO_(x))构建控制优化目标,在保证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兼顾碳排放控制;考虑混行状态下CAV与HDV不同交通流特性及交互特性,建立可模拟实际场景中混合交通流运行情况的仿真环境,对模型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CAV渗透率下(CAV车辆在总车辆数中的占比40%),在交通流量仅降低0.92%时,各项低碳环保指标,例如CO排放量、NO_(x)排放量、PM_(x)排放量、HC排放量、CO_(2)排放量、燃油平均消耗分别降低了33.33%、15.36%、19.97%、27.32%、13.01%、13.01%。研究结果为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保障通行效率的同时控制碳排放,对服务“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控制 混合交通流 交通仿真 低碳交通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管监视信息处理关键进程识别及异常信息传播仿真
4
作者 康瑞 张蓓 杨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4,共8页
为识别关键进程,评估各进程对异常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构建空管监视信息处理复杂网络。提出1种基于熵权法结合出度中心性、出度接近度中心性、出度特征向量中心性3个指标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关键节点、次关键节点与普通节... 为识别关键进程,评估各进程对异常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构建空管监视信息处理复杂网络。提出1种基于熵权法结合出度中心性、出度接近度中心性、出度特征向量中心性3个指标的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关键节点、次关键节点与普通节点3类。利用SIS(易感-传染-易感)传播模型仿真异常信息动态扩散过程,分析传播范围、生存周期及传染概率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主用告警计算”“单路监视数据处理”“多源监视数据融合”为综合重要度排名前3的节点;关键节点异常传播范围最大,生存周期最长,已接近S2级严重缺陷的标准。研究结果与民航局公布标准和技术规范较好符合,可为提升空管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空管自动化系统 复杂网络 异常信息 传播演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
5
作者 吴志强 范智博 +2 位作者 郭警醒 张希帆 王艳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 目的探究城市干线交通系统连续路口协调控制方案对循环性交通拥堵的影响,规避不合理交通控制对出行的干扰,开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的城市干线交通协调控制研究。方法以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为研究场景,运用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型,采用开放边界条件,模拟不同交通控制参数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分析交通系统入口进车概率、各路口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绿时差和各路段长度对3条连续路段交通状态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3个连续路口的干线交通系统中,进车概率增加对上游路段影响更大,将其控制在0.6以下,可减少停滞车数量与堵车概率;上游路口信号周期时长较短能减轻下游路段交通压力,而下游对上游影响较小,上游路口绿信比过大影响相邻下游路段的交通状态;信号周期时长设为90 s、绿信比设为0.6较适宜,低于0.5会大幅增加停车等待概率;上游路口的绿时差可适当缓解下游拥堵;路段长度增加会使本路段排队车辆数增多,但对其他路段影响较小。结论在3个连续路口的城市干线交通系统中,降低进车概率,合理调控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绿时差等参数,能减少路口交通排队,降低拥堵,这可为城市干线交通设计和连续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线交通 连续路口 协调控制 元胞自动机 交通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流环境下瓶颈区域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丹妮 王涛 +2 位作者 杨松坡 屈云超 吴建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 为缓解异常事件发生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工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及二次事故问题,本文以单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车道定制化速度调控方法。利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的可控性,控制其通行速度,间接引导人工驾驶车的驾驶行为。划分瓶颈区域附近路段为限速区和协调区:在限速区,基于瓶颈处实时交通流量确定不同车道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限速值,控制流入协调区的车辆数,缓解拥堵波的形成与传播;在协调区,控制事发路段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移动,保证车辆安全和高效通过瓶颈区。构建多组仿真实验,从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无控制的基本场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渗透率为50%时,车辆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2.4%,TET(Time Exposed Time-to-collision)改善率达到14%;渗透率达到90%时,平均通行时间可提升18.5%,TET改善率达到51%。本文为解决混合流环境下高速公路异常事件发生后交通流的控制提供了策略建议与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动驾驶车辆管控 微观交通流仿真 混合交通流 速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丢失网络流量管理综述
7
作者 张乙然 王尚广 任丰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0-1306,共17页
近年来,无丢失网络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丢失网络通过链路层流量控制技术保障网内交换机不会因缓存溢出而丢包,避免了数据丢失与重传,极大提高了应用的时延和吞吐量性能.然而,链路层流量控制带来的负面效应(... 近年来,无丢失网络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丢失网络通过链路层流量控制技术保障网内交换机不会因缓存溢出而丢包,避免了数据丢失与重传,极大提高了应用的时延和吞吐量性能.然而,链路层流量控制带来的负面效应(拥塞扩展、死锁等)使得无丢失网络的大规模部署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引入流量管理技术来提升无丢失网络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更多关注.对应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典型无丢失网络InfiniBand和无丢失以太网的流量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首先介绍链路层流量控制的负面影响和流量管理的目标,总结无丢失网络传统的流量管理架构.然后根据流量管理技术路线(拥塞控制、拥塞隔离、多路径负载均衡等)以及驱动的位置(发送端驱动、接收端驱动等),对InfiniBand和无丢失以太网流量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和阐述,分析对应的优势以及局限性.最后指出无丢失网络流量管理进一步研究中需要着重探索的问题,包括无丢失网络流量管理统一架构、主机内与网络联合流量管理以及面向领域应用的流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丢失网络 INFINIBAND 无丢失以太网 流量管理 链路层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流优化膨胀控制遗传规划算法
8
作者 胡晓敏 段宇晖 +3 位作者 欧炜标 黄佳玟 林晓漫 李敏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针对遗传规划(GP)算法在大规模动态交通流分配中训练超启发式策略时,算法迭代次数的增加而个体平均大小不断膨胀的问题,提出应用不同GP控制膨胀方法来限制种群中大尺寸个体的遗传,让算法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更小且性能更优的超启发式... 针对遗传规划(GP)算法在大规模动态交通流分配中训练超启发式策略时,算法迭代次数的增加而个体平均大小不断膨胀的问题,提出应用不同GP控制膨胀方法来限制种群中大尺寸个体的遗传,让算法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更小且性能更优的超启发式策略。考虑到超启发式策略在如网格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的不同结构路网上可能存在性能差异,会影响算法在训练过程中对个体的选择,采用不同结构的路网训练出超启发式策略以进行分析比较。训练后的超启发式策略在不同规模和车流量的大城市路网上进行模拟测试。结论是基于双锦标赛的膨胀控制方法对不同结构路网的效果最优,得到的GP算法对比现有调度方法能获得路网整体更短的平均旅行时间,更精简有效的超启发式策略,提高决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规划 动态交通流优化 控制膨胀 超启发式策略 双锦标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GNN的畸形交叉口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研究
9
作者 陈坤 陈亮 +3 位作者 谢济铭 刘丰博 陈泰熊 位路宽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针对畸形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型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融合了LSTM与GNN在畸形交叉口的自适应信号控制。LSTM捕捉时间序列交通数据之间的依赖性,GNN构建车道间的空间交互模型。通过整合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信... 针对畸形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型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融合了LSTM与GNN在畸形交叉口的自适应信号控制。LSTM捕捉时间序列交通数据之间的依赖性,GNN构建车道间的空间交互模型。通过整合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信息,该模型能够依据实时交通状况动态调整信号灯的相位时长。结果表明:LSTM-GNN自适应控制方案相比传统固定信号控制提高了约17.3%的整体通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LSTM GNN 交通信号控制 畸形交叉口 自适应控制 交通流优化 时空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试验的行人流特性模型及失稳研究
10
作者 郑韬 周继彪 +2 位作者 毛新华 董升 张振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压力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段Hermite三次插值法,探究速度、密度对碰撞挤压力大小的影响;基于Van Aerde模型,引入碰撞挤压力参数,构建力-速度-密度-流量四维模型,判断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结果表明:当行人密度达2.46人/m^(2),行人流开始失稳;当行人密度达3.59人/m^(2),行人流完全失稳;失稳过程中,行人受到的碰撞挤压力区间为[187.32,258.1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交通安全 控制试验 行人流失稳 行人流特性 碰撞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小交路与客流控制的城轨列车时刻表优化研究
11
作者 姬颖文 刘兰芬 +1 位作者 姚佳莹 赵鸿运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3,159,共10页
部分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高峰期拥堵严重,亟需从大小交路方案与客流控制策略等方面对列车时刻表进行研究。以早高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将乘客出行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作为目标函数,考虑发车间隔、列车容量、客流控制、大小... 部分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高峰期拥堵严重,亟需从大小交路方案与客流控制策略等方面对列车时刻表进行研究。以早高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将乘客出行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作为目标函数,考虑发车间隔、列车容量、客流控制、大小交路方案等约束条件建立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采用线性加权法兼顾乘客出行及企业运营成本,并设计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以杭州地铁4号线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列车时刻表进行优化可以降低乘客出行的成本,同时大小交路的方案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同步考虑客流控制,可进一步缓解站内拥挤程度。基于大小交路及客流控制研究时刻表优化问题,可对轨道交通企业高峰期调度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时刻表 客流控制 大小交路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城市快速路主线与入口匝道协同控制
12
作者 吴昊都 石杨 +1 位作者 赵骏腾 孙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随着智能网联车辆(CAV)技术在主动交通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可变限速(VSL)策略成为提升道路交通流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针对城市快速路合流区域的交通冲突导致通行能力下降和车速急剧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联网环境下快速路主线... 随着智能网联车辆(CAV)技术在主动交通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可变限速(VSL)策略成为提升道路交通流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针对城市快速路合流区域的交通冲突导致通行能力下降和车速急剧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联网环境下快速路主线和入口匝道的协同可变限速控制策略方法。首先,采用基于Motorway Traffic Flow Network Model(METANET)的主线交通流预测模型,以总行程时间和距离最小构建双目标函数,通过应用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优化求解;然后,将可变限速控制问题抽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以平均速度、吞吐量和车均延误为指标构建复合奖励函数,通过引入深度Q网络(DQN)计算不同交通流状态下最优匝道限速,通过路侧设施(I2V)向CAV发布限速信息;最后,以徐州市北三环快速路为实例对提出的协同控制策略方法进行仿真测试。基于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SUMO)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策略方法与仅对主线进行限速控制的场景相比,路网车辆总行程时间减少8.51%,平均速度提升14.49%,交通密度波动降低14.81%,证明了该策略方法在车联网环境下能有效提升合流区通行效率,减小主线和入口匝道车辆的速度差异,缩小交通拥堵时空范围,从而提高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可变限速控制 深度Q网络 城市快速路 入口匝道控制 META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Siam-DDQN的混流交通信号控制算法
13
作者 张晨 朱玉杰 +1 位作者 贾锐 张润泽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3,共5页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算法--SimSiam-DDQN算法。该算法将自监督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进行结合,利用近期交叉口数据对SimSiam网络进行训练,获取状态特征编码器,将状态编码器...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算法--SimSiam-DDQN算法。该算法将自监督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进行结合,利用近期交叉口数据对SimSiam网络进行训练,获取状态特征编码器,将状态编码器集成于DDQN模型中,使用编码器从原始状态中提取的特征对智能体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AutoEncoder相比,SimSiam能显著提高DDQN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该算法在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队伍长度等方面优于其他算法,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交通信号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自监督学习 SimSiam D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检测的路口自适应借道左转信控优化
14
作者 刘善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为解决左转车辆排队较长、进口车道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检测的路口“借道左转”信控优化方案,通过微波实时检测左转车辆排队长度,动态启用“借道左转”功能,拓宽左转道路空间;优化“借道左转”预信号启动时间和早断时间,... 为解决左转车辆排队较长、进口车道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检测的路口“借道左转”信控优化方案,通过微波实时检测左转车辆排队长度,动态启用“借道左转”功能,拓宽左转道路空间;优化“借道左转”预信号启动时间和早断时间,实现“借道左转”预信号与本方向左转相位信号协调,减少“借道左转”车辆启动延误,同时借助微波自适应控制,从时间上最大限度发挥左转通行潜能;对庐州大道与杭州路交叉口进行VISSIM仿真评估,发现左转车辆平均排队长度和通行能力得到较明显改善,整体平均排队长度约减少13.1%,通行能力提升近14.8%,为提升路口左转通行效率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检测 借道左转 自适应控制 VISSIM仿真 通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zzy-ANP的空管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杜红兵 李晖 +1 位作者 袁乐平 李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85,共7页
空中交通管制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三角模糊数学和ANP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空管安全风险因素相互影响的特点,建立基于Fuzzy-ANP的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某空管单位为例进行实证分... 空中交通管制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三角模糊数学和ANP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空管安全风险因素相互影响的特点,建立基于Fuzzy-ANP的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某空管单位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找到影响空管安全风险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空管单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标准效能、员工培训次数和人员语言及交流沟通状况等,该空管单位应重点改善这3个因素并兼顾其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Fuzzy-ANP分析法有助于确定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三角模糊数 网络分析法(ANP)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交通流环境下无信号T形交叉口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悦晶 吴耀 +2 位作者 张萌萌 张宏 张志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针对无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提出一种异质交通流环境下交叉口的分级限速控制模型.根据异质交通流的车辆运行特性提出分级限速的概念,并建立交叉口的车辆信息矩阵.构建以车流通过冲突区域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以保证冲突车辆安全行驶的时间... 针对无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提出一种异质交通流环境下交叉口的分级限速控制模型.根据异质交通流的车辆运行特性提出分级限速的概念,并建立交叉口的车辆信息矩阵.构建以车流通过冲突区域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以保证冲突车辆安全行驶的时间间隔为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模型.通过MATLAB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型有效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混合行驶的交通环境下,当车辆到达率为0.30~0.50时,本研究所提模型可以在传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约20%;分级限速控制模型下智能网联车辆渗透率达到0.90时,最多可以增加交叉口约17%的通行能力;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保证主路运行通畅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支路车辆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控制策略 线性规划 异质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多能流管控策略
17
作者 苏粟 韦存昊 +2 位作者 聂晓波 李玉璟 王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34-6849,共16页
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背景下多能源系统和电动汽车换电站的经济运行与利益共赢,该文提出考虑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HTES)多能流管控策略。首先,建立了主从博弈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最小化HTES的综合成本为目标,对其... 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背景下多能源系统和电动汽车换电站的经济运行与利益共赢,该文提出考虑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HTES)多能流管控策略。首先,建立了主从博弈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最小化HTES的综合成本为目标,对其进行多能流的合理管控与优化定价;在下层模型中,换电站根据HTES制定的价格灵活地调整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在满足电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小化与HTES进行能量交互的成本。然后基于多场景法,引入CVaR衡量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和强对偶定理将原主从博弈双层模型转换为单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以计算其纳什均衡解,进而获取最优的运行和定价方案。最后,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兼顾HTES和换电站不同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实现运行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风险价值 主从博弈 多能流管控 公路交通能源系统 换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检测下的车型对交通流速度影响研究
18
作者 徐慧智 常梦莹 +1 位作者 陈祎楠 郝东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4-321,共8页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跟踪算法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和DeepSort算法模型的视频车辆实时车流量和速度检测方法。构建了包含25 877个目标样本的数据集,采用YOLOv5s算法模型实现视频车辆的检测,利用DeepSort算法对...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跟踪算法识别精度低,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和DeepSort算法模型的视频车辆实时车流量和速度检测方法。构建了包含25 877个目标样本的数据集,采用YOLOv5s算法模型实现视频车辆的检测,利用DeepSort算法对车辆进行跟踪计数与测速,实现了路段监控对车辆的实时检测。基于深度学习获取的速度与交通量数据,构建了不同车型对交通流速度影响模型,探究畅通状态、稳定状态、拥挤状态下车型的速度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算法模型对视频车辆的检测效果良好,平均准确度达到91.4%;不同状态下,车型对交通量速度的影响程度不同;畅通状态和稳定状态下,出租车的速度对交通量影响较大;拥挤状态下,私家车的车速受交通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控 目标检测 不同车型 深度学习 交通流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道左转交叉口CV与MV混合流建模与仿真
19
作者 陈群 杜梦笑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00,共8页
借道左转是为了提高左转车流的通行效率,在信号交叉口采用的一种非传统的左转车流组织方式。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纵向车速自动控制的驾驶辅助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道路上将会是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和安装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借道左转是为了提高左转车流的通行效率,在信号交叉口采用的一种非传统的左转车流组织方式。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纵向车速自动控制的驾驶辅助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道路上将会是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和安装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车辆混合行驶。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采用借道左转交通组织方式信号交叉口传统人工驾驶车辆(MV)和安装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车辆(CV)混合交通流的运行情况,考虑车辆行驶至开口区域时前方的车辆数、前方车辆的运动状态、信号灯状态和信号周期等为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开发了一个是否借道的决策程序。结果表明,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可以使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混合流 交叉口 借道左转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模糊控制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灯控制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侨 杨超 +3 位作者 杨海涛 黄旭民 张斌 杨海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现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策略大多针对单一交叉口展开分析,该策略仅考虑车流量的单一因素,难以适应动态的路网状态。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控制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灯控制策略,利用SAC(soft actor critic)深度强化学习对两交叉口的交通信号... 现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策略大多针对单一交叉口展开分析,该策略仅考虑车流量的单一因素,难以适应动态的路网状态。对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控制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灯控制策略,利用SAC(soft actor critic)深度强化学习对两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相位选择及配时进行联合优化,同时考虑车辆速度、路段车辆排队长度等因素,利用模糊控制对SAC的惩罚函数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循环周期策略、SAC控制策略和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控制策略相比,提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策略能获得更快的车辆通行速度,车辆的油耗和尾气排放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灯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模糊控制 VI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