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6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lief exponential divergence for D-S evid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DUAN Xiaobo FAN Qiucen +1 位作者 BI Wenhao ZHANG 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CSCD 2024年第6期1454-1468,共15页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is broadly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Nevertheless,when fusing highly conflicting evidence it may pro-duce counterintuitive outcomes.To address this iss...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is broadly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Nevertheless,when fusing highly conflicting evidence it may pro-duce counterintuitive outcomes.To address this issue,a fusion approach based on a newly defined belief exponential diver-gence and Deng entropy is proposed.First,a belief exponential divergence is proposed as the conflict measurement between evidences.Then,the credibility of each evidence is calculated.Afterwards,the Deng entropy is used to calculate information volume to determine the uncertainty of evidence.Then,the weight of evidence is calculated by integrating the credi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 each evidence.Ultimately,initial evidences are amended and fused using Dempster’s rule of combin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in addressing the fusion of three typical conflict paradoxes is demonstrated by arithmetic exam-ples.Additionally,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erial tar-get recognition and iris dataset-based classification to validate its efficac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target recognition and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issue of fusing conflicting evid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pster-Shafer(D-S)evidence theory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conflict measurement belief expo-nential divergence(BED) target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for radar and IR fusion system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Qingchao Wang Wenf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241-246,共6页
A new distributed fusion method of radar/infrared (IR)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rate measurement. The rate information separat... A new distributed fusion method of radar/infrared (IR)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rate measurement. The rate information separated from the radar measurements together with measurements of IR form a pseudo vector of IR, and the corresponding filter is desig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not only makes a great improvement to the local tracker's performance, but also improves the global tracking precision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fusion target tracking range rate measurement extended Kalman fil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和动态3D卷积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峰 孟德森 +2 位作者 解正源 亓林 董军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14,共9页
多源遥感数据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多源遥感图像分类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方法仍面临关键难题,如多源遥感图像特征表达不一致,融合困难,基于静态推理范式的神经网络缺乏对不同类别地物的适应性。为解... 多源遥感数据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多源遥感图像分类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方法仍面临关键难题,如多源遥感图像特征表达不一致,融合困难,基于静态推理范式的神经网络缺乏对不同类别地物的适应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跨模态Transformer和多尺度动态3D卷积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模型。为提高多源特征表达的一致性,设计了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模块,借助其强大的注意力建模能力挖掘高光谱和LiDAR数据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提高特征提取方法对不同地物类别的适应性,设计了多尺度动态3D卷积模块,将输入特征的多尺度信息融入卷积核的调制,提高卷积操作对不同地物的适应性。采用多源遥感数据集Houston和Trento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Houston和Trento数据集上总体准确率分别达到94.60%和98.21%,相比MGA-MFN等主流方法,总体准确率分别至少提升0.97%和0.25%,验证了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多源遥感图像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激光雷达 TRANSforMER 多源特征融合 动态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a Fus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asurement
4
作者 GU Li-chen, ZHANG You-yun, QUO Da-mou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6-,共1页
A data fusion method of online multisensors is prop os 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on. First, the dynamic data fusion mode l on artificial neuron is built. Then the calibration of data fusion is discusse ... A data fusion method of online multisensors is prop os 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on. First, the dynamic data fusion mode l on artificial neuron is built. Then the calibration of data fusion is discusse d with self-adaptive weighing technique. Finally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d emonstrated by an online vibration measurement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 used data are more stable, sensitive, accurate, reliable than that of single sen so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ensor measures artificial neuron data fus ion fusion system calib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level Robust Measurement Fusion Kalman Filter for Clustering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Peng QI Wen-Juan DENG Zi-L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85-2594,共10页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器 传感器网络 簇头 KALMAN滤波器 LYAPUNOV方程 鲁棒估计 观测 测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网络特征融合的色纺织物颜色表征模型
6
作者 吴心如 袁理 +3 位作者 王闵 郭旻 朱兰艳 汪晶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针对色纺织物特有的呈色结构以及常用单一颜色测量工具导致的数据特征局限的问题,基于Transformer网络建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颜色表征模型。从分光计数据与图像数据中分别提取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使用Transformer网络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特... 针对色纺织物特有的呈色结构以及常用单一颜色测量工具导致的数据特征局限的问题,基于Transformer网络建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颜色表征模型。从分光计数据与图像数据中分别提取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使用Transformer网络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充分利用其互补特性,有效完备地表征色纺织物颜色信息。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颜色表征模型能够对在较大变化范围内的染色纤维质量配比差异和由于染色纤维表面不均匀分布的颜色变化进行有效表征;在分光光度仪6、10和25 mm测量孔径下,融合特征差异与纤维配比差异的相关系数均高于85%;相较于单一光谱特征和单一图像特征,本文方法的相关系数提升10%以上,具有理想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织物 颜色表征 多源异构数据 特征融合 Transformer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苏阳 刘伟 +3 位作者 王运峰 贾春生 陈朝刚 彭小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204,共10页
四川盆地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取得了部分煤层气探井的突破。为了探讨四川盆地建成煤层气生产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综述了四川盆地内煤层气藏的层位发育情况,以及川东南和川南地区煤层气开发区块的地质和动态特征。四川盆地内第一个煤层... 四川盆地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也取得了部分煤层气探井的突破。为了探讨四川盆地建成煤层气生产基地的可行性,研究综述了四川盆地内煤层气藏的层位发育情况,以及川东南和川南地区煤层气开发区块的地质和动态特征。四川盆地内第一个煤层气生产基地筠连沐爱矿区地面抽排井已达450余口,连续5 a年产气量超过1.00×10^(8)m^(3);蜀南矿区内生产井数328口,年产气量达0.79×10^(8)m^(3)。然而,盆地内以煤层作为目标层位的煤层气井日均产量不到700 m^(3),但对煤层及附近砂岩层段进行笼统压裂改造的先导探产井却能达到5000~8000 m^(3)/d的规模,这说明四川盆地煤层气生产动态与国内其他煤层气生产基地差异较大,这是源于盆地内多发育薄层以及与致密砂岩互层的构造煤,因此,不能沿用沁水、鄂尔多斯等典型厚煤层的“甜点”评价和开发方式,亟须改变以“煤层”作为煤层气井唯一目标层位的开发思路。实践表明:四川盆地煤层多发育于海陆过渡相地层,虽然煤层自身横向发育并不稳定,但是稳定发育了“煤层+砂岩+泥岩”3种岩性的组合,特殊的岩性组合可以形成“煤—砂—煤”烃源封存箱体,对四川盆地薄互层煤层气的开发和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四川盆地近年来关停大量煤矿,废弃煤矿中富集的煤层气亟须结合地面钻井开发手段进行二次开发。综上所述,根据四川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和现有开采技术,为建设继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之后的第三个煤层气产业基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煤层气 煤系气 薄互层 烃源封存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遥感影像生态地块划分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双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46,共5页
为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中提出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遥感影像生态地块划分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生态地块划分。采用高频调制融合法逐像素融合处理采集的生态环境多源遥感影像;构建新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融合后的... 为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中提出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遥感影像生态地块划分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生态地块划分。采用高频调制融合法逐像素融合处理采集的生态环境多源遥感影像;构建新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以融合后的高光谱影像为输入,通过在CNN中引入分组卷积和残差学习,实现输入高光谱影像多尺度特征提取,经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的处理后,输出生态地块划分结果,并在softmax层中引入多分类Focal loss损失函数,解决生态地块划分结果产生的类别不平衡问题,提升生态地块划分精度。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划分生态地块,划分精度平均值达到95.38%。融合后的多源遥感影像光谱扭曲度数值均低于20,可以确保融合影像在光谱信息上的高保真度,提高生态地块划分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遥感影像 生态地块 划分方法 高通滤波融合 高光谱影像 融合影像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钰芬 邓怡 胡思慧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0,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开展统计监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程度持续加深;第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演进态势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其中经济现代化发展不均衡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省域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特征存在空间异质性,各省份的优势和短板各异。本研究旨在客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各省域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以期为不同地区优化发展结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测度逻辑 演进态势 差异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因素回归和ARIMA-LSTM的露天矿地表形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如仁 李梦晨 +1 位作者 葛永权 刘明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难、趋势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以辽宁省鞍山市露天矿集中分布区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多源因素融合回归的露天矿地表形变演化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开展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研究区地表形变的长时序监测,获取该时段内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形变主影响因子,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验证影响因子的筛选效果,同时考虑地表相邻点位形变的联动效应,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回归序列。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开展形变趋势预测,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估所提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东鞍山矿东部、大孤山矿中部以及鞍千矿东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最高达166.41 mm/a。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度法提取的影响因子合理可靠,融合高程、地形起伏度及累积降雨量等因子的形变序列更贴合矿区地表真实形变过程。与ARIMA-LSTM模型相比,基于多源因素融合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48.0%、16.7%和25.5%,预测精度有所改善且能够有效反映形变累积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形变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形变趋势预测 SBAS-InSAR ARIMA-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放射源密度孔隙度测井的教学实验设计
11
作者 王新光 张锋 +1 位作者 陈雪莲 邓少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了加深学生对密度孔隙度测井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工业KCl粉末代替放射源,利用玻璃球和氧化铝陶瓷球构建2种骨架密度和多种孔隙度的模拟地层。通过NaI伽马探测器记录透射伽马能谱,... 为了加深学生对密度孔隙度测井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工业KCl粉末代替放射源,利用玻璃球和氧化铝陶瓷球构建2种骨架密度和多种孔隙度的模拟地层。通过NaI伽马探测器记录透射伽马能谱,实现了无放射源条件下的密度孔隙度测量、刻度及岩性校正实验。这种实验设计消除了放射性实验的安全隐患和心理负担,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教学应用表明,该实验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测井原理、刻度与校正方法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实验方案践行了“一流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在安全性与教学效果方面实现了双重提升,为密度孔隙度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孔隙度测井 岩性校正 无放射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背景的框架-属性耦合建模技术: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
12
作者 李旭光 马天宇 +5 位作者 吴季寰 江山 赵岩 于慧明 邹君 富建华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5,共11页
三维地质模型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视化数据资源,开发兼具地质背景条件与空间准确性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是当前数字地质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本文研究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构建了以资料整理、框架刻画、网格剖分和属性... 三维地质模型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视化数据资源,开发兼具地质背景条件与空间准确性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是当前数字地质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本文研究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构建了以资料整理、框架刻画、网格剖分和属性赋值为基础模块的框架-属性耦合建模技术。将钻孔数据、地质平面图和地表高程作为模型的信息源,采用断层自动拆分聚合算法精细刻画断层面形态,并基于变形场的断裂恢复法生成地层界面,构建地质界面框架模型。在框架内部按地层的地质背景条件选择网格节点排列模式以生成截断矩形网格,并将属性数据粗化到采样点所处的网格节点中。应用变差函数分析已有属性的分布特征,以此匹配插值算法完成模型空间内网格节点的属性赋值。本技术整合并完善了多类型地质信息的层级关系,实现了对地层性质的准确重现,所建立的模型在地质体空间交切关系展示与地质背景表达方面均具备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地质背景 多源数据融合 网格剖分 属性插值 锦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
13
作者 雍斌 周振杨 +1 位作者 陶新 吕毅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76,共12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源区门玛区间的水文效应评估结果更好;在采用降水产品对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的方案中,基于DML-TPP和ERA5-L的径流模拟在平水年表现最佳,基于GSMaP_G的模拟结果则更好地复现了丰水年的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栅格新安江模型 误差传播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向与注入功率因子的PMU与RTU融合方法
14
作者 张喜铭 李卓环 +3 位作者 林志达 张子昊 徐欢 周长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9,共11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线潮流计算依赖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数据,针对现有以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为数据源主体的量测体系,提出一种RTU数据同步对时及升频重建方法。首先,寻找PMU...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线潮流计算依赖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数据,针对现有以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为数据源主体的量测体系,提出一种RTU数据同步对时及升频重建方法。首先,寻找PMU直接测点至不可测点的最优路径,构建最优数据流向;然后,考虑两种量测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将量测信息最接近的时刻作为RTU数据同步对时的采样时刻对齐于PMU数据,并根据注入功率因子生成采样周期与PMU相同的RTU高密度伪量测;最后,基于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算例仿真验证所提出的基于数据流向与注入功率因子的PMU与RTU融合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RTU数据同步对齐于PMU数据以及升频重建为与PMU采样周期相同的RTU伪量测数据的问题,为在线潮流计算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测量单元 在线潮流 同步对时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矿石标本宽频带电性参数快速测量方法研究
15
作者 付国红 雷泽宁 +1 位作者 程辉 刘阳阳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岩矿石标本电性特征的研究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变频法测量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存在效率低、抗干扰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逆重复m序列的岩矿石标本宽频带电性参数测量方法并设计了测量系统。系统采用编码恒流信... 岩矿石标本电性特征的研究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变频法测量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存在效率低、抗干扰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逆重复m序列的岩矿石标本宽频带电性参数测量方法并设计了测量系统。系统采用编码恒流信号激励的方式,利用编码信号源的频点分布特性和多频点数据处理手段,实现发送一组编码矩形波电流便可获得岩矿石标本多个频点响应信息的高效测量。介绍了逆重复m序列的信号特征,给出了多频点阻抗测量算法流程;通过理论与仿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影响Howland压控电流源性能的重要因素;明晰了实验条件下导致高频段阻抗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校准方案;最后,搭建了测量系统并使用本系统与苏黎世MFIA阻抗分析仪进行了阻抗测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用5阶信号时,测量效率相对变频法提高2.3倍,通过调整信号编码参数可实现不同频点密度的测量工作;系统测量频率范围覆盖1 mHz~100 kHz,阻容模型阻抗模值测量误差最大约为0.5%,相位误差最大为23 mrad;校准前后结果对比表明了校准方案在高频段测量的有效性。该系统能够实现宽频阻抗谱快速准确测量,为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测量提供了一种宽频带快速测量方法与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矿石标本 宽频带 电性参数 快速测量 逆重复m序列 Howland电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同步测量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
16
作者 韦娟 冯鹏 宁方立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针对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存在主瓣较宽、易受旁瓣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子空间逼近算法与截断函数波束成形联合的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缺省互谱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截断阈值保留主要奇异向量构建... 针对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存在主瓣较宽、易受旁瓣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子空间逼近算法与截断函数波束成形联合的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缺省互谱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截断阈值保留主要奇异向量构建低维子空间,继而将缺省互谱矩阵投影到子空间,寻找最优解来补全矩阵。补全后的互谱矩阵通过截断函数波束成形算法实现声源定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核范数最小化及其衍生模型的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小主瓣宽度、抑制旁瓣数量,矩阵补全误差平均降低了17.6%、声源重构误差平均降低了27%,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测量 声源定位 矩阵补全 子空间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
17
作者 王晓婷 崔雅博 刘丽娜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6-173,共8页
针对空气PM_(2.5)浓度检测过度依赖专业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算法。首先采用EfficientNet-B0作为主干网络对输入的大气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编码,将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光照强度等多源气... 针对空气PM_(2.5)浓度检测过度依赖专业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算法。首先采用EfficientNet-B0作为主干网络对输入的大气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编码,将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光照强度等多源气象信息映射为与大气图像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与大气图像特征进行拼接融合;然后利用全连接层将全局特征输出为标量,并利用损失函数检测出空气的PM_(2.5)浓度;最后在网络模型训练阶段,通过对大气图像不同尺度的特征进行随机泛化增强来丰富样本分布空间,使网络能够在有限的数据样本中学习到更多特征,从而有效改善了检测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方法与几种主流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在测试集上得到的RMSE和R-squared分别为21.55μg/m^(3)和0.923,通过对8个场景检测,得到结果的平均误差仅为5.2%,最大误差也仅为7.6%,能够适应各类极端大气污染环境的空气质量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PM_(2.5)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多源信息 特征泛化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区深层压力突变成因及预测方法
18
作者 何淼 周长铖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涛 谢海涛 高阳 吴芯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机制以及岩性对压力突变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剔除高丰度有机质和纳米级有机孔隙影响的校正参数,考虑不同层位成压机制、岩性变化、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传导属性及岩石体积属性的多源因素影响,建立适用于深部压力突变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区深部地层不同层段的成压机制和岩性显著差异性是导致压力突变的主要成因,平湖组中部压力激增主要由烃源岩的生烃作用以及非烃源岩的压力传递导致,平湖组下部压力反转主要由非烃源岩的构造挤压导致;结合研究区4口井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预测误差带小于5.0%,平均误差仅为2.3%,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压力突变 成压机制 多源因素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19
作者 何丽 杜洋鋆 +3 位作者 李知远 冉腾 肖文东 姚佳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6-49,共14页
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应用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实现泄漏气体溯源与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综述是针对某一类方法在气味源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未能全面地总结机器人主动嗅觉... 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应用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实现泄漏气体溯源与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综述是针对某一类方法在气味源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未能全面地总结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重点对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方法展开综述,针对气源定位中烟羽发现、烟羽跟踪、气源确认三大子任务,详细对经典算法、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机器人气源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机器人主动嗅觉研究中环境适应性不足、真实场景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多感官融合、烟羽跟踪算法优化及复杂环境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为下一步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嗅觉 气源定位 主动嗅觉 移动机器人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
20
作者 张光远 李莎 +2 位作者 朱泊霖 王敬儒 秦诗雨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12-3124,共13页
为准确识别高铁调度员的工作状态,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脑电-眼动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开展高铁调度模拟试验以采集数据,并利用脑电源定位技术提取5个脑叶的体素电流密度为脑电特征,分析不同工作... 为准确识别高铁调度员的工作状态,保障高铁安全运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脑电-眼动多模态融合的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开展高铁调度模拟试验以采集数据,并利用脑电源定位技术提取5个脑叶的体素电流密度为脑电特征,分析不同工作状态下3个频段的脑电信号活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结合多模态融合方法,将脑电特征和眼动特征作为输入端,通过全连接层将其融合生成多模态特征。全连接层作为创建胶囊的替代解决方案,构建改进CapsNet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结果显示:大脑皮层神经电信号较为活跃的位置集中在额叶、顶叶和枕叶,且θ波的神经电活动强度最高、变化最明显;改进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模型的最佳迭代次数为3,此时多模态融合特征疲劳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2.75%,高于单一的脑电或眼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疲劳状态识别 脑电源定位 多模态融合 改进CapsNet模型 高铁调度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