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FDCA基芳香族聚酰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振环 石月 苏坤梅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9-114,122,共7页
利用2,5-呋喃二甲酸(FDCA)与3,4′-二氨基二苯醚、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通过改进溶液法聚合得到呋喃二甲酸基芳香族聚酰胺材料,并通过凝胶色谱分析仪、核磁共振光谱... 利用2,5-呋喃二甲酸(FDCA)与3,4′-二氨基二苯醚、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通过改进溶液法聚合得到呋喃二甲酸基芳香族聚酰胺材料,并通过凝胶色谱分析仪、核磁共振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聚酰胺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分别对合成的聚酰胺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合成的4种呋喃二甲酸基芳香族聚酰胺材料热分解温度在440~470℃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60~270℃之间,证明所制备的新型环境友好型呋喃二甲酸基聚酰胺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2 5-呋喃二甲酸 呋喃基芳香族聚酰胺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尺寸MoS_(2)对PA10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影响
2
作者 刘欣磊 韦联川 +4 位作者 张伟臻 李源 张琦 庄毅 张师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共6页
将不同粒径尺寸的二硫化钼(MoS_(2))通过熔融共混法填充到半芳香族高温聚酰胺10T(PA10T)中,制备了PA10T/MoS_(2)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A10T及其复合材料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比了不同粒径尺寸MoS_(2)... 将不同粒径尺寸的二硫化钼(MoS_(2))通过熔融共混法填充到半芳香族高温聚酰胺10T(PA10T)中,制备了PA10T/MoS_(2)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A10T及其复合材料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比了不同粒径尺寸MoS_(2)对PA10T的结晶行为影响,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分别研究PA10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采用Kissinger法计算PA10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PA10T本身结晶速率快、结晶时间短。MoS_(2)填充PA10T后,结晶温度范围变大,半结晶时间延长,结晶速率减缓,且纳米级MoS_(2)在PA10T结晶过程中克服的潜在势垒所需能量更低。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结果都得到MoS_(2)的粒径尺寸对PA10T非等温结晶速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的降温速率下,PA10T加工成型过程可以采用纳米级或微米级MoS_(2)填充PA10T作为调控其结晶速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族聚酰胺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 填料 二硫化钼 非等温结晶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PA RO复合膜材料接枝APD/TOB抗菌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汪心雨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4,共9页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扩散杀菌、接触杀菌和抑制微生物膜形成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当TOB质量浓度为10 g/L时,PA 10改性膜对E.coli的抑菌圈(zone of inhibition,ZOI)最大可达10.4 mm,对S.aureus的ZOI最大可达20.0 mm。此外,PA 10改性膜对2种细菌的接触杀菌率均超过99.0%,抑制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67.4%和85.3%。该等离子体方法和改性膜的抗菌机制为RO膜表面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 膜生物污染 等离子体改性 3-氨基-1 2-丙二醇(APD) 妥布霉素(T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半芳香族PA5T-co-56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刘冰肖 赵元博 +5 位作者 崔浩然 朱允桢 高凯 杨晨 张富春 王忠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半芳香族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PA5T)均聚物的熔融温度与热分解温度接近,熔融加工时易分解。针对该问题,以戊二胺、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成盐+聚合法合成了PA5T和聚己二酰戊二胺(PA56)的共聚物(PA5T-co-56)。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半芳香族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PA5T)均聚物的熔融温度与热分解温度接近,熔融加工时易分解。针对该问题,以戊二胺、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成盐+聚合法合成了PA5T和聚己二酰戊二胺(PA56)的共聚物(PA5T-co-56)。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波谱测试对PA5T-co-56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PA5T-co-56的热性能以及结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耐溶剂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共聚物结构中PA56链段含量的增加,PA5T-co-56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PA56链段的物质的量比为40%,50%,60%和70%时,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相较于PA5T的熔融温度分别下降了56.42,74.70,83.03℃和91.66℃,这主要是由于PA56链段的引入,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中刚性苯环的比例,提升了分子链柔性所致;PA56链段的引入并没有使聚合物热稳定性出现大幅度降低,同时也没有改变聚合物的主要晶型,晶体形式主要以γ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酰胺 耐热性材料 共聚酰胺 聚对苯二甲酰/己二酰戊二胺 半芳香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的鉴别
5
作者 王海娟 孙剑涛 +1 位作者 张元 兰浩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5,共3页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对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进行鉴别研究,并将其与性能相近的间位芳纶、对位芳纶、P84纤维进行对比分析。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燃烧时发出红光,横截面呈圆形,可在常温下溶解于N,N-二甲基甲...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对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进行鉴别研究,并将其与性能相近的间位芳纶、对位芳纶、P84纤维进行对比分析。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燃烧时发出红光,横截面呈圆形,可在常温下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其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特征频率。利用上述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相结合,可实现对该纤维的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纤维 鉴别 燃烧法 显微镜法 溶解法 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呋喃环生物基芳香聚酰胺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峰 曹凯凯 +4 位作者 杨佑 张志军 王进 黄安民 杨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5,共7页
首先通过生物基来源的呋喃二甲酰氯(FDCl)和3,4-二氨基二苯醚(ODA)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树脂溶液(f-resin),采用干喷湿纺得到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纤维(f-fiber)。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f-fiber的表面形貌与聚集... 首先通过生物基来源的呋喃二甲酰氯(FDCl)和3,4-二氨基二苯醚(ODA)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树脂溶液(f-resin),采用干喷湿纺得到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纤维(f-fiber)。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f-fiber的表面形貌与聚集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resin的可纺性良好,所得f-fiber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结晶度可达41%以上。就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与间位芳纶(m-fiber)进行了对比研究,所得f-fiber力学性能、耐热性与阻燃性能优异,略低于间位芳纶,且其原材料来源于生物质,属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芳香聚酰胺纤维 呋喃环 耐热性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苯二甲酸/异氰酸酯反应的芳香族聚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福林 董杰 +3 位作者 李琇廷 许青松 赵昕 张清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
以对苯二甲酸(TP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反应单体,基于羧基与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合成了芳香族聚酰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研究了聚酰胺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以对苯二甲酸(TP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反应单体,基于羧基与异氰酸酯基团的反应合成了芳香族聚酰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研究了聚酰胺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聚合物的分子质量为(3.18~7.81)×10^(4) g/mol,且随着TDI含量的提高,聚酰胺溶解度提高,分子质量有明显提升。所制备的聚酰胺薄膜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98~127 MPa和3.33~3.95 GPa,断裂伸长率高于20%,通过调控TDI/MDI的摩尔比可将其断裂伸长率提高至50%,表现出优异的柔韧性。所制备的聚酰胺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均高于290℃;在氮气中,薄膜10%热失重温度为431~447℃,这表明该类芳香族聚酰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同时,聚酰胺薄膜颜色较浅,薄膜的截止波长均低于383 nm,在530 nm波长处的透光率均接近8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聚酰胺 对苯二甲酸 二异氰酸酯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半芳香族共聚酰胺PA5T/56与脂肪族聚酰胺PA56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海洋 郭小炜 +3 位作者 宋云鹤 田卫东 管清宝 游正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生物基聚酰胺PA56凭借其绿色低碳的原料来源以及与商业化PA66相近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关注,但受限于脂肪族的柔性主链结构,无法满足高温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对苯二甲酸构筑生物基半芳香族共聚酰胺PA5T/56,对PA5T/56的结... 生物基聚酰胺PA56凭借其绿色低碳的原料来源以及与商业化PA66相近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关注,但受限于脂肪族的柔性主链结构,无法满足高温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对苯二甲酸构筑生物基半芳香族共聚酰胺PA5T/56,对PA5T/56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并与生物基脂肪族聚酰胺PA56进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结果验证了PA5T/56与PA56结构上的差异;相比PA56,PA5T/56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13℃)、更优的热稳定性(t_(d,5%)=392℃,t_(dmax)=423℃),以及更佳的热机械性能,同时其在高温下具有适宜加工的熔体黏度(<10^(3)Pa·s),这些优势赋予生物基半芳香族PA5T/56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酰胺 半芳香族聚酰胺 脂肪族聚酰胺 熔融结晶行为 热稳定性 热机械性能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PA5T/55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羽玲 贺爽爽 +6 位作者 刘冰肖 李媛 崔林晖 谭善兴 刘显勇 王忠强 张慧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半芳香族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PA5T)的熔融温度与分解温度接近,导致其加工时易分解。基于上述背景,将脂肪族聚戊二酰戊二胺(PA55)链段引入PA5T均聚物中以改善其加工性。以戊二酸、对苯二甲酸和戊二胺为原料,通过成盐、预聚和固相缩聚法... 半芳香族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PA5T)的熔融温度与分解温度接近,导致其加工时易分解。基于上述背景,将脂肪族聚戊二酰戊二胺(PA55)链段引入PA5T均聚物中以改善其加工性。以戊二酸、对苯二甲酸和戊二胺为原料,通过成盐、预聚和固相缩聚法制备了不同PA55链段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酰/戊二酰戊二胺共聚物(PA5T/55)。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万能试样机分别对其熔融温度、热分解温度、结晶性能以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A55链段含量的增加,PA5T/55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当共聚物二元酸中PA55链段物质的量为50%时,其熔融温度为311.4℃,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为426.15℃,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为474.80℃,质量损失95%时的温度为498.49℃,拉伸强度为67.9 MPa,综合性能优异。PA5T/55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比较宽的加工窗口,在电子电器、LED显示照明及汽车等领域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聚合 半芳香族聚酰胺 生物基材料 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超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春波 刘玮 +10 位作者 徐瑞松 唐石云 赵蔚 朱志扬 何沛 由博妍 冯欣 张冉 侯蒙杰 李琳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H_(2)O和CaCl_(2)为混合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PMIA基超滤膜,并分别考察了H_(2)O和CaCl_(2)浓度对超滤膜的孔结构、孔隙率、水渗透通量以及对葡聚糖截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入适量H_(...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膜材料,H_(2)O和CaCl_(2)为混合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PMIA基超滤膜,并分别考察了H_(2)O和CaCl_(2)浓度对超滤膜的孔结构、孔隙率、水渗透通量以及对葡聚糖截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入适量H_(2)O作为助溶剂,会提高CaCl_(2)在DMAc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溶剂与非溶剂的交换速率,延迟相分离使得膜形成更发达的海绵状孔和直通型指状孔结构,因而具有较高的孔隙率、纯水渗透率以及葡聚糖截留率;同样,向铸膜液体系中加入适量的CaCl_(2),离子-偶极作用会破坏PMIA分子间的氢键,因增加了铸膜液的热力学稳定性而延迟相分离.当H_(2)O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CaCl_(2)为4%时,所制备PMIA超滤膜的孔隙率高达73.7%,纯水渗透率为16970 L/(m^(2)·h·MPa),同时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葡聚糖的截留率为90.5%,BSA截留率为98.9%,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芳香族聚酰胺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添加剂 孔结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过程中的芳纶Ⅲ纤维聚集态结构衍变 被引量:20
11
作者 彭涛 蔡仁钦 +2 位作者 王凤德 叶光斗 徐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电子强伸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声速取向仪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仪器,分析探讨了芳纶Ⅲ树脂、原丝、成品丝的力学性能与聚集态结构的差异,并与生产工艺相联系。讨论了芳纶Ⅲ纤维成型过程中聚集态结构衍变过程,探讨了芳纶Ⅲ... 通过电子强伸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声速取向仪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仪器,分析探讨了芳纶Ⅲ树脂、原丝、成品丝的力学性能与聚集态结构的差异,并与生产工艺相联系。讨论了芳纶Ⅲ纤维成型过程中聚集态结构衍变过程,探讨了芳纶Ⅲ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芳纶Ⅲ树脂本身是非晶态,在原丝纺制阶段结晶也进行得不完善且结晶度低,但经过热处理后成品丝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且晶粒变大,但晶面间距保持不变;取向度测试表明,芳纶Ⅲ纤维在原丝阶段就有较高的取向度,经热处理后取向度有所提高;SEM测试表明,芳纶Ⅲ成品丝比原丝的结构均一致密,从而反映了热处理工艺在芳纶Ⅲ纤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聚酰胺 芳纶Ⅲ 结晶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萍丽 任中来 +2 位作者 邹光继 王格侠 季君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3-234,239,共3页
介绍了几种传统和新型半芳香族聚酰胺的性能特点及发展,同时阐述了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应用,并全面分析了当下面临的环境,针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半芳香族 聚酰胺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勇 潘巧明 郑根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芳香聚酰胺具有酰胺基团(-CO-NH-),亲水性好,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特别适用于反渗透过程。目前,芳香聚酰胺类膜已经成为主导的反渗透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电厂水处理、纯净水制取等领域。对近10多年来芳... 芳香聚酰胺具有酰胺基团(-CO-NH-),亲水性好,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特别适用于反渗透过程。目前,芳香聚酰胺类膜已经成为主导的反渗透膜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电厂水处理、纯净水制取等领域。对近10多年来芳香聚酰胺类反渗透膜的制备,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 反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弹芳纶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佐光 李岩 +1 位作者 殷立新 梁志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以Twaron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的防弹特性.通过大量实弹试验,初步优化了树脂基体体系,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树脂含量,不同团化压力等对其芳纶复合材料弹道性能的影响,揭示出了一定的规律.所得结果对... 研究以Twaron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的防弹特性.通过大量实弹试验,初步优化了树脂基体体系,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树脂基体,不同树脂含量,不同团化压力等对其芳纶复合材料弹道性能的影响,揭示出了一定的规律.所得结果对防弹芳纶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纤维 复合材料 弹道性能 合成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TA共缩聚改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单国荣 潘智存 +1 位作者 刘德山 周其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2-15,24,共5页
改善PPTA性能的有效方法是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第三、四单体,进行共缩聚。文中介绍了在主链中引入芳香醚类结构,取代对苯和间苯结构,萘基、蒽基、联苯基等刚性结构,脂肪族柔性结构,杂环结构及二炔类结构和N取代结构等的改性研究现状,并评... 改善PPTA性能的有效方法是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第三、四单体,进行共缩聚。文中介绍了在主链中引入芳香醚类结构,取代对苯和间苯结构,萘基、蒽基、联苯基等刚性结构,脂肪族柔性结构,杂环结构及二炔类结构和N取代结构等的改性研究现状,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 改性 纤维 芳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芳香共聚尼龙6T/6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声春 韩冰 +2 位作者 张春祥 张克杰 应三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4,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半芳香共聚尼龙6T/6非等温结晶行为。分别用Ozawa、Jeziorny和莫志深方法处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Ozawa法处理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相对结晶度X(T)为15%~85%的范围,只有在较窄的降温速率垂范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半芳香共聚尼龙6T/6非等温结晶行为。分别用Ozawa、Jeziorny和莫志深方法处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Ozawa法处理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相对结晶度X(T)为15%~85%的范围,只有在较窄的降温速率垂范围内才能保证PA6T/6的结晶速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相近值,用Ozawa法处理结晶动力学是合适的。Jeziorny法处理结果表明,PA6T/6的非等温结晶分成初次结晶和2次结晶两个过程,初次结晶和2次结晶Avrami指数n和结晶速率常数Zc不同,可见初级结晶过程与2次结晶过程的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不同。采用莫志深法处理数据可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结晶扩散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共聚尼龙 差示扫描量热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芳香共聚尼龙6T/6的合成与结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冰 张声春 +3 位作者 张春祥 顾晓华 冯志明 张克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3,59,共4页
通过溶液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半芳香共聚尼龙6T/6,并系统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共聚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因素对共聚物熔点、特性黏数和结晶性能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半芳香共聚尼龙 合成 结晶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聚酰胺基摩擦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旭军 李同生 +2 位作者 田农 刘维民 赵淳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26,35,共3页
采用氯化亚铜、石墨和碳纤维研制了高摩擦系数、低磨损的芳香聚酰胺基摩擦材料,研究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弯曲强度,结果表明,在芳香聚酰胺中加入氯化亚铜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磨损性能,磨损体积由纯芳香聚酰胺的161×10-... 采用氯化亚铜、石墨和碳纤维研制了高摩擦系数、低磨损的芳香聚酰胺基摩擦材料,研究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弯曲强度,结果表明,在芳香聚酰胺中加入氯化亚铜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磨损性能,磨损体积由纯芳香聚酰胺的161×10-8mm3降低到138×10-8mm3,加入石墨和碳纤维不仅降低磨损性,而且还使磨擦系数降低。加入添加剂对弯曲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聚酰胺 摩擦材料 磨损 纤维增强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增韧半芳香尼龙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志 陈林飞 +2 位作者 曹凯凯 邓凯桓 姜其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7,共4页
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通过共混改性半芳香尼龙PA6T/66。制备了不同POE-gMAH含量的聚合物,并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E-g-MAH的加入,在不对基体PA6T/66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产生明... 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通过共混改性半芳香尼龙PA6T/66。制备了不同POE-gMAH含量的聚合物,并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E-g-MAH的加入,在不对基体PA6T/66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产生明显影响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尼龙 聚烯烃弹性体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芳香共聚尼龙6T/6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春祥 冯志明 +3 位作者 张声春 顾晓华 韩冰 张克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采用尼龙(PA)6T盐(对苯二甲酸己二胺盐)和己内酰胺等通过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系列半芳香共聚PA6T/6,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共聚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因素对共聚物熔点、... 采用尼龙(PA)6T盐(对苯二甲酸己二胺盐)和己内酰胺等通过溶液共聚法合成了系列半芳香共聚PA6T/6,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共聚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因素对共聚物熔点、特性黏度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A6T盐/己内酰胺物质的量比的增大,共聚物的熔点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增加固相反应的温度与时间有利于共聚物特性黏度的增大,优化的工艺条件为190℃下固相反应3 h。通过固相聚合来提高共聚物熔点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芳香共聚尼龙 固相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