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1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压连续成型制备聚丙烯超疏水表面
2
作者 王胜利 吴大鸣 +3 位作者 黄保东 岳耀宇 赵中里 孙靖尧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在平板热压印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以不锈钢筛网作为模具,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热辊压压印的方式,以聚丙烯(PP)薄膜为基材,并使用具有疏水性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进行修饰,最终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薄膜,并对样品的耐久性进行... 在平板热压印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以不锈钢筛网作为模具,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热辊压压印的方式,以聚丙烯(PP)薄膜为基材,并使用具有疏水性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进行修饰,最终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薄膜,并对样品的耐久性进行了测试。实验总结出了合适的辊压工艺参数:辊压温度为170℃,辊压压力为10 MPa,辊轮转速为2.0~2.2 r/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PP薄膜表面连续构筑出具有较好疏水效果的二级复合微纳结构,并且,表面镶嵌的SiO_(2)微球使薄膜耐久性显著提高,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1°。文章优化了热压工艺,即采用了热辊压印的方式,采用SiO_(2)疏水微球修饰薄膜表面,显著增强了薄膜表面的耐久性和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辊压压印 SiO_(2)微球 湿涂法 微纳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游一兰 贺国文 +3 位作者 孟洪量 马德崇 肖春光 张园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硬脂酸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复合改性,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回收聚丙烯(RP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改性nano-SiO2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和良好的分散效果。随着改性nano-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RP...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硬脂酸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了复合改性,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回收聚丙烯(RP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改性nano-SiO2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和良好的分散效果。随着改性nano-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RPP纳米复合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改性nano-SiO2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达到最大值。当改性nano-SiO2的质量分数仅为0.5%时,RPP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22.23 kJ/m^(2),比0.5%未改性nano-SiO2/RPP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34.99%。随着改性nano-SiO2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3%改性nano-SiO2/RPP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0.6 MPa。当红磷(RP)的质量分数为20%,改性nanoSiO2的质量分数为2%和3%时,RPP复合材料的阻燃级别达到UL94 V-0级。通过研究改性nano-SiO2对RPP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回收聚烯烃材料的高质化再生利用提供了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红磷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小芳 周会鸽 +2 位作者 刘源 戴亚辉 曹新鑫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处理和添加增容剂改性的主要方法,阐述了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相容性的提高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改善聚合物渗透性、阻燃性、导电性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CaCO_3纳米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勇 文利雄 陈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133,共4页
通过简单的工艺条件和步骤制备S iO2包覆C aCO3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和纳米S iO2实心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处理后的两种粒子分别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然后比较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纳... 通过简单的工艺条件和步骤制备S iO2包覆C aCO3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和纳米S iO2实心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处理后的两种粒子分别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然后比较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纳米S iO2/C aCO3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可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目的,而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与纳米S iO2实心粒子的改性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聚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改性β成核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彦生 刘永梅 +2 位作者 卢建军 叶峻岭 王克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8,共4页
采用经铝钛复合偶联剂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对β成核聚丙烯(β-PP)进行改性,研究了β-PP/纳米CaCO3_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aCO3能够提高β-PP的综合力学性能,在纳米CaCO3用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冲击强度比β-PP... 采用经铝钛复合偶联剂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对β成核聚丙烯(β-PP)进行改性,研究了β-PP/纳米CaCO3_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aCO3能够提高β-PP的综合力学性能,在纳米CaCO3用量为4%(质量分数,下同)时,冲击强度比β-PP提高了33%,是纯PP的3倍;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分别比β-PP提高了10%和 15%。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对β-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结晶结构表征表明,添加纳米CaCO3可以提高β-PP 的β晶含量,降低晶粒尺寸,但不会改变β-PP的束状结晶结构形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降低了β-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β成核聚丙烯 力学性能 结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浸渍改性工艺对竹塑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翠翠 程海涛 +3 位作者 羡瑜 宋伟 李文燕 张双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探寻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理论依据,用硫酸盐法制取竹纤维,以聚丙烯(PP)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平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PP复合材料,探索了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复合材料拉... 为探寻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理论依据,用硫酸盐法制取竹纤维,以聚丙烯(PP)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平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PP复合材料,探索了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力学测试机对其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25℃,搅拌速度500r/min的条件下,当纳米CaCO_3添加量为1.00×10-2 g/mL,分散剂EDTA-2Na添加量为8.50×10-4 g/mL,浸渍混合时间为25min时,竹纤维/P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浸渍改性工艺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团化聚丙烯对Mg(OH)_2/PP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裘翌昕 林志丹 麦堪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5-410,共6页
 制备了官能团化聚丙烯改性Mg(OH)2/PP复合材料,并用DSC研究了改性PP、Mg(OH)2/PP和改性Mg(OH)2/PP中PP的结晶与熔融行为。官能团化PP(FPP)、丙烯酸(AA)和Mg(OH)2都能提高PP的结晶温度,归结于异相成核作用。AA和FPP加入进一步使Mg(OH)2...  制备了官能团化聚丙烯改性Mg(OH)2/PP复合材料,并用DSC研究了改性PP、Mg(OH)2/PP和改性Mg(OH)2/PP中PP的结晶与熔融行为。官能团化PP(FPP)、丙烯酸(AA)和Mg(OH)2都能提高PP的结晶温度,归结于异相成核作用。AA和FPP加入进一步使Mg(OH)2/PP中PP结晶温度提高,但AA用量增加对PP结晶温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团化聚丙烯 Mg(OH)2/PP复合材料 结晶 熔融行为 氢氧化镁 无机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能团化聚丙烯改性Mg(OH)_2/PP的流动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裘翌昕 林志丹 麦堪成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8,43,共4页
制备了官能团化聚丙烯(FPP)和丙烯酸(AA)改性Mg(OH)2/PP材料,用熔融指数仪研究了改性Mg(OH)2/PP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g(OH)2加入及其含量增加,PP的熔体流动指数(MFI)明显降低。外加FPP可提高Mg(OH)2/PP的MFI值,而且在高Mg(OH)2含... 制备了官能团化聚丙烯(FPP)和丙烯酸(AA)改性Mg(OH)2/PP材料,用熔融指数仪研究了改性Mg(OH)2/PP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g(OH)2加入及其含量增加,PP的熔体流动指数(MFI)明显降低。外加FPP可提高Mg(OH)2/PP的MFI值,而且在高Mg(OH)2含量时尤其明显。在Mg(OH)2/PP材料中加入AA更能提高材料的MI值,其作用比外加FPP的更大,归结于PP和AA存在增塑与润滑作用。而同时加入AA和DCP,由于DCP对PP的降解作用,使原位形成FPP改性材料的MFI值提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团化 聚丙烯 改性 Mg(OH)2/PP共混物 流动性 熔体流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宝刚 卢林刚 +1 位作者 高维英 杨守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30,共4页
将磷系阻燃剂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基)苯(FR)、聚磷酸铵(APP)、纳米SiO2复配,制备聚丙烯(PP)纳米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对PP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进... 将磷系阻燃剂1,3,5-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内磷酸基)苯(FR)、聚磷酸铵(APP)、纳米SiO2复配,制备聚丙烯(PP)纳米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对PP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R/APP/SiO2的加入提高了PP的氧指数、水平燃烧等级、热稳定性和残炭率,降低了PP的热释放速率。当阻燃剂FR/APP/SiO2的总体含量为25%,FR/APP/SiO2配比为15/7/3的情况下,PP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氧指数为29.4%,水平燃烧等级达到F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膨胀型阻燃剂 纳米二氧化硅 阻燃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对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艳萍 刘娜 +1 位作者 赵昕 张清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0,共5页
通过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功能化改性,成功制备了烷基化改性石墨烯(iGO)。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丙烯(GO/PP)复合材料和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聚丙烯(iGO/PP)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iGO/PP... 通过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功能化改性,成功制备了烷基化改性石墨烯(iGO)。通过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丙烯(GO/PP)复合材料和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聚丙烯(iGO/PP)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iGO/PP和GO/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与GO相比,iGO和PP基体有更好的相容性。采用Ozawa模型和Mo模型均可以很好地描述GO/PP及iGO/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功能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非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控溅射的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储长流 甘贤鹏 +3 位作者 叶念念 樊希望 邵权 高明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1,85,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沉积纳米银膜,制备纺粘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对其表面形貌SEM、表面元素能谱、抗紫外性以及电磁屏蔽性等进行表征分析及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非织造布基材、Ag靶为靶材,经过磁...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沉积纳米银膜,制备纺粘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对其表面形貌SEM、表面元素能谱、抗紫外性以及电磁屏蔽性等进行表征分析及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非织造布基材、Ag靶为靶材,经过磁控溅射制成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聚丙烯非织造布原样基本不具有抗紫外及电磁屏蔽性;相比之下,随着溅射时间由5min增加到15min,功能材料表面所沉积的纳米Ag颗粒薄膜越致密,表面Ag元素的含量由10.09%增加到32.07%,抗紫外线功能及电磁屏蔽性大幅度增强,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而溅射时间分为10min、15min的功能材料达到了防紫外线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聚丙烯/纳米银 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 制备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TPU/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红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80,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填充5%的TPU和极少量纳米SiO2具有协同增强和增韧效应;PU能诱导PPβ晶的形成,纳米SiO2的用量...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填充5%的TPU和极少量纳米SiO2具有协同增强和增韧效应;PU能诱导PPβ晶的形成,纳米SiO2的用量影响其诱导作用;纳米SiO2对PP/TPU有一定的增容作用,使复合材料体系的模量与黏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SIO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压量对聚烯烃复合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海 何力 +1 位作者 张纯 龚维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具,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nano-SiO2微发泡复合材料。研究释压量对微发泡聚烯烃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2种聚烯烃/nano-SiO2微发泡复合材料的... 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具,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nano-SiO2微发泡复合材料。研究释压量对微发泡聚烯烃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2种聚烯烃/nano-SiO2微发泡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尺寸分散度,随着释压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泡孔密度则相反,随释压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释压量为12%时,PP/nano-SiO2与HIPS/nano-SiO2的发泡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高抗冲聚苯乙烯 聚烯烃复合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释压量 发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表面接枝改性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玲玲 卢凯杰 +1 位作者 宁洋 曲敏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分别制备聚丙烯(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SiO2-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SiO2-g-聚丙烯酸丁酯(PB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接枝物的加入有利于PP异... 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分别制备聚丙烯(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SiO2-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SiO2-g-聚丙烯酸丁酯(PB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接枝物的加入有利于PP异相成核,使PP球晶尺寸减小,晶界模糊,冲击性能显著提高。当SiO2-g-PMMA,SiO2-g-PBA的含量为2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为39.3kJ/m2和60.0kJ/m2,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1-辛烯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硅 接枝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增容剂对PP/纳米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红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氨基功能化聚丙烯(PP-g-NH2)作为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反应性增容剂,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增容剂的加入能较大幅度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尤其是冲击性能,在环氧功能化改性纳米S... 以氨基功能化聚丙烯(PP-g-NH2)作为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反应性增容剂,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增容剂的加入能较大幅度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尤其是冲击性能,在环氧功能化改性纳米SiO2粒子含量为3%、反应性增容剂含量为10%时,冲击强度提高87%,拉伸强度提高了13%,表现出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反应性增容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丙烯对纳米SiO_2/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红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1,共3页
以环氧功能化聚丙烯(PP-g-GMA)作为纳米SiO2/PP复合材料的增容剂,研究了PP-g-GMA对复合材料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g-GMA的加入使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提高;使PP的结晶峰温明显提高,使复合材料的储能... 以环氧功能化聚丙烯(PP-g-GMA)作为纳米SiO2/PP复合材料的增容剂,研究了PP-g-GMA对复合材料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g-GMA的加入使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提高;使PP的结晶峰温明显提高,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合黏度均明显高于纯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聚丙烯 SIO2 聚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环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微聚集体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18
作者 田敏 杨应娟 +3 位作者 何文涛 李娟 秦舒浩 于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其进行形态调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喷雾干燥使二氧化硅颗粒发生了形态重组,形成均匀的具有环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微聚集体(PC16MS).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二氧化硅/聚丙烯(PP)纳米复...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其进行形态调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喷雾干燥使二氧化硅颗粒发生了形态重组,形成均匀的具有环状结构的二氧化硅微聚集体(PC16MS).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二氧化硅/聚丙烯(P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C16MS的加入对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结晶行为、球晶形态、结晶成核密度和球晶生长速率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相差显微镜(POM)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分析表明,在PP结晶初始阶段,PC16MS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基体材料的成核密度,且使晶粒细化,缩短了结晶时间;当添加2%(质量分数)的PC16MS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相对于纯PP提高了10.4℃,成核效率达到39.1%,优于大部分无机成核剂的成核效率.在相同条件下,添加2%未经过喷雾干燥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NC16MS),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相对于纯PP提高3.26℃,成核效率达到12.3%.结果表明,喷雾干燥使二氧化硅颗粒发生了形态重组,形成的均匀介稳态微聚集体在熔融挤出过程中重新分散成纳米粒子,从而有效提高了二氧化硅作为成核剂的成核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喷雾干燥 聚丙烯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型有机磷酸盐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应娟 何文涛 +1 位作者 黄金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苯氧基)磷酸钠(NA-11)负载于球形(16MSN)和棒状(18MSN)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上,研究了负载前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比表面积、孔径和总孔容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偏光显微镜考察了纳米介... 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苯氧基)磷酸钠(NA-11)负载于球形(16MSN)和棒状(18MSN)的纳米介孔二氧化硅上,研究了负载前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比表面积、孔径和总孔容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偏光显微镜考察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介孔二氧化硅/NA-11复合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对iPP样品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和复合成核剂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结晶性和透明性等物理性能。当添加0.3%的16MSN/NA-11(16SNA)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达到了44.72%,雾度降到20.3%,弯曲强度相对于纯PP提高了26.8%,维卡软化温度提高了6.6℃,且其性能优于NA-11含量相同时的成核i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 复合成核剂 结晶性能 等规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协同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继永 张道海 +3 位作者 田琴 魏柯 周密 杨胜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99-504,共6页
卤系阻燃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绿色环保的无卤阻燃剂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无卤阻燃剂主要包括无机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和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等。用于聚丙烯无卤阻燃的主要有铝、镁等无机金属化合物类阻燃剂,以及利... 卤系阻燃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绿色环保的无卤阻燃剂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无卤阻燃剂主要包括无机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和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等。用于聚丙烯无卤阻燃的主要有铝、镁等无机金属化合物类阻燃剂,以及利用聚磷酸铵为主体复配而成的一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卤系阻燃剂存在阻燃效果低、添加量大等缺陷,严重损害基体的力学性能,而添加某些无机纳米粒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阻燃效果。本文围绕无机纳米粒子与聚丙烯这两大类阻燃剂的阻燃协同效应,概述了改善无机纳米粒子与聚丙烯基体分散性的表面改性方法,并阐述了无机纳米粒子协同阻燃聚丙烯的机理与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蒙脱土、海泡石、碳基填料等无机纳米粒子协同聚丙烯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无机纳米粒子无卤阻燃剂填充改性阻燃聚丙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聚丙烯 协同效应 无卤阻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