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cation of a ReaxFF potential at short range for energetic materials
1
作者 Weiyi Li Tao Wang +6 位作者 Wenhua Li Jintao Wang Wanxiao Guo Zexin Jiang Yilin Fang Xiyao Yun Ning G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The ReaxFF can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at equilibrium state,but does not work properly in simulating high-energy particle irradiation process because of its weak short-range interaction.In t... The ReaxFF can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energetic materials(EMs)at equilibrium state,but does not work properly in simulating high-energy particle irradiation process because of its weak short-range interaction.In this paper,a modification was made for such a potential by connecting ZieglerBiersack-Littmark(ZBL)potential to ReaxFF-lg through comparing t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results to accurately describe short-range interactions.After modification,the newly fitted ReaxFF-lg/ZBL potential predicts better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EMs In displacement cascade simulations,comparing to results from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ReaxFF-lg/ZBL presented the similar transferred energy from a primary knock-on atom to surrounding atoms,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ReaxFF-lg potential.Further large-scale displacement cascade simulations indicated ReaxFF-lg/ZBL could be applied for cascade simulations with PKA energy from less than 1 keV to high energy(e.g.35 keV)cases,which is suitable for effectively simulating high-energy displacement cascades in EM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Potential modification Energetic materials Displacement cascad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r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to achieve extreme surface wetting conditions and resultant surface functionalities 被引量:6
2
作者 WANG Qing-hua WANG Hui-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217-3247,共31页
Wetting condition of micro/nanostructured surface has received tremendous attention due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ommercial,industrial,and military areas.Surfaces with extreme wetting properties,e.g.,superhydr... Wetting condition of micro/nanostructured surface has received tremendous attention due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ommercial,industrial,and military areas.Surfaces with extreme wetting properties,e.g.,superhydrophobic or superhydrophilic,are extensively employed due to their superior anti-icing,drag reduction,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self-cleaning,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depending on solid-liqui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Laser-based technique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to create micro/nano-structured surface owing to their high flexibility,system precision,and ease for automation.These techniques create laser 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LIPSS)or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on substrate material.However,micro/nanostructures alone cannot attain the desired wettability.Subsequent modification of surface chemistry is essentially needed to achieve target extreme wettability.This review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for both laser texturing techniques and the following chemistry modification methods.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surface structure generation via different types of lasers and various chemistry modific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The complex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laser texturing and surface chemistry modification methods to decide the final wetting condition is presented.More importantly,surface functionalities of these surfaces with extreme wetting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Lastly,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urface modification extreme wettability chemistry modification surface function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Seasonal Modifications in Enzymatic Flavour Formation in Tea
3
作者 Christiane Felfe Matthias Schemainda +2 位作者 Susanne Baldermann Naoharu Watanabe Peter Fleischmann 《茶叶》 2013年第4期308-316,共9页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 isolated from Japanese Camellia sinensis leaves(cultivar Yabukita)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Fresh tea leaves were used for the isol...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 isolated from Japanese Camellia sinensis leaves(cultivar Yabukita)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of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Fresh tea leaves were used for the isolation of active enzymes and purified to single band stage in SDS PAGE gels after isoelectric focusing.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 was tested and the active fractions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The sugar content and the amount of phosphate present in the purified enzym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 following methods:Phosphates were detected by phosphatase assays,fluorescence marker kits and ammoniumheptamolybdate complex measurements after incineration of the samples.Sugars were detected in gels using PAS reagent(periodide acid /Schiff reagent) staining and by GC-MS after hydrolysation of the proteins with trifluoric acid.Phosphorylations as well as glycosylations of the samples could be detected in all cases,thus giving evidence for an increasing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proteins in Camellia sinensis from spring(1.84 g/mg) to autumn(2.39 g/mg) as well as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four different sugars(arabinose,xylose,galactose and ribose).These secondary modifications of the carotenoid cleavage enzymes and their dependency on the harvesting season may well correspond to the changes on the functional level which were detected between spring(Michaelis Constant(K m) =9.45 mol/l) and autumn(K m= 17.16 mol/l) harv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季节 风味酶 茶树 修改 类胡萝卜素 蛋白质水解 凝胶电泳 标记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衍生炭的制备与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佳 王玉鹏 +1 位作者 苏小红 王怡心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利用生物质为碳源制备衍生炭材料是生物质资源化、高值化、减碳化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生物质衍生炭被誉为“黑色黄金”,在吸附净化、催化、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衍生炭的结构特性及应用领域与...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利用生物质为碳源制备衍生炭材料是生物质资源化、高值化、减碳化重要的利用方式之一。生物质衍生炭被誉为“黑色黄金”,在吸附净化、催化、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衍生炭的结构特性及应用领域与原料、制备及改性方法息息相关。基于生物质衍生炭组成与结构,系统梳理介绍了热解碳化法、水热碳化法、活化碳化法、模板法等常用的制备方法。为改善原始生物质衍生炭的固有缺陷以满足其特定的应用需求,在性能提升方面,归纳了酸碱、杂原子掺杂、金属盐及其氧化物等功能化改性方法。最后介绍机器学习在预测调控生物质衍生炭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重点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生物质衍生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炭 热解碳化 水热碳化 模板法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豌豆蛋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秋艳 陈伊超 +5 位作者 王田林 马燕 黄现青 赵建生 宋莲军 李天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01-408,共8页
豌豆蛋白具有价格低廉、氨基酸丰富和致敏性低等优点,是替代动物蛋白的优选植物蛋白之一。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改善豌豆蛋白功能和营养健康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豌豆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价值。酶法改性是改性豌豆蛋白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 豌豆蛋白具有价格低廉、氨基酸丰富和致敏性低等优点,是替代动物蛋白的优选植物蛋白之一。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改善豌豆蛋白功能和营养健康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豌豆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价值。酶法改性是改性豌豆蛋白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改性方式之一。酶法改性中酶制剂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复杂多样。该文首先对豌豆蛋白的组成进行概述,接着总结了酶法改性豌豆蛋白的作用类型,最后综述了酶法改性豌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豌豆蛋白在食品原料和加工业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改性 豌豆蛋白 营养功能特性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屋脊状质构表面的接触模型研究
6
作者 张新宝 阳香铭 吕子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6-252,共7页
为了改善船舶轴系中结合面及滑动轴承的接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有序屋脊状质构结合面的接触模型,能准确地表征有序屋脊状质构表面的接触特性。该模型基于有限元法,构建了单个质构单元的接触模型。在此基础上,... 为了改善船舶轴系中结合面及滑动轴承的接触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有序屋脊状质构结合面的接触模型,能准确地表征有序屋脊状质构表面的接触特性。该模型基于有限元法,构建了单个质构单元的接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质构高度分布函数进行修正来解决基体变形的相互影响的问题。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法向变形情况下,结合面的接触压力、真实接触面积等接触特性。结果表明软硬基体变形、质构单元的高度分布是影响结合面接触特性的重要因素,可为结合面接触特性的预测和微观表面设计提供了更准确、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特性 屋脊状质构 有限元分析 基体变形 分布函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射流协同pH循环处理对大米-豌豆复合蛋白功能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陆云峰 戴涛涛 +4 位作者 李照莹 韩嘉龙 李俶 刘成梅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3,共11页
为探究复合植物蛋白经高压射流磨与p H循环共同处理后的增溶作用,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作为原料,配制蛋白比例1:1,总蛋白浓度4%的混合蛋白溶液,并将混合液p H调整至12,在高压射流磨不同压力下进行处理,再将溶液pH调回... 为探究复合植物蛋白经高压射流磨与p H循环共同处理后的增溶作用,明晰其增溶机制,采用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作为原料,配制蛋白比例1:1,总蛋白浓度4%的混合蛋白溶液,并将混合液p H调整至12,在高压射流磨不同压力下进行处理,再将溶液pH调回中性后得到复合蛋白。采用氮溶解指数、粒径、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量等手段表征本工艺过程中复合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高压射流磨协同pH循环处理4%的复合蛋白,复合蛋白氮溶解指数随着压力增大而提升,处理压力为120MPa时,氮溶解指数为92.67%±0.77%。扫描电镜与粒径结果显示,射流磨处理后的复合蛋白尺寸降低,比表面积增大。内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巯基二硫键、圆二色谱结果显示,两种蛋白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共架体,且复合蛋白随处理压力增大,表面疏水性由4025.33显著增大至7359.45(P<0.05),疏水区域增加、游离巯基含量由26.46±0.32μmol/g显著上升至最高32.66±0.35μmol/g(P<0.05),二硫键含量由9.86±0.42μmol/g显著下降至5.48±0.27μmol/g(P<0.05),α-螺旋实际含量(25.3%)高于理论值(21.83%),二级结构向更亲水的α-螺旋转变。此外,氨基酸分析显示复合蛋白的氨基酸配比均衡完整。经处理后的复合蛋白在高溶解性的基础上,乳化与起泡性能均明显优于大米蛋白与豌豆蛋白。本研究表明高压射流磨协同pH循环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复合蛋白的功能特性,为植物蛋白工业化增溶改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豌豆蛋白 高压射流磨 pH循环 改性 功能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自清洁涂层在车载镜头表面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廖依敏 陈汉霖 +1 位作者 王方方 张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6,共11页
自清洁涂层作为一种创新的表面处理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这些涂层不仅具备基础的自清洁功能,还融合了其他多种附加功能,如抗菌、防雾、抗紫外线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重点探讨了2种主要的功能化自清... 自清洁涂层作为一种创新的表面处理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这些涂层不仅具备基础的自清洁功能,还融合了其他多种附加功能,如抗菌、防雾、抗紫外线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重点探讨了2种主要的功能化自清洁涂层:光催化型和超疏水型,并分析了它们在车载镜头表面的应用潜力。光催化型自清洁涂层主要利用TiO_(2)的光催化效应,通过掺杂和改性手段提高其可见光吸收能力,从而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和污染物,实现自清洁效果。然而,这类涂层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改性物质与TiO_(2)的比例、涂层厚度与层数等,因此需要精细调控以优化其自清洁效率和稳定性。超疏水型自清洁涂层则主要依赖于涂层表面的微纳结构,通过形成空气垫、减小水与涂层表面的接触面积,使水滴无法停留并轻易滚落,从而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污染物。然而,这种微纳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受损,导致涂层的自清洁效果迅速下降。因此,提高超疏水涂层的耐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此外,针对车载镜头的特殊需求,如高温、高湿、强光照等恶劣环境,功能化自清洁涂层还需要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化自清洁涂层有望在车载镜头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环保、节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镜头 自清洁涂层 光催化 超疏水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乙酰肝素生物合成及修饰过程中关键酶的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磊 袁红 +7 位作者 宫晓华 包慧芳 李冬 李平花 孙普 卢曾军 刘在新 白兴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高度硫酸化的糖醛酸和葡糖胺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异构多糖。HS可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因子和包括口蹄疫病毒(FMDV)在内的多种病毒粒子结合,发挥重要且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功能性HS大分子的合成包括胞...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高度硫酸化的糖醛酸和葡糖胺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异构多糖。HS可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因子和包括口蹄疫病毒(FMDV)在内的多种病毒粒子结合,发挥重要且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功能性HS大分子的合成包括胞内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胞外的合成后修饰过程,涉及多种酶的参与。通过概述HS的多糖聚合以及蛋白修饰,分析HS生物合成及修饰过程,总结参与其中的关键酶及功能,以期为HS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化学酶学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乙酰肝素 生物合成 合成后修饰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方法对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朱慧慧 郭佳怡 +2 位作者 刘瑞 李楠 孙元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9,共9页
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挤压和微波-挤压-酶解处理,采用水法和碱法提取戊聚糖,探究改性方法对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戊聚糖组分均主要由阿拉伯糖(arabinose,Ara)、木糖(xylose,Xyl)、葡萄糖(glucose,G... 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挤压和微波-挤压-酶解处理,采用水法和碱法提取戊聚糖,探究改性方法对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戊聚糖组分均主要由阿拉伯糖(arabinose,Ara)、木糖(xylose,Xyl)、葡萄糖(glucose,Glc)以及微量半乳糖(galactose,Gal)组成,改性后戊聚糖组分中Ara和Xyl含量降低,Glc含量增加。戊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改性处理有所下降,其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多孔,表面粗糙,颗粒化或碎片化明显。改性后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体外抗氧化、降糖降脂活性显著增强。微波-挤压-酶解碱提组分的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最强。体外降血糖结果显示,微波-挤压-酶解碱提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较未处理组分提高了69%;微波-挤压-酶解水提组分的α-淀粉酶率最高为49.77%。此外,微波-挤压-酶解水提组分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率最高为65.62%,是未处理组分的2.08倍。综上,微波-挤压-酶解处理能有效改善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为黑小麦麸皮资源的利用及其功能食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麸皮 戊聚糖 改性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抗菌肽的分类、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安琪 王晶晶 +4 位作者 宫徵羽 路茗宇 李文瀚 张路遥 刘明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阳离子抗菌肽(Cationic antibacterial peptides)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是多数生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多数阳离子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较低、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当前,阳离子抗菌肽... 阳离子抗菌肽(Cationic antibacterial peptides)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是多数生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多数阳离子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较低、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当前,阳离子抗菌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阳离子抗菌肽可以满足对新型抗感染药物的需求,以克服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文章阐述阳离子抗菌肽的分类与作用机制,影响阳离子抗菌肽活性和选择性的可控因素,如电荷数、环化、疏水性等及其阳离子抗菌肽对家禽养殖的影响,旨在为抗菌肽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抗菌肽 来源 功能 结构改造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用皱纹纸理化特性分析及模拟改性研究
12
作者 周海滨 谢志成 +3 位作者 潘志城 池明赫 关毅 邓军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 绝缘皱纹纸是变压器和互感器及高压电缆等电力设备必须的绝缘材料,目前超(特)高压电力设备用高性能皱纹纸全部依赖进口,为实现高端电力设备用皱纹纸国产化以及提升皱纹纸长期可靠性,亟需开展皱纹纸理化特性及性能提升技术研究。本文开展了不同厂家皱纹纸理化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提炼出影响皱纹纸性能的关键理化参数。通过接枝改性技术向皱纹纸纤维素体系中引入3种官能团,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改性前后纤维素体系的电、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官能团对纤维素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对纤维素体系热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亚甲基长链能提高纤维素体系的绝缘性能,苯环能够提高纤维素体系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纸 理化特性 枝接改性 官能团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晓旭 左金龙 张铁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6-1621,共6页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 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技术、功能化改性以及在多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总结传统与改进的制备方法,分析其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探讨表面功能化、多功能核壳结构以及生物兼容性提升技术。最后,展望了聚苯乙烯微球未来在绿色合成、智能设计以及规模化生产等方向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推动其应用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制备技术 功能化改性 绿色合成 多领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沉积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
14
作者 刘烨 赵谦 +5 位作者 俞彦仿 甄银钊 高伯楠 王世荣 李祥高 刘红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0-1036,1072,共8页
为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通过化学反应沉积法将Al_(2)O_(3)、SiO_(2)复合沉积在锐钛矿型TiO_(2)粒子表面制备了TiO_(2)@Al2@Si2。以活性聚合物分散剂(Solsperse 17000)为表面活性剂,将TiO_(2)@Al2@Si2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为提升TiO_(2)在非水介质中的反射率,通过化学反应沉积法将Al_(2)O_(3)、SiO_(2)复合沉积在锐钛矿型TiO_(2)粒子表面制备了TiO_(2)@Al2@Si2。以活性聚合物分散剂(Solsperse 17000)为表面活性剂,将TiO_(2)@Al2@Si2粒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采用FTIR、XPS、TEM、N2吸/脱附等温线对TiO_(2)@Al2@Si2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分散液的稳定性、透光率和白态反射率。结果表明,Al_(2)O_(3)、SiO_(2)复合壳层沉积在TiO_(2)粒子表面,形成了多孔壳层,提升了TiO_(2)@Al2@Si2的比表面积(44.74 m^(2)/g)、表面羟基含量(1.204×1019个/g)及荷电量(–40.61 mV);TiO_(2)@Al2@Si2表面复合沉积的Al_(2)O_(3)、SiO_(2)提升了粒子的遮盖力,增强了TiO_(2)@Al2@Si2外层表面羟基上的氧原子负电性,使其更易键合Solsperse 17000,从而提升了粒子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TiO_(2)@Al2@Si2在甲苯、十二烷基苯、四氯乙烯、环己烷、Isopar L中(质量浓度150 g/L)的白态反射率分别为49.11%、49.11%、48.18%、53.91%、54.43%,比TiO_(2)粒子分散液有所提升;将TiO_(2)@Al2@Si2与铁锰黑粒子相配,制备了电泳显示器件,得到了白态反射率40.47%、对比度59.51的电泳显示原型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表面改性 核壳结构 非水介质 反射率 电泳显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15
作者 慕佳琪 方震华 +1 位作者 刘晓华 冯秀娟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1-779,共9页
采用尿素对酸枣木屑进行改性得到了氮改性酸枣木基生物炭,然后通过KOH活化得到了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KOH质量分数对耦合改性生物炭综合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模拟电厂烟气环境下(CO_(2)体积分... 采用尿素对酸枣木屑进行改性得到了氮改性酸枣木基生物炭,然后通过KOH活化得到了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KOH质量分数对耦合改性生物炭综合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模拟电厂烟气环境下(CO_(2)体积分数15%、吸附压力0.1 MPa、吸附温度25℃、进气流速2.1 m/min)筛选出综合吸附性能最优的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SEM、XRD、FTIR和BET表征,探究了其在不同吸附工况条件下(烟气温度、进气流速、CO_(2)体积分数)的CO_(2)动态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1073 K、活化时间1.5 h、浸渍KOH质量分数30%条件下制备的氮-碱耦合改性生物炭(SAC-1073-1.5-K30)综合吸附性能最优,其CO_(2)动态吸附容量(4.17 mmol/g)、再生特性(96.6%)和耐水性(95.4%)均表现良好;SAC-1073-1.5-K30的CO_(2)动态吸附容量与吸附温度、进气流速呈负相关,与CO_(2)体积分数呈正相关。SAC-1073-1.5-K30在吸附温度25℃、进气流速8.40 m/min、CO_(2)体积分数15%的最佳吸附工况下的CO_(2)动态吸附容量为3.59 mmol/g,穿透时间33.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改性 生物炭 动态吸附 再生特性 耐水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翘曲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6
作者 钟颜阳 王聚恒 +3 位作者 张怡 黄晓枭 曾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2,84,共6页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消光薄膜翘曲失效问题严重影响薄膜的复合、印刷及使用等性能。为解决BOPP薄膜翘曲失效问题,本文在消光膜中引入自制防翘曲纳米功能改性母粒(PP-F118)制备防翘曲BOPP消光薄膜。通过对薄膜力学、光学、热封及翘曲度...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消光薄膜翘曲失效问题严重影响薄膜的复合、印刷及使用等性能。为解决BOPP薄膜翘曲失效问题,本文在消光膜中引入自制防翘曲纳米功能改性母粒(PP-F118)制备防翘曲BOPP消光薄膜。通过对薄膜力学、光学、热封及翘曲度进行测试表征,发现PP-F118可改善薄膜的翘曲度,同时兼顾良好的光学、力学及热封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结果显示PP-F118可改变消光膜消光层的熔融和结晶行为,使消光层结晶双峰转变成单一结晶峰。当PP-F118质量分数为3%时,薄膜消光层的结晶温度为116.34℃,结晶度为60.40%,与芯层、内层的结晶温度(117.40℃)和结晶度(58.76%)较为接近,有效解决了消光膜各层间因结晶行为不同引起薄膜易翘曲失效的问题,为低翘曲BOPP消光薄膜的制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 消光薄膜 结晶行为 翘曲度 纳米功能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金汝诗 陈万明 +3 位作者 刘国金 刘承海 戚栋明 翟世民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3,共9页
将废弃生物质制备为生物炭,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可实现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并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应用潜力巨大。为提升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以生物炭对印染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为切入点,总结了生物炭材料在印染... 将废弃生物质制备为生物炭,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可实现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并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应用潜力巨大。为提升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以生物炭对印染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为切入点,总结了生物炭材料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去除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生物炭产品存在的理化参数差异大、生物炭对印染废水中典型污染物针对性差和生物炭吸附后易产生固废污染等问题,提出建立生物炭产品的制备标准、根据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特点调节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开发可吸附-脱附的复合生物炭材料等策略,以期为生物炭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生物质 生物炭 功能改性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改性MPP协效ADP阻燃玻纤增强聚酰胺6
18
作者 何德健 王振华 +3 位作者 刘保英 房晓敏 徐元清 丁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27,共10页
将多种金属离子改性的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简称J-MPP,其中,J代表金属离子)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复配,得到的协同阻燃体系与玻纤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制备了PA6/GF/J-MPP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EDS对J-MPP进行了表征,通... 将多种金属离子改性的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简称J-MPP,其中,J代表金属离子)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复配,得到的协同阻燃体系与玻纤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制备了PA6/GF/J-MPP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EDS对J-MPP进行了表征,通过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锥形量热仪、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和热失重分析仪考察了不同J-MPP对PA6/GF/J-M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g^(2+)改性的PA6/GF/Mg-M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48.5 MPa、9184.4 MPa和8.5 kJ/m^(2),比未改性的PA6/GF/MPP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6.7%、9.6%和14.9%;PA6/GF/J-MPP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阻燃性能,特别是经Al^(3+)表面改性的PA6/GF/Al-MPP复合材料,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达到UL-94的V-0等级,极限氧指数高达31.7%,总热释放量减至139.1 MJ/m^(2),800℃残炭量提升至41.5%,Al-MPP能显著提升PA6/GF复合材料在燃烧时的凝聚相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 协效阻燃 二乙基次膦酸铝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金属离子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石榴皮渣膳食纤维结构、理化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于佳琪 马静怡 +6 位作者 张静静 冯志强 赵培均 王田林 黄现青 宋莲军 李天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272,共10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蒸汽爆破改性技术对石榴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结构、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DF提取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得到蒸汽爆破改性的最优工艺为,石榴皮渣粒径60目,压力0.60 MPa,维压时间14... 该研究旨在探究蒸汽爆破改性技术对石榴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结构、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DF提取率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得到蒸汽爆破改性的最优工艺为,石榴皮渣粒径60目,压力0.60 MPa,维压时间140 s,此条件下石榴皮渣SDF提取率为(13.42±0.12)%,相比改性前提高(5.91±0.04)%。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探究了蒸汽爆破对SDF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改性后石榴皮渣SDF暴露出更多化学基团,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加强,结晶度下降,表面变成粗糙多孔的网状结构,出现大量褶皱。蒸汽爆破改性后S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提升至蒸汽爆破前的(1.19±0.09)倍、(1.60±0.16)倍和(1.95±0.03)倍。此外,蒸汽爆破增加了石榴皮渣S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综上,该研究证明了蒸汽爆破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石榴皮渣SDF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为石榴皮渣SDF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石榴皮渣 膳食纤维 物理改性 理化性质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功能化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琳元 张艺兵 +2 位作者 李杰 陈静 黎庆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4-2083,共10页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其孔隙率高、机械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人造血管、组织工程以及伤口敷料的理想候选者,是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BC本身并不具备抗菌、生肌止血等特点...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其孔隙率高、机械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人造血管、组织工程以及伤口敷料的理想候选者,是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BC本身并不具备抗菌、生肌止血等特点,限制了其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通过非原位和原位改性方法将功能性聚合物、碳基纳米材料以及金属纳米颗粒引入BC,获得具有增强功能特性的复合材料,这些改性的BC材料在该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综述介绍了BC的制备,及其功能化改性,并总结近年来其在医疗领域的主要成果,为开发低成本、绿色安全和多功能的医用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生物合成 功能化改性 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