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red meat Neu5Gc content reduction: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DFT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Aqi Xu Rui Chang Qiujin Zhu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The hazardous substance Neu5Gc(N-glycolylneuraminic acid), which is rich in red meat, is related to chronic inflammation but is hard to eliminate. He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s a food-friendly nonthermal processing... The hazardous substance Neu5Gc(N-glycolylneuraminic acid), which is rich in red meat, is related to chronic inflammation but is hard to eliminate. He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s a food-friendly nonther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red meat samples to reduce the Neu5Gc content. To explore the Neu5Gc structure changes during this process, electronic structure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and AIM( atom in molecules) theory and DFT(density function theory) calculations were further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Nue5Gc in red meat can be reduced by(74.24 ± 0.69)% at 120 V for 50 s, with little impact on the meat texture and colo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Neu5Gc molecule becomes very unstable und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y increasing the O-H bond length, reactive activity, strength of intermolecular dipole forces and total energy through reducing the values of 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and strength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Overall,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n economical metho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red meat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eu5Gc INFLAMMATION Electronic structure Density functio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I曲线图的截瘫FES行走稳定性评估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明东 万柏坤 +1 位作者 胡勇 梁智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本研究介绍了利用步行器倾翻指数 (WRI)曲线图来评估截瘫功能性电刺激 (FES)行走稳定性的新方法。其主要构件是一套基于标准步行器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获得三维上肢支撑力数据 ,进而转化成行走过程中的纵向和侧向WRI曲线图来显... 本研究介绍了利用步行器倾翻指数 (WRI)曲线图来评估截瘫功能性电刺激 (FES)行走稳定性的新方法。其主要构件是一套基于标准步行器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获得三维上肢支撑力数据 ,进而转化成行走过程中的纵向和侧向WRI曲线图来显示量化的行走稳定性水平。有关实验校准和临床测试结果均表明新方法在稳定性评估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并有望在截瘫FES设计及康复训练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评估 曲线图 fes 新方 截瘫 功能性电刺激 临床应用前景 测试系统 行走过程 临床测试 发挥作用 康复训练 稳定性 步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RC的多电极协同上肢康复运动控制方法
3
作者 霍本岩 王亚楠 +2 位作者 张赞 董安琴 刘艳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8,共11页
功能性电刺激(FES)是重要的卒中致残康复治疗方法,而现有的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多使用单对表面电极对肌肉施加刺激,难以在肢体运动过程中精确定位最佳刺激位置,同时,受内外干扰的影响,康复运动控制精度有待提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 功能性电刺激(FES)是重要的卒中致残康复治疗方法,而现有的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多使用单对表面电极对肌肉施加刺激,难以在肢体运动过程中精确定位最佳刺激位置,同时,受内外干扰的影响,康复运动控制精度有待提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多电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套用于上肢康复的多电极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其次,通过分析上肢的动力学模型确定电极切换策略,在角度跟踪过程中根据角度区间动态调整电极组合,实现对最佳刺激位置的跟踪;再次,引入ADRC作为控制器实时估计和补偿系统的扰动;最后,招募健康受试者,开展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对上肢运动的精确控制,与固定电极策略的控制方法相比,平均跟踪误差均值降低了约50.41%,均方差降低了约43.30%。此外,受试者肌电信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极切换策略的肌电信号与固定电极策略相比,振幅平均绝对值MAV和中值频率MF分别减少了约40.21%、17.97%,肌肉疲劳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多电极切换策略 上肢康复系统 电极阵列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江秀娟 徐艳 +1 位作者 危正林 唐协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舌骨上肌群CTAR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MAMC)]、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腔准备、吞咽过程、吞咽后表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蛋白、MAM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肌肉力量、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舌骨上肌群CTAR联合NMES治疗老年OD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期吞咽障碍 老年人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功能 上臂肌围 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俊 胡贵艳 +1 位作者 高玲 王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针透刺躯干肌)。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UE、FMA-LE、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MA-UE评分(55.34±3.29)分、FMA-LE评分(30.88±2.61)分、BBS评分(49.34±3.95)分高于对照组的(46.07±4.58)、(27.21±2.87)、(44.27±3.07)分(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6.35±1.96)分低于对照组的(10.14±2.24)分(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1.29±6.55)分、心理功能评分(78.39±8.93)分、社会功能评分(79.41±4.40)分、物质生活评分(69.22±5.58)分高于对照组的(73.28±5.96)、(69.38±7.37)、(72.70±5.24)、(66.29±5.36)分(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芒针透刺 躯干肌 老年 脑出血 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配合脑电刺激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徐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奥氮平配合脑电刺激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奥氮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 目的:分析奥氮平配合脑电刺激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奥氮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奥氮平配合脑电刺激可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脑电刺激 神经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远期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宏杰 危一飞 +3 位作者 白天宇 许月泠 彭洪凯 程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远期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接受全膝置换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远期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接受全膝置换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术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阈值、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结果术后3、7 d,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治疗组患肢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12周,治疗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治疗组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多模式镇痛能改善全膝置换术后疼痛,促进近、远期关节功能恢复,且对术后近期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较远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置换术 术后功能恢复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bath康复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韦静 王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 探索Bobath康复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9例采用Bobath康复技... 目的 探索Bobath康复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9例采用Bobath康复技术,观察组98例采用Bobath康复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后4周、8周记录并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FMA-LE)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 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 CSS)、步行时空参数、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和肌肉肌电值。结果 2组治疗后4周、8周BBS评分、FMA-LE评分、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BBS评分、FMA-L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8周肌肉静态肌电值、肌肉收缩肌电值步宽、步频、步速、步长均大于治疗前,M波最大波幅、H波最大波幅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8周肌肉静态肌电值、肌肉收缩肌电值步宽、步频、步速、步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M波最大波幅、H波最大波幅小于对照组[(1.13±0.18)mV vs(1.59±0.23)mV,(1.22±0.21)mV vs(1.93±0.19)mV,P<0.01]。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Bobath康复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更好改善平衡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下肢能力,恢复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电刺激 平衡 神经功能 Bobath康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态事件和sEMG的功能性电刺激起始点研究
9
作者 邓昌仁 陈恩伟 +1 位作者 张佳峰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足下垂患者步行过程中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可以帮助其恢复正常行走能力,而准确确定功能性电刺激的开启时间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该问题,利用步行过程中下肢的角速度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提出一种以步态事件与肌肉... 足下垂患者步行过程中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可以帮助其恢复正常行走能力,而准确确定功能性电刺激的开启时间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该问题,利用步行过程中下肢的角速度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提出一种以步态事件与肌肉动作点之间延时关系为控制策略的足下垂步行过程中功能性电刺激准确开启的方法。根据步态信息和sEMG电信号特征对大腿处的角速度数据进行步态事件划分,试验结果表明步态事件划分得具有良好一致性;利用模糊熵算法对去噪后的sEMG信号进行肌肉运动起始点T muscle的判定,确定T muscle与脚尖离地(toe off,TO)之间的延时时间关系;结合所划分的步态事件特征点,确定电刺激起始点T on。该文为足下垂治疗中功能性电刺激开启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sEMG) 模糊熵 功能性电刺激起始点 足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肺纤维化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天舒 杨娇 +2 位作者 王卫亮 唐启群 王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3,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每天上午进行30 min的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下午进行30次的抗阻呼吸训练。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吸气肌力(MIP)、呼气肌力(MEP)水平、呼吸困难评分及医院焦虑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延缓其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 抗阻呼吸训练 肺功能 呼吸肌力 呼吸困难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黄佳莉 何杨 +2 位作者 刘静兰 王妮 邓红艳 《巴楚医学》 2024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8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采用Cochr...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8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5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NS可以提高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评估(FMA-UE)量表评分(MD=5.77,95%CI:3.12,8.42)、降低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MAS)量表评分(MD=-0.38,95%CI:-0.65,-0.11)、提高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MD=10.68,95%CI:8.28,13.0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偏瘫不是产生异质性的来源。结论:TENS可以提高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FMA-UE量表和MBI评分,降低MAS量表评分,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埋豆对开颅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晨子 尹瑞娟 +2 位作者 曹鑫 李渊甫 高媛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对开颅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对开颅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TEAS与耳穴埋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早(P均<0.05);术后6 h、12 h、24 h和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2组的血浆GAS、MTL和SP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上升(P均<0.05),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在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总发生率为32.61%,低于对照组的54.35%(P<0.05)。结论对开颅术后患者进行TEAS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可加速其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减少胃肠激素的释放,同时还能降低PONV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耳穴埋豆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翟鹏飞 冯宝勤 +1 位作者 刘晓辉 王卫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729-3733,共5页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URA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62例URA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和试验组(常规治疗、中频脉冲电刺激...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URA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62例URA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和试验组(常规治疗、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92、4.026,P=0.038、0.044);治疗后试验组膀胱功能指标(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排尿量、排尿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活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临床症状评分(腹部坠胀、疼痛、溢尿、尿频、尿不尽、排尿不畅)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15.39±2.14)分]高于对照组[(9.23±1.14)分](P<0.05)。结论 耳穴压豆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URAS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尿潴留 耳穴压豆 中频脉冲电刺激 膀胱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14
作者 蔡志勇 李莹飔 方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2,1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胃体及胃窦电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体、胃窦电功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利于控制改善肠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经皮穴位电刺激 盐酸伊托必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宇斌 张振华 +1 位作者 张宇飞 顾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59-761,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应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上肢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择取鹤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目的:分析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应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上肢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择取鹤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4 w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度、表面肌电图。结果:训练后,实验组患者上肢、腕部、手部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者腕关节桡偏、尺偏、背伸、掌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者三角肌前束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冈上肌AEMG、斜方肌上部A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及上肢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训练理论 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刺激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杜全军 杜茜茜 王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15-1217,12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脑电刺激联合组,各48例。药物组予以... 目的:探讨脑电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脑电刺激联合组,各48例。药物组予以奥氮平(口服,5 mg·次^(-1),2次·d^(-1))治疗,脑电刺激联合组予以脑电刺激(30 min·次^(-1),1次·d^(-1))联合奥氮平治疗。治疗2 m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脑电刺激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药物组(75.00%)(P<0.05);治疗后,脑电刺激联合组血清BDNF、NGF高于药物组,IgA、IgG、IL-6、IL-1β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脑电刺激联合组PANSS评分低于药物组,LOTCA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脑电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提高认知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电刺激 奥氮平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肢体运动系统的神经假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柏坤 李佳 明东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介绍一种基于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用以恢复上下肢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假体的发展概况和用于脊髓损伤、中风等康复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假体 脊髓损伤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阵列电极的人体前臂电刺激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涛 徐琦 +2 位作者 何际平 周厚纶 王熠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6-421,共6页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的胞外电势分布,采用神经纤维激励函数表征外加电场对神经轴突电活动的影响。通过仿真研究不同触点尺寸和排列方式的阵列电极设计,采用激励函数峰值和半宽度评价刺激效果。结果表明,当阵列电极触点尺寸由12 mm增大到14 mm,间距由6 mm减小到2 mm时,被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增大了169.36 mm2,使得刺激选择性变差;而大小触点交叉排列的结构设计能使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减小至少89.52mm2,有助于提高刺激选择性能,从而为表面阵列电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表面阵列电极 激励函数 刺激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脑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隆昱洲 雷进 +2 位作者 罗丽华 刘姚 尚正良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WCST分类次数、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及Stroop色词测验的耗时数、正确数和连线测验A、语词流畅性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在WCST分类次数、持续性错误数和Stroop色词测验的耗时数、正确数及连线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较治疗后2周下降(P均<0.01),治疗组在WCST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和Stroop色词测验的耗时数、连线测验A较2周末时有改善(P均<0.05),其他测验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电刺激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赟 叶红 +1 位作者 胡雪飞 吴昱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围术期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方面的变化。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组MMSE在术后3 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认知训练能减少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手术 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